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北太平洋上的戰爭:俄國版的“東印度公司”:俄美公司南下記

文 | 獬執事

1855年, 沙皇俄國與日本簽訂《下田條約》, 承認了彼此對東北亞一系列島嶼的“共治”關係。 次年沙皇俄國通過戰爭又將東北亞的海岸線一帶收入囊中, 於是西北太太平洋就形成了沙皇俄國與日本爭霸的格局。

從沙皇俄國與日本兩國的時間軸上來看, 俄國人從18世紀就已經開始將日本人作為其敵人。 19世紀中期, 沙皇俄國伊爾庫茨克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艦隊的護送下抵達日本江戶, 意圖威逼德川幕府解決東北亞的“遺留問題”。 , 穆拉維約夫提出雙方以宗穀海峽, 而德川幕府堅持以北緯50度為界平分薩哈林, 談判並未取得任何實質結果。 1862年, 沙皇俄國有所退讓, 提出以北緯48度為界, 遭到日本拒絕——俄日雙方的爭議註定要交給明治政府解決。

1868年, 德川幕府登臺, 明治天皇政府建立伊始便加快了北部邊疆的開發, 兩國關於東北亞的爭端迅速升級。 然而幾經斟酌之後, 明治政府最終接受了俄國人提出的《交換條約》, 以放棄薩哈林的代價換取了千島群島的主權。 1875年, 庫頁島的主權第一次明確以國際條約的形式被確定, 這一次的勝利者是沙皇俄國。

然而此時的沙皇俄國也是強弩之末了, 而經明治維新迅速崛起的日本迅速強大起來:1904年, 日本帝國與沙皇俄國之間爆發了日俄戰爭, 日本大勝之餘, 派遣了一支樺太遠征軍佔領了薩哈林全境。 最終, 雙方簽訂《朴茨茅斯條約》, 沙皇俄國以北緯50度為界割讓了庫頁島南部——這一次的勝利者是日本帝國。

不過風水輪流轉, 1925年日本又簽訂了《關於規定兩國關係基本法則的條約》並承認了《朴茨茅斯條約》。 1952年, 日本又接受了《三藩市和約》, 東北亞的結界終於過渡到現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