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啤酒行業深度報告:全球格局未穩,中國啤酒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核心觀點:

從行業特質看行業突破方向。

1. 中國啤酒行業CR5集中度高, 第一名份額並無顯著優勢, 和第二、三名差距並不大, 同海外高利潤率市場格局差異較大;

2. 品牌錯位明顯, 份額最大企業華潤均價最低, 外資百威英博不僅居行業價格鏈頂部, 而且銷量計其份額居第三;

3. 華潤份額優先戰略持續多年, 使得行業盈利改善極其緩慢。 華潤在中低端市場具有“價格錨”意義。

第一條突破路徑:行業大格局變化,

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出現份額大幅領先的龍頭。 按銷量計, 行業龍頭華潤啤酒份額不到30%, 同海外高利潤率市場龍頭40%以上份額相比, 未跨過臨界點。 近期朝日啤酒持有的青島啤酒股權轉入財務投資者複星集團, 並不會對行業格局造成影響。

第二條突破路徑:行業份額龍頭華潤戰略側重轉變, 變份額優先為利潤導向, 使得行業同步提價且促銷減弱, 短期改善行業盈利效果直接。

龍頭提價其他啤酒企業大概率採取跟隨策略, 則整體行業進入提價、費用競爭稍緩、利潤率水準利潤彈性釋放的正迴圈。 目前看, 這條路徑最現實, 而且有突破的跡象。

第三條路徑:迎合消費升級, 堅定走高端化路線。 消費升級在啤酒行業的體現是,

低端啤酒有所萎縮、中高端啤酒快速增長。 企業借東風提升產品結構、同時品牌、管道實力更優的企業更容易脫穎而出。

2016年華潤、青啤、重啤、珠啤的實際噸均營業利潤(將資產減值損失加回)增速大部分已轉正, 2018年行業性提價預期逐步確認。 消費升級高端化外資品牌更具優勢, 進口啤酒增長迅速, 競爭也很激烈。

當前變化

1. 新一輪提價潮雖由成本驅動, 但更應關注博弈環境中華潤的競爭策略可能出現轉變。

我們認為當前提價尚未結束, 仍在動態變化中, 目前觀察到的情況看華潤表現較為積極, 其提價幅度較大、且預計費用擴張有所減緩。 在這個變數下, 其他企業預計將跟隨採取提價、同時費用不劇烈增長的策略。

可以認為龍頭改變競爭策略、側重利潤考核, 將對行業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等均有望受益。

2. 高端化進程持續進行。 消費升級, 啤酒消費需求高端化, 消費者需要喝好酒, 推動中高端檔次啤酒快速發展。

啤酒行業高端化趨勢已經確定性發生, 2012年後14元以上高端啤酒銷量增速在16%~25%, 百威、嘉士伯高端啤酒增速在20%~70%。 看好重慶啤酒發展潛力。

下載本文完整報告, 請在PC端訪問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啤酒行業噸價、噸盈利水準低,未來有廣闊空間。但實現路徑主要有三條,其中行業繼續大力度兼併重組和國產啤酒高端化兩條路徑都存在巨大困難。

行業龍頭轉變戰略側重,變份額優先為利潤導向,將會在一定時期帶來行業盈利好轉。這是行業第二條路徑,目前看,具有可行性。啤酒行業在中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啤酒的普通消費品屬性,註定是一門龐大的生意。

人均消費34升/年,總消費量4500萬千升/年,相當於世界總量的26.5%(人口總量約世界總量21.6%)。

從表觀上看,中國啤酒行業目前的問題是噸價和盈利水準極低;噸價僅相當於日本1/4,美國2/5,淨利潤率水準也與18%左右的平均水準(以美國為參照系)相距甚遠。

我們分析中國啤酒行業盈利改善有三條路徑:

(1) 大的格局變動,根本上改善競爭。

幾大龍頭企業之間吞併,形成有絕對話語權的寡頭,提價後其他企業跟隨;此前青啤20%股權去向未定時曾引發市場猜想,是否由華潤或嘉士伯接手,則有可能與青啤形成聯合。但目前已證實股權轉售給財務投資者複星集團,短期內暫無其他破局跡象。

(2) 龍頭企業競爭策略轉變,短期直接改善行業盈利。

龍頭企業華潤銷量第一,均價最低。行業低端銷量占比四分之三以上,華潤是低端啤酒市場“價格錨”,華潤價格和促銷策略對整個低端市場乃至中低端市場(銷量占比90%)影響巨大。

行業處於競爭博弈狀態,近期管道回饋顯示,目前行業很可能正在迎來新一輪提價,並且在這輪提價中,華潤態度出現轉變,增強了利潤考核。

在競爭博弈狀態下,其他企業大概率會採取跟隨策略,年底到2018年初或將演變為行業性大範圍提價。

(3) 行業內結構變動,即高端化。

近幾年,雖然行業總量下降,但中高端啤酒增長趨勢迅猛。中高端啤酒代表著消費者“少喝酒、喝好酒”的升級意願,需求增長迅猛,過去幾年外資啤酒在這一領域佔據明顯優勢,目前高端化已成行業共識,青島、華潤、燕京啤酒亦有佈局。

從財務資料來看,2016年底後幾大龍頭酒企的噸均利潤就已停止了幾年以來的持續下滑,增速轉正,我們將此視作行業拐點正在進行的信號。

過去激烈競爭局面或許迎來拐點,現階段管道整合已經完成相當部分,行業性提價、費用投放稍緩將帶來行業利潤率水準提升,啤酒企業利潤彈性得以釋放。以往各個酒企處在激烈、微妙的博弈中,博弈帶來價格戰、成本戰、費用戰使得企業盈利水準長期處在很低的水準。

但這個現象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即業內份額最大、均價最低的華潤啤酒,在管道整合到一定階段後,嘗試轉向謀求利潤增長。

主要方式有:

(1)提價。現有產品提價,強勢區域提升幅度更大、非強勢區域提升幅度略小。

(2)高端化。在行業高端化浪潮推動下,謀求自身產品結構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仰賴品牌、管道實力,即是否能夠推出具備高端形象的產品組合、是否具備將新產品推向市場並引導消費者的管道控制力。

(3)近期華潤雪花啤酒“換標”也預示著華潤在品牌方面的思考和升級。

全球環境下的中國市場

全球格局及變化

啤酒作為世界三大酒種之一,屬大眾消費品範疇。

全球啤酒產量2010年後逐步穩定,2013年達到頂峰,2014年小幅下滑。

據FAO統計,全球啤酒產量在1961-1980、1981-2000、2001-2010三個階段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8%、2.0%、2.5%。

2010年後,啤酒總體產量規模基本穩定,2013年達到頂峰1.89億噸,2014年出現小幅下滑。

啤酒行業“全球化”比較充分,目前已形成全球三大巨頭。

雖然少部分國家對啤酒產業進行嚴格的規制和外資管控,但全球來看啤酒行業競爭相對充分。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啤酒行業已經形成全球範圍內的三大巨頭:百威、喜力、嘉士伯。

