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們如何對待最卑微的人?|一周書單

『閱讀需要主張』

每週一期的“一周書單”如約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書單我們從非虛構、歷史、政治、法律、自然、哲學六個領域為大家精挑細選了六本好書。 每一本書都是最近出版的、值得關注與閱讀的佳作。

為大家特別推薦的是非虛構作品《把他們關起來, 然後呢?》。 對於觸犯了法律的、在社會邊緣的、最卑微的那一群人, “監獄”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修羅場。 在“監獄”這個處所中, 我們如何對待他們, 一清二楚, 無處躲藏。 要瞭解一個國家的最深處, 就要走入這個最幽微神秘的所在。

本周書情主持|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

非虛構

《把他們關起來, 然後呢?》

作者:[美]貝茲·卓辛格

譯者:陳嶽辰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中信大方 2017年1月

曼德拉曾經援引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的一句名言, “據說沒有進過一個國家的監獄, 就無法真正瞭解那個國家。 評判一個國家, 不是看它如何對待最尊貴的公民, 而是看它怎樣對待最卑微的那群人”。

“監獄就像一面醜陋的鏡子, 是社會的黑暗面, 也是最清晰的縮影, 在監獄的日子好比是經過提煉濃縮、充滿諷刺的人生”。 貝茲·卓辛格受此啟發, 決定親眼看看世界各地的監獄究竟什麼模樣, 她走訪了盧旺達、南非、烏干達、牙買加、泰國、巴西、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挪威九個國家,

《把他們關起來, 然後呢》就是卓辛格這段特殊尋訪旅程的真實記錄。

我們為何應該關心做錯事的人?監獄的存在是要矯治, 還是懲罰?卓辛格想從最基礎的層面揭開監獄這座隱秘空間的面紗, 尋回幾乎被每個國家、整個地球遺忘的那群人。

政治

《從投票到暴力:民主化和民族主義衝突》

作者:[美]傑克·斯奈德

譯者:吳強

版本: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7年1月

民主曾被認為是一劑良藥, 如今卻在世界範圍內屢屢失靈, 民族主義狂熱和暴力族群衝突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時有發生, 從海灣戰爭到盧旺達大屠殺, 流血和殺戮並沒有如想像中因民主化而有所收斂。

相反, 它們在不斷被強化, 當下國家關係中的明確分裂, 現在正為我們親眼所見。

這種敵意在過去一直被我們理解為“古老仇恨”的當下再現, 因為宗教衝突, 或是文明偏見。 然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傑克·斯奈德在這本《從投票到暴力:民主化和民族主義衝突》中, 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在他看來, 民主政治在轉型的同時也在培育民族和種群衝突的肥沃土壤, 他在書中試圖解釋, 為什麼民主化成冊導致民族主義衝突, 以及為什麼衝突有時候並沒有發生。 傑克·斯奈德深入研究了民族主義的經典案例, 從德國、英國到法國、塞爾維亞, 通過考證試圖表明, “民族主義狂熱和族群暴力並非源于敵意文化間的‘古老仇恨’,

而是由於精英階層為維持現有統治秩序所做的冒險決定”。 弗朗斯西·福山也評價道, “本書重新審視了人們普遍接受的觀念”, “成熟的民主國家間傾向於避免動武, 而正在向民主化轉型中的國家在民族主義狂熱面前則異常脆弱。 ”

哲學

《歷史與社會:對人存在的哲學反思》

作者:石元康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12月

這本《歷史與社會:對人存在的哲學反思》是香港中文大學石元康教授的一本自選集, 其中收錄了他在政治哲學等領域研究的21篇文章。 “除了一些代表性論文之外, 還收入了新近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從未在中文世界發表過的新文”, 分列在“政治與社會”“理性、倫理與教育”“歷史哲學與社會科學的哲學”“其他哲學論文”以及“中國文化、現代性與市民社會”五個主題下。

