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快看,青海人的老錢兒!也許你家也有……

我國使用貨幣的時間長達五千年之久, 是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 考古資料證明, 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古代先民,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馬家窯文化時期就開始使用貨幣。 這些發現於我省不同時期文化遺址中的貨幣, 見證了青海政治、經濟的發展。

在我國的漢字中, 凡是與價值有關的字, 大多從“貝”。 這是因為, 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人口遷徙 貝幣南來

我省最早的海貝發現於五千多年的馬家窯文化時期。 此後的齊家文化、卡約文化的墓葬中, 都陸續有海貝出土。 這些海貝小巧精緻, 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 依然散發著潤澤的光芒。

曾就職於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閆璘先生介紹, 海貝因為其美麗的外表, 最早可能更多是用於裝飾。 在青海高原, 很早就有人類居住, 早在舊石器時代, 青海高原上就有了物質交流和文化交流。 只是當時還沒有貨幣,

人們採取的是物物交換的貿易方式。 隨著經濟貿易的發展, 海貝又因為“物以稀為貴”, 而逐漸被人們當做貨幣來使用。

因為海貝來之不易, 後來就出現了海貝的仿生物——骨貝、金貝、銅貝、陶貝等, 它們很有可能也被當做貨幣使用。 在青海省博物館的展廳中, 就展覽著大通上孫家寨墓地出土的卡約文化時期的金貝。

青海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侯光良教授說, 出土於我省的海貝, 都產自於南海。 青海高原與南海相隔千餘裡, 在交通條件不是很發達的古代, 遠在千里之外的海貝又是怎樣到達青海高原的呢?

侯光良教授介紹, 這與古代貿易大通道——河南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河南道也稱為氐羌道。 馬家窯文化時期,

因為民族遷徙等原因, 河南道可能已經形成。 當時的古代先民從青海高原出發, 南下黃河, 過松潘草原, 沿著岷江流域進入了西南地區。 人口的遷徙和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 所以海貝這種本該屬於南海的生物, 就被人們帶到了青海高原。

除了通過貿易和人口遷徙而來, 出土于青海高原的海貝也有可能是從中原地區而來。 《青海通史》記載, 夏商周時期, 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羌人與中原王朝有了密切的關係, 羌人時而與中原王朝征戰, 時而臣服。 閆璘先生介紹, 有金文中就記載著中原王朝賜貝給羌人的事情, 但是具體賞賜的是海貝還是金貝, 或是其他貝就不得而知了。

五銖錢(資料圖片)

大泉五十(資料圖片)

西海郡城出土的王莽時期的大泉五十錢范

王莽鑄幣在青海

海貝在青海最後出土于大通上孫家寨墓地, 與此同時, 上孫家寨墓地中也出土了五銖錢。 五銖錢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鑄“五銖”二字,故名。五銖錢初鑄于漢武帝元狩五年,一直使用到了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漢武帝時期,隨著漢朝國力的強盛,中央集權的加強,漢武帝開始了“征伐四夷,開地廣境,北卻匈奴,西逐諸羌”的戰略行動。之後,經過李息、徐自為進兵湟中,以及趙充國平定河湟羌人以及屯田河湟等一系列措施,青海地區被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郡縣體系中,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推行與中原王朝一體化的政策,於是五銖錢作為漢朝的官方貨幣,正式進入到了青海地區。

195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到我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三角城遺址考察時,不僅採集到了五銖錢和鑄造五銖錢的錢範,還採集到了王莽時期的錢幣,如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

出於政治的考慮,王莽得到西海郡後,要統治當地羌人,修築西海四郡等,都需要大筆的支出。從中央王朝運送錢幣,一來是路途遙遠,不便運輸;二來出於安全考慮,於是王莽便授權西海郡太守,就地取材鑄造錢幣。史書記載,祁連山很早就有銅礦的分佈。這也是為什麼西海郡城會有錢範出土的原因。

王莽創立新朝短短六年間,就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允許有些郡縣自己鑄幣,這樣的貨幣政策,最終導致了通貨膨脹。

出土於西寧市隍廟街的波斯薩珊王朝銀幣

外來貨幣見證絲路繁榮

除了我國的貨幣之外,我省還出土了許多外國貨幣。

在青海省博物館的展櫃中,陳列著兩枚直徑為2.5釐米的波斯薩珊朝銀幣。1956年,這兩枚波斯薩珊朝銀幣出土於西寧市隍廟街。

這兩枚波斯薩珊朝銀幣與我國錢幣圓形方孔的造型有所區別,銀幣為圓形,正面為國王肖像,王冠前有一新月,冠後有飄飾,王者臉前近肩處有一行缽羅婆銘文,意思是主上、卑路斯。據鑒定,這批銀幣均為波斯薩珊王朝卑路斯王朝時代,也就是西元457年至483年的銀幣。此時正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據瞭解,當時這種貨幣在中亞和西亞流行很廣,屬於國際性貨幣。

除了波斯薩珊朝銀幣,我省還出土有其他國家的貨幣。2000年,在我省烏蘭縣銅普大南灣遺址,還曾出土過一枚東羅馬金幣。金幣直徑約12 毫米, 打壓制成, 不甚規範。有明顯使用磨損痕跡。閆璘介紹,該錢幣為查士丁尼一世金幣,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期, 正是吐谷渾統治青海時期。

2002年5月,在我省都蘭縣香日德鎮還出土了一枚拜占庭金幣。據考證,金幣為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斯二世(西元408年至西元450年)鑄造發行,此時也是吐谷渾統治青海的時期。

