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5天、30天、還是100天?中國原油儲備究竟有多少?

根據坊間傳言, 知道中國原油真實庫存的人不超過五個手指頭。 這話可能言過其實, 但至少, 它說明了中國原油庫存的極度神秘性。

2017年年底, 國家統計局正式公佈了一組資料, 到2017年年中, 中國建成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共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 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 儲備原油3773萬噸, 約合2.75億桶。

這是到目前為止, 可以公開查詢的唯一國家權威統計資料。

國際石油圈有一個原油庫存需要達到90天安全線的說法, 各國的演算法標準不一。 大體上, 是指一國石油儲備量需要達到過去一年90天的進口量。 按照中國海關剛剛公佈的資料, 2017年中國共進口原油4.2億噸, 90天安全線需要儲備1億噸原油, 約合7.3億桶。

2.75億桶和7.3億桶, 顯然差距巨大。 但這是中國真實的原油儲量嗎?

石油儲備的緣起

在分析這個資料之前,

需要先回顧一下世界石油儲備的緣起。

早在一戰期間, 石油作為重要戰略物資, 便為各交戰國高度重視。 二戰更是可以從某種意義上理解為石油決定戰, 那時候, 軸心國為了準備戰爭, 興建了大量儲油基地。

但是現代的石油儲備制度, 要等到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後才確立。 1973年,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阿拉伯產油國對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施原油禁運, 致使西方國家社會經濟頓時大亂, 痛定思痛之下, 到1975年美國就開始設立石油儲備制度。

此後, 日本和歐洲國家都相繼跟進, 還聯手成立了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針鋒相對的國際能源署(EIA)。 當時IEA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 主要是原油。 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

他們又規定增加到90天, 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

1993年, 中國從原油淨出口國變成原油淨進口國, 此後原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 2009年, 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心理防線, 而2017年, 這個資料已無限接近70%。

相比西方國家,

中國石油儲備體系的建設起步較晚。 從1993年轉為淨進口國之後, 中國高層就在醞釀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體系(SPR)。 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 直至2003年, 國家才正式啟動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第一期專案。 在此之前, 石油儲備主要依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商業儲備, 以及光匯石油等部分社會庫容。

而直到2007年底, 才成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 隸屬於國家能源局。 但與能源局之下的行政機構石油儲備辦不同的是, 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有意思的是, 這些年來, 國際能源署(石油淨進口國)在與OPEC(石油輸出國)博弈的過程中, 一直希望中國能夠加入該組織, 但始終沒有達成協議。 一直到2015年, 中國以聯盟國而非成員國加入國際能源署,

才算是建立曲線合作機制。

對中國而言, 除去不是經合組織國家外(OECD, 發達國家俱樂部, 國際能源署原則上規定申請國必須是OECD國家);最主要的原因是, 國際能源署規定成員國必須擁有90天石油儲備, 還規定在未來出現石油危機時, 必須接受統一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調派。 這顯然與中國的國家利益有所衝突, 況且, 中國也不願公佈真實的石油儲備。

真實的中國石油儲備

世人之所以對中國石油儲備知之甚少,是因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戰略思維定勢決定的。傳統的戰略觀點認為,石油事關國家戰略和經濟安全,必須由國有巨頭保持主導性。由此延伸的國家石油進口四大通道和原油進口配額等制度,都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

但時過境遷,石油產業體制改革正向深水區推進,成立國家級的油氣儲備集團也逐漸成為共識。屆時,就必須有相對詳實的資料公佈。況且,中國經濟伴隨全球化的發展已越來越透明,糧食、煤炭、礦石、電力裝機等各項戰略資料已清晰無比,中國不必再像朝鮮一樣將石油儲備列為最高機密,也有足夠能力承擔資料透明帶來的可能影響。

當前,美國國家能源署(IEA)會每週定期公佈美國的商業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由政府和企業儲備構成。政府儲備可以抵禦石油供應中斷,在發生戰爭、突發事件時調用;而企業儲備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係和油價波動自主調配。美國的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相對獨立,企業儲備屬於市場行為,目前商業庫存達4.25億桶,政府儲備還有7億桶左右,光政府儲備就能滿足美國150天的進口需求。特朗普總統上臺後,還一度聲稱要賣掉一半的政府石油儲備庫存。