這些全球啤酒巨頭,正是借助全球化浪潮,積極拓展本國以外市場,經過競爭淘汰,獲得了全球範圍的近壟斷地位。

據消費品諮詢機構Canadean統計,2014年全球啤酒銷量中近半由前三大企業百威(含南非米勒米勒)1、喜力、嘉士伯貢獻;全球啤酒利潤中,前三大占比接近75%。

主要國家

按啤酒總產量排序,世界前10大啤酒生產國依次為中、美、巴西、德、墨西哥、英、波蘭、西班牙、南非和日本。

據FAO統計,2014年中國啤酒產量4978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28%;美國產量2260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13%;德國產量872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5%;日本產量295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2%。

中國和巴西作為啤酒新興市場,增長顯著;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產銷量水準相對穩定。

成熟啤酒市場形態

按目前各國情形看,全球成熟啤酒市場基本分為兩種形態:美、日寡頭壟斷型,和德國的分散型。

(1) 寡頭壟斷型:以美、日為代表

美國、日本啤酒行業集中度非常高,據歐睿統計,2016年美國啤酒行業CR4達到82.6%、日本啤酒行業CR4達到92.4%。

美國啤酒行業中,巨頭百威佔據壟斷優勢地位,2015年百威收購南非米勒後,其在美市占率達空前的44.1%;第二名摩森康勝(MolsonCoors)市占率25.8%;其他企業市占率均在10%以下。

日本啤酒行業相對特殊,由於本國對酒類經營實行較嚴格的許可和管理制度,使本國啤酒市場與外界相對隔絕。在本國企業相互競爭中,形成了朝日(Asahi)和麒麟(Kirin)兩大巨頭。

據歐睿統計,2016年朝日在日市占率36.1%、麒麟30%、三得利(Suntory)15.5%、札幌(Sapporo)10.8%;前四大企業合計市占率超90%。

(2) 分散型:以德國為代表德國的啤酒行業佈局較為分散,沒有居絕對壟斷地位的企業。

據歐睿統計,2016年德國啤酒行業CR10僅為57.0%,CR30才達到70.1%,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啤酒企業份額僅為12.5%、8.7%、7.7%。

我們認為這是由德國啤酒的消費文化和消費環境決定的:德國是世界啤酒釀造的發源地,消費文化非常深厚,社區消費、小型釀造、家釀等釀酒/飲酒形式是行業主要形態。普通消費者亦對啤酒具有較高的口味、文化背景、情感需求。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回看中國的情形,啤酒行業在過去十年競合過程中集中度不斷提升。市場集中度CR5由2006年51.5%上升至2016年近75%,已經形成前五大企業:華潤、青啤、百威、燕京、嘉士伯,各自市場份額2016年為25.6%、17.2%、16.2%、9.3%、5.0%。

我們認為中國啤酒未來演化方向將是和美、日相似的市場格局,即形成前2家或前3家巨頭。

中國情況:消費大國,競爭激烈造成噸價及盈利水準低於正常水準

總量和人均:總量第一,人均消費量略超世界平均

中國是啤酒消費大國,總產量(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

高峰時(2013)國內啤酒產量超5000萬千升,近年略有下降,2016年產量4506萬千升,占全世界啤酒產量27%。

人均消費量略超世界平均,低於發達國家水準。

2016年,我國的人均啤酒消費量為34升/年,略超過世界平均水準33升/年,和成熟市場德國、美國與日本相比還有一些差距。據歐睿統計,2016年德國人均消費量106升/年,美國72升/年,日本43升/年。

但和總量的龐大規模不匹配的是,中國啤酒噸酒價格(終端、出廠)、盈利水準非常低。

噸價:非常低,激烈競爭使其長期低於正常水準

噸酒價格非常低,無論是終端價、還是出廠價,和發達國家都有較大差距。

根據歐睿統計資料,2016年中國啤酒的終端噸酒價約1.2萬元/噸(相當於每500ml啤酒銷售6元),相當於日本的1/4、美國的2/5。

我國啤酒企業的噸酒價格(出廠價)在2000到3000元左右,低於百威英博的3850元/噸(此處百威噸酒價含百威、哈爾濱等品牌)。

重慶啤酒的噸均營業利潤(將資產減值加回)達到437元/噸,顯著高於其他啤酒企業。

盈利:非常低,源於噸酒價低抑制毛利水準,競爭激烈導致高費用率分析原因,利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低且費用率高。

格局:未穩,寡頭終態前的巨頭博弈

我國啤酒行業集中度CR5=73.3%,雖已達到較高水準,但相互競爭角力仍然激烈,格局仍然未穩。

(1) 單從份額上看,前五尤其前三企業份額差距不大

國內前三企業市占率分別是華潤25.6%、青啤17.2%、百威16.2%,相互之間差距不超過10%。

對比美國和日本情況:美國第一為百威英博44.1%,比第二摩森康勝的25.8%高出近20%;第二摩森康勝比第三星座集團的8.5%也高出17%;日本前兩名企業分別為朝日和麒麟,市占率分別為36.1%和30.0%,比位於第三的三得利15.5%分別高出20%以上和15%。

相對而言,國內華潤的市占率龍頭地位沒有那麼牢固,第二青啤和第三百威之間的排位更加微妙緊張。

(2) 從各自競爭優勢上看,競爭結果尚有很大變數國內啤酒業的競爭優勢,主要可從產品、行銷策略和優勢區域三方面來考量。

我們詳細討論下產品和優勢區域方面的差異:

i.產品差異

從品類上看:華潤雪花主打品牌雪花啤酒,旗下有高端產品臉譜系列、純生系列與中檔產品勇闖天涯系列。

青島啤酒主要產品由主品牌青島旗下產品(經典、純生、奧古特、1903等系列),第二品牌嶗山旗下產品,以及部分山水、漢斯品牌產品。

百威啤酒主要產品為,百威品牌產品、哈爾濱啤酒、柯洛娜、時代等產品。

燕京啤酒主要產品為,主品牌燕京(高端純生、白啤等,中端鮮啤,低端清爽等),和區域品牌漓泉、雪鹿、惠泉產品。嘉士伯主要產品為,嘉士伯(冰純、特醇等)、樂堡、1664、格林堡、somersby汽酒等產品。

從產品結構上看:

華潤啤酒優勢在中低端啤酒中比較明顯;百威、嘉士伯等外資品牌在中高端啤酒中優勢更為明顯。

根據歐睿的分類,以2016年終端零售價(500ml)為標準,將7元以下、7-14元、14元以上的啤酒分別定義為低端、中端和高端啤酒,在這三個層次中,各個酒企的市占率情況如下:

ii.

