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聯孚董事長張根發:從零部件跨越到整車,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中國汽車報

“小時候的河北老家, 可以說是綠水青山。 但轉業回到家鄉後, 發現污染特別嚴重, 以前晚上抬頭就能看見皓月繁星, 如今卻成為一種奢望。 更為嚴重的是, 現在環境污染已威脅下一代的成長。 我們做安全氣囊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現在研究新能源汽車, 也要還人類一個綠水青山的環境。 如果人類的生存空間都沒有了, 那做任何事情都將毫無意義。 ”

在合上筆記本的一刻, 記者忽然想起來, 在所有對外公開的各種材料中, 上海聯孚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孚集團”)都把綠色環保放在最為顯眼的位置。

在好奇心的驅動下, 記者又向聯孚集團董事長張根發提出疑問, 於是有了上述一番話。

從零部件向整車跨越

不同的領域同一個夢

1991年

從部隊轉業的張根發在深圳成立了深圳久樂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從汽車安全氣囊著手, 涉足汽車產業。

以此為起點, 張根發先後成立了石家莊久樂汽車安全設備有限公司和上海東方久樂汽車安全氣囊有限公司, 開始了研發和製造汽車安全氣囊的創業征程。

幾經曲折, 在張根發的帶領下, 其研製的安全氣囊一舉打破國外少數幾個國家對我國汽車安全氣囊市場的長期壟斷, 使產品價格迅速回落至不足原來的五分之一。 其所帶領的企業, 也成為目前國內惟一掌握汽車安全氣囊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本土化汽車安全氣囊製造企業。

2005年

已經成為國內安全氣囊領域執牛耳者的張根發, 前往德國博世集團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 我們發現博世集團未來要把被動安全系統和新能源元件全部糅合到車輛底盤系統上,

這對我的啟發很大。 ”回國後, 張根發結合國外的發展規劃及自身對未來市場的預測, 組織公司高層與相關專家進行研討, “討論的結果也很明顯, 大家一致認為這種模式會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緊接著我們就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 ”

隨著新能源研究的深入, 張根發在上海組建聯孚集團, 從新能源汽車專用電機及控制器入手, 通過與世界頂級企業建立合作, 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逐漸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新能源專用電機及控制器的核心技術。 “也正是在這一年, 德國博世集團把被動安全系統和新能源元件糅合到底盤系統之中, 我們意識到此前國外制定的發展戰略確實是正確的, 於是,

我們開始在電機和電控方面發力。 ”張根發說。

自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以來, 短短數年, 聯孚集團就在全國建立了上海新能源研究院、電驅動系統研究院、哈爾濱汽車工程研究院、固安產業政策規劃研究院等四大研發中心, 同時打造了四大生產基地——黑龍江齊齊哈爾基地、黑龍江哈爾濱基地、河北固安基地、山東樂陵基地, 成功掌握了新能源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整車控制系統、整車製造技術和光伏發電系統等4大核心技術, 創造了令業界稱讚的“聯孚速度”。 至此, 聯孚集團完成以上海為總部, 黑龍江、河北、山東為研發生產基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佈局。

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

繼續驅動產業高發展

如同所有行業的新進者, 從零部件進入整車領域, 聯孚集團也頗為不易。 “雖然2007年聯孚集團就已經成立, 但真正進入整車領域還是在2010年, 當時, 我們的電機和電控做出來了, 但很多主機廠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時我們缺乏整車生產資質, 即便做出整車也無法銷售。 ”在張根發看來, 機會總屬於有準備的人,“機緣巧合之下,2010年8月16日,我們收購了齊齊哈爾市的黑龍江汽車改裝廠,改名為黑龍江龍華汽車有限公司,取得了客車生產資質。”

2012年7月18日上午,聯孚集團第一批具有國產自主智慧財產權的22輛新能源客車,從黑龍江龍華汽車公司客車生產線上緩緩駛下,正式交付黑龍江天成運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使用。據張根發介紹,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在客車上並實現批量生產,也是新能源客車領域的一大創新。

