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在哥倫布》: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看房子,沒想到竟然如此療愈

上週末, 我看了去年上映的獨立電影《在哥倫布》, 實在是太大的驚喜!

如果你喜歡Richard Linklater的《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三部曲,

也喜歡Sofia Coppola的《迷失東京》,

相信《在哥倫布》也會感動到你。

《在哥倫布》去年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映, 提名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最佳劇本、最佳突破表演獎,

也提名了獨立精神獎的最佳首部長篇, 最佳首部劇本、最佳攝影獎, 爛番茄指數高達98%。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找幾部2017年的口碑之作對比一下:《敦克爾克》爛番茄是92%。

《尋夢環遊記》是96%。 這個98%含金量多高, 可見一斑。

難以置信的是, 這是韓裔美國導演郭共達(Kogonada)的第一部電影長篇。

《在哥倫布》的故事非常簡單。 男主角金在韓國出生、美國長大, 因為建築教授父親在出差時突然陷入昏迷, 來到了哥倫布市。

在這裡,他遇見了一位熱愛建築的少女Casey,她的單親媽媽曾經是癮君子,為此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高中畢業以後就沒有在上學,邊打工邊照顧母親。

兩個人生都在低潮期的人在這座建築之城中彼此療愈。

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都是精心設計、賞心悅目的,隨手一截感受一下。

但如何用建築講故事?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了。

從電影的第一個鏡頭開始,建築就是必不可少的。

少女有多癡迷建築呢?到戶外抽根煙的功夫,也要順便溫習一下眼前建築的歷史。

電影的鏡頭語言也很有意思。男女主角明明在對話,卻常常給一個大景別。

只有表達情緒的時候,才拉近鏡頭。

看似冰冷的建築,像是在傾聽男女主人公對話的朋友,溫柔注視。

當然,這都不是普通的建築。

位於印第安那州的哥倫布市是一個人口不到4.5萬人的小城市,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麥加,隨處可見20世紀中期的建築大師作品。

電影裡,建築物是兩個主人公的成長的重要載體,也見證他們在困境中產生的友誼。

Casey 喜歡建築,甚至給它們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名。

她對現代建築著迷,和混亂的家庭關係迷惘的現在不無關係:Casey看起來安於現狀,但她時不時迸發出來的好奇心和聰慧又在說明,她的內心還嚮往外面的世界。

已經回國多年的金,父子二人已經過一年多沒說過話。

美國對他來說是成長的地方,如今也變得陌生,讓自己感到孤獨和壓抑。

《在哥倫布》不止是一部小清新城市風情畫。女孩一心想離開哥倫布,卻放心不下母親。

在美國長大並接受教育的金,和父親和家庭的關係非常疏遠,他隨時想要離開。

一去一留之間,兩個人在哥倫布相遇,最終走向分叉。

Haley Lu Richardson 和約翰·趙的對手戲,也有非常美妙的化學作用。

輕鬆的對話貫穿始終,聊的是建築,但一點不掉書袋。

我很喜歡這一幕:金前後兩次在飯店房間翻看父親衣服。第一次,他只是打開衣櫃,往裡探了探頭。

第二次,他幫父親把帽子掛上,坐在旁邊沉思,仿佛在和父親對話。

兩個鏡頭,就把東方人的倫常展現無遺。

實在高明。

最讓我驚喜的是韓裔美國演員約翰·趙。

這一次,他不是喜劇電影裡負責搞笑和被調侃的少數族裔,或者是好萊塢高票房電影裡政治正確的存在,他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展示了他深沉卻充滿爆發力的演技。

當然,作為獨立電影,《在哥倫比》由聖丹斯協會發行上映,只在全美30家左右的劇院上映,票房不過100萬美元。

但在哥倫布市當地,電影打破了當地電影院的最高票房紀錄,之前的紀錄保持者是《國王的演講》。

去年8月,約翰·趙在《GQ》的採訪裡說:“最近幾年我一直為這件事掙扎:究竟是表達自己的文化更重要,還是去扮演一個影視作品裡沒有任何文化背景的虛構角色重要?