日本則分為國家石油儲備、法定企業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法國以法定企業儲備為主。他們的存儲量都遠遠超過90天的安全線,整個OECD國家的石油儲備近年來在30億桶左右浮動,約占全球庫存的三分之一。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已建成的9大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大約可以滿足35天的進口量。但顯然,這大大低於目前各國跟蹤研究得出的資料。

在各國當中,OPEC國家尤其高度重視中國石油儲備——這是他們眼中事關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再平衡的頭等大事,一旦中國原油儲備接近儲備極限,需求動能將會大大減弱。

彭博此前報導稱,中國實際原油儲備是公佈的商業和戰略儲備總和的兩倍。摩根大通也曾估計,中國戰略原油儲備在2016年年末就達到了略高於5億桶的水準。如果他們的推測接近事實,那麼中國目前的戰略原油儲備已接近6億桶,可以滿足70—75天的進口量。

不少資料公司還採用了衛星圖片採集的方式,通過陰影分析中國地面儲油罐來計算真實庫存容量。衛星資料服務公司Orbital Insight披露的最新資料是,截至2017年9月,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達到5.87億桶。

需要指出的是,原油庫存分為地面儲存、地下儲存和海上儲存。地面儲存主要是鋼罐,地下包括油罐、地下水封石洞和地下鹽穴,海面主要是指油輪臨時儲存。Orbital Insight所能監測的最多包括地上和海面,真實的中國石油儲備應該遠在6億桶之上。

不管資料如何,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2020年以前,我國將陸續建成國家石油儲備第二期、第三期項目,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從目前的進度來看,100天的目標有望提前達成。

即可領取5升汽油大禮包

真實的中國石油儲備

世人之所以對中國石油儲備知之甚少,是因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戰略思維定勢決定的。傳統的戰略觀點認為,石油事關國家戰略和經濟安全,必須由國有巨頭保持主導性。由此延伸的國家石油進口四大通道和原油進口配額等制度,都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

但時過境遷,石油產業體制改革正向深水區推進,成立國家級的油氣儲備集團也逐漸成為共識。屆時,就必須有相對詳實的資料公佈。況且,中國經濟伴隨全球化的發展已越來越透明,糧食、煤炭、礦石、電力裝機等各項戰略資料已清晰無比,中國不必再像朝鮮一樣將石油儲備列為最高機密,也有足夠能力承擔資料透明帶來的可能影響。

當前,美國國家能源署(IEA)會每週定期公佈美國的商業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由政府和企業儲備構成。政府儲備可以抵禦石油供應中斷,在發生戰爭、突發事件時調用;而企業儲備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係和油價波動自主調配。美國的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相對獨立,企業儲備屬於市場行為,目前商業庫存達4.25億桶,政府儲備還有7億桶左右,光政府儲備就能滿足美國150天的進口需求。特朗普總統上臺後,還一度聲稱要賣掉一半的政府石油儲備庫存。

日本則分為國家石油儲備、法定企業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法國以法定企業儲備為主。他們的存儲量都遠遠超過90天的安全線,整個OECD國家的石油儲備近年來在30億桶左右浮動,約占全球庫存的三分之一。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已建成的9大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大約可以滿足35天的進口量。但顯然,這大大低於目前各國跟蹤研究得出的資料。

在各國當中,OPEC國家尤其高度重視中國石油儲備——這是他們眼中事關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再平衡的頭等大事,一旦中國原油儲備接近儲備極限,需求動能將會大大減弱。

彭博此前報導稱,中國實際原油儲備是公佈的商業和戰略儲備總和的兩倍。摩根大通也曾估計,中國戰略原油儲備在2016年年末就達到了略高於5億桶的水準。如果他們的推測接近事實,那麼中國目前的戰略原油儲備已接近6億桶,可以滿足70—75天的進口量。

不少資料公司還採用了衛星圖片採集的方式,通過陰影分析中國地面儲油罐來計算真實庫存容量。衛星資料服務公司Orbital Insight披露的最新資料是,截至2017年9月,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達到5.87億桶。

需要指出的是,原油庫存分為地面儲存、地下儲存和海上儲存。地面儲存主要是鋼罐,地下包括油罐、地下水封石洞和地下鹽穴,海面主要是指油輪臨時儲存。Orbital Insight所能監測的最多包括地上和海面,真實的中國石油儲備應該遠在6億桶之上。

不管資料如何,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2020年以前,我國將陸續建成國家石油儲備第二期、第三期項目,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從目前的進度來看,100天的目標有望提前達成。

即可領取5升汽油大禮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