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鬧學堂事件:賈府末世來臨的先兆

作者 夜何其

《紅樓夢》的故事背景放在了一個大家族的末世。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第一句話就是感歎“如今的這甯榮兩門也都蕭索了,

不比先時的光景”。 蕭索的原因是“生齒日繁, 事務日盛, 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 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 又不能將就省儉。 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 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聯繫上文來看, “內囊”是指賈府的財務問題, 一個大家族跟一個小家庭一樣, 日子不行了, 最先的感覺是存款快要用光了。 曹公借冷子興之口做此感歎, 既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也與曹公自身的經歷切合, 曹家就是因為財務虧空被雍正皇帝下令抄家導致生活與社會地位一落千丈。

接下來, 冷子興話鋒一轉, 認為賈府的財務危機還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賈府的人才培養機制出了問題。 “誰知這鐘鳴鼎食之家, 翰墨詩書之族, 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賈雨村很驚訝:“這樣詩禮之家, 豈有不善教育之理。 別門不知, 只說這甯榮兩宅, 是最教子有方的。 ”冷子興給賈雨村介紹賈府現狀——甯國府那邊, 賈敬放棄了身為父親的責任, 到城外跟道士們燒丹煉汞去了, 兒子賈珍“那裡肯讀書, 只一味高樂不了, 把甯國府竟翻了過來。 ”榮國府這邊, 賈赦的兒子賈璉“不喜讀書”, 賈政的三個兒子, 長子賈珠聰明勤奮, 可惜年紀輕輕病死;次子賈寶玉聰明乖覺, 卻從小喜歡跟女孩兒混, “將來色鬼無疑”;小兒子賈環是庶出, 年齡還小。

聽冷子興這麼一分析, 賈府兩房三支, 真的是一個成器兒孫沒有, 只有賈政的長子賈珠很有希望承擔起光宗耀祖的重任, 可惜天不假年, 不到二十歲就死了,

偌大個家族, 真的沒希望了。

賈雨村認為“這甯榮兩宅, 是最教子有方的”, 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賈雨村不認識賈府之人, 他對賈府的唯一印象是他“去歲”游金陵, 從甯榮二府門前的大街上走過, 看到賈府高高圍牆裡面廳殿樓閣的屋簷和樹木山石的頂巔, 別的只是道聼塗説的一點資訊。

可能是他聽人說賈府“教子有方”吧。 古代傳媒不發達, 資訊傳播有著明顯滯後性, 經常是多年前的事情, 人們還當新聞傳播。 我們把時光往前翻幾十年, 賈敬、賈赦、賈政等人年輕時, 賈府老一代確實可以稱得上“教子有方”, 賈府的老一輩要麼是戎馬倥傯的功勳元老, 要麼是一心想跟著朝廷腳步轉型的父輩, 他們教子嚴厲, 兒子不聽話, 會往死裡打,

他們還創辦了一所高規格學校培養本族子弟。 如今, 賈府的父輩對兒子仍然沿用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 學堂裡仍然學生熙熙攘攘, 冷子興這樣熟悉內幕的人知道賈府的兒孫“一代不如一代了”, 外人難免以為賈府仍然“教子有方”。

遙想許多年, 賈府的學堂建成時, 是京城教育界之盛事。 偌大京城, 這樣有規模上檔次的學堂也不多見。 賈府的老祖宗武功起家, 想來文化程度不高, 兩位老人家卻認真籌畫兒孫的教育大事。 他們想到以後子孫繁衍, 校舍設在甯、榮二府的任何一府之中, 都會給別的孩子上學帶來不便, 於是在甯、榮二府之外買了一塊地皮建造校舍。 又想到族人、親戚的孩子聘不起老師, 就讓他們的孩子想上學的可以來報名,

