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馬駿:金融風險主要來源是宏觀杠杆率上升過快

本報記者 石省昌 北京報導

1月10日, 國際貨幣基金(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副主任、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FSSA)報告負責人Ratna Sahay和IMF專家James Walsh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就IMF最近發佈的中國FSSA報告作了專題演講,

並與聽眾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會議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主持, 40多位五道口金融學院師生以及部分金融界專家參加了討論會。

James Walsh指出, 自2011年以來,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經濟發展逐漸從高增長向高品質轉型, 在普惠金融和降低貧困率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同時在完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框架、加強金融部門監管、採納巴塞爾III資本和流動性標準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另一方面, 金融風險問題也逐漸凸顯, 金融資產規模相對於GDP快速膨脹, 企業部門負債高企, 居民部門負債增長較快, 金融部門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正逐漸弱化。

非銀行金融部門(尤其是複雜的金融產品)快速發展, 同時也變得複雜和不透明, 其不透明性和隱性擔保問題需要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Ratna Sahay 闡述了IMF報告中對中國的金融體系提出的政策建議:首先, 為減少過度信貸擴張和債務累積, 國家不宜設定過高的經濟增長目標, 否則會導致地方政府大量舉債;其次, 應該完善宏觀審慎框架, 加強金融監管部門的協調;再次, 應提高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增加人力資源, 並改善管理流動性框架和提高銀行資本充足要求。 最後, 應強化金融危機管理框架, 包括界定政府主導的危機應對措施的啟動條件、規範央行緊急流動資金援助框架、限制道德風險等。

馬駿在總結評論中指出,

中國金融風險的主要來源是宏觀杠杆率上升過快, 而導致宏觀杠杆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體制、機制性的, 尤其是與導致房價上升過快和地方過度負債的體制原因有關。 比如, 房價過快上漲解釋了宏觀杠杆率上升的1/3, 而房地產泡沫反映了包括土地供給方式不符合需求變化、房產稅缺位等問題。 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建立房價穩定的長效機制。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 以GDP增速為主要政績的考核體制、地方債務缺乏透明度、上級對下級政府的隱性擔保等都是導致過度負債衝動的原因。 要達到降杠杆、防風險的目標, 應該在這些體制機制問題上下功夫, 包括將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從GDP增速改為就業, 開徵房產稅、公佈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
強化地方人大對地方債務的監督能力, 打破剛性兌付等。 馬駿也強調, 金融監管體系應該實現對金融機構全覆蓋, 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資訊溝通, 減少監管套利, 提高金融產品的透明度。

編輯:嚴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