與此同時,在天然氣領域,從2012年到2014年的期間,聯孚集團生產了上千輛天然氣客車,張根發告訴記者,“這讓整個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生產的快速磨合期,無論是對人員的培訓,還是對技術的學習,都為今天聯孚集團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經過5年發展,聯孚集團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車生產製造及高端核心零部件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產業集團,擁有新能源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整車控制系統、光伏發電系統和新能源整車製造平臺裝備四大核心競爭力。其旗下整車生產基地均擁有先進的總裝、焊裝、底盤、塗裝柔性化新能源客車生產線,可以滿足6~13米車型的共線生產。同時,合裝採用PLC控制可實現各系列車型的快速切換、蒙皮的自動點焊,而塗裝則採用整車電泳及水旋式四噴七烘生產工藝。

“我們有了先進的開發手段,又有先進的加工手段。比如,我們電機生產線採用由世界500強ABB公司設計建造的電機生產線,是目前國際先進、國內領先且惟一的全自動化永磁同步電機生產線企業。”在張根發看來,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與核心競爭優勢,反之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喪失優勢地位。“只有自己掌握產品與技術優勢,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並取得話語權。”

牢記使命潛心做研究

厚積薄發走向全世界

對於從汽車零部件企業切入整車製造,張根發表示,聯孚集團本著“呵護人類生命,振興民族科技”的使命,致力於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做貢獻,為中國掌握越來越多核心技術做出貢獻。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自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以來,聯孚集團研發出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三大系列電機產品。張根髮指出,“這三大系列電機,我不能說多麼好,但是我敢說我們是世界領先的。當然,我們說了不算,這是市場驗證的結果。經過10年的發展,聯孚集團已經達到最初的發展目標。”

資料顯示

2017年,聯孚集團實現新能源整車3000輛、電機電控10000套的銷量。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廣泛鋪開,聯孚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也不斷收到捷報。其新能源客車已經出口到俄羅斯、哈薩克等國家和地區,配套產品也已出口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塞爾維亞、荷蘭等國家,發展形勢一片向好。就在專訪期間,記者獲悉,聯孚集團又與非洲阿拉伯國家簽署了1000輛純電動公車的訂單。

除了銷量的增長,聯孚集團在不久前中國境內進行的首次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燃料消耗量的測試中,其電氣混合動力車型獲得燃料消耗量最低的測試成績,受到評審專家的好評。此外,在2017年11月的“中國客車工業60周年頒獎盛典”中,聯孚集團一舉摘得“十大卓越貢獻人物獎”“客車優秀合作夥伴”“十大優秀新能源公交”三項大獎。這些獎項的背後,正是聯孚集團掌舵人張根發對自主造車、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堅守與創新精神。

不過,對於自身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發展,張根發直言聯孚新能源汽車不是為了搶市場而存在的,“它是我們零部件開發、驗證、試驗的一個手段。有市場我們就做,沒市場我們就不做。”在他看來,很多企業為補貼而存在,但聯孚集團不是。要想實現行業的良好發展,市場和技術才是根本檢驗標準,真正好的產品才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有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發展得很好;沒有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發展得更好。

“整車我們做就要做最好的,不僅要有拳頭產品,也要有創新產品。比如,我們的客車產品採用國內領先的360環視系統、無線感應煙霧報警系統和自動破窗裝置。這些都是我們的產品優勢所在。聯孚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不是拍腦門決定,而是經過大量市場驗證與認可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進入該領域。未來,聯孚集團要扎扎實實把零部件做好,同時,把現有生產基地的生產能力發揮出來。不僅要做出好的產品,還要提供好的服務。要讓世界知道聯孚、瞭解聯孚、用上聯孚的產品。”張根發最後表示。

文:鄭清源 編輯:趙方婷

版權聲明

機會總屬於有準備的人,“機緣巧合之下,2010年8月16日,我們收購了齊齊哈爾市的黑龍江汽車改裝廠,改名為黑龍江龍華汽車有限公司,取得了客車生產資質。”