又想到他們有些人家貧寒, 吃飯都困難。 二公又做出一個決定——學生免交學費, 免費提供茶飯。 通過甯、榮二公的努力, 賈府在一個小範圍內開始實施義務教育。

這大約是甯、榮二公最自豪的事情之一, 兄弟兩人早年出生入死給子孫搏來兩座豪華府第和兩個武功爵位, 晚年創辦了一所高規格學校, 讓子孫後代都能接受教育。 只要子孫後代接受教育, 總會有聰慧上進的孩子脫穎而出, 將來不吃祖宗老本, 也有安身立命之本。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賈府的老祖宗真是為子孫後代想到了百年之後。 百年之後, 賈府傳到第五代, 君子之澤, 五世而斬, 想保住“詩禮簪纓之族”的地位, 只能由功勳之家轉型為書香門第。 爵位會一代代降低,書香門第的家風可以幾百年傳承;爵位只可一人承襲,書香門第的孩子只要努力,可以人人有功名。

但是,再完美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也會走樣兒。賈府的學堂傳到了第三代,“文”字輩小兒郎賈敬、賈赦、賈政做了爺爺,賈府的學堂裡看上去沒變化,還是老師上課,孩子讀書,陪著少爺去上學的小廝在門房裡、樹蔭下閑耍,只是老師賈代儒的黑須變成了白須,原先跟著他在學堂裡讀書的是他的兒子,如今變成了他的孫子。深入到其間,卻發現學堂裡弊端叢生。“鬧學堂事件”就把賈府學堂裡的種種弊端暴露了出來。

賈府的學堂裡除了賈瑞是個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別的都是六七歲、十幾歲的孩子,一群孩子湊在一起,拌嘴打架是常事,每天枯燥無味地讀書,脫離老師的監管就鬧騰,這也是孩子們的本性。“鬧學堂事件”肯定發生了不止一起,書中描述的這次不算嚴重。但是,這次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嚴重。

首先是老師的問題。賈府學堂對老師的要求是“年高有德之人”。看起來賈代儒很符合標準,他孫子都二十多歲了,確實“年高”,德行上也沒問題,可也不是越“年高”越好,總得能承擔正常教學工作。賈代儒承擔正常教學工作已經很吃力,他精力不濟,觀念落後,教學方式簡單粗暴。他的家庭也不幸,兒子兒媳早喪,家中雜事都要他出面辦理,他經常給學生佈置一份作業就離開。這次鬧學堂事件就是他離開學校而發生的。

按說賈府應該辭退賈代儒,另聘名師。但他輩分高,跟賈母同輩,這樣“老祖宗”級別的老人,他自己不說走,誰好意思趕他走?賈代儒家的情況,賈府的主子都知道,老兩口拉扯著一個未成家的孫子,辭退了他,他一家沒有收入來源,怎麼生活?賈代儒在學堂裡教書,與其說他適合這個崗位,不如說是賈府的主子賞他個飯碗,以免他一家老小餓肚子。他在學堂裡教書跟賈芹管理和尚道士、賈芸帶著花匠種樹一樣,是賈府主子給他們的福利。

再說學生。貴族學校有時存在著嚴重的攀比之風,學生們攀比誰的父母官大錢多,誰的衣服是什麼牌子。賈府學堂裡也是這樣,秦鐘見到賈寶玉,第一印象是賈寶玉身上“金冠繡服”,心中羡慕又怨恨。金榮的母親說金榮“愛穿件鮮明衣服”,想必是金榮看到薛蟠和賈府的少爺個個衣著鮮明,他也非要穿件“鮮明衣服”,就像一個工薪階層的孩子看到億萬富翁的公子穿名牌運動鞋,他也要買上萬一雙的鞋子穿。

一個人愛慕虛榮卻條件不具備,很容易走到偷盜、詐騙、賣淫的路子上。賣淫門檻最低,是愛慕虛榮之人最容易走上的一條路。我們悲哀地看到,賈府學堂裡這些孩子就在薛蟠的金錢誘惑下走向了變相賣淫之路,“誰想這學內就有好幾個小學生,圖了薛蟠的銀錢吃穿,被他哄上手的。”金榮的母親不知道兒子拿回家的七八十兩銀子不是薛蟠白白贊助,而是她兒子給薛蟠做“契弟”換來的。金錢扭曲了這些孩子的是非觀,他們為了給薛蟠做“契弟”爭風吃醋,加速了學堂風氣的敗壞。