可見,前一、二的國內企業華潤和青啤,主要銷售產品集中在中低端,百威和嘉士伯則在高端市場具有非常明顯的相對優勢。

由於高端產品的盈利能力遠高於低端產品,因此雖然百威和嘉士伯當前的總體市占率不如華潤、青啤,但其盈利規模比華潤、青啤更大且更具增長潛力。

優勢區域差異

華潤、青啤、百威是三個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國化的啤酒企業,其中百威在吉林、華南地區優勢明顯;青島啤酒在山東、陝西等區域控制力較強;華潤啤酒優勢區域則在四川、黑龍江、安徽、華東等地區。

嘉士伯和燕京就目前來看,區域化屬性更強,其中嘉士伯在西北地方如重慶、新疆、寧夏等地具有較高優勢;燕京在北京、廣西、內蒙優勢較大。

綜上,前五大企業在產品、行銷、區域上各佔優勢,短期綜合實力差距不大,行業格局未穩。

雖然華潤份額較高,但由於產品佈局偏低端亟待高端化;百威當前銷量已具相當規模,並且借由百威和哈爾濱兩個品牌分別佔領高端和低端市場,後續具備較強擴張潛力;

青島啤酒在國內酒企中屬於高端化路線走得較早的企業,但在目前高端市場競爭中尚未顯現出壓倒性競爭力,同時銷量近年出現下滑,面臨轉型的陣痛;

燕京啤酒亦有高端化發力不足的國內企業通病,但其穩固的基地市場仍能保證較高的利潤規模;

嘉士伯目前在西北地方地位較穩固,近年內部業務梳理順利,後續有望通過高端產品走向全國。

前五大企業在份額、產品佈局、優勢區域等方面各有領先,優劣勢明顯,百威、嘉士伯後勁十足。從當前情況看,難以斷言未來市場格局和排序會和當前保持一致,因此我們得到行業格局未穩的結論。

總結當前的中國啤酒市場,作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市場,當前主要面臨兩大不穩定因素:

第一,格局未穩。

雖已形成較高集中度,但巨頭之間競爭仍激烈。如前文提到的,由於中國對啤酒市場外資管制較少,我們判斷未來中國啤酒行業格局一定會向更加穩定的寡頭壟斷格局演化,推動這一進程的大事件在不遠的將來或將出現。

正因如此,朝日或將出售青島啤酒20%股權、以及燕京啤酒換屆的時間才會引發業界眾多猜想。

第二,噸酒價及盈利水平均低於正常水準。

通過國際間比較可見,中國噸酒價格及盈利水準長期低於正常水準,使業內企業面臨經營困境。

第一個因素的改善,長期來看,依賴大事件出現。但何時出現、怎樣發生(誰兼併誰)難以預期;但中期來看,即使龍頭之間兼併尚未出現,如果企業之間的競爭策略發生變化,行業競爭激烈情況(費用高投放、價格相互壓制)也可能得到緩解,利潤彈性得以釋放。

第二個因素的改善,目前正在進行中。主要依賴于企業主動提價,以及產品結構提升帶來的噸價提升。

可喜的是,我們發現,供需失衡矛盾正在緩解,噸酒價及盈利水準畸低的現狀正在逐步扭轉!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 已經發生的確定變化:高端化(產品結構提升)推動噸價上行。

消費者需求不斷高端化,逐步走向“喝好的啤酒”。在此過程中,需求推動行業產品結構上行,產品結構上行帶來噸價提升。

一方面噸價提升,另一方面近年費用投放逐漸步入平臺期(詳見3.2.2),綜合來看行業及企業盈利情況好轉。

我們以噸均EBIDTA為指標,發現2016年A股、H股啤酒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噸均利潤增速轉負為正,或許可將2016年看做中國啤酒行業盈利提升的拐點!

(2) 還在演變中的提價:企業就現有產品主動提價,有可能演變為行業大規模提價,並轉化為企業利潤率提升。

企業(供給者)就現有產品主動提價。

2017年包材價格高漲,在成本壓力下,近一個季度以來,各家啤酒管道陸續有提價資訊。我們觀察到的情況,華潤、燕京、青啤均有提價,其中華潤提價較為積極,我們認為後續各個企業大概率將採取跟隨策略,提價並且費用投放幅度有望稍緩。

以下,則分別討論行業的過去(如何形成供需失衡局面)、現在(供需改善、需求高端化推動盈利改善)、和未來(行業的光明前景,可能的盈利規模預測等)

現在:曙光初現,供需雙向改善

過去,啤酒行業量的需求逐漸平穩或下滑、價的需求未起、供給卻仍保持快速擴張;以上三項因素使得啤酒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嚴重。

但我們認為,如今,這種情況正在進行非常積極的轉變:從行業角度看,過去供需加速失衡的痛症得到了緩解,啤酒消費升級趨勢加速,為企業提升盈利帶來更友好的環境。對業內企業而言,一方面順行業潮流積極提升產品結構和均價,另一方面費用投放規模亦進入平臺區增長放緩,因此提升盈利水準較過去5年更加容易、合理。

行業角度看,供需失衡緩解

供給改善:產能無序擴張基本停止

2015-2016年,一方面各主要企業新增產能漸趨停止;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率先開啟關廠步伐。

(1) 主要企業新增產能逐漸放緩,甚至停止。

從各企業年報披露資訊可見,各啤酒企業新增產能步伐趨緩。2016年,青島啤酒當前產能1139萬千升,當年停止新建產能;燕京啤酒產能約800~900萬千升,近年產能新建步伐明顯放緩。<>

以下摘錄了部分企業近年年報中關於產能建設的資訊:

青島啤酒

2016:無新建產能2015:無年內公司積極調整投資發展方式,壓縮對新建產能的資本性開支,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優先向滿足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的戰略性新特產品、易開罐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傾斜,實施及完成了青啤漢斯寶雞公司、青啤三廠、廈門公司等多個遷建和改擴建專案,在支援基地市場發展的同時確保了投資收益最大化,並帶動了產品結構升級。

2014:年內公司完成了青啤三廠、菏澤公司、甘肅公司等多個遷建和改擴建工程,使公司產能規模、技術和裝備水準進一步提升。

2013:在張家口啟動新建20萬千升啤酒廠專案;在江西九江和河南洛陽新建的工廠已分別於年底竣工投產。

2012:報告期內公司產能擴張方面增長迅猛,廣東揭陽公司一期25萬千升啤酒生產項目已建成投產,又在原先產能空白的江西九江和河南洛陽分別啟動了新建啤酒廠專案,規模均為年產啤酒20萬千升。

燕京啤酒

2016:廣西漓泉新增20萬噸產能;

2015:新疆10萬噸生產線投產;

2014:北京投資5億元建設新廠區;

2012:新疆新建10萬噸生產線;河南10萬噸生產線正式投產;廣西漓泉10萬噸生產線正式投產;增發擴充100萬噸產能;內蒙古新增20萬噸產能;

2008:在四川新增產能100萬噸。(2)部分企業率先開啟關廠步伐。

部分企業率先開啟關廠步伐,以嘉士伯(含重慶啤酒)最為堅決。

重慶啤酒

2015-2016年累計關閉8家工廠:嘉釀綦江分公司、柳州公司、九華山分公司、永川分公司、黔江分公司、六盤水公司、亳州公司、寧波大梁山公司。關閉前一年產量約20萬千升,產能預計超過50萬千升,預計超過公司總產能20~30%。

嘉士伯

2015-2016年在中國區累計關閉17家工廠,中國區工廠數量由44家降至27家,下降近40%。

隨著供給盲目擴張逐漸停止,對企業將產生至少兩方面影響:

(a) 費用規模或趨於穩定;

我們認為,銷售費用投放的本質原因,在於供需惡化帶來的行業競爭加劇。

隨著供需逐步改善,行業競爭激烈程度繼續惡化空間有限。因此費用投放規模有可能將進去一個相對平臺區(費用率短期內會受到各個企業收入影響)。

現在國內企業銷售費用率多在15%~25%區間內。另外,在競爭博弈局面中,龍頭企業華潤的考核導向逐漸向利潤轉移,這使華潤的費用投放力度有可能不像以往那麼劇烈;相應地,我們認為其他企業大概率將採取跟隨策略,因此行業整體費用率可能不會再激烈增長。

