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再見!百年零售巨頭瑪莎宣佈退出中國市場!

繼2016年下半年關閉中國內地10家商鋪後, 近期, 瑪莎百貨又關閉了天貓旗艦店。 進軍中國10年, 瑪莎長時間維持一種“半死不活”的狀態, 直到今天它總算下決心結束這段不太美麗的錯誤。

據瞭解, 2016年下半年瑪莎百貨宣佈關閉中國內地的10家商鋪, 2017年12月30日將香港和澳門零售業務出售給其特許經營夥伴Al-Fut-taim, 到如今在天貓旗艦店的關閉, 這意味著, 瑪莎百貨——這家有百餘年歷史的英國零售巨頭, 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作為一家成立於1884年的老牌百貨公司, 瑪莎百貨憑藉充滿英倫情調的自有品牌和“關係經營”模式成為英國百貨業老大, 它當年進入中國之初也是被業界寄予了厚望。 讓人沒想到的是, 短短十年時間, 瑪莎就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的匆匆過客。

從頭到尾這家百貨公司都沒有在中國建立起太多的知名度, 或許它進軍大陸從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瑪莎太老, 而中國太年輕

1884年, 俄羅斯商人Michael Marks借了5英鎊在一個綜合市場裡開了家小店, 目的是為了養活自己, 然而這家小店鋪, 也正是瑪莎百貨的原型。 借助這家“一元店”的攤位, Marks積少成多, 花了10年的時間攢夠了錢, 買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永久店鋪。 1894年, 會計Tom Spencer加入這家小店鋪,

成為Marks的合夥人。

1931年, 瑪莎建立食品部, 主要生產食品罐頭;1975年, 瑪莎先後在巴黎、布魯塞爾、比利時開辦商店, 並在1988年並購了美國制衣公司Brooks Brothers和美國食品連鎖店——國王超市, 另在香港設立了2家商店, 這也算正式確定了瑪莎百貨“成衣+食品”的模式。

1997年,

瑪莎創造了英國第一的好成績, 成為英國第一家稅前利潤超過10億英鎊的零售商, 也正是這一年, 瑪莎獲得第15屆Export Achievement 獎, 由女王親自授予。

瑪莎的服飾品牌是典型的英倫風格, 瑪莎賣的都是自有品牌, 在瑪莎百貨銷售的商品中, 80%都是“聖蜜雪兒”牌的, 而這個牌子的商品在其他百貨公司裡絕對買不到。 這個瑪莎百貨引以為傲的秘密武器, 在中國卻失靈了。

在中國, 瑪莎被吐槽最多的一點是便是衣服款式太過老氣, “都是大媽穿的”。 有人形容瑪莎的服飾有著濃郁的英國舊中產階級風格, 不僅尺碼偏大, 顏色偏暗, 很多款式都比較老氣, 並不適合國內目前主流的年輕消費者。

在中國這個“活潑”到頂點的市場, 這種“歲月靜好”的品牌風格並不能讓消費者為之買單。

水土不服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這家百貨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 在英國的時候就不怎麼打廣告, 低調是瑪莎百貨歷來的傳統, 在一個祖祖輩輩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靠口碑來積累信用的市場, 確實能通過時間來積累客戶。

但在中國這個人來人往的流通性大的城市,行銷幾乎決定了一切,特別是互聯網時代,行銷的作用被無限放大,在這樣的城市裡能獲取使用者的方式就是廣告,即便瑪莎的食品確實性價比確實很高,但在中國這麼多年它依舊沒有多少知名度。

瑪莎就好像一個扎實肯幹的老人,在一個燈紅酒綠的俗世,和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外企”的風光,早就過去了

幾年來,這樣的悲劇不斷在大陸市場重演,傳承百年的企業不退出中國。

這並不是新鮮的話題,但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過去一年,跨國公司紛紛以各種形式退出中國,比 2016 年還要集中。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退出的跨國公司數量要比2016 年多出一倍以上。

它們都鼎鼎大名並在中國市場拼殺多年。

麥當勞賣掉了企業並進行品牌授權,中國內地 2400 多家門店的老闆換成了中信,離岸公司名字都改成了金拱門;擁有雪肌精、黛珂等品牌的日本化妝集團高絲轉手了杭州生產公司;僅僅是朝日這家日本公司,就在年初轉手了農場和牧場給新希望、年中賣掉康師傅飲品的所有股份,年底又出售了青島啤酒股權給複星……