我懷疑薛蟠來上學之前,學堂裡就有孩子被人哄上手過,賈薔不就跟賈蓉有過不好傳聞?薛蟠很可能聽了些傳聞,又發現學堂是個三不管的地方,可以胡作非為,這才動了“龍陽”之興,假裝來上學。如果薛蟠聽說學堂裡風氣端正,青年子弟個個埋頭讀書;老師賈代儒鐵面無私,不論誰家孩子,違紀就罰跪,寫不出文章就用鐵戒尺打手心;家長對孩子關心倍至,對孩子的在校情況瞭若指掌。薛蟠會到學堂裡找罪受?

我對賈瑞爺爺、秦鐘父親、金榮母親非常同情,他們送孩子到賈府學堂裡讀書,短時期看是賺了些小便宜,長遠來說弊大於利。一個缺少辨識力與自製力的孩子置身于一個貧富懸殊風氣敗壞的環境裡,受金錢與權勢的腐蝕是毫無意外的事情。

“鬧學堂事件”讓我們痛心的不是“鬧”,而是這些孩子為什麼而鬧。這些本應天真爛漫的孩子在人生剛剛起步的時候,一顆童心就被金錢和權勢腐蝕得千瘡百孔,他們喪失了榮譽感與羞恥心。誰有錢誰是大爺,誰錦衣華服誰讓人羡慕,誰有靠山誰有理。在這裡,不僅家境貧寒的學生受有錢有勢學生的誘惑與侮辱,就連老師賈代儒本人也因家境清寒受到有錢有勢學生的誘惑與侮辱,薛蟠一筆“束脩”把賈代儒的“有德”面具擊碎,茗煙一句“爺也不用自去,等我去他家,就說老太太有話問他呢,雇上一輛車,拉進去,當著老太太問他,豈不省事”,把賈代儒的“年高”踩在腳下。所謂“年高”、“有德”,在金錢、權勢面前就一個陳年紙盔,手指一念,碎為一地塵灰。

甯、榮二公的良好願望落了空。他們設立這所學校本來是想讓兒孫接受教育,同時給族人和親戚家孩子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哪知巨大的貧富差距扭曲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富貴學生以金錢為誘餌結交契弟、貧寒學生貪圖金錢結交富貴學生,表面看是一所學堂,實際上變成了一個烏煙瘴氣的地下“相公堂子”。“共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孰掌”,本來是認為年老的教師穩重可靠,教學經驗豐富,一心一意授徒,現在卻成為年邁昏聵的老頭子混飯碗的藉口。免費供應茶飯的福利制度本來是保障貧寒人家有志求學的孩子也能讀書,現在是貧寒人家的孩子為了吃飯在學堂裡混日子。

說了半天老師和學生,其實根源並不在老師和學生身上,而是出在賈府的主子身上。賈府的老爺是學堂的校董,這麼多年,他們從不到學堂視察工作,也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賈政是賈府主子之中最關心兒子讀書的,賈寶玉去上學,他也只是讓跟班李貴給老師傳個話,別的就不管了。賈赦對寒窗苦讀的貧寒子弟嗤之以鼻,罵他們是“窮酸”。學堂裡的種種亂象,身為校董的他們毫不知情;便是知情,大約也不會在意。

孩子是一個家族的未來,這些孩子能成為一個家族的棟樑?只有小賈蘭頭腦清醒,紛亂的場面對他毫無影響,他說的卻是“不與咱們相干”。他身在賈府,卻是個賈府的旁觀者。他只努力發展他自己,別人的恩怨、家族的興衰,他漠不關心。

