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陳爽:一個千億帝國的誕生

從光大控股的辦公室遠眺, 窗外是香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 沿岸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數十年來聚集了全球各大聲名顯赫的金融巨頭,

使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自從2007 年光大控股搬遷至此, 陳爽已經在這裡度過了十年跌宕起伏的投資生涯。 在這個中西交匯的“視窗”, 他目睹了全球金融大海嘯之後的“滿目蒼夷”, 也見證了內地金融業從“蠻荒時代”漸漸走向成熟。

作為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陳爽掌舵這家千億帝國十餘年。 “這些年間, 光大控股發展加速, 單是資產管理規模, 從10 億元走到500 億元花了12 年, 但從500 億元走到1 000 億元卻只花了2 年。 ”陳爽透露, 截至2017年底, 光大控股共管理基金38 支, 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 500 億港幣, 所投項目已成功退出近150 個, 過去20 年累計實現淨利潤360 億港幣。

南下香港, “闖入”創投圈

陳爽的故事要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20 世紀90 年代初,

自華東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碩士畢業後, 陳爽進入交通銀行, 負責法務工作。 陳爽說, 雖然做的是法律相關的工作, 但卻要配合業務, 這樣的訓練讓他比單一業務部門更懂得金融業的整體運作, 也為他之後的“轉行”埋下伏筆。

1995 年, 陳爽以交通銀行法律事務負責人的身份, 第一次來到香港, 此行目的是協調交通銀行重建事務。

對於當年的情景, 陳爽仍記憶猶新:“那時的香港處於回歸前的躁動中, 人們不知道回歸後會變成什麼樣, 有些香港人選擇移民加拿大。 金融行業幾乎沒有大型金融機構駐港, 日本是全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內地和香港的聯繫主要涉及貿易往來以及外商投資。 整個香港少有人會講普通話。 ”

2000 年,

在曾經的老上司、時任光大集團董事長王明權的邀請下, 陳爽加入了光大集團香港公司。 起初, 陳爽擔任光大集團香港公司的法律部主任, 負責處理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產生的不良資產。

這個擔子並不輕鬆。 陳爽回憶, 當時光大集團面臨一些法律訴訟, 整個集團在流動性方面遇到很大的挑戰, 原本要將光大控股打造成金融控股集團的計畫也因無力整合, 只能擱置, 外界甚至認為, 光大集團一度瀕臨破產邊緣。

為了將光大集團的業務拉回正軌, 陳爽花了四年時間, 一一清理光大集團旗下的不良資產。 但因為錯過了時機, 且經過了後來的國家政策調整, 光大集團計畫將旗下銀行、證券等業務注入購入的殼公司明輝發展,

實現間接上市的計畫未能成行——明輝發展就是光大控股的前身。

2007 年, 陳爽正式被任命為光大控股的行政總裁, 那一年, 他年滿40歲, 正值年富力強的年紀。

生涯首個項目獲10 倍回報

執掌光大控股後, 陳爽第一個主導投資的項目是陝鼓動力。

那時是2007 年,

內部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認為這個項目屬於機械製造業, 行業並不“性感”。 事實上, 當時不少投資人對機械製造業不看好, 但是陳爽和光大控股團隊卻很看好中國的高端製造行業, 認為這是國之根本。 “沒有這樣一個高端製造業的支撐, 中國所謂的機械製造行業的發展其實沒有太大的前景。 ”在光大控股第一輪的投資裡, 高端裝備製造業是做得最扎實的一個行業。

事實證明, 這個判斷是對的。 押注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 “順勢而為”的光大控股最終收穫了豐厚的回報。 陳爽透露, 光大控股投資金風科技差不多賺了四五十倍的回報, 投資南京高速齒輪也有十五倍的回報, 而投資陝西鼓風機也獲得了八至十倍的回報等。

複盤光大控股過去的投資案例,背後少不了“金融+ 實業”的影子。以養老產業為例,陳爽透露,2016 年光大控股收購北京匯晨養老,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北京匯晨養老那時候設置了差不多2 800 個床位,但到2017年底,床位數預計增長到7 000 個。怎麼來算投資一年後的收益呢?從投資估值角度看,床位數的增長帶動了估值的提升,去年公司估值如果是4 億多元,今年公司的估值就已經超過10 億元。”

此外,光大控股還佈局了飛機租賃行業。陳爽透露,光大控股於2011年佈局飛機租賃行業,投資當時一家只有5 架飛機的小型企業,而到2017年底,飛機交付數量預計超過110 架。“這裡面,飛機本身是標準化資產,飛機租約的應收賬款可以大量證券化。”

陳爽坦言,在投資路上最後悔的決定之一,是曾經有機會投資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但因過度擔心監管問題而錯失機會。不過,目前已經“補回來”了,光大控股在金融科技領域正迎頭趕上。

