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00萬安家費!本科一年6000元補貼!佛山真金白銀引人才

市級科技創新團隊扶持資金總額不少於2.5億

新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每人給予400萬元安家補貼

博士後每人給予30萬元安家補貼、30萬元科研經費

碩士學位的人才每年9000元租房補貼

本科學歷的人才每年給予6000元租房補貼……

1月11日, 《佛山市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印發, 其中, 要求市級財政每年投入不少於5億元引才專項資金, 同時要求五區加大投入力度, 力爭市、區每年投入資金達到30億元以上規模。

既為人才鬆綁, 又拿出真金白銀,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才、育才、留才。 市委出臺的這份佛山人才新政全文共四千七百餘字, 合計23條, 究竟新在哪裡, 有哪些乾貨?

一圖讀懂“佛山人才23條”

最大限度為人才鬆綁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權放活, 為人才鬆綁才能激勵人才放開手腳創新創造創意。 “佛山人才23條”對人才管理放權放活, 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推動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

清理規範人才招聘、評價、流動等環節中的行政審批和收費事項, 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

推進向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下放崗位設置、公開招聘、職稱評審、薪酬分配、人員調配相關許可權。

實行更加靈活的、符合人才發展需求的編制管理模式, 按照中央、省委統一部署, 普通高等學校、公立醫院、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實行機構編制備案制管理。

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

推動向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大型骨幹企業下放單位主體人才系列初、中級職稱評審權, 由用人主體按照管理許可權, 自主制定不低於全省標準的專業技術資格條件, 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工作, 自主頒發職稱證書。

三、推進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制度改革

在市屬國有企業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試點, 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化選聘比例, 暢通國有企業人才引進管道。 完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長期激勵措施。

四、試行協議工資制度改革

在專業性較強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試行協議工資制, 通過靈活方式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待遇問題,有利於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專業人才。

五、建立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

樹立市場、用人主體評價人才的積極導向,加快建立市場、企業和業績相結合的多元化人才評價模式。

財政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市級財政每年投入不少於5億元引才專項資金,同時要求五區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市、區每年投入資金達到30億元以上規模。

市級財政引才專項資金投入主要突出四個方面:

一、市級科技創新團隊扶持資金總額從每年8000萬元提高到不少於2.5億元,每個團隊的資助標準從100-800萬元提高到200萬-2000萬元,平均每個團隊可獲得800萬元資助,同類團隊資助標準高於東莞、蘇州、無錫等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二、對省創新創業團隊,市級財政每個給予省資助經費的50%配套扶持,各區按一定比例配套後力爭達到1:1的比例,市、區資助總額最高可達1億元,資助標準高於珠海、東莞、蘇州、無錫等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三、每年投入不少於1億元,引進海內外領軍人才,給予安家補貼、科研經費和工作經費資助,標準高於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四、加大博士、博士後和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力度,其中博士、博士後各類補貼標準大幅提高,首次對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給予安家補貼,碩士、本科學歷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給予租房補貼,標準高於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優化人才引進培育體系

在人才引進方面,突出四個層次:

一、引進領軍人才

新引進國家級、省級以及地方級領軍人才,最高給予400萬元安家補貼,以及科研經費和工作經費資助。居世界領先水準的諾貝爾獎得主、“兩院”院士、戰略科學家,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方式解決補貼和待遇問題。

二、引進博士和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

新引進的博士後給予安家補貼和科研經費,博士給予安家補貼,補貼標準大幅提高。首次對新引進的正高級、副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給予安家補貼。

三、引進中初級人才

對企事業單位新引進的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師及具有碩士學位、本科學歷的人才給予租房補貼。

四、優化黨政人才隊伍結構

每年面向全國選調一批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公務員,選調比例不低於當年招考計畫總數的20%。

在人才培育方面,突出五項重點工作:

一、實施企業家人才培養工程

以“創二代”和自主創業的青年企業家為主體,加快培養一批優秀青年企業家。

二、大力培養各領域人才

對我市創新創業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文化英才、名校長、名師、名醫、名匠,給予工資外津貼。

三、實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程

佛山製造業發達,對產業人才尤其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從現實情況看,全市技能人才總量65萬餘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只占技能人才總數的29%,難以滿足我市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強大需求,必須加緊加快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四、打造特色人才品牌

從2018年起,將積極承辦廣東省博士和博士後人才交流與科技項目博覽會,吸引更多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到佛山創新創業創富;積極發揮海外引才工作站、海外商協會、大型企業駐海外研究機構的載體作用,進一步拓寬海外人才引進管道,做大做強佛山海外人才品牌;每年面向全市扶持一批創新性、示範性、實效性強的人才引進培養項目,給予50-200萬元市財政扶持資金,推動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仲介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形成特色人才品牌。