“人不是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中蹦出來的就是一個文化人。人出生時只是一個生物性的人,要成為具有文化性,他必須經過社會的過程才能完成……一個人的認同是由他的歷史及記憶所構成及保持,同樣,一個民族及文化也是由它的歷史及載體所保持的。”石元康教授借由對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做哲學探索,反思它的深層結構,並用通暢易懂的語言,展現嚴謹深刻的內容。

華東師範大學許紀霖教授曾表示,“我經常對自己的學生說,要想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更為嚴謹,更有邏輯性,最好讀一讀石元康”。

法律

《與手槍的不幸相遇:日本司法物語》

作者:[日]夏樹靜子

譯者:李昊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2月

我們時常能看到英美法系的譯介,但卻少見介紹日本司法的圖書。這本《與手槍的不幸相遇:日本司法物語》就試圖為我們再現日本近百年來的司法歷程。只是作者夏樹靜子本是個推理小說家,她在這本書裡也像寫小說一樣用從一切開始的現場寫起,讓原本無趣枯燥的司法審判一下子變得生動起來,現場感十足。

“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年),明治《憲法》公佈。翌年,《法院構成法》公佈。也就是從那時起,日本的近代司法體制得以確立。這之後的一百多年間,從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到昭和的戰前時期、戰爭進行中、戰後,再到今天的平成時代,各個時期都發生過不少獨具那個時代特點的大案。” 夏樹靜子便從中挑選了“對司法審判具有深刻意義”以及“對後面的時代極具影響”的十二個案件,包括著名的大津案、帝銀事件、松川事件、八海事件等,試圖盡可能用簡潔易懂的方式,以文學的手法,講述與司法相遇的日本。

歷史

《當圖書進入戰爭》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爾·曼甯

譯者:猶家仲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1月

都說書生百無一用,沒想到戰場上圖書竟然能成為武器。二戰期間,納粹大肆禁書,“儘管在1933年時,美國沒有認識到焚書是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開始,‘但我們現在明白了’。正在進行的這場戰爭是為所有被焚的圖書而進行的,是為所有納粹企圖禁止的聲音而進行的。”

“勝利圖書運動”即是開端,1942年,僅兩個月,運動便募集到了400萬冊圖書。然而,其中三分之一因體積龐大笨重而並不能滿足戰場上士兵的需求。此後,美國圖書協會便展開了“軍供版圖書”這個特別的項目,專門為參戰美軍提供小巧又輕便的特製平裝書。一位飽受戰爭折磨的美國水兵曾捧著特製的軍供版平裝書,在信中對作家貝蒂·史密斯說,“我永遠無法向你解釋清楚,你的書對我有多重要,我的心裡充滿著怎樣的感激和愛。”寫出《布魯克林有棵樹》的貝蒂·史密斯也因此成了全民偶像。

直至二戰結束,美國政府共向士兵分發了1.23億冊軍供版圖書,遠超於納粹當時焚毀的書籍數量(約1億冊)。這本《當圖書進入戰爭》即為二戰的書寫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戰火終將熄滅,而圖書永存。”

自然

《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

作者:[澳]大衛·戴

譯者:李占生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7年1月

數百年來,南極一直是人類難以進入的地方,但也正因為其神秘讓人心懷嚮往。一代又一代探險家前仆後繼,從未停止過對那片遙遠大陸的探索。這本《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更像是一本南極探險家大全,把一段段令人震撼的探險經歷交還給時間和歷史,讓人們得以窺見冰雪覆蓋下真實的南極大陸。那裡不僅冰蓋沒入天際,更曾因人類的貪婪,險些變成血腥的生意場。不僅如此,因為巨大的經濟利益和資源優勢,南極也一度成為各國政治的謀劃。

直到1961年生效的《南極條約》才結束了對南極赤裸的爭奪,開啟了科學考察的新時代。南極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在那片大陸上,真正能行得通的就是科學考察。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和眾多環保主義者也紛紛加入,希望保護其相對原始的環境狀態,然而關於南極的未來,仍然充滿未知與可能。