(b)長期看,公司折舊將減少,減輕負擔。

國內啤酒企業固定資產中房屋的折舊年限多在20~30年,機器設備折舊年限多在10~14年。長期來看,公司折舊將逐步減少,折舊負擔逐步減輕。現在國內企業折舊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多在4%~8%區間內。

需求改善:明朗的高端化趨勢

近十年來,我國高端啤酒銷售額增速都達到10%以上,2011-2016年間高端啤酒銷售額增速在20%到35%間波動。由此可見,我國啤酒格局逐漸向高端化發展,中高端啤酒的銷量和銷售額逐步攀升,低端啤酒銷量萎縮。

歐睿統計資料可以顯著說明高端化趨勢:

從各層次啤酒的銷量占比來看,低端占比顯著減小,中檔和高檔啤酒銷量占比顯著提升。

2001-2016年,低端啤酒銷量占比由89.1%下降至76.5%;中檔啤酒銷量占比由9.0%提升至15.7%;高端啤酒銷量占比由1.9%提升至7.7%。

從它們的銷售額占比看,這個趨勢更加明顯。低端啤酒收入占比由70%降至43%;中端啤酒收入占比由22%提升至29%;高端啤酒收入占比由8%提升至28%。

需求的高端化來源於消費者由“多喝”逐漸向“喝好的”的消費意願轉變。低端啤酒雖然仍佔領國內市場銷量大頭,但其毛利率遠低於高端啤酒,國內啤酒市場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啤酒產品中。

企業策略正在發生變化:銷量導向轉為利潤導向

華潤啤酒在中國啤酒行業中份額近年來迅速攀升,目前已基本確立總份額第一的龍頭地位。

2016年,華潤啤酒在啤酒總量市場中份額達到25.9%。如果按行業高中低檔來看,低端啤酒(零售價7元以下)是行業其中最大市場,體量占比78%,其中華潤的市占率為29.4%排第一;中端啤酒(零售價7~14元)在行業中體量占比15%,其中華潤市占率為23.6%排第二。

從其他啤酒企業經驗來看,啤酒企業在強勢區域具有較高的獲利能力。

百威在強勢區域如巴西、拉美南部等地區,EBITDA利潤率達到或接近50%;在美國(當地市占率接近50%)EBITDA利潤率接近40%;

嘉士伯在亞洲依靠緬甸、中國西部的高市占率,使亞洲區EBITDA利潤率接近30%;

青島啤酒在國內勢力也具有明顯地域性,基地市場山東、強勢市場華北的利潤率較高,反觀華潤,總量上基本確立了龍頭地位,分區域看在四川、湖北、安徽、遼寧等省份均已確立了60%以上份額(見圖19)。

在此情形下,可以認為華潤的管道整合工作已經完成了相當階段——雖然後期仍然面臨份額繼續擴張的機會,但憑藉已獲得的管道實力去提升利潤率對華潤來說能帶來更高的邊際改善。

行業成本上漲,催生本輪提價

2016~2017年,受供給側改革衝擊,啤酒行業原輔材料成本快速上漲,其中包裝物成本上漲迅速,對企業成本構成較大衝擊。

一般來說啤酒企業製造成本中,包裝物占比在50%以上。

2016-2017年,受供給側改革衝擊,啤酒企業主要使用的包裝物價格均加速上升。

紙箱價格由2016年下半年開始快速上漲,2017年中最高漲幅曾達到60%以上;鋁板(用作製作易開罐)方面,多地鋁板價格均快速上漲;

我們採用佛山、上海、重慶、蘇州、濟南五個城市鋁板價格取均價,2016年下半年鋁板價格快速上漲,最高漲幅30%,進入2017年後大部分時間保持10%左右增速;玻璃價格指數2016年下半年後增速提升至接近30%,2017年增速保持在10%~30%區間。

我們估計,啤酒企業成本上漲幅度約在5%~15%。在此背景下,啤酒企業進入新一輪提價潮。

尤其在2017年末、2018年初,啤酒提價新聞非常密集。這輪最初由成本驅動的提價,有可能演化為全國範圍、大多數酒企共同提價潮,並有可能演變為行業內企業利潤率共同提升的局面。

困局中的企業機遇

收入增長機遇:高端化+企業主動提價

啤酒行業收入(主要是噸價)目前處極低水準,當前行業噸價提升面臨兩方面的機遇:一是行業高端化推升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噸價,這是正在發生的;二是企業主動提價,這是最近管道調研集中回饋的資訊,預計2018年將迎來華潤、青島、燕京、百威的集體性提價,就目前觀察到的情況看,部分區域、部分產品提價可能只是開始,後續可能發酵成為全國範圍內的提價。

(1) 高端化帶來噸價增長機遇首先我們討論過去數年內已經確定發生的,高端化推升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噸價。啤酒行業消費升級體現為消費者對中高端啤酒需求迅速增長,近年進口啤酒、外資品牌啤酒品牌形象具有活力,市場表現亮眼。

在這些中高端啤酒推動下,行業噸酒價格穩步上升,主要企業噸酒價格提升,盈利空間得到擴展。

中高端啤酒需求增長迅速,從表像上看同時表現為外資品牌產品銷售增長較快。

外資品牌產品形象年輕,品牌溢價高,近年在國內市場尤其是中高端啤酒市場表現亮眼;相比之下,國內品牌啤酒如雪花、青島、燕京等產品相對老化,品牌形象亦不夠年輕新穎,外包裝設計等相對老舊,品牌溢價能力較弱。

在此背景下,華潤雪花作為國內啤酒龍頭,愈發重視自身品牌形象的高端化。外包裝設計是品牌運營能力的重要體現。

華潤雪花2017年末針對雪花品牌產品線進行全面換裝,以期打造更年輕的品牌形象。通過簡潔的設計風格、從年輕人立場出發的的廣告語等,希望重點攻略20-35歲消費人群。

(2) 企業主動提價,有望逐步改善當前噸價畸低現狀國內市場上,啤酒產品噸價上升主要靠兩方面因素驅動。一則是產品高端化,結構上升使綜合噸價提升,二則是依靠企業針對已有產品進行提價。

2017年內我們觀察到的啤酒企業提價,明年可能發酵為全國範圍內的廣泛提價,但由於競爭博弈環境中,企業策略仍在動態變化,現在難以判斷最後提價幅度。當前已瞭解到的情況,單款產品提價幅度一般在7~15%之間,對各企業綜合均價的提升略小一些,但不排除後續其他產品陸續提價的可能。

未來:靜候驚雷起,大事件可能一錘定音改變行業格局;潤物細無聲,需求高端化正在推動盈利水準提升

中國啤酒現在的情況:大市場、低價、低盈利。

眾所周知,中國啤酒發展的黃金時期早在幾年前已經結束,近幾年,行業經歷了一系列問題:消費飽和、市場容量下降、惡性競爭、國內品牌老化、啤酒品類活力衰減、國內噸價及利潤率過低(國際比較)等。啤酒企業經營情況較為艱難。

通過我們的分析,我們認為以上問題均可追溯到行業的供需失衡和粗放經營上。而現在我們看到,這些問題都出現了明顯的改善:行業供需失衡困境已見改善,經營方式正在行業環境倒逼下、在優秀企業示範作用下逐步由粗放轉向精細(至少從認識層面上已獲得較大認同)。

因此我國啤酒行業有望很快見到一個拐點,扭轉近幾年低迷態勢。即:消費者愈加強烈的高端化需求推動企業盈利能力改善。一則從邏輯上我們作出以上判斷,二則在2016年的現實資料亦堅實證明了這個推論。