這些年來,陳爽有一個很深的體會,那就是如果只做一個財務投資人是沒有前途的。2009 年,光大控股花了85 萬美元收購了雷曼兄弟旗下的亞洲雷曼房地產基金,改名為光大安石,“一開始我們也只是想做一個房地產行業的財務投資者,到最後慢慢發現,這樣我們在定價、管理方面,特別是在整個運作過程當中都很被動,很難掌握整個專案的流程。”於是,陳爽和團隊開始改變,除了做投資者,還做管理人。如今,光大安石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基金之一。

中國PE 十年: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在某種程度上,光大控股的過去20 年如同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尤其在最近10 年,陳爽作為其掌舵者,光大控股走的每一步背後都有時代的影子。潮起潮落,陳爽把這10 年分為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外資進中國,時間大概是從2005 年到2012 年。這個階段正好是人民幣資產價格迅速膨脹的階段,所以外資紛紛湧向中國。“我們也是在這個階段利用我們的中國特別機會基金,大量地募集外資,拿到中國去做PE 投資。”

第二階段,到了2012 年、2013 年中國所謂的熱錢膨脹速度太快,相關部門開始限制熱錢進入中國。“在這種背景下,你不得不去募集人民幣,來做人民幣的業務。”

所以,過去10 年間光大控股的投資邏輯很清晰,基本上就是從美元基金進入中國、在中國募集人民幣投人民幣;現階段則變為募集人民幣投海外。

這裡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2013 年前後大家對經濟過熱的擔心越來越重,國內資金開始往外走也是一個趨勢。陳爽回憶,到了2016 年對外投資達到了一個頂峰,當時國內大量人民幣被換成美元以後出境。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覺得配置資源特別重要,既要做美元基金,也要做人民幣基金,必須要多元化。”陳爽說,如果你沒有將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進行多元化配置,到最後貨幣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匯率的波動可能會給你帶來重大的損失。

陳爽認為,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不可改變,但2016 年之後中國對外投資明顯回落,原因之一在於“811 匯改”後,中國加強了國內企業對海外投資的管理,以控制國內企業對境外部分行業的非理性投資熱情。此前,央行在2015 年8 月11 日宣佈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市場稱“811 匯改”。

“是不是全部資本都出不去?並不是。”陳爽在採訪中提到:“在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之後,我們仍然有專案經過正常報批程式之後出去了,說明國家對於產業轉型和升級換代是有需要的,在這些情況下還是可以出去的。”

談VC 和PE:大家都在往中間走

短短10 年,陳爽和國內所有PE 大佬一樣,既經歷了2009 年創業板開閘帶來的狂歡,也目睹了2012 年“全民PE”之後的哀鴻遍野。如今,中國迎來了股權大時代,陳爽漸漸觀察到了一個新趨勢,即VC 和PE 的緩慢融合。

眾所周知,光大控股起步於PE。“過去大家也問我們,為什麼光大控股要以PE 為主?”陳爽坦言,因為光大控股的國有背景,對風險把控很嚴謹,承擔不了太多的壞賬和損失。“如果一支VC 基金的10 個專案中有4 個做成功了,這個VC 就很成功,可是我們不允許有6 個項目失敗。”

然而最近,光大控股開始涉足VC。“這兩年經濟發生了變化,在中國新經濟領域出現了很多發展的機會,未來想要在新的項目上迎頭趕上,就得將重心從中晚期傳統產業的PE 專案,逐步轉向高科技行業和新媒體行業的VC 項目。”陳爽解釋道。

PE 專案與VC 專案的判斷方法和估值方式很不一樣。“我們VC 做得少,以PE 為主,所以選擇跟有較高投資能力和行業聲譽的公司合作。”陳爽舉例說,2016 年,光大控股與IDG 資本合作成立了一支產業基金“光際資本”,認繳募資額超過200 億元人民幣。此前,光際資本董事總經理艾渝曾介紹說,光際資本專注於對早期和成長性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重點投資已有成熟經營模式和較合理估值的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VC 也在漸漸“往後走”。2017 年10 月26 日,光大控股和華登國際宣佈聯手設立規模為5 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光控華登全球基金一期”,該基金將專注投資半導體和電子資訊產業鏈企業。陳爽說,華登國際在半導體領域投資了500 多家企業,有100 多家企業上市,已是全球非常成功的投資機構。“過去他們專注在早期,但是現在也希望能夠和像光大控股這樣的PE 機構合作。”

“過去做VC 的在往PE 方向走,過去專注PE 的人在往VC 方向走,這樣一來大家都在向中間靠攏。”陳爽感慨,現在國內創業氛圍熾熱,VC 的估值非常高,VC 和PE 投資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過去一兩年,VC 的平均投資額已經達到3000 萬美元,過去這差不多是PE 投資的門檻了。

