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咖啡總是喝得起的,我現在窮的只能喝咖啡了……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精品咖啡, 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jiecoffee

你上週末去了一家文藝范兒十足的咖啡店, 品嘗著88元一杯的冷萃咖啡, 店家說咖啡豆是肯亞進口的阿拉比卡, 你嘗了一口說, 嗯, 還真是肯亞, 瞬間覺得自己很中產。

可能, 你還吃了最近新晉網紅“髒髒包”, 去精品咖啡店打卡, 一定要點的是中產的代表——牛油果沙拉。

喝咖啡、品紅酒、看法國電影、做烘焙、到世界各國跑馬拉松……在這些圖像描述中, 大部分都會將喝咖啡列入其中。 那麼, 你算是中產階級麼, 你和中產之間,

只差一杯咖啡的距離嗎?

我們先來看看一組咖啡的價格資料:

1、朋友King喜歡現磨咖啡, 磨豆機+咖啡機屬於一次性投入, 金額3k左右, 一般可以用5, 6年沒問題, 平攤一年折舊費大概5、6百。 平時買咖啡豆半磅價格大約80, 以一杯咖啡消耗12克-15克豆子算, 半磅能喝約20天。

這樣算下來, 一次性投入5K以內, 就能保證至少一年都能上咖啡, 也就意味著, 每天的咖啡錢, 在13元左右。

2、同事Lee喜歡方便, 偏好即溶咖啡, 雀巢原味即溶咖啡一買就是一盒, 裡面有100條, 價格也就109元。 如果按兩條一杯計算, 一杯咖啡的價格是2.1元。

3、業務員Ken, 收入較高, 比較小資, 加上平時都在外面跑, 有空就到星巴克點一杯咖啡, 均價在30-40左右。

4、海歸小璿家境優越, 是個咖啡愛好者, 加之有一份高收入工作, 她買了個5千塊的咖啡機, 咖啡豆也只選上千一磅的瑰夏藍山這類, 每個月消耗1磅左右咖啡豆。

這樣看來, 對一杯咖啡的投入差距也是在幾千塊到幾塊錢不等。 這組資料告訴我們, 不管你收入如何, 咖啡總是喝得起的, 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為中產階級設定門檻:

大大小小的機構並不這麼認為, 他們設定了一組資料及條件, 為中產階級設定門檻:

1、《福布斯》雜誌定義中產階級為:“生活在城裡, 年齡在25至45歲之間, 擁有大學學位, 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家, 年收入在1萬到6萬美元(約6.67萬元~40萬元人民幣);

3、國家統計局將中產階級定義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約合5萬-42萬元人民幣)之間,4200元/月-35000元/月;

4、美國雜誌《經濟學人》劃定的資料標準是:家庭年收入在7.66萬-28.6萬人民幣之間, 他們認為中國有大約2.25億人滿足這個標準;

5、國內一招聘網發佈的《中國新銳中產調研報告》中提出, 10萬-50萬元年薪人群定義為新銳中產。

可見, 目前關於中產階級的定義和理解還不是一件嚴謹的事, 誰都能另起資料, 不管你月入3千還是3萬, 都可能成為某個公告裡的中產階級。 整體上來說, 收入是衡量中產階級的重要指標。

這樣看來, 成為中產階級的一大指標, 是可觀的收入, 此外, 你還得過上有品質的生活, 並不只是一杯咖啡的距離。

長期消費咖啡的一般2類, 都很契合這兩種需求。

1 經常買, 而且take away的這種一定是中產階級。 通過咖啡這種區別於大多數人的消費, 來凸顯自己物質生活的品質。 有可能是有意, 也可能是無意。 因為周圍的消費習慣在那裡了。 2 把咖啡館當成辦公場所的這種即使目前不是, 也是在努力貼近中產。通過這種行為方式,來體現自己的精神追求。

網友雪梨秦:每天下館子喝咖啡的才是中產,像我這種自己煮自己喝的,類似老北京喝高碎的拉洋車的……你琢磨著自己算什麼產?