“鬧學堂事件”發生在賈貴妃省親之前,賈府裡的財務危機尚未出現,接下來的賈貴妃省親把賈府推向“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極盛。在這“鐘鳴鼎食”的繁華中,這群三觀扭曲的孩子已經宣告了賈府的末世,哪怕不抄家,賈府也沒有未來。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爵位會一代代降低,書香門第的家風可以幾百年傳承;爵位只可一人承襲,書香門第的孩子只要努力,可以人人有功名。

但是,再完美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也會走樣兒。賈府的學堂傳到了第三代,“文”字輩小兒郎賈敬、賈赦、賈政做了爺爺,賈府的學堂裡看上去沒變化,還是老師上課,孩子讀書,陪著少爺去上學的小廝在門房裡、樹蔭下閑耍,只是老師賈代儒的黑須變成了白須,原先跟著他在學堂裡讀書的是他的兒子,如今變成了他的孫子。深入到其間,卻發現學堂裡弊端叢生。“鬧學堂事件”就把賈府學堂裡的種種弊端暴露了出來。

賈府的學堂裡除了賈瑞是個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別的都是六七歲、十幾歲的孩子,一群孩子湊在一起,拌嘴打架是常事,每天枯燥無味地讀書,脫離老師的監管就鬧騰,這也是孩子們的本性。“鬧學堂事件”肯定發生了不止一起,書中描述的這次不算嚴重。但是,這次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嚴重。

首先是老師的問題。賈府學堂對老師的要求是“年高有德之人”。看起來賈代儒很符合標準,他孫子都二十多歲了,確實“年高”,德行上也沒問題,可也不是越“年高”越好,總得能承擔正常教學工作。賈代儒承擔正常教學工作已經很吃力,他精力不濟,觀念落後,教學方式簡單粗暴。他的家庭也不幸,兒子兒媳早喪,家中雜事都要他出面辦理,他經常給學生佈置一份作業就離開。這次鬧學堂事件就是他離開學校而發生的。

按說賈府應該辭退賈代儒,另聘名師。但他輩分高,跟賈母同輩,這樣“老祖宗”級別的老人,他自己不說走,誰好意思趕他走?賈代儒家的情況,賈府的主子都知道,老兩口拉扯著一個未成家的孫子,辭退了他,他一家沒有收入來源,怎麼生活?賈代儒在學堂裡教書,與其說他適合這個崗位,不如說是賈府的主子賞他個飯碗,以免他一家老小餓肚子。他在學堂裡教書跟賈芹管理和尚道士、賈芸帶著花匠種樹一樣,是賈府主子給他們的福利。

再說學生。貴族學校有時存在著嚴重的攀比之風,學生們攀比誰的父母官大錢多,誰的衣服是什麼牌子。賈府學堂裡也是這樣,秦鐘見到賈寶玉,第一印象是賈寶玉身上“金冠繡服”,心中羡慕又怨恨。金榮的母親說金榮“愛穿件鮮明衣服”,想必是金榮看到薛蟠和賈府的少爺個個衣著鮮明,他也非要穿件“鮮明衣服”,就像一個工薪階層的孩子看到億萬富翁的公子穿名牌運動鞋,他也要買上萬一雙的鞋子穿。

一個人愛慕虛榮卻條件不具備,很容易走到偷盜、詐騙、賣淫的路子上。賣淫門檻最低,是愛慕虛榮之人最容易走上的一條路。我們悲哀地看到,賈府學堂裡這些孩子就在薛蟠的金錢誘惑下走向了變相賣淫之路,“誰想這學內就有好幾個小學生,圖了薛蟠的銀錢吃穿,被他哄上手的。”金榮的母親不知道兒子拿回家的七八十兩銀子不是薛蟠白白贊助,而是她兒子給薛蟠做“契弟”換來的。金錢扭曲了這些孩子的是非觀,他們為了給薛蟠做“契弟”爭風吃醋,加速了學堂風氣的敗壞。