一個“內地人”的情懷:HONGKONGX 基金

如今,陳爽已在香港生活17 載,早已視香港為家。

每次有朋友到香港,陳爽都建議他們到香港的山山水水去好好地享受一下,“若是匆匆忙忙,所看到的香港只是一個高樓林立的香港。”他是一個爬山愛好者,近年來幾乎每年都參加100 公里的“毅行者”行走,這些年下來走過了香港的很多地方。

2017 年6 月,港交所向市場推出諮詢,希望設立新板,背後的目的則是希望借此機制,實現“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香港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曾表示,現在香港的上市架構沒有廣泛照顧到新經濟類公司,創新板市場諮詢為的就是探討怎樣吸引這類企業到香港上市。

陳爽直言,這是一件好事。“我也為香港的金髮局兼職工作了5 年,作為香港金髮局的核心成員之一,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對跨境這塊。我覺得是好事。因為過去在香港是企業必須要在產生利潤之後才具備上市的條件,針對的都是成熟企業,但創新類的企業很難具備這個條件。”他舉例說,大疆無人機這家公司的最初技術來源是香港科技大學,但是後來因為不具備在香港上市的條件,沒能落戶香港,轉而去了深圳。

外界普遍認為香港的創業氛圍不是很濃厚,身處其中多年,陳爽的感觸更深。

2016 年,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香港大學陳冠華教授共同發起設立HONGKONG X 科技創業平臺,扶持在港青年創業。其中,光大控股是HONGKONG X 基金主要的LP。陳爽說,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除了獲取好項目,還可以推動香港的創業氛圍,“務實地為香港做些事情”。其實商業背後,更多的是一份情懷,一份回饋,正如陳爽所言,過去20 年,光大控股正是在香港這片土地上成就了自己,走向了世界。

作者: 劉全

複盤光大控股過去的投資案例,背後少不了“金融+ 實業”的影子。以養老產業為例,陳爽透露,2016 年光大控股收購北京匯晨養老,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北京匯晨養老那時候設置了差不多2 800 個床位,但到2017年底,床位數預計增長到7 000 個。怎麼來算投資一年後的收益呢?從投資估值角度看,床位數的增長帶動了估值的提升,去年公司估值如果是4 億多元,今年公司的估值就已經超過10 億元。”

此外,光大控股還佈局了飛機租賃行業。陳爽透露,光大控股於2011年佈局飛機租賃行業,投資當時一家只有5 架飛機的小型企業,而到2017年底,飛機交付數量預計超過110 架。“這裡面,飛機本身是標準化資產,飛機租約的應收賬款可以大量證券化。”

陳爽坦言,在投資路上最後悔的決定之一,是曾經有機會投資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但因過度擔心監管問題而錯失機會。不過,目前已經“補回來”了,光大控股在金融科技領域正迎頭趕上。

這些年來,陳爽有一個很深的體會,那就是如果只做一個財務投資人是沒有前途的。2009 年,光大控股花了85 萬美元收購了雷曼兄弟旗下的亞洲雷曼房地產基金,改名為光大安石,“一開始我們也只是想做一個房地產行業的財務投資者,到最後慢慢發現,這樣我們在定價、管理方面,特別是在整個運作過程當中都很被動,很難掌握整個專案的流程。”於是,陳爽和團隊開始改變,除了做投資者,還做管理人。如今,光大安石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基金之一。

中國PE 十年: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在某種程度上,光大控股的過去20 年如同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尤其在最近10 年,陳爽作為其掌舵者,光大控股走的每一步背後都有時代的影子。潮起潮落,陳爽把這10 年分為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外資進中國,時間大概是從2005 年到2012 年。這個階段正好是人民幣資產價格迅速膨脹的階段,所以外資紛紛湧向中國。“我們也是在這個階段利用我們的中國特別機會基金,大量地募集外資,拿到中國去做PE 投資。”

第二階段,到了2012 年、2013 年中國所謂的熱錢膨脹速度太快,相關部門開始限制熱錢進入中國。“在這種背景下,你不得不去募集人民幣,來做人民幣的業務。”

所以,過去10 年間光大控股的投資邏輯很清晰,基本上就是從美元基金進入中國、在中國募集人民幣投人民幣;現階段則變為募集人民幣投海外。

這裡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2013 年前後大家對經濟過熱的擔心越來越重,國內資金開始往外走也是一個趨勢。陳爽回憶,到了2016 年對外投資達到了一個頂峰,當時國內大量人民幣被換成美元以後出境。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覺得配置資源特別重要,既要做美元基金,也要做人民幣基金,必須要多元化。”陳爽說,如果你沒有將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進行多元化配置,到最後貨幣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匯率的波動可能會給你帶來重大的損失。