網友吃肉總沒夠:在國內小資圈裡,喝咖啡就變成了身份的象徵了,喝點貓屎就覺得自己是個品味獨特的青年了,不能理解。

網友鳥爺grandpaniao:單從價格上說,不論是自己買豆子幾元錢一杯,還是隨處可見的星巴克30元一杯,都算不上中產消費。

網友陳子hong:咖啡只是平常的飲料,一來一杯咖啡的實際成本不高,二來咖啡不像茶,一天喝兩杯就不錯了。以我為例,磨豆+咖啡機屬於一次性投入,金額3k左右,一般可以用5,6年沒問題,平攤一年折舊費也就5,6百。豆子淘寶的精品咖啡,半磅大約70-80這樣,如果不講究買一般的商業豆50-60塊就可以買一磅了。如果以一杯咖啡消耗12克豆子算,精品咖啡的豆子錢一杯3-5元左右,如果加上牛奶和折舊費,一杯咖啡成本也就5塊,這還是往高了說,用商業豆,機器稍微注意保養點,成本可以到4塊以下。不要說中產,農民工也喝的起啊。

畢竟我們這樣的搬磚民工,加個班都要斤斤計較加班費的,偶爾來一杯辦公室的咖啡,就不是中產階級了。

有一個大眾綜合的描述是:夫妻兩人加起來的年收入30萬,有房有車,能給孩子較好的教育,並且在生活上追求品質,有能力中高端出國遊,有小資情調,平時都能咖啡館裡喝個下午茶,這個家庭就算中產階級家庭了。

如此看來,你和中產之間的距離,好像真的只差了一杯咖啡。

有人或許想說,中產和咖啡其實並沒什麼必然聯繫,將他們掛鉤,純屬人為添加的一種衡量標準。

如果這邏輯合理,那為什麼和中產掛鉤的不是一杯水果茶、一瓶數十元的礦泉水、一份價格可以更為昂貴的芝士蛋糕,而偏偏是一杯咖啡?

在這我們先分享一個故事,或許有助於我們明白其中的關係。

中世紀晚期,英法兩國貴族誕生了在私人城堡設置一片草坪的想法。想要有一片漂亮的草坪,除了要有一塊空地,還要付出許多人力物力去維護,特別是以前沒有自動灑水裝置和割草機。值得留意的是,這樣的草坪除了美觀,並不產生任何價值,不能圈養牛羊,不能隨意踩踏。

對於貧窮的農民來說,需要花費時間和財富卻又無價值的土地無疑是一種負擔,只有貴族們才有這樣的閒情逸致。久而久之,城堡入口處的那片美觀的草坪就成了貴族的標誌。草坪修整的越好看,說明這個貴族的權利和實力越大。

草坪逐漸擴大到公共領域,許多宮殿、政府建築和公共場所前,都開始設置“無用”的草坪。只有在一些重要慶典和社交活動時,草坪才允許被使用,“無用”的草坪成了人們心目中政治權利、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象徵。

到了19世紀,草坪不再只是貴族的專屬,銀行家、律師和企業家亦開始在住宅區佈置草坪。更有趣的是,隨著工業革命擴大,社會上個人財富積累越來越多,新興中產階級比例上升,數百萬家庭都在自家門口種上了一片草坪,並悉心修剪、打理和維護。草坪就這樣從富人階級的奢侈品轉為中產階級的必需品。

瞭解草坪的發展歷史,我們再來看看咖啡是如何與中產階級掛鉤的。

咖啡樹原產于非洲高原,但到了17世紀,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被用於醫學和宗教上,一直到16世紀末,咖啡才大規模傳入歐洲。無獨有偶,咖啡最初在歐洲價格不菲,被稱為“黑色金子”,只有貴族才能飲用。

這種“貴族飲品”的後續發展,我們大致可以參考“貴族草坪”的發展過程。這也就不難理解,儘管如今咖啡價格下降,但30元一杯的星巴克,對普通工人來說是“奢侈飲品”。

因此,我們喜歡在談論中產階級時的時候,強調喝咖啡這一生活方式,其實更像是在暗示地位象徵。

這一關係的掛鉤,經過長久發展,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文化氛圍,也帶來了文化負擔——如果你的收入已經達到中產階級的標準,卻不和朋友喝咖啡,可能就會被扣上“沒生活品質的中產”的帽子。

但是,實際上,你是喜歡咖啡還是奶茶,願意花費多少去品嘗,全然在於自己的口味和選擇。

拉近你和中產之間距離的,可以是一杯咖啡,反正,現在的我......

窮的只能喝咖啡了.....

看完了文章,琢磨著自己算什麼產?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也是在努力貼近中產。通過這種行為方式,來體現自己的精神追求。

網友雪梨秦:每天下館子喝咖啡的才是中產,像我這種自己煮自己喝的,類似老北京喝高碎的拉洋車的……你琢磨著自己算什麼產?