那麼,展望我國啤酒行業的未來,我們認為最主要關注三個方向:

一是,緊密關注重塑行業格局的大事件,一旦發生後,國內啤酒市場極低(和國際比較)的噸價、利潤均會獲得質的突破;但大事件的時點難以提前預測,短期內暫無跡象;

二是,龍頭企業競爭策略改變,其他企業跟隨/反應,在一定默契下提升行業噸價和利潤率水準;其中龍頭企業獲益最多,其他企業也將面臨利潤邊際改善,利潤彈性得以釋放;

三是,緊密關注行業啤酒高端化的趨勢,關注具備高端化競爭優勢(品牌、管道)的優秀企業。

提高啤酒行業關注度,國內啤酒行業盈利被嚴重壓縮,可能性巨大。

國際角度看,中國啤酒市場當前處於均價、盈利過低的非正常水準,這個狀態未來大概率會扭轉,或在不遠的將來。估值角度看,以中國啤酒市場當前容量,如果恢復到正常均價和盈利水準,其盈利規模可近千億。

如果將在國內經營、但非國內上市企業(外國企業如百威、嘉士伯、喜力等)扣除,保守估計國內上市企業可獲得行業整體利潤的50%,則仍對應近500億淨利潤。當前這幾家上市企業總市值約1500億,可見擴大的空間巨大。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啤酒行業噸價、噸盈利水準低,未來有廣闊空間。但實現路徑主要有三條,其中行業繼續大力度兼併重組和國產啤酒高端化兩條路徑都存在巨大困難。

行業龍頭轉變戰略側重,變份額優先為利潤導向,將會在一定時期帶來行業盈利好轉。這是行業第二條路徑,目前看,具有可行性。啤酒行業在中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啤酒的普通消費品屬性,註定是一門龐大的生意。

人均消費34升/年,總消費量4500萬千升/年,相當於世界總量的26.5%(人口總量約世界總量21.6%)。

從表觀上看,中國啤酒行業目前的問題是噸價和盈利水準極低;噸價僅相當於日本1/4,美國2/5,淨利潤率水準也與18%左右的平均水準(以美國為參照系)相距甚遠。

我們分析中國啤酒行業盈利改善有三條路徑:

(1) 大的格局變動,根本上改善競爭。

幾大龍頭企業之間吞併,形成有絕對話語權的寡頭,提價後其他企業跟隨;此前青啤20%股權去向未定時曾引發市場猜想,是否由華潤或嘉士伯接手,則有可能與青啤形成聯合。但目前已證實股權轉售給財務投資者複星集團,短期內暫無其他破局跡象。

(2) 龍頭企業競爭策略轉變,短期直接改善行業盈利。

龍頭企業華潤銷量第一,均價最低。行業低端銷量占比四分之三以上,華潤是低端啤酒市場“價格錨”,華潤價格和促銷策略對整個低端市場乃至中低端市場(銷量占比90%)影響巨大。

行業處於競爭博弈狀態,近期管道回饋顯示,目前行業很可能正在迎來新一輪提價,並且在這輪提價中,華潤態度出現轉變,增強了利潤考核。

在競爭博弈狀態下,其他企業大概率會採取跟隨策略,年底到2018年初或將演變為行業性大範圍提價。

(3) 行業內結構變動,即高端化。

近幾年,雖然行業總量下降,但中高端啤酒增長趨勢迅猛。中高端啤酒代表著消費者“少喝酒、喝好酒”的升級意願,需求增長迅猛,過去幾年外資啤酒在這一領域佔據明顯優勢,目前高端化已成行業共識,青島、華潤、燕京啤酒亦有佈局。

從財務資料來看,2016年底後幾大龍頭酒企的噸均利潤就已停止了幾年以來的持續下滑,增速轉正,我們將此視作行業拐點正在進行的信號。

過去激烈競爭局面或許迎來拐點,現階段管道整合已經完成相當部分,行業性提價、費用投放稍緩將帶來行業利潤率水準提升,啤酒企業利潤彈性得以釋放。以往各個酒企處在激烈、微妙的博弈中,博弈帶來價格戰、成本戰、費用戰使得企業盈利水準長期處在很低的水準。

但這個現象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即業內份額最大、均價最低的華潤啤酒,在管道整合到一定階段後,嘗試轉向謀求利潤增長。

主要方式有:

(1)提價。現有產品提價,強勢區域提升幅度更大、非強勢區域提升幅度略小。

(2)高端化。在行業高端化浪潮推動下,謀求自身產品結構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仰賴品牌、管道實力,即是否能夠推出具備高端形象的產品組合、是否具備將新產品推向市場並引導消費者的管道控制力。

(3)近期華潤雪花啤酒“換標”也預示著華潤在品牌方面的思考和升級。

全球環境下的中國市場

全球格局及變化

啤酒作為世界三大酒種之一,屬大眾消費品範疇。

全球啤酒產量2010年後逐步穩定,2013年達到頂峰,2014年小幅下滑。

據FAO統計,全球啤酒產量在1961-1980、1981-2000、2001-2010三個階段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8%、2.0%、2.5%。

2010年後,啤酒總體產量規模基本穩定,2013年達到頂峰1.89億噸,2014年出現小幅下滑。

啤酒行業“全球化”比較充分,目前已形成全球三大巨頭。

雖然少部分國家對啤酒產業進行嚴格的規制和外資管控,但全球來看啤酒行業競爭相對充分。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啤酒行業已經形成全球範圍內的三大巨頭:百威、喜力、嘉士伯。

這些全球啤酒巨頭,正是借助全球化浪潮,積極拓展本國以外市場,經過競爭淘汰,獲得了全球範圍的近壟斷地位。

據消費品諮詢機構Canadean統計,2014年全球啤酒銷量中近半由前三大企業百威(含南非米勒米勒)1、喜力、嘉士伯貢獻;全球啤酒利潤中,前三大占比接近75%。

主要國家

按啤酒總產量排序,世界前10大啤酒生產國依次為中、美、巴西、德、墨西哥、英、波蘭、西班牙、南非和日本。

據FAO統計,2014年中國啤酒產量4978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28%;美國產量2260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13%;德國產量872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5%;日本產量295萬千升、占世界總量約2%。

中國和巴西作為啤酒新興市場,增長顯著;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產銷量水準相對穩定。

成熟啤酒市場形態

按目前各國情形看,全球成熟啤酒市場基本分為兩種形態:美、日寡頭壟斷型,和德國的分散型。

(1) 寡頭壟斷型:以美、日為代表

美國、日本啤酒行業集中度非常高,據歐睿統計,2016年美國啤酒行業CR4達到82.6%、日本啤酒行業CR4達到92.4%。

美國啤酒行業中,巨頭百威佔據壟斷優勢地位,2015年百威收購南非米勒後,其在美市占率達空前的44.1%;第二名摩森康勝(MolsonCoors)市占率25.8%;其他企業市占率均在10%以下。

日本啤酒行業相對特殊,由於本國對酒類經營實行較嚴格的許可和管理制度,使本國啤酒市場與外界相對隔絕。在本國企業相互競爭中,形成了朝日(Asahi)和麒麟(Kirin)兩大巨頭。

