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為何出不了孫正義

新年伊始, 彭博的一篇報導把軟銀帝國的掌舵者孫正義推到了台前。 報導稱, 日本億萬富翁孫正義正在運用積極的投資策略和雄厚的支票簿去改變創業遊戲, 這種做法也被稱作是“強權投資”。

報導稱, 去年早些時候, 滴滴出行創始人及CEO程維曾試圖不接受來自孫正義的投資。 程維對孫正義表示, 他不需要現金, 因為滴滴已經融到了100億美元。 孫正義說, 也行, 這樣他可能會直接投資滴滴的一家競爭對手。 程維的態度軟化, 並接受了投資。 去年11月, 孫正義再次採用了類似策略。 他公開警告Uber稱, 如果無法達成他想要的交易,

那麼就會轉而支持其競爭對手。 結果Uber宣佈了90億美元的融資, 接受了來自軟銀的資金。

孫正義的這種做法有圈內引發爭議, 輿論認為, 孫正義的做法將改變全球創投圈規則。 不過, 儘管孫正義的投資顯得有些強權, 但對於投資的企業, 孫正義卻不謀取強權。 孫正義投資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不謀取股權地位特別是參與企業決策的地位, 而是純財務投資, 即只要投資回報。 正是這種不謀求企業控股地位的做法, 使得孫正義與馬雲之間的合作取得空前的成功, 伴隨著阿裡巴巴的成功上市, 孫正義因此譽滿全球。 可以說, 這種純粹的財務投資, 正是孫正義成功的秘訣, 也是當下一些企業願意接受孫正義投資的原因。

實際上, 孫正義的財務投資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 尤其是對中國的投資機構來說更是如此。 這也決定了中國的投資圈出不了孫正義這樣的投資家。 之所以如此, 究其原因有這樣幾點:

首先、自古到今, 中國都是一個重視權力的國度,

對權力的崇拜可以說是刻在國人的骨子裡的, 不僅在朝庭、在政府機關, 人們瘋狂地追逐著權力, 就是在企業、在鄉村、在家族, 權力同樣讓人敬仰。 而錢是可以和權力相匹配的東西, 甚至可以買到權。 至於投資, 錢買到的就是股權, 持有股權的人是有對應權力的, 持有股權越多, 對應的權力就越大。 而要放棄這個權力, 對於國人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其次、投資環境不佳, 也是導致中國出不了孫正義的重要原因。 雖然孫正義投資阿裡巴巴獲得了巨大成功, 但實際上在孫正義的投資中失敗的案例更多。 而在當下的投資環境裡, 企業本身的經營失敗是可以接受的, 但一些企業不是經營失敗了, 而是老闆跑路了。 如國民技術5億元投資款被卷走,

就是由於不參與、不干涉有關單位日常經營的緣故。 此外, 新三板掛牌公司老闆跑路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如果投資者都象孫正義一樣只做財務投資, 那投資款被別人卷跑了也都不知道。

其三、投資者的風投意識不強, 也決定了國人中難以產生孫正義。 阿裡巴巴的成功讓人感到羡慕, 但回首馬雲創業之時, 同樣是得不到國內資金支持的。 如果國人的風投意識強一些, 那麼阿裡巴巴成功的果實就是國內風投機構的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此, 在阿裡巴巴的故事中, 國人風投意識不強的問題暴露得非常明顯。 雖然最近幾年, 國內也成立了不少風投機構, 但這些風投基本上是在做關係、做內幕,

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風投。 因為缺少必要的風投意識, 所以也就不會去承擔必要的投資風險, 這樣也就不會放棄相應的權力而只做財務投資。

此外, 正是由於風投意識不強的原因, 國內有實力的個人在投資中更追求確定性投資, 而不是風險投資。 而沒有實力的個人, 想進行風險投資也只能是空想, 這樣就決定了國內的個人投資者很難成為孫正義。 而從機構投資者來說, 國有資金面臨著追究責任的問題, 誰也不敢作主進行風險投資。 而合夥人的資金同樣需要回避可能失敗的投資, 同樣需要有人對失敗的投資負責。 這就決定了國內的機構投資者也做不了孫正義。

所以, 對於孫正義, 國內的投資圈也只能是議論議論而已, 或者羡慕一下罷了,不會有人真想著去做中國的孫正義。

或者羡慕一下罷了,不會有人真想著去做中國的孫正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