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號稱“十全武功”,李化龍參與其中四件

“十全武功”是乾隆皇帝引以為豪的資本, 他自己說:“十功者, 平準噶爾二, 定回部一, 打金川為二, 靖臺灣為一, 降緬甸、安南各一, 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 合為十。 ”您或許不知道, 在這十件武功中, 有個濱州武將曾直接參與、指揮了其中四件。

他就是從鄒平碼頭走出去的名將李化龍。 李化龍一路升遷, 他曾親自護衛過乾隆帝, 乾隆親贈他荷包, 李化龍死後, 乾隆還命將其事蹟纂入國史, 賜禦葬, 並親題碑文。

李化龍究竟是何種人物, 今天他的後人有著什麼樣的生活?

(乾隆皇帝像)

參與平定大小金川和臺灣林爽文起義, 助安南王黎維祈重定

史料記載, 李化龍在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由縣武生中試恩科武舉人, 西元1760年又中庚辰科武進士, 廷試榮登二甲。 最先, 授御前侍衛, 旋又授貴州銅仁協中軍都司, 其後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征戰生涯。

西元1767年7月, 他隨軍征戰雲南,

平定當地土司叛亂, 屢建戰功, 遂擢貴州省荔波營遊擊。 西元1772年, 又隨師討伐大小金川。 臺灣發生林爽文起義後, 西元1786年, 李化龍率兵往援臺灣, 因平叛有功, 詔恩優獎, 擢為福建水師提督。

1788年, 安南(今越南)發生內訌, 安南王黎維祈為阮文慧所逐。 阮掌權後, 時常派兵進犯中國邊境。 李化龍奉旨隨兩廣總督孫士毅嚴守關隘, 兵伐安南。 助黎維祈複其王位, 得勝而還。 翌年, 安南阮文慧又作亂, 李化龍又奉命征討, 不料在過富良江時, 坐馬失足落入江中而亡。

李化龍一生征戰, 西至新疆, 南至越南, 東到臺灣, 最後馬革裹屍還, 難怪乾隆對他厚愛有加。

在1777年, 平定金川後, 李化龍被恩賜花翎, 擢任江南壽春鎮總兵, 後又奉命改授山東登州鎮總兵。

時值乾隆皇帝西巡, 李化龍緊隨左右予以護衛, 遂援例加級獎賞。 在安南凱旋後, 乾隆帝嘉獎李化龍勇略過人, 親賜荷包以賞之。

李化龍身先士卒、勇猛多謀, 常率精兵突襲扭轉戰局

在史料記載中, 靠戰功不斷升遷的李化龍, 有真本事。

在平定金川的多次戰鬥中, 他往往身先士卒, 登山破卡, 連奪關隘, 攻取險要。 特別是西元1774年正月攻打金川途中, 由於峰巒疊嶂, 叢林阻隔, 不宜大軍行動, 李化龍便率精壯兵士攀援險要, 突入敵中, 奮勇殺敵, 為後軍開闢了道路。

這首先是勇猛。

(大小金川之役, 來源網路)

在平定小金川戰役中, 李化龍率軍進攻阿噶爾布裡。 敵據懸崖之險, 軍不能進。 化龍假以誘敵, 親率精兵數十人, 乘夜間繞道而襲, 火光灼天, 敵大敗。 1786年, 往援臺灣時, 待敵軍攻諸羅城村, 李化龍則率兵乘機進攻其後, 並多設旗幟, 以為疑兵。 在1788年兵伐安南時, 李化龍率軍與敵激戰一晝夜, 敵退守市球江, 敵又憑險設炮, 與清軍對峙, 市球江水深湍急, 清軍三日未能攻下。 李化龍察知下游水緩,

便深夜親率精兵500餘人, 乘舟伐過江直搗敵後, 奪得其大批輜重、糧草900余石, 敵大敗。

可見, 李化龍又有謀略, 善用奇兵。

李化龍墓碑仍有留存, 後世成為名聞四方的文化世家

李化龍死難後, 乾隆帝按照陣亡議典給予撫恤, 詔賜世襲都騎尉、恩騎尉, 入昭忠祠, 命將其事蹟纂入國史。 諡武顯將軍, 賜禦葬, 並親題碑文, 依制建墓。 時稱禦葬園。

今天, 在李碼村, 有御賜殘碑兩通、石羊兩尊, 現存於村委大院, 另有一個碑座、碑帽分別存於胡同、院落。 這些文物, 突出特點是“碩大”。

李化龍的後人、87歲的李玉民回憶:“這碑座是‘誇官碑’的碑座。 原來是李化龍墳墓最週邊的一個, 離墓300米, 看到它,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我記得, 李化龍的墳是三合土打起來的, 很結實。他的墳墓總共有8通碑,光牌坊就7米多高,那石頭過梁80釐米見方,真大!”

(清朝鎧甲,來源網路)

村裡老人傳說,李化龍從小力大無窮,用的大刀有128斤重。據說,他自小習武是因為家庭薰陶,可惜的是,他的武術沒有流傳下來。但慶倖的是,他的家財、家風哺育了後人。

他的另一位後人、79歲的李仁楷不諱言:“我家成分不好,祖上都是財主、地主。”在清末民國,李化龍家族成為名震四方的文化世家——李炳炎與弟李炳耀都教書近半個世紀。其中,李炳耀還曾留學日本。抗日期間,他多次拒絕日軍的網羅,最後甚至躲到鄒平南部山區。至今,後人仍記得李炳耀對日本同學的豪言:“你為了你的國,我為了我的國,不能因為你的國家傷害我的國家!”

關於他兄弟倆的故事還有很多。

很結實。他的墳墓總共有8通碑,光牌坊就7米多高,那石頭過梁80釐米見方,真大!”

(清朝鎧甲,來源網路)

村裡老人傳說,李化龍從小力大無窮,用的大刀有128斤重。據說,他自小習武是因為家庭薰陶,可惜的是,他的武術沒有流傳下來。但慶倖的是,他的家財、家風哺育了後人。

他的另一位後人、79歲的李仁楷不諱言:“我家成分不好,祖上都是財主、地主。”在清末民國,李化龍家族成為名震四方的文化世家——李炳炎與弟李炳耀都教書近半個世紀。其中,李炳耀還曾留學日本。抗日期間,他多次拒絕日軍的網羅,最後甚至躲到鄒平南部山區。至今,後人仍記得李炳耀對日本同學的豪言:“你為了你的國,我為了我的國,不能因為你的國家傷害我的國家!”

關於他兄弟倆的故事還有很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