這些接連不斷的新聞讓身處其中的職員,以及將要進入人才市場的畢業生都感受到了跨國公司如今的不景氣。

不變是跨國企業最大的敵人

在最近幾年,互聯網幾乎已經佔據了所有的關注。新崛起的商業模式幾乎都基於互聯網,門戶、搜索、電商、社交、團購、O2O、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一波又一波的更替,每一波潮流都有代表性的熱門公司出現。

然而跨國公司卻沒有太大的變化,過去我們憧憬的那種規模化的生產方式逐漸另中國消費者嗤之以鼻。肯德基、麥當勞先後賣身。20年前,進來的是寶潔、聯合利華、豐田、百勝這些公司,20年後還是這些公司,新的跨國企業很難進入中國市場。

在這場互聯網的大潮中,中國與美國幾乎是絕緣的,大家都各唱各的戲。最關鍵的互聯網資本無法進入國內,這是外企在中國日漸疲乏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外企的薪資待遇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依舊比普通的中企業有更好的待遇,但在一個經濟不斷騰飛的國度,不變就是退步。

另外,隨著美國新總統的上臺,美國推出各種新政策對抗全球化,特朗普試圖引導美國製造業的回歸,而中國也在迎來低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人力資源不斷上漲,也加速了外國資本的退走,這一進一退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在過去的全球貿易中,中國一直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而今天“中國節奏”讓全世界的貿易者難以望其項背。

中國太快了,而世界還不夠快,像瑪莎這樣的百年企業紛紛敗走,也側面印證了,這塊市場早已經過了誰來都可以分一塊肉的時間段,全世界最有價值、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就在這裡。

作者:風清

但在中國這個人來人往的流通性大的城市,行銷幾乎決定了一切,特別是互聯網時代,行銷的作用被無限放大,在這樣的城市裡能獲取使用者的方式就是廣告,即便瑪莎的食品確實性價比確實很高,但在中國這麼多年它依舊沒有多少知名度。

瑪莎就好像一個扎實肯幹的老人,在一個燈紅酒綠的俗世,和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外企”的風光,早就過去了

幾年來,這樣的悲劇不斷在大陸市場重演,傳承百年的企業不退出中國。

這並不是新鮮的話題,但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過去一年,跨國公司紛紛以各種形式退出中國,比 2016 年還要集中。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退出的跨國公司數量要比2016 年多出一倍以上。

它們都鼎鼎大名並在中國市場拼殺多年。

麥當勞賣掉了企業並進行品牌授權,中國內地 2400 多家門店的老闆換成了中信,離岸公司名字都改成了金拱門;擁有雪肌精、黛珂等品牌的日本化妝集團高絲轉手了杭州生產公司;僅僅是朝日這家日本公司,就在年初轉手了農場和牧場給新希望、年中賣掉康師傅飲品的所有股份,年底又出售了青島啤酒股權給複星……

這些接連不斷的新聞讓身處其中的職員,以及將要進入人才市場的畢業生都感受到了跨國公司如今的不景氣。

不變是跨國企業最大的敵人

在最近幾年,互聯網幾乎已經佔據了所有的關注。新崛起的商業模式幾乎都基於互聯網,門戶、搜索、電商、社交、團購、O2O、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一波又一波的更替,每一波潮流都有代表性的熱門公司出現。

然而跨國公司卻沒有太大的變化,過去我們憧憬的那種規模化的生產方式逐漸另中國消費者嗤之以鼻。肯德基、麥當勞先後賣身。20年前,進來的是寶潔、聯合利華、豐田、百勝這些公司,20年後還是這些公司,新的跨國企業很難進入中國市場。

在這場互聯網的大潮中,中國與美國幾乎是絕緣的,大家都各唱各的戲。最關鍵的互聯網資本無法進入國內,這是外企在中國日漸疲乏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外企的薪資待遇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依舊比普通的中企業有更好的待遇,但在一個經濟不斷騰飛的國度,不變就是退步。

另外,隨著美國新總統的上臺,美國推出各種新政策對抗全球化,特朗普試圖引導美國製造業的回歸,而中國也在迎來低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人力資源不斷上漲,也加速了外國資本的退走,這一進一退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在過去的全球貿易中,中國一直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而今天“中國節奏”讓全世界的貿易者難以望其項背。

中國太快了,而世界還不夠快,像瑪莎這樣的百年企業紛紛敗走,也側面印證了,這塊市場早已經過了誰來都可以分一塊肉的時間段,全世界最有價值、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就在這裡。

作者:風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