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平之戰時,手握十萬重兵的趙括為何不突圍,卻要在原地等死?

說起趙括, 大家就會想到“紙上談兵”這個成語, 因為這位歷史人物的經典形象, 就是熟讀兵法, 但是缺乏戰場經驗。 那趙括的這一生, 歷經的唯一一戰也讓他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

這一場戰爭就是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 這一戰, 可以算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 規模最大, 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戰爭最初, 趙國軍隊是由廉頗率領的, 被擊敗了好多回, 幾名主將領也被秦軍所殺死。 於是廉頗面對這種情況, 開始採取固守營壘的戰略, 在軍隊周圍築起城牆, 選擇堅壁清野, 堅守不出, 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來消耗秦軍的銳利, 這種戰術頗為有效, 於是秦軍開始使用“反間計”。

同時, 趙王對廉頗的數次失敗和堅固自守受夠了, 再加上聽到了秦軍故意流傳的謠言, 說是秦軍只害怕趙括, 趙王一聽, 便信了, 便將廉頗主帥的位置給了趙括。

這時候, 秦軍的計畫得逞, 秦軍也偷偷換了主帥, 將主帥換成白起, 且並沒有將這個消息傳出去。 趙括曾說過, 秦國其他人對付還行, 但是白起對他來說有些威脅。

趙括到任後, 換掉了廉頗手下的一些將領, 並且改了作戰方針, 主動向秦軍出兵。 沒想到, 白起用起了一計——命令士兵佯裝戰敗潰退, 等趙括乘勝追擊的時候, 再從趙軍的後方主動攻擊, 趙軍敗了, 被迫就地建造營壘。 白起命人阻斷了趙軍的糧食運輸通道, 害得趙軍斷糧了四十多天, 軍隊裡兄弟已經互相殘殺。

趙括實在不忍軍隊裡變成這種情況, 於是, 帶領精銳部隊強行突圍, 結果, 以失敗告終。

有人就說了, 趙括等四十多天再突圍, 為什麼之前不先突圍?這是由當時的形勢所決定的。

當時, 秦國趙國之間的交戰已經持續非常久了, 雙方都有損失, 但是趙國的損失較大, 數次以失敗而終。 古代戰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後勤, 需要糧食, 但是當時運輸糧食的路已經被秦軍所阻隔了, 實在沒有辦法進行突圍, 但是沒想到, 後面糧食缺乏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還有就是地形地勢上的因素。長平地區地形溝壑比較多,屬於丘陵地帶,比較適合守,而不適合攻。

當然秦軍的強勢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戰術方面秦軍做得比趙軍好,而且更有實施性,攻擊對方是做好了全面準備。

但是趙括最終也不願躲在營壘中等死,最終,他還是死得其所的。

還有就是地形地勢上的因素。長平地區地形溝壑比較多,屬於丘陵地帶,比較適合守,而不適合攻。

當然秦軍的強勢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戰術方面秦軍做得比趙軍好,而且更有實施性,攻擊對方是做好了全面準備。

但是趙括最終也不願躲在營壘中等死,最終,他還是死得其所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