陳爽認為,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不可改變,但2016 年之後中國對外投資明顯回落,原因之一在於“811 匯改”後,中國加強了國內企業對海外投資的管理,以控制國內企業對境外部分行業的非理性投資熱情。此前,央行在2015 年8 月11 日宣佈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市場稱“811 匯改”。

“是不是全部資本都出不去?並不是。”陳爽在採訪中提到:“在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之後,我們仍然有專案經過正常報批程式之後出去了,說明國家對於產業轉型和升級換代是有需要的,在這些情況下還是可以出去的。”

談VC 和PE:大家都在往中間走

短短10 年,陳爽和國內所有PE 大佬一樣,既經歷了2009 年創業板開閘帶來的狂歡,也目睹了2012 年“全民PE”之後的哀鴻遍野。如今,中國迎來了股權大時代,陳爽漸漸觀察到了一個新趨勢,即VC 和PE 的緩慢融合。

眾所周知,光大控股起步於PE。“過去大家也問我們,為什麼光大控股要以PE 為主?”陳爽坦言,因為光大控股的國有背景,對風險把控很嚴謹,承擔不了太多的壞賬和損失。“如果一支VC 基金的10 個專案中有4 個做成功了,這個VC 就很成功,可是我們不允許有6 個項目失敗。”

然而最近,光大控股開始涉足VC。“這兩年經濟發生了變化,在中國新經濟領域出現了很多發展的機會,未來想要在新的項目上迎頭趕上,就得將重心從中晚期傳統產業的PE 專案,逐步轉向高科技行業和新媒體行業的VC 項目。”陳爽解釋道。

PE 專案與VC 專案的判斷方法和估值方式很不一樣。“我們VC 做得少,以PE 為主,所以選擇跟有較高投資能力和行業聲譽的公司合作。”陳爽舉例說,2016 年,光大控股與IDG 資本合作成立了一支產業基金“光際資本”,認繳募資額超過200 億元人民幣。此前,光際資本董事總經理艾渝曾介紹說,光際資本專注於對早期和成長性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重點投資已有成熟經營模式和較合理估值的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VC 也在漸漸“往後走”。2017 年10 月26 日,光大控股和華登國際宣佈聯手設立規模為5 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光控華登全球基金一期”,該基金將專注投資半導體和電子資訊產業鏈企業。陳爽說,華登國際在半導體領域投資了500 多家企業,有100 多家企業上市,已是全球非常成功的投資機構。“過去他們專注在早期,但是現在也希望能夠和像光大控股這樣的PE 機構合作。”

“過去做VC 的在往PE 方向走,過去專注PE 的人在往VC 方向走,這樣一來大家都在向中間靠攏。”陳爽感慨,現在國內創業氛圍熾熱,VC 的估值非常高,VC 和PE 投資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過去一兩年,VC 的平均投資額已經達到3000 萬美元,過去這差不多是PE 投資的門檻了。

一個“內地人”的情懷:HONGKONGX 基金

如今,陳爽已在香港生活17 載,早已視香港為家。

每次有朋友到香港,陳爽都建議他們到香港的山山水水去好好地享受一下,“若是匆匆忙忙,所看到的香港只是一個高樓林立的香港。”他是一個爬山愛好者,近年來幾乎每年都參加100 公里的“毅行者”行走,這些年下來走過了香港的很多地方。

2017 年6 月,港交所向市場推出諮詢,希望設立新板,背後的目的則是希望借此機制,實現“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香港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曾表示,現在香港的上市架構沒有廣泛照顧到新經濟類公司,創新板市場諮詢為的就是探討怎樣吸引這類企業到香港上市。

陳爽直言,這是一件好事。“我也為香港的金髮局兼職工作了5 年,作為香港金髮局的核心成員之一,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對跨境這塊。我覺得是好事。因為過去在香港是企業必須要在產生利潤之後才具備上市的條件,針對的都是成熟企業,但創新類的企業很難具備這個條件。”他舉例說,大疆無人機這家公司的最初技術來源是香港科技大學,但是後來因為不具備在香港上市的條件,沒能落戶香港,轉而去了深圳。

外界普遍認為香港的創業氛圍不是很濃厚,身處其中多年,陳爽的感觸更深。

2016 年,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香港大學陳冠華教授共同發起設立HONGKONG X 科技創業平臺,扶持在港青年創業。其中,光大控股是HONGKONG X 基金主要的LP。陳爽說,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除了獲取好項目,還可以推動香港的創業氛圍,“務實地為香港做些事情”。其實商業背後,更多的是一份情懷,一份回饋,正如陳爽所言,過去20 年,光大控股正是在香港這片土地上成就了自己,走向了世界。

作者: 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