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硬體利潤微薄,彩電業將進入用戶運營時代

[釘科技述評]在面板價格高企、新增需求萎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 彩電業進入了硬體微利時代。 但如今的彩電業已經擺脫了完全依賴硬體的商業模式, 隨著可運營使用者數的不斷攀升, 以海信為代表的彩電企業紛紛加大了大屏運營的力度, 彩電業的商業模式正在重構。

硬體利潤微薄

去年上半年, 由於面板價格持續上漲, 致使我國電視廠商普遍存在利潤率下滑的情況。 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 2011年, 中國彩電業的淨利潤率還有3%, 到2014年只有1.5%, 而去年上半年已經跌破了1%。

電視廠商利潤率年年下滑,

與電視整機利潤微薄有直接關係。 釘科技注意到, 電視整機利潤微薄主要有三點原因:

其一, 面板價格高企。 眾所周知, 電視原材料中占比最高的是面板, 大約占整機成本的50%-60%;自2016年開始, 面板就出現了大幅度上漲情況。 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 2016年初到2017年7月, 面板平均漲幅約40%。 雖然在去年第四季度, 面板價格已出現下調情況, 但下調幅度並不大, 現階段面板仍處於較高的價位。 據公開資料統計, 2016年10月, 55寸面板價格上漲10美元, 並持續增長數月;截至2017年10月, 55寸面板價格才開始回落, 降幅僅在5美元, 遠未回落到正常水準。

其二, 互聯網廠商低價競爭。 自2015年互聯網電視站上風口以來, 多數互聯網廠商採用價格戰, 與傳統電視廠商搶佔市場。 以小米為例, 今年1月份, 小米推出4A 50寸電視, 主打高性價比和智慧語音交互, 僅售2399元;同時小米旗下另一款4A 32寸電視僅售1099元。 這兩款小米電視依靠低價優勢, 在吸引眾多消費者的同時, 還有力地衝擊了其他品牌。

其三, 競爭激烈, 導致利潤率低。 由於市場需求增長有限, 廠商為了更好地推動銷售, 不得不開展促銷活動, 以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 不過, 過度的壓低價格, 降低了廠商淨利潤。 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彩電業淨利潤跌破1%。

運營空間巨大

在彩電業, 當硬體紅利成為過去式, 尤其是在面板成本回落不大的情況下,

內容運營則成為廠商盈利的重要來源。

首先, 頭部品牌的可運營用戶數十分可觀。 據海信發佈最新互聯網電視使用者資料顯示, 2017年用戶數突破3078萬(國內用戶2521萬, 國外用戶557萬);去年年初, 創維旗下互聯網電視品牌酷開宣佈, 中國大陸互聯網啟動終端已超2000萬。

海信、創維大力發展互聯網電視可運營使用者數, 主要還是借助大屏互聯網, 更好地推進內容運營, 增加收益。 據公開資料顯示, 僅2016年一年, 海信互聯網電視付費VIP會員同比增長8倍, 酷開更是取得了超過1億元的運營收入。

其次, 大屏互聯網運營價值正在加速釋放。

從內容上看, 互聯網電視在構建家庭娛樂場景上, 不僅彌補了傳統電視內容缺陷, 還將娛樂、消費、教育融入其中, 延長了用戶觀影時間。 根據電通安吉斯集團發佈的《OTT消費者洞察與商業價值研究白皮書》顯示, 53%以上使用者日均運行OTT 2小時以上。 從業務模式上看, 除了廣告之外, 會員行銷也拉動了電視業務的增長。 從用戶數量來看, 目前OTT還處於增量市場階段, 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OTT終端(智慧電視及盒子)的保有量為2.13億台,預計到2020年我國OTT大屏終端保有量將超過4億。此外,據Gozendata資料顯示,2017年OTT廣告收入達23億元,同比增長130%。

釘科技認為,從供應鏈、市場競爭等方面來看,彩電硬體利潤將逐漸走低,因此對於彩電企業來說,必須更加注重大屏互聯網運營能力的構建和提升,在擴大可運營用戶基數的同時,探索出可靠的商業變現模式。(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OTT終端(智慧電視及盒子)的保有量為2.13億台,預計到2020年我國OTT大屏終端保有量將超過4億。此外,據Gozendata資料顯示,2017年OTT廣告收入達23億元,同比增長130%。

釘科技認為,從供應鏈、市場競爭等方面來看,彩電硬體利潤將逐漸走低,因此對於彩電企業來說,必須更加注重大屏互聯網運營能力的構建和提升,在擴大可運營用戶基數的同時,探索出可靠的商業變現模式。(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