本書單為獨家原創內容。本期書情主持: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編輯:羅東,張婷。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人不是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中蹦出來的就是一個文化人。人出生時只是一個生物性的人,要成為具有文化性,他必須經過社會的過程才能完成……一個人的認同是由他的歷史及記憶所構成及保持,同樣,一個民族及文化也是由它的歷史及載體所保持的。”石元康教授借由對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做哲學探索,反思它的深層結構,並用通暢易懂的語言,展現嚴謹深刻的內容。

華東師範大學許紀霖教授曾表示,“我經常對自己的學生說,要想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更為嚴謹,更有邏輯性,最好讀一讀石元康”。

法律

《與手槍的不幸相遇:日本司法物語》

作者:[日]夏樹靜子

譯者:李昊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2月

我們時常能看到英美法系的譯介,但卻少見介紹日本司法的圖書。這本《與手槍的不幸相遇:日本司法物語》就試圖為我們再現日本近百年來的司法歷程。只是作者夏樹靜子本是個推理小說家,她在這本書裡也像寫小說一樣用從一切開始的現場寫起,讓原本無趣枯燥的司法審判一下子變得生動起來,現場感十足。

“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年),明治《憲法》公佈。翌年,《法院構成法》公佈。也就是從那時起,日本的近代司法體制得以確立。這之後的一百多年間,從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到昭和的戰前時期、戰爭進行中、戰後,再到今天的平成時代,各個時期都發生過不少獨具那個時代特點的大案。” 夏樹靜子便從中挑選了“對司法審判具有深刻意義”以及“對後面的時代極具影響”的十二個案件,包括著名的大津案、帝銀事件、松川事件、八海事件等,試圖盡可能用簡潔易懂的方式,以文學的手法,講述與司法相遇的日本。

歷史

《當圖書進入戰爭》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爾·曼甯

譯者:猶家仲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1月

都說書生百無一用,沒想到戰場上圖書竟然能成為武器。二戰期間,納粹大肆禁書,“儘管在1933年時,美國沒有認識到焚書是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開始,‘但我們現在明白了’。正在進行的這場戰爭是為所有被焚的圖書而進行的,是為所有納粹企圖禁止的聲音而進行的。”

“勝利圖書運動”即是開端,1942年,僅兩個月,運動便募集到了400萬冊圖書。然而,其中三分之一因體積龐大笨重而並不能滿足戰場上士兵的需求。此後,美國圖書協會便展開了“軍供版圖書”這個特別的項目,專門為參戰美軍提供小巧又輕便的特製平裝書。一位飽受戰爭折磨的美國水兵曾捧著特製的軍供版平裝書,在信中對作家貝蒂·史密斯說,“我永遠無法向你解釋清楚,你的書對我有多重要,我的心裡充滿著怎樣的感激和愛。”寫出《布魯克林有棵樹》的貝蒂·史密斯也因此成了全民偶像。

直至二戰結束,美國政府共向士兵分發了1.23億冊軍供版圖書,遠超於納粹當時焚毀的書籍數量(約1億冊)。這本《當圖書進入戰爭》即為二戰的書寫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戰火終將熄滅,而圖書永存。”

自然

《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

作者:[澳]大衛·戴

譯者:李占生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7年1月

數百年來,南極一直是人類難以進入的地方,但也正因為其神秘讓人心懷嚮往。一代又一代探險家前仆後繼,從未停止過對那片遙遠大陸的探索。這本《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更像是一本南極探險家大全,把一段段令人震撼的探險經歷交還給時間和歷史,讓人們得以窺見冰雪覆蓋下真實的南極大陸。那裡不僅冰蓋沒入天際,更曾因人類的貪婪,險些變成血腥的生意場。不僅如此,因為巨大的經濟利益和資源優勢,南極也一度成為各國政治的謀劃。

直到1961年生效的《南極條約》才結束了對南極赤裸的爭奪,開啟了科學考察的新時代。南極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在那片大陸上,真正能行得通的就是科學考察。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和眾多環保主義者也紛紛加入,希望保護其相對原始的環境狀態,然而關於南極的未來,仍然充滿未知與可能。

本書單為獨家原創內容。本期書情主持: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編輯:羅東,張婷。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