據歐睿統計,2016年朝日在日市占率36.1%、麒麟30%、三得利(Suntory)15.5%、札幌(Sapporo)10.8%;前四大企業合計市占率超90%。

(2) 分散型:以德國為代表德國的啤酒行業佈局較為分散,沒有居絕對壟斷地位的企業。

據歐睿統計,2016年德國啤酒行業CR10僅為57.0%,CR30才達到70.1%,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啤酒企業份額僅為12.5%、8.7%、7.7%。

我們認為這是由德國啤酒的消費文化和消費環境決定的:德國是世界啤酒釀造的發源地,消費文化非常深厚,社區消費、小型釀造、家釀等釀酒/飲酒形式是行業主要形態。普通消費者亦對啤酒具有較高的口味、文化背景、情感需求。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回看中國的情形,啤酒行業在過去十年競合過程中集中度不斷提升。市場集中度CR5由2006年51.5%上升至2016年近75%,已經形成前五大企業:華潤、青啤、百威、燕京、嘉士伯,各自市場份額2016年為25.6%、17.2%、16.2%、9.3%、5.0%。

我們認為中國啤酒未來演化方向將是和美、日相似的市場格局,即形成前2家或前3家巨頭。

中國情況:消費大國,競爭激烈造成噸價及盈利水準低於正常水準

總量和人均:總量第一,人均消費量略超世界平均

中國是啤酒消費大國,總產量(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

高峰時(2013)國內啤酒產量超5000萬千升,近年略有下降,2016年產量4506萬千升,占全世界啤酒產量27%。

人均消費量略超世界平均,低於發達國家水準。

2016年,我國的人均啤酒消費量為34升/年,略超過世界平均水準33升/年,和成熟市場德國、美國與日本相比還有一些差距。據歐睿統計,2016年德國人均消費量106升/年,美國72升/年,日本43升/年。

但和總量的龐大規模不匹配的是,中國啤酒噸酒價格(終端、出廠)、盈利水準非常低。

噸價:非常低,激烈競爭使其長期低於正常水準

噸酒價格非常低,無論是終端價、還是出廠價,和發達國家都有較大差距。

根據歐睿統計資料,2016年中國啤酒的終端噸酒價約1.2萬元/噸(相當於每500ml啤酒銷售6元),相當於日本的1/4、美國的2/5。

我國啤酒企業的噸酒價格(出廠價)在2000到3000元左右,低於百威英博的3850元/噸(此處百威噸酒價含百威、哈爾濱等品牌)。

重慶啤酒的噸均營業利潤(將資產減值加回)達到437元/噸,顯著高於其他啤酒企業。

盈利:非常低,源於噸酒價低抑制毛利水準,競爭激烈導致高費用率分析原因,利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低且費用率高。

格局:未穩,寡頭終態前的巨頭博弈

我國啤酒行業集中度CR5=73.3%,雖已達到較高水準,但相互競爭角力仍然激烈,格局仍然未穩。

(1) 單從份額上看,前五尤其前三企業份額差距不大

國內前三企業市占率分別是華潤25.6%、青啤17.2%、百威16.2%,相互之間差距不超過10%。

對比美國和日本情況:美國第一為百威英博44.1%,比第二摩森康勝的25.8%高出近20%;第二摩森康勝比第三星座集團的8.5%也高出17%;日本前兩名企業分別為朝日和麒麟,市占率分別為36.1%和30.0%,比位於第三的三得利15.5%分別高出20%以上和15%。

相對而言,國內華潤的市占率龍頭地位沒有那麼牢固,第二青啤和第三百威之間的排位更加微妙緊張。

(2) 從各自競爭優勢上看,競爭結果尚有很大變數國內啤酒業的競爭優勢,主要可從產品、行銷策略和優勢區域三方面來考量。

我們詳細討論下產品和優勢區域方面的差異:

i.產品差異

從品類上看:華潤雪花主打品牌雪花啤酒,旗下有高端產品臉譜系列、純生系列與中檔產品勇闖天涯系列。

青島啤酒主要產品由主品牌青島旗下產品(經典、純生、奧古特、1903等系列),第二品牌嶗山旗下產品,以及部分山水、漢斯品牌產品。

百威啤酒主要產品為,百威品牌產品、哈爾濱啤酒、柯洛娜、時代等產品。

燕京啤酒主要產品為,主品牌燕京(高端純生、白啤等,中端鮮啤,低端清爽等),和區域品牌漓泉、雪鹿、惠泉產品。嘉士伯主要產品為,嘉士伯(冰純、特醇等)、樂堡、1664、格林堡、somersby汽酒等產品。

從產品結構上看:

華潤啤酒優勢在中低端啤酒中比較明顯;百威、嘉士伯等外資品牌在中高端啤酒中優勢更為明顯。

根據歐睿的分類,以2016年終端零售價(500ml)為標準,將7元以下、7-14元、14元以上的啤酒分別定義為低端、中端和高端啤酒,在這三個層次中,各個酒企的市占率情況如下:

ii.

可見,前一、二的國內企業華潤和青啤,主要銷售產品集中在中低端,百威和嘉士伯則在高端市場具有非常明顯的相對優勢。

由於高端產品的盈利能力遠高於低端產品,因此雖然百威和嘉士伯當前的總體市占率不如華潤、青啤,但其盈利規模比華潤、青啤更大且更具增長潛力。

優勢區域差異

華潤、青啤、百威是三個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國化的啤酒企業,其中百威在吉林、華南地區優勢明顯;青島啤酒在山東、陝西等區域控制力較強;華潤啤酒優勢區域則在四川、黑龍江、安徽、華東等地區。

嘉士伯和燕京就目前來看,區域化屬性更強,其中嘉士伯在西北地方如重慶、新疆、寧夏等地具有較高優勢;燕京在北京、廣西、內蒙優勢較大。

綜上,前五大企業在產品、行銷、區域上各佔優勢,短期綜合實力差距不大,行業格局未穩。

雖然華潤份額較高,但由於產品佈局偏低端亟待高端化;百威當前銷量已具相當規模,並且借由百威和哈爾濱兩個品牌分別佔領高端和低端市場,後續具備較強擴張潛力;

青島啤酒在國內酒企中屬於高端化路線走得較早的企業,但在目前高端市場競爭中尚未顯現出壓倒性競爭力,同時銷量近年出現下滑,面臨轉型的陣痛;

燕京啤酒亦有高端化發力不足的國內企業通病,但其穩固的基地市場仍能保證較高的利潤規模;

嘉士伯目前在西北地方地位較穩固,近年內部業務梳理順利,後續有望通過高端產品走向全國。

前五大企業在份額、產品佈局、優勢區域等方面各有領先,優劣勢明顯,百威、嘉士伯後勁十足。從當前情況看,難以斷言未來市場格局和排序會和當前保持一致,因此我們得到行業格局未穩的結論。

總結當前的中國啤酒市場,作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市場,當前主要面臨兩大不穩定因素:

第一,格局未穩。

雖已形成較高集中度,但巨頭之間競爭仍激烈。如前文提到的,由於中國對啤酒市場外資管制較少,我們判斷未來中國啤酒行業格局一定會向更加穩定的寡頭壟斷格局演化,推動這一進程的大事件在不遠的將來或將出現。