網友吃肉總沒夠:在國內小資圈裡,喝咖啡就變成了身份的象徵了,喝點貓屎就覺得自己是個品味獨特的青年了,不能理解。

網友鳥爺grandpaniao:單從價格上說,不論是自己買豆子幾元錢一杯,還是隨處可見的星巴克30元一杯,都算不上中產消費。

網友陳子hong:咖啡只是平常的飲料,一來一杯咖啡的實際成本不高,二來咖啡不像茶,一天喝兩杯就不錯了。以我為例,磨豆+咖啡機屬於一次性投入,金額3k左右,一般可以用5,6年沒問題,平攤一年折舊費也就5,6百。豆子淘寶的精品咖啡,半磅大約70-80這樣,如果不講究買一般的商業豆50-60塊就可以買一磅了。如果以一杯咖啡消耗12克豆子算,精品咖啡的豆子錢一杯3-5元左右,如果加上牛奶和折舊費,一杯咖啡成本也就5塊,這還是往高了說,用商業豆,機器稍微注意保養點,成本可以到4塊以下。不要說中產,農民工也喝的起啊。

畢竟我們這樣的搬磚民工,加個班都要斤斤計較加班費的,偶爾來一杯辦公室的咖啡,就不是中產階級了。

有一個大眾綜合的描述是:夫妻兩人加起來的年收入30萬,有房有車,能給孩子較好的教育,並且在生活上追求品質,有能力中高端出國遊,有小資情調,平時都能咖啡館裡喝個下午茶,這個家庭就算中產階級家庭了。

如此看來,你和中產之間的距離,好像真的只差了一杯咖啡。

有人或許想說,中產和咖啡其實並沒什麼必然聯繫,將他們掛鉤,純屬人為添加的一種衡量標準。

如果這邏輯合理,那為什麼和中產掛鉤的不是一杯水果茶、一瓶數十元的礦泉水、一份價格可以更為昂貴的芝士蛋糕,而偏偏是一杯咖啡?

在這我們先分享一個故事,或許有助於我們明白其中的關係。

中世紀晚期,英法兩國貴族誕生了在私人城堡設置一片草坪的想法。想要有一片漂亮的草坪,除了要有一塊空地,還要付出許多人力物力去維護,特別是以前沒有自動灑水裝置和割草機。值得留意的是,這樣的草坪除了美觀,並不產生任何價值,不能圈養牛羊,不能隨意踩踏。

對於貧窮的農民來說,需要花費時間和財富卻又無價值的土地無疑是一種負擔,只有貴族們才有這樣的閒情逸致。久而久之,城堡入口處的那片美觀的草坪就成了貴族的標誌。草坪修整的越好看,說明這個貴族的權利和實力越大。

草坪逐漸擴大到公共領域,許多宮殿、政府建築和公共場所前,都開始設置“無用”的草坪。只有在一些重要慶典和社交活動時,草坪才允許被使用,“無用”的草坪成了人們心目中政治權利、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象徵。

到了19世紀,草坪不再只是貴族的專屬,銀行家、律師和企業家亦開始在住宅區佈置草坪。更有趣的是,隨著工業革命擴大,社會上個人財富積累越來越多,新興中產階級比例上升,數百萬家庭都在自家門口種上了一片草坪,並悉心修剪、打理和維護。草坪就這樣從富人階級的奢侈品轉為中產階級的必需品。

瞭解草坪的發展歷史,我們再來看看咖啡是如何與中產階級掛鉤的。

咖啡樹原產于非洲高原,但到了17世紀,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被用於醫學和宗教上,一直到16世紀末,咖啡才大規模傳入歐洲。無獨有偶,咖啡最初在歐洲價格不菲,被稱為“黑色金子”,只有貴族才能飲用。

這種“貴族飲品”的後續發展,我們大致可以參考“貴族草坪”的發展過程。這也就不難理解,儘管如今咖啡價格下降,但30元一杯的星巴克,對普通工人來說是“奢侈飲品”。

因此,我們喜歡在談論中產階級時的時候,強調喝咖啡這一生活方式,其實更像是在暗示地位象徵。

這一關係的掛鉤,經過長久發展,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文化氛圍,也帶來了文化負擔——如果你的收入已經達到中產階級的標準,卻不和朋友喝咖啡,可能就會被扣上“沒生活品質的中產”的帽子。

但是,實際上,你是喜歡咖啡還是奶茶,願意花費多少去品嘗,全然在於自己的口味和選擇。

拉近你和中產之間距離的,可以是一杯咖啡,反正,現在的我......

窮的只能喝咖啡了.....

看完了文章,琢磨著自己算什麼產?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