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國各省市地方債圖譜!

在之前關於城市的解讀中, 我們從人口、金融、科技等等方面進行了梳理, 這對城市發展都是具備正能量的因素。

但就像資產包含收益和負債一樣, 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 會積聚大量的負債。

而地方債務風險, 則是2018年需要重點提防的事情。

1

不要小看地方債

建國之後, 許多地方政府為了籌集資金修路建橋搞基建, 都發行過地方債券。 有的甚至無息, 以支援國家建設的名義攤派給各單位, 更有甚者就直接充當部分工資。

直到1994年, 朱相主宰分稅制改革。 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重新分配, 中央收緊財權,

地方財權被收窄的同時, 事權卻沒有變化。 說白了, 就是地方拼命搞發展, 賺的錢大部分給了中央。

但地方要發展啊, GDP考核制度下, 沒錢還得幹活, 完不成任務還得打屁屁。 新的預算法又規定不能私自發債, 於是政府成立一系列投資公司, 地方性融資平臺應運而生, 遍地開花。

其中, 做的最徹底的當屬重慶, 重慶一口氣成立了8家省級地方性融資平臺, 俗稱“重慶八大投”, 黃市長治下的重慶連年經濟增速位居第一, 八大投功不可沒。

融資平臺負責借錢, 政府提供擔保, 承諾財政資金償還, 就演變成了“或有債務”。

因此, 我們目前說的地方債, 一般包括兩項: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地方政府或有債務(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政府可能承擔一部分救助責任的債務)。

直到2014年, 國務院下發43號文, 省級地方政府才獲得適度發債、自發自還的許可權, 上海、浙江、廣東、深圳等10個省市成為試點。

地方債, 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經濟不可避免的手段, 通過各種融資平臺和管道, 獲得財政收入以外的基建資金, 我們才看到了更多二三四線城市的快速崛起。

2

全國地方債圖譜

那麼, 各省市的債務情況如何呢?

截至2017年末, 全國地方政府債券規模為14.74萬億元, 為全市場規模最大的債券品種;地方政府債券是地方政府債務的最主要構成形式, 占比88.60%。

分區域來看:

1、 江蘇, 無論是債務餘額還是新增債券, 都是第一。 2017年末, 債務餘額12092億元, 也是唯一破萬億的省份。

2、 廣東和山東債務餘額都超過了9000億, 是第二集團。

3、 貴州和四川債務餘額都超過了8000億, 是第三集團。

4、 2016年西藏的政府債務規模最少, 不足百億。 但到2017年, 暴增80%。

5、 債務餘額高的省份, 經濟都不弱, 基建投資也較高。

但全國各省市的債務餘額和債務率、負債率, 又是另一幅景象。

負債率=債務餘額/GDP, 一般以60%為警戒線。

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 100%安全警戒線。 超過100%存在債務風險;70%-100%為預警區間, 還有一定舉債空間;70%以下債務風險較低。

其中:

1、 貴州、遼寧、內蒙古、雲南、陝西五省債務率超警戒線, 存在債務風險。 其中, 貴州最高為178.9%。 14省債務率在70%-100%之間, 12省債務率低於70%。

2、 貴州近幾年經濟增速都在全國前列,

但背後是最高的債務率。

3、 雖然江蘇債務餘額超過萬億, 但由於其財力雄厚, 江蘇債務率並不高(低於70%)。

4、 而債務率高的省份, 以西部省份為主, 加上東北不景氣的遼寧, 經濟實力都較弱。

5、 從負債率來看, 僅有貴州的負債率超過60%, 其餘省份債務率均低於60%。 綜合來看, 貴州的債務情況值得警惕。

每個省份都有債務, 但東中西部財力的巨大差異, 導致了中西部省份債務率明顯高於東部。 一旦某省的財力不支, 雖不會被強制破產, 但引發的債務違約鏈條傳導至市場, 將是核彈級別。

3

風險!風險!

地方債最大的風險在哪裡呢?就是上文提到的或有債務, 是目前監管難、違約風險最大的灰色地帶。

以地方融資平臺為仲介, 對於已欠下的債務,政府通過財政資金償還。政府手裡有什麼呢?土地啊,世界上最寶貴的生產資料。於是,土地出讓金是財政的主要來源,也是償還債務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賣地賣得越多越貴,償債能力就越高,進一步借債的能力也越強。這個依靠土地價值升高不斷迴圈的融資模式,也是中國房地產這十幾年來價格暴漲的深層次邏輯。

但風險可能埋藏於鏈條上的任何一個細節中。限購限售環境下的土地成交下降、租賃時代到來、城市經濟依賴房地產程度過高,都讓這一鏈條運轉的越來越難。

另外,違規舉債現象遍地都是:

2017年12月22日,財政部通報,江蘇、貴州兩省近期查實多起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除責令限期整改,還依法依規對70多名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程式;

12月23日,國家審計署要求,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為地方債“買單”、“兜底”的幻覺。

一個月之內,從中央經濟工作會到財政會議,關於地方債務高層頻頻發聲,可見地方債風險已到必須解決的時機,問責程式的啟動也顯示了高層的決心。

有人說,地方債停了不就不存在風險了嗎?但這根本不現實,也跟大政方針相背。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說白了就是允許甚至鼓勵政府舉債發展。但中央經濟工作會又說了“加強地方債務管理”,意思就是你可以舉債,但需要控制規模,千萬不能出現風險,這就是2018年的主邏輯線。

最難受的,恐怕就是市縣政府了。融資管道受限最大,違規舉債現象最多。中國有3000多個市縣行政區,相當於3000多個隱雷,一旦一小顆爆炸,就會引起區域性的連鎖反應。那些債務率高企的省份、違規現象最多的市縣,就是你投資時需要避開的地方。

對於已欠下的債務,政府通過財政資金償還。政府手裡有什麼呢?土地啊,世界上最寶貴的生產資料。於是,土地出讓金是財政的主要來源,也是償還債務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賣地賣得越多越貴,償債能力就越高,進一步借債的能力也越強。這個依靠土地價值升高不斷迴圈的融資模式,也是中國房地產這十幾年來價格暴漲的深層次邏輯。

但風險可能埋藏於鏈條上的任何一個細節中。限購限售環境下的土地成交下降、租賃時代到來、城市經濟依賴房地產程度過高,都讓這一鏈條運轉的越來越難。

另外,違規舉債現象遍地都是:

2017年12月22日,財政部通報,江蘇、貴州兩省近期查實多起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除責令限期整改,還依法依規對70多名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程式;

12月23日,國家審計署要求,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為地方債“買單”、“兜底”的幻覺。

一個月之內,從中央經濟工作會到財政會議,關於地方債務高層頻頻發聲,可見地方債風險已到必須解決的時機,問責程式的啟動也顯示了高層的決心。

有人說,地方債停了不就不存在風險了嗎?但這根本不現實,也跟大政方針相背。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說白了就是允許甚至鼓勵政府舉債發展。但中央經濟工作會又說了“加強地方債務管理”,意思就是你可以舉債,但需要控制規模,千萬不能出現風險,這就是2018年的主邏輯線。

最難受的,恐怕就是市縣政府了。融資管道受限最大,違規舉債現象最多。中國有3000多個市縣行政區,相當於3000多個隱雷,一旦一小顆爆炸,就會引起區域性的連鎖反應。那些債務率高企的省份、違規現象最多的市縣,就是你投資時需要避開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