我懷疑薛蟠來上學之前,學堂裡就有孩子被人哄上手過,賈薔不就跟賈蓉有過不好傳聞?薛蟠很可能聽了些傳聞,又發現學堂是個三不管的地方,可以胡作非為,這才動了“龍陽”之興,假裝來上學。如果薛蟠聽說學堂裡風氣端正,青年子弟個個埋頭讀書;老師賈代儒鐵面無私,不論誰家孩子,違紀就罰跪,寫不出文章就用鐵戒尺打手心;家長對孩子關心倍至,對孩子的在校情況瞭若指掌。薛蟠會到學堂裡找罪受?

我對賈瑞爺爺、秦鐘父親、金榮母親非常同情,他們送孩子到賈府學堂裡讀書,短時期看是賺了些小便宜,長遠來說弊大於利。一個缺少辨識力與自製力的孩子置身于一個貧富懸殊風氣敗壞的環境裡,受金錢與權勢的腐蝕是毫無意外的事情。

“鬧學堂事件”讓我們痛心的不是“鬧”,而是這些孩子為什麼而鬧。這些本應天真爛漫的孩子在人生剛剛起步的時候,一顆童心就被金錢和權勢腐蝕得千瘡百孔,他們喪失了榮譽感與羞恥心。誰有錢誰是大爺,誰錦衣華服誰讓人羡慕,誰有靠山誰有理。在這裡,不僅家境貧寒的學生受有錢有勢學生的誘惑與侮辱,就連老師賈代儒本人也因家境清寒受到有錢有勢學生的誘惑與侮辱,薛蟠一筆“束脩”把賈代儒的“有德”面具擊碎,茗煙一句“爺也不用自去,等我去他家,就說老太太有話問他呢,雇上一輛車,拉進去,當著老太太問他,豈不省事”,把賈代儒的“年高”踩在腳下。所謂“年高”、“有德”,在金錢、權勢面前就一個陳年紙盔,手指一念,碎為一地塵灰。

甯、榮二公的良好願望落了空。他們設立這所學校本來是想讓兒孫接受教育,同時給族人和親戚家孩子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哪知巨大的貧富差距扭曲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富貴學生以金錢為誘餌結交契弟、貧寒學生貪圖金錢結交富貴學生,表面看是一所學堂,實際上變成了一個烏煙瘴氣的地下“相公堂子”。“共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孰掌”,本來是認為年老的教師穩重可靠,教學經驗豐富,一心一意授徒,現在卻成為年邁昏聵的老頭子混飯碗的藉口。免費供應茶飯的福利制度本來是保障貧寒人家有志求學的孩子也能讀書,現在是貧寒人家的孩子為了吃飯在學堂裡混日子。

說了半天老師和學生,其實根源並不在老師和學生身上,而是出在賈府的主子身上。賈府的老爺是學堂的校董,這麼多年,他們從不到學堂視察工作,也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賈政是賈府主子之中最關心兒子讀書的,賈寶玉去上學,他也只是讓跟班李貴給老師傳個話,別的就不管了。賈赦對寒窗苦讀的貧寒子弟嗤之以鼻,罵他們是“窮酸”。學堂裡的種種亂象,身為校董的他們毫不知情;便是知情,大約也不會在意。

孩子是一個家族的未來,這些孩子能成為一個家族的棟樑?只有小賈蘭頭腦清醒,紛亂的場面對他毫無影響,他說的卻是“不與咱們相干”。他身在賈府,卻是個賈府的旁觀者。他只努力發展他自己,別人的恩怨、家族的興衰,他漠不關心。

“鬧學堂事件”發生在賈貴妃省親之前,賈府裡的財務危機尚未出現,接下來的賈貴妃省親把賈府推向“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極盛。在這“鐘鳴鼎食”的繁華中,這群三觀扭曲的孩子已經宣告了賈府的末世,哪怕不抄家,賈府也沒有未來。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