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年銷量暴跌31%,北京現代如今的困境,或許10年前就已經註定

引言:在過去的2017年, 是韓系車如夢魘般的一年。 從3月份開始, 北京現代及東風悅達起亞的全系車型銷量發生了斷崖式的下跌, 這一跌就如同皮球泄了氣一般難以止住, 據悉北京現代在2017年的累計銷量約為78萬台左右, 比2016年的114萬台相比, 全年銷量下滑了31.2%。 就是這麼一個龐然大物, 說倒就突然倒下了, 如果只是因為3月份“某事件”的這場感冒發燒, 是絕對不至於的, 顯然北京現代這次的銷量下滑是一場癌變的爆發, 而這一癌可能在十年前就已經種下了。

沒有小姐的命, 卻得了小姐的病

我們縱觀北京現代近十年的發展, 發現這些年來, 北京現代一直都是在消耗品牌, 卻一直未能有效的為品牌帶來新的活力。 在產品力方面比之大眾, 實力相差甚遠, 但是卻又學大眾玩多代同堂, 就比如2006年的途勝, 連續三款都長一個模樣, 一款熱銷車只想著“一招鮮吃遍天”,

盲目的消耗途勝的市場熱度, 卻未考慮如何進一步提升車型競爭力, 被當時的高銷量所麻痹神經,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於形容北京現代也是再恰當不過。

盲目擴張忽視品牌形象, 終究作繭自縛

北京現代的失敗, 還與其品牌形象有著很大關係,

我們現在提及北京現代, 基本上都會將其與低端合資車聯繫到一起, 這種市場印象的形成則與其前幾年盲目擴張銷量和車型不無關係, 為了追求一時的市場佔有, 而推出了大量的低價位車型, 雖然快錢賺了不少, 但卻把臉面給丟了。 品牌形象的倒塌對於任何一個車企而言, 都是十分嚴重的事情, 如果說一款車型銷量不佳, 還可能通過改款優惠等手段來打一針強心劑, 那麼品牌形象的倒塌, 可能七八年都緩不過來勁兒。

前有狼後有牆, 北京現代被“戰略封鎖”

前面說過, 北京現代因為大量低端車型的注入, 使其品牌形象介於國產車和合資車的中間區域, 在當時這一區域的確還是有利可圖有量可走, 但是隨著這幾年來以長城哈弗、吉利、傳祺為首的國產品牌崛起, 北京現代的中間地帶受到了國產車嚴重衝擊, 銷量下滑也就不是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而更尷尬的是, 受限於北京現代的品牌形象問題, 此時的北京現代即便是猛然驚醒, 卻早已喪失了能與上方其他合資品牌一戰之力, 換句話說, 以大眾、豐田、本田為首的其他合資品牌, 已經成為了北京現代的“柏林之牆”, 北京現代的上升路徑早已被封死。 於是只能選擇與下方的國產車赤身肉搏, 但又因為價位問題, 導致其與國產品牌的較量中也只能是屢屢失利。

小結:去年9月份開始,北京現代的銷量又有了明顯提升,但這能說明北京現代已經開始走出困境了嗎?依筆者來看,不然。雖然北京現代通過短期的改款促銷來刺激了銷量增長,但這只是戰術上的勝利,但其依舊沒能解決被“戰略封鎖”的這一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換另一個問題來解釋,國產車會繼續崛起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國產車必將在崛起過程中,先向中間地帶的韓系車舉起屠刀。

小結:去年9月份開始,北京現代的銷量又有了明顯提升,但這能說明北京現代已經開始走出困境了嗎?依筆者來看,不然。雖然北京現代通過短期的改款促銷來刺激了銷量增長,但這只是戰術上的勝利,但其依舊沒能解決被“戰略封鎖”的這一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換另一個問題來解釋,國產車會繼續崛起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國產車必將在崛起過程中,先向中間地帶的韓系車舉起屠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