正因如此,朝日或將出售青島啤酒20%股權、以及燕京啤酒換屆的時間才會引發業界眾多猜想。

第二,噸酒價及盈利水平均低於正常水準。

通過國際間比較可見,中國噸酒價格及盈利水準長期低於正常水準,使業內企業面臨經營困境。

第一個因素的改善,長期來看,依賴大事件出現。但何時出現、怎樣發生(誰兼併誰)難以預期;但中期來看,即使龍頭之間兼併尚未出現,如果企業之間的競爭策略發生變化,行業競爭激烈情況(費用高投放、價格相互壓制)也可能得到緩解,利潤彈性得以釋放。

第二個因素的改善,目前正在進行中。主要依賴于企業主動提價,以及產品結構提升帶來的噸價提升。

可喜的是,我們發現,供需失衡矛盾正在緩解,噸酒價及盈利水準畸低的現狀正在逐步扭轉!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 已經發生的確定變化:高端化(產品結構提升)推動噸價上行。

消費者需求不斷高端化,逐步走向“喝好的啤酒”。在此過程中,需求推動行業產品結構上行,產品結構上行帶來噸價提升。

一方面噸價提升,另一方面近年費用投放逐漸步入平臺期(詳見3.2.2),綜合來看行業及企業盈利情況好轉。

我們以噸均EBIDTA為指標,發現2016年A股、H股啤酒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噸均利潤增速轉負為正,或許可將2016年看做中國啤酒行業盈利提升的拐點!

(2) 還在演變中的提價:企業就現有產品主動提價,有可能演變為行業大規模提價,並轉化為企業利潤率提升。

企業(供給者)就現有產品主動提價。

2017年包材價格高漲,在成本壓力下,近一個季度以來,各家啤酒管道陸續有提價資訊。我們觀察到的情況,華潤、燕京、青啤均有提價,其中華潤提價較為積極,我們認為後續各個企業大概率將採取跟隨策略,提價並且費用投放幅度有望稍緩。

以下,則分別討論行業的過去(如何形成供需失衡局面)、現在(供需改善、需求高端化推動盈利改善)、和未來(行業的光明前景,可能的盈利規模預測等)

現在:曙光初現,供需雙向改善

過去,啤酒行業量的需求逐漸平穩或下滑、價的需求未起、供給卻仍保持快速擴張;以上三項因素使得啤酒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嚴重。

但我們認為,如今,這種情況正在進行非常積極的轉變:從行業角度看,過去供需加速失衡的痛症得到了緩解,啤酒消費升級趨勢加速,為企業提升盈利帶來更友好的環境。對業內企業而言,一方面順行業潮流積極提升產品結構和均價,另一方面費用投放規模亦進入平臺區增長放緩,因此提升盈利水準較過去5年更加容易、合理。

行業角度看,供需失衡緩解

供給改善:產能無序擴張基本停止

2015-2016年,一方面各主要企業新增產能漸趨停止;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率先開啟關廠步伐。

(1) 主要企業新增產能逐漸放緩,甚至停止。

從各企業年報披露資訊可見,各啤酒企業新增產能步伐趨緩。2016年,青島啤酒當前產能1139萬千升,當年停止新建產能;燕京啤酒產能約800~900萬千升,近年產能新建步伐明顯放緩。<>

以下摘錄了部分企業近年年報中關於產能建設的資訊:

青島啤酒

2016:無新建產能2015:無年內公司積極調整投資發展方式,壓縮對新建產能的資本性開支,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優先向滿足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的戰略性新特產品、易開罐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傾斜,實施及完成了青啤漢斯寶雞公司、青啤三廠、廈門公司等多個遷建和改擴建專案,在支援基地市場發展的同時確保了投資收益最大化,並帶動了產品結構升級。

2014:年內公司完成了青啤三廠、菏澤公司、甘肅公司等多個遷建和改擴建工程,使公司產能規模、技術和裝備水準進一步提升。

2013:在張家口啟動新建20萬千升啤酒廠專案;在江西九江和河南洛陽新建的工廠已分別於年底竣工投產。

2012:報告期內公司產能擴張方面增長迅猛,廣東揭陽公司一期25萬千升啤酒生產項目已建成投產,又在原先產能空白的江西九江和河南洛陽分別啟動了新建啤酒廠專案,規模均為年產啤酒20萬千升。

燕京啤酒

2016:廣西漓泉新增20萬噸產能;

2015:新疆10萬噸生產線投產;

2014:北京投資5億元建設新廠區;

2012:新疆新建10萬噸生產線;河南10萬噸生產線正式投產;廣西漓泉10萬噸生產線正式投產;增發擴充100萬噸產能;內蒙古新增20萬噸產能;

2008:在四川新增產能100萬噸。(2)部分企業率先開啟關廠步伐。

部分企業率先開啟關廠步伐,以嘉士伯(含重慶啤酒)最為堅決。

重慶啤酒

2015-2016年累計關閉8家工廠:嘉釀綦江分公司、柳州公司、九華山分公司、永川分公司、黔江分公司、六盤水公司、亳州公司、寧波大梁山公司。關閉前一年產量約20萬千升,產能預計超過50萬千升,預計超過公司總產能20~30%。

嘉士伯

2015-2016年在中國區累計關閉17家工廠,中國區工廠數量由44家降至27家,下降近40%。

隨著供給盲目擴張逐漸停止,對企業將產生至少兩方面影響:

(a) 費用規模或趨於穩定;

我們認為,銷售費用投放的本質原因,在於供需惡化帶來的行業競爭加劇。

隨著供需逐步改善,行業競爭激烈程度繼續惡化空間有限。因此費用投放規模有可能將進去一個相對平臺區(費用率短期內會受到各個企業收入影響)。

現在國內企業銷售費用率多在15%~25%區間內。另外,在競爭博弈局面中,龍頭企業華潤的考核導向逐漸向利潤轉移,這使華潤的費用投放力度有可能不像以往那麼劇烈;相應地,我們認為其他企業大概率將採取跟隨策略,因此行業整體費用率可能不會再激烈增長。

(b)長期看,公司折舊將減少,減輕負擔。

國內啤酒企業固定資產中房屋的折舊年限多在20~30年,機器設備折舊年限多在10~14年。長期來看,公司折舊將逐步減少,折舊負擔逐步減輕。現在國內企業折舊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多在4%~8%區間內。

需求改善:明朗的高端化趨勢

近十年來,我國高端啤酒銷售額增速都達到10%以上,2011-2016年間高端啤酒銷售額增速在20%到35%間波動。由此可見,我國啤酒格局逐漸向高端化發展,中高端啤酒的銷量和銷售額逐步攀升,低端啤酒銷量萎縮。

歐睿統計資料可以顯著說明高端化趨勢:

從各層次啤酒的銷量占比來看,低端占比顯著減小,中檔和高檔啤酒銷量占比顯著提升。

2001-2016年,低端啤酒銷量占比由89.1%下降至76.5%;中檔啤酒銷量占比由9.0%提升至15.7%;高端啤酒銷量占比由1.9%提升至7.7%。

從它們的銷售額占比看,這個趨勢更加明顯。低端啤酒收入占比由70%降至43%;中端啤酒收入占比由22%提升至29%;高端啤酒收入占比由8%提升至28%。

需求的高端化來源於消費者由“多喝”逐漸向“喝好的”的消費意願轉變。低端啤酒雖然仍佔領國內市場銷量大頭,但其毛利率遠低於高端啤酒,國內啤酒市場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啤酒產品中。