“我覺得我一生都在等這部電影,好東西最終來自於自我表達。”

《在哥倫布》把建築拍出了靈氣,也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找回了熱愛電影的初心。

真好。

[愛米粒說話]

昨天看起來非常年輕的約翰·趙已經46歲了,兩個孩子的爸爸!

妻子Kerri Higuchi也是演員,兩個人結婚12年了。

今天就是這樣,我們明天見!

歡迎關注“天使愛米粒”,本訂閱號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來到了哥倫布市。

在這裡,他遇見了一位熱愛建築的少女Casey,她的單親媽媽曾經是癮君子,為此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高中畢業以後就沒有在上學,邊打工邊照顧母親。

兩個人生都在低潮期的人在這座建築之城中彼此療愈。

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都是精心設計、賞心悅目的,隨手一截感受一下。

但如何用建築講故事?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了。

從電影的第一個鏡頭開始,建築就是必不可少的。

少女有多癡迷建築呢?到戶外抽根煙的功夫,也要順便溫習一下眼前建築的歷史。

電影的鏡頭語言也很有意思。男女主角明明在對話,卻常常給一個大景別。

只有表達情緒的時候,才拉近鏡頭。

看似冰冷的建築,像是在傾聽男女主人公對話的朋友,溫柔注視。

當然,這都不是普通的建築。

位於印第安那州的哥倫布市是一個人口不到4.5萬人的小城市,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麥加,隨處可見20世紀中期的建築大師作品。

電影裡,建築物是兩個主人公的成長的重要載體,也見證他們在困境中產生的友誼。

Casey 喜歡建築,甚至給它們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名。

她對現代建築著迷,和混亂的家庭關係迷惘的現在不無關係:Casey看起來安於現狀,但她時不時迸發出來的好奇心和聰慧又在說明,她的內心還嚮往外面的世界。

已經回國多年的金,父子二人已經過一年多沒說過話。

美國對他來說是成長的地方,如今也變得陌生,讓自己感到孤獨和壓抑。

《在哥倫布》不止是一部小清新城市風情畫。女孩一心想離開哥倫布,卻放心不下母親。

在美國長大並接受教育的金,和父親和家庭的關係非常疏遠,他隨時想要離開。

一去一留之間,兩個人在哥倫布相遇,最終走向分叉。

Haley Lu Richardson 和約翰·趙的對手戲,也有非常美妙的化學作用。

輕鬆的對話貫穿始終,聊的是建築,但一點不掉書袋。

我很喜歡這一幕:金前後兩次在飯店房間翻看父親衣服。第一次,他只是打開衣櫃,往裡探了探頭。

第二次,他幫父親把帽子掛上,坐在旁邊沉思,仿佛在和父親對話。

兩個鏡頭,就把東方人的倫常展現無遺。

實在高明。

最讓我驚喜的是韓裔美國演員約翰·趙。

這一次,他不是喜劇電影裡負責搞笑和被調侃的少數族裔,或者是好萊塢高票房電影裡政治正確的存在,他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展示了他深沉卻充滿爆發力的演技。

當然,作為獨立電影,《在哥倫比》由聖丹斯協會發行上映,只在全美30家左右的劇院上映,票房不過100萬美元。

但在哥倫布市當地,電影打破了當地電影院的最高票房紀錄,之前的紀錄保持者是《國王的演講》。

去年8月,約翰·趙在《GQ》的採訪裡說:“最近幾年我一直為這件事掙扎:究竟是表達自己的文化更重要,還是去扮演一個影視作品裡沒有任何文化背景的虛構角色重要?

“我覺得我一生都在等這部電影,好東西最終來自於自我表達。”

《在哥倫布》把建築拍出了靈氣,也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找回了熱愛電影的初心。

真好。

[愛米粒說話]

昨天看起來非常年輕的約翰·趙已經46歲了,兩個孩子的爸爸!

妻子Kerri Higuchi也是演員,兩個人結婚12年了。

今天就是這樣,我們明天見!

歡迎關注“天使愛米粒”,本訂閱號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