2012年7月18日上午,聯孚集團第一批具有國產自主智慧財產權的22輛新能源客車,從黑龍江龍華汽車公司客車生產線上緩緩駛下,正式交付黑龍江天成運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使用。據張根發介紹,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在客車上並實現批量生產,也是新能源客車領域的一大創新。

與此同時,在天然氣領域,從2012年到2014年的期間,聯孚集團生產了上千輛天然氣客車,張根發告訴記者,“這讓整個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生產的快速磨合期,無論是對人員的培訓,還是對技術的學習,都為今天聯孚集團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經過5年發展,聯孚集團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車生產製造及高端核心零部件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產業集團,擁有新能源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整車控制系統、光伏發電系統和新能源整車製造平臺裝備四大核心競爭力。其旗下整車生產基地均擁有先進的總裝、焊裝、底盤、塗裝柔性化新能源客車生產線,可以滿足6~13米車型的共線生產。同時,合裝採用PLC控制可實現各系列車型的快速切換、蒙皮的自動點焊,而塗裝則採用整車電泳及水旋式四噴七烘生產工藝。

“我們有了先進的開發手段,又有先進的加工手段。比如,我們電機生產線採用由世界500強ABB公司設計建造的電機生產線,是目前國際先進、國內領先且惟一的全自動化永磁同步電機生產線企業。”在張根發看來,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與核心競爭優勢,反之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喪失優勢地位。“只有自己掌握產品與技術優勢,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並取得話語權。”

牢記使命潛心做研究

厚積薄發走向全世界

對於從汽車零部件企業切入整車製造,張根發表示,聯孚集團本著“呵護人類生命,振興民族科技”的使命,致力於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做貢獻,為中國掌握越來越多核心技術做出貢獻。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自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以來,聯孚集團研發出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三大系列電機產品。張根髮指出,“這三大系列電機,我不能說多麼好,但是我敢說我們是世界領先的。當然,我們說了不算,這是市場驗證的結果。經過10年的發展,聯孚集團已經達到最初的發展目標。”

資料顯示

2017年,聯孚集團實現新能源整車3000輛、電機電控10000套的銷量。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廣泛鋪開,聯孚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也不斷收到捷報。其新能源客車已經出口到俄羅斯、哈薩克等國家和地區,配套產品也已出口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塞爾維亞、荷蘭等國家,發展形勢一片向好。就在專訪期間,記者獲悉,聯孚集團又與非洲阿拉伯國家簽署了1000輛純電動公車的訂單。

除了銷量的增長,聯孚集團在不久前中國境內進行的首次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燃料消耗量的測試中,其電氣混合動力車型獲得燃料消耗量最低的測試成績,受到評審專家的好評。此外,在2017年11月的“中國客車工業60周年頒獎盛典”中,聯孚集團一舉摘得“十大卓越貢獻人物獎”“客車優秀合作夥伴”“十大優秀新能源公交”三項大獎。這些獎項的背後,正是聯孚集團掌舵人張根發對自主造車、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堅守與創新精神。

不過,對於自身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發展,張根發直言聯孚新能源汽車不是為了搶市場而存在的,“它是我們零部件開發、驗證、試驗的一個手段。有市場我們就做,沒市場我們就不做。”在他看來,很多企業為補貼而存在,但聯孚集團不是。要想實現行業的良好發展,市場和技術才是根本檢驗標準,真正好的產品才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有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發展得很好;沒有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發展得更好。

“整車我們做就要做最好的,不僅要有拳頭產品,也要有創新產品。比如,我們的客車產品採用國內領先的360環視系統、無線感應煙霧報警系統和自動破窗裝置。這些都是我們的產品優勢所在。聯孚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不是拍腦門決定,而是經過大量市場驗證與認可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進入該領域。未來,聯孚集團要扎扎實實把零部件做好,同時,把現有生產基地的生產能力發揮出來。不僅要做出好的產品,還要提供好的服務。要讓世界知道聯孚、瞭解聯孚、用上聯孚的產品。”張根發最後表示。

文:鄭清源 編輯:趙方婷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