企業策略正在發生變化:銷量導向轉為利潤導向

華潤啤酒在中國啤酒行業中份額近年來迅速攀升,目前已基本確立總份額第一的龍頭地位。

2016年,華潤啤酒在啤酒總量市場中份額達到25.9%。如果按行業高中低檔來看,低端啤酒(零售價7元以下)是行業其中最大市場,體量占比78%,其中華潤的市占率為29.4%排第一;中端啤酒(零售價7~14元)在行業中體量占比15%,其中華潤市占率為23.6%排第二。

從其他啤酒企業經驗來看,啤酒企業在強勢區域具有較高的獲利能力。

百威在強勢區域如巴西、拉美南部等地區,EBITDA利潤率達到或接近50%;在美國(當地市占率接近50%)EBITDA利潤率接近40%;

嘉士伯在亞洲依靠緬甸、中國西部的高市占率,使亞洲區EBITDA利潤率接近30%;

青島啤酒在國內勢力也具有明顯地域性,基地市場山東、強勢市場華北的利潤率較高,反觀華潤,總量上基本確立了龍頭地位,分區域看在四川、湖北、安徽、遼寧等省份均已確立了60%以上份額(見圖19)。

在此情形下,可以認為華潤的管道整合工作已經完成了相當階段——雖然後期仍然面臨份額繼續擴張的機會,但憑藉已獲得的管道實力去提升利潤率對華潤來說能帶來更高的邊際改善。

行業成本上漲,催生本輪提價

2016~2017年,受供給側改革衝擊,啤酒行業原輔材料成本快速上漲,其中包裝物成本上漲迅速,對企業成本構成較大衝擊。

一般來說啤酒企業製造成本中,包裝物占比在50%以上。

2016-2017年,受供給側改革衝擊,啤酒企業主要使用的包裝物價格均加速上升。

紙箱價格由2016年下半年開始快速上漲,2017年中最高漲幅曾達到60%以上;鋁板(用作製作易開罐)方面,多地鋁板價格均快速上漲;

我們採用佛山、上海、重慶、蘇州、濟南五個城市鋁板價格取均價,2016年下半年鋁板價格快速上漲,最高漲幅30%,進入2017年後大部分時間保持10%左右增速;玻璃價格指數2016年下半年後增速提升至接近30%,2017年增速保持在10%~30%區間。

我們估計,啤酒企業成本上漲幅度約在5%~15%。在此背景下,啤酒企業進入新一輪提價潮。

尤其在2017年末、2018年初,啤酒提價新聞非常密集。這輪最初由成本驅動的提價,有可能演化為全國範圍、大多數酒企共同提價潮,並有可能演變為行業內企業利潤率共同提升的局面。

困局中的企業機遇

收入增長機遇:高端化+企業主動提價

啤酒行業收入(主要是噸價)目前處極低水準,當前行業噸價提升面臨兩方面的機遇:一是行業高端化推升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噸價,這是正在發生的;二是企業主動提價,這是最近管道調研集中回饋的資訊,預計2018年將迎來華潤、青島、燕京、百威的集體性提價,就目前觀察到的情況看,部分區域、部分產品提價可能只是開始,後續可能發酵成為全國範圍內的提價。

(1) 高端化帶來噸價增長機遇首先我們討論過去數年內已經確定發生的,高端化推升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噸價。啤酒行業消費升級體現為消費者對中高端啤酒需求迅速增長,近年進口啤酒、外資品牌啤酒品牌形象具有活力,市場表現亮眼。

在這些中高端啤酒推動下,行業噸酒價格穩步上升,主要企業噸酒價格提升,盈利空間得到擴展。

中高端啤酒需求增長迅速,從表像上看同時表現為外資品牌產品銷售增長較快。

外資品牌產品形象年輕,品牌溢價高,近年在國內市場尤其是中高端啤酒市場表現亮眼;相比之下,國內品牌啤酒如雪花、青島、燕京等產品相對老化,品牌形象亦不夠年輕新穎,外包裝設計等相對老舊,品牌溢價能力較弱。

在此背景下,華潤雪花作為國內啤酒龍頭,愈發重視自身品牌形象的高端化。外包裝設計是品牌運營能力的重要體現。

華潤雪花2017年末針對雪花品牌產品線進行全面換裝,以期打造更年輕的品牌形象。通過簡潔的設計風格、從年輕人立場出發的的廣告語等,希望重點攻略20-35歲消費人群。

(2) 企業主動提價,有望逐步改善當前噸價畸低現狀國內市場上,啤酒產品噸價上升主要靠兩方面因素驅動。一則是產品高端化,結構上升使綜合噸價提升,二則是依靠企業針對已有產品進行提價。

2017年內我們觀察到的啤酒企業提價,明年可能發酵為全國範圍內的廣泛提價,但由於競爭博弈環境中,企業策略仍在動態變化,現在難以判斷最後提價幅度。當前已瞭解到的情況,單款產品提價幅度一般在7~15%之間,對各企業綜合均價的提升略小一些,但不排除後續其他產品陸續提價的可能。

未來:靜候驚雷起,大事件可能一錘定音改變行業格局;潤物細無聲,需求高端化正在推動盈利水準提升

中國啤酒現在的情況:大市場、低價、低盈利。

眾所周知,中國啤酒發展的黃金時期早在幾年前已經結束,近幾年,行業經歷了一系列問題:消費飽和、市場容量下降、惡性競爭、國內品牌老化、啤酒品類活力衰減、國內噸價及利潤率過低(國際比較)等。啤酒企業經營情況較為艱難。

通過我們的分析,我們認為以上問題均可追溯到行業的供需失衡和粗放經營上。而現在我們看到,這些問題都出現了明顯的改善:行業供需失衡困境已見改善,經營方式正在行業環境倒逼下、在優秀企業示範作用下逐步由粗放轉向精細(至少從認識層面上已獲得較大認同)。

因此我國啤酒行業有望很快見到一個拐點,扭轉近幾年低迷態勢。即:消費者愈加強烈的高端化需求推動企業盈利能力改善。一則從邏輯上我們作出以上判斷,二則在2016年的現實資料亦堅實證明了這個推論。

那麼,展望我國啤酒行業的未來,我們認為最主要關注三個方向:

一是,緊密關注重塑行業格局的大事件,一旦發生後,國內啤酒市場極低(和國際比較)的噸價、利潤均會獲得質的突破;但大事件的時點難以提前預測,短期內暫無跡象;

二是,龍頭企業競爭策略改變,其他企業跟隨/反應,在一定默契下提升行業噸價和利潤率水準;其中龍頭企業獲益最多,其他企業也將面臨利潤邊際改善,利潤彈性得以釋放;

三是,緊密關注行業啤酒高端化的趨勢,關注具備高端化競爭優勢(品牌、管道)的優秀企業。

提高啤酒行業關注度,國內啤酒行業盈利被嚴重壓縮,可能性巨大。

國際角度看,中國啤酒市場當前處於均價、盈利過低的非正常水準,這個狀態未來大概率會扭轉,或在不遠的將來。估值角度看,以中國啤酒市場當前容量,如果恢復到正常均價和盈利水準,其盈利規模可近千億。

如果將在國內經營、但非國內上市企業(外國企業如百威、嘉士伯、喜力等)扣除,保守估計國內上市企業可獲得行業整體利潤的50%,則仍對應近500億淨利潤。當前這幾家上市企業總市值約1500億,可見擴大的空間巨大。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