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轉交易制度三日談:大宗交易需求旺佔據主導

儘管競價交易的交易額在新交易制度運行的前幾日並不理想, 但也有個別公司在較好的流動性下體現出了競價交易的定價功能。

1月17日, 新三板新的交易制度運行已經第三天。

從市場三個交易日總交易額相比此前協議轉讓時代出現大幅滑坡來看, 新三板市場眾多參與主體仍在適應新交易制度下的新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 盤後協議轉讓, 即新三板市場的盤後大宗交易在盤中交易低迷的背景下成為了新制度運行以來市場交易的亮點。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 包括1月17日在內的三個交易日裡,

盤後協議轉讓的成交額佔據全市場成交額的50%以上。

“從實際效果來看, 盤後協議轉讓確實能夠起到大宗交易的目的, 彌補了競價交易與做市交易制度上的不足。 ”1月16日,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對記者表示。

盤後交易需求旺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統計, 1月15日、16日、17日三天, 新三板全市場的成交額分別為3.95億、5.38億以及3.93億元, 而盤後大宗交易的交易額分別為2.75億、3.47億以及2.17億。

從交易占比不難看出, 在新交易制度運行的數日裡, 盤後協議轉讓挑了大樑。

長久以來企業尤其是採用做市轉讓的企業對大宗交易期盼已久, 可以說不影響企業盤中交易價格的大宗交易是企業的剛需, 因此交易制度真正推出之後,

企業的需求迅速得到了釋放。

根據記者追蹤, 第一個交易日中, 盤後交易甚至佔據了全市場總成交額的近七成, 這其中做市企業功不可沒。 1月15日, 做市轉讓的企業盤後大宗交易的成交額占比超過60%。

滬上一家大型券商做市部門人士1月17日受訪時指出, “第一天做市的盤後交易比較強, 可能就是之前對長期壓抑的做市公司的大額股權交易需求得到了釋放。 ”

值得注意的是, 在此之前市場均預判做市企業對於盤後大宗交易的需求更加迫切, 但從後兩個交易日的資料統計來看, 競價交易的公司對大宗交易的需求同樣迫切。

1月17日, 申萬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劉靖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天情況和第二天不一樣, 第一天是做市的盤後交易大於競價的盤後交易,

但第二天是競價的盤後交易大於做市的, 所以我們認為盤後協議從這兩天來看它的重要性超過盤中的交易, 它不僅彌補了做市股的, 之前我們可能覺得說盤後交易主要是解決做市股的大宗交易的需求, 結果根據市場反應來看的話, 它不僅彌補了做市股的大額交易需求, 也成為競價股交易的重要選擇, 所以盤後協議轉讓從市場反應來說還是相對比較成功的。 ”

盤後大宗交易佔據市場交易主導的這一現象也被解讀為目前新三板市場交易所得特徵並不明顯。

劉靖也表示:“從交易量的分佈來看, 新三板市場體現出了明顯的場外市場特徵, 比如說盤後的大宗超出盤中交易額的,

因為盤後大宗它還是原來盤後的協定交易, 還是一對一的大額交易, 所以這種特徵就比較像一級市場, 類似於股權轉讓。 ”

新定價體系漸成

儘管競價交易的交易額在新交易制度運行的前幾日並不理想, 但也有個別公司在較好的流動性下體現出了競價交易的定價功能。

掛牌公司華清飛揚(834195)在新交易制度上線的最後一天宣佈通過創業板上市驗收輔導, 1月15日開盤後, 作為創新層公司, 華清飛揚在全天5次競價撮合的情況下完成了865萬成交額, 隨後兩天時間裡華清飛揚平均單日成交額超過500萬元, 公司的股價也穩定維持在19.5元每股前後。

值得注意的是, 華清飛揚在1月16日也完成了一筆盤後交易, 成交價為17.5元,

成交數量為30萬股。 與當日集合競價的價格相比, 17.5元的成交價格稍有折價, 折扣比例在10%左右。

“這一筆盤後交易的價格是參照了集合競價下的定價, 九折的折扣在上市公司大宗交易中也很常見。 ”一位元北京地區資深新三板投資者夏侯淼1月17日對記者表示。

全國股轉系統推動此次交易制度改革, 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夠推動新三板市場定價功能的改善, 讓市場形成公允定價。 但就集合競價首日的表現來看, 弱流動性之下, 集合競價的定價功能仍無法充分發揮。 近幾日的眾多案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問題。

“流動性配合交易制度改革, 才能最終完成對新三板市場定價功能的改革。 在無流動性的情況下, 沒有交易對手方, 公司價格是很難得到修正和體現的。”夏侯淼講道。

但是對於更多流動性不充足的企業來講,做市轉讓方式或是更好的選擇。

“雖然做市商制度受到市場詬病較多,但是從目前競價交易的運行來看,報價缺乏深度和廣度是主要問題,這並非通過改變交易方式就能解決的問題”,光大證券新三板分析師葉倩瑜1月1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便認為做市制度有望再次受到市場青睞。

公司價格是很難得到修正和體現的。”夏侯淼講道。

但是對於更多流動性不充足的企業來講,做市轉讓方式或是更好的選擇。

“雖然做市商制度受到市場詬病較多,但是從目前競價交易的運行來看,報價缺乏深度和廣度是主要問題,這並非通過改變交易方式就能解決的問題”,光大證券新三板分析師葉倩瑜1月1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便認為做市制度有望再次受到市場青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