五、建立人才掛職制度

從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選派一批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骨幹教師到市、區、鎮(街道)和企業掛職,搭建人才、科技、產業對接融合的有效平臺。

致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

一、建立直接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

市領導每人聯繫服務不少於2名高層次人才,定期訪談、召開座談會、開展諮詢服務,聽取意見建議,研究解決高層次人才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完善人才聯誼交流機制

興辦高層次人才聯誼會,搭建行業和專業人才交流平臺。建立人才驛站,為高層次人才學術研討、研修培訓、交流聯誼等提供重要場所。

三、優化人才服務

建立全市“1+5”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科技服務、全程化創業服務、管家式生活服務。

四、完善全市人才資訊平臺

打造一網式服務,實現全市人才資訊資源共建共用。

來源|佛山發佈

責編|肖婷英

禪城發佈微信編輯部

通過靈活方式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待遇問題,有利於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專業人才。

五、建立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

樹立市場、用人主體評價人才的積極導向,加快建立市場、企業和業績相結合的多元化人才評價模式。

財政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市級財政每年投入不少於5億元引才專項資金,同時要求五區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市、區每年投入資金達到30億元以上規模。

市級財政引才專項資金投入主要突出四個方面:

一、市級科技創新團隊扶持資金總額從每年8000萬元提高到不少於2.5億元,每個團隊的資助標準從100-800萬元提高到200萬-2000萬元,平均每個團隊可獲得800萬元資助,同類團隊資助標準高於東莞、蘇州、無錫等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二、對省創新創業團隊,市級財政每個給予省資助經費的50%配套扶持,各區按一定比例配套後力爭達到1:1的比例,市、區資助總額最高可達1億元,資助標準高於珠海、東莞、蘇州、無錫等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三、每年投入不少於1億元,引進海內外領軍人才,給予安家補貼、科研經費和工作經費資助,標準高於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四、加大博士、博士後和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力度,其中博士、博士後各類補貼標準大幅提高,首次對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給予安家補貼,碩士、本科學歷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給予租房補貼,標準高於省內外經濟發達城市。

優化人才引進培育體系

在人才引進方面,突出四個層次:

一、引進領軍人才

新引進國家級、省級以及地方級領軍人才,最高給予400萬元安家補貼,以及科研經費和工作經費資助。居世界領先水準的諾貝爾獎得主、“兩院”院士、戰略科學家,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方式解決補貼和待遇問題。

二、引進博士和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

新引進的博士後給予安家補貼和科研經費,博士給予安家補貼,補貼標準大幅提高。首次對新引進的正高級、副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給予安家補貼。

三、引進中初級人才

對企事業單位新引進的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師及具有碩士學位、本科學歷的人才給予租房補貼。

四、優化黨政人才隊伍結構

每年面向全國選調一批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公務員,選調比例不低於當年招考計畫總數的20%。

在人才培育方面,突出五項重點工作:

一、實施企業家人才培養工程

以“創二代”和自主創業的青年企業家為主體,加快培養一批優秀青年企業家。

二、大力培養各領域人才

對我市創新創業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文化英才、名校長、名師、名醫、名匠,給予工資外津貼。

三、實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程

佛山製造業發達,對產業人才尤其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從現實情況看,全市技能人才總量65萬餘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只占技能人才總數的29%,難以滿足我市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強大需求,必須加緊加快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四、打造特色人才品牌

從2018年起,將積極承辦廣東省博士和博士後人才交流與科技項目博覽會,吸引更多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到佛山創新創業創富;積極發揮海外引才工作站、海外商協會、大型企業駐海外研究機構的載體作用,進一步拓寬海外人才引進管道,做大做強佛山海外人才品牌;每年面向全市扶持一批創新性、示範性、實效性強的人才引進培養項目,給予50-200萬元市財政扶持資金,推動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仲介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形成特色人才品牌。

五、建立人才掛職制度

從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選派一批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骨幹教師到市、區、鎮(街道)和企業掛職,搭建人才、科技、產業對接融合的有效平臺。

致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

一、建立直接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

市領導每人聯繫服務不少於2名高層次人才,定期訪談、召開座談會、開展諮詢服務,聽取意見建議,研究解決高層次人才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完善人才聯誼交流機制

興辦高層次人才聯誼會,搭建行業和專業人才交流平臺。建立人才驛站,為高層次人才學術研討、研修培訓、交流聯誼等提供重要場所。

三、優化人才服務

建立全市“1+5”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科技服務、全程化創業服務、管家式生活服務。

四、完善全市人才資訊平臺

打造一網式服務,實現全市人才資訊資源共建共用。

來源|佛山發佈

責編|肖婷英

禪城發佈微信編輯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