自魏晉以前,河裡走廊先後湧現出了許多地方割據政權,戰亂頻仍,從而導致河西走廊絲綢之路時常阻塞不通。這為絲綢之路青海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當時,青海地區由吐谷渾經營,吐谷渾大力發展交通,並與中原王朝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確保了絲綢之路青海道的暢通和繁榮。

西寧、烏蘭、都蘭都是絲綢之路青海道上的重要交通點,這些外國貨幣的發現,見證了絲綢之路青海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繁榮。

元代紙鈔

紙幣流通至青海

上世紀50年代,來自五湖四海的支邊青年,來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諾木洪地區,開墾荒地。1958年,柴達木盆地諾木洪農場第二作業場在開墾荒地時,挖出了一具元代武將乾屍。

在這具元代武將乾屍的旁邊,人們發現了一包用毛氈包裹著的元代紙鈔。經過鑒定,這些紙幣是距今七百多年前元代中統、至元、至正時期印行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及其子孫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執政時期發行的紙鈔。

“這些紙幣是用桑葉紙印製,雕版黑墨印刷。紙幣的形狀為長方形,大小稍有不同。紙幣上有草木流水紋邊框,內容分上下兩欄。上欄的兩邊印八思巴文。中間楷書書寫紙幣的面額,下面畫著一串錢紋。”我省文史學者程起駿先生說。

紙鈔的下欄印著:“中書省奏准印造中統元寶交鈔,宣課差役內,並行收受,不限年月,諸路通行……”以及“偽造者斬,賞銀五錠,仍給犯人家產……”的字樣。可見元朝時,對於仿造紙鈔者,國家會處以斬刑,告發製造假幣的人會得到五錠銀子的獎賞,還會給他犯人的家產。

元代的國力強盛,交通發達,元代紙鈔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公認。元代紙鈔不僅流通於內地,而且也流通到了各少數民族地區,今西藏、青海、新疆、雲南等地都可以流通。程起駿先生介紹,馬可·波羅介紹元代紙鈔時稱“北窮朔漠,西貫中亞,南達南洋、越南”,可見當時元代紙鈔在世界市場上有很高的信用度。

元代紙鈔擁有與金銀同樣的價值,它給予了商旅長途貨運許多的便利。特別是中統紙鈔,其流通領域甚至達到了國外。有些國家還仿效發行自己的紙幣。

圖片除資料圖片外,均翻拍自《再現文明——青海基本建設考古重要發現》《河湟珍藏——歷史文物卷》。

五銖錢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鑄“五銖”二字,故名。五銖錢初鑄于漢武帝元狩五年,一直使用到了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漢武帝時期,隨著漢朝國力的強盛,中央集權的加強,漢武帝開始了“征伐四夷,開地廣境,北卻匈奴,西逐諸羌”的戰略行動。之後,經過李息、徐自為進兵湟中,以及趙充國平定河湟羌人以及屯田河湟等一系列措施,青海地區被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郡縣體系中,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推行與中原王朝一體化的政策,於是五銖錢作為漢朝的官方貨幣,正式進入到了青海地區。

195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到我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三角城遺址考察時,不僅採集到了五銖錢和鑄造五銖錢的錢範,還採集到了王莽時期的錢幣,如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

出於政治的考慮,王莽得到西海郡後,要統治當地羌人,修築西海四郡等,都需要大筆的支出。從中央王朝運送錢幣,一來是路途遙遠,不便運輸;二來出於安全考慮,於是王莽便授權西海郡太守,就地取材鑄造錢幣。史書記載,祁連山很早就有銅礦的分佈。這也是為什麼西海郡城會有錢範出土的原因。

王莽創立新朝短短六年間,就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允許有些郡縣自己鑄幣,這樣的貨幣政策,最終導致了通貨膨脹。

出土於西寧市隍廟街的波斯薩珊王朝銀幣

外來貨幣見證絲路繁榮

除了我國的貨幣之外,我省還出土了許多外國貨幣。

在青海省博物館的展櫃中,陳列著兩枚直徑為2.5釐米的波斯薩珊朝銀幣。1956年,這兩枚波斯薩珊朝銀幣出土於西寧市隍廟街。

這兩枚波斯薩珊朝銀幣與我國錢幣圓形方孔的造型有所區別,銀幣為圓形,正面為國王肖像,王冠前有一新月,冠後有飄飾,王者臉前近肩處有一行缽羅婆銘文,意思是主上、卑路斯。據鑒定,這批銀幣均為波斯薩珊王朝卑路斯王朝時代,也就是西元457年至483年的銀幣。此時正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據瞭解,當時這種貨幣在中亞和西亞流行很廣,屬於國際性貨幣。

除了波斯薩珊朝銀幣,我省還出土有其他國家的貨幣。2000年,在我省烏蘭縣銅普大南灣遺址,還曾出土過一枚東羅馬金幣。金幣直徑約12 毫米, 打壓制成, 不甚規範。有明顯使用磨損痕跡。閆璘介紹,該錢幣為查士丁尼一世金幣,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期, 正是吐谷渾統治青海時期。

2002年5月,在我省都蘭縣香日德鎮還出土了一枚拜占庭金幣。據考證,金幣為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斯二世(西元408年至西元450年)鑄造發行,此時也是吐谷渾統治青海的時期。

自魏晉以前,河裡走廊先後湧現出了許多地方割據政權,戰亂頻仍,從而導致河西走廊絲綢之路時常阻塞不通。這為絲綢之路青海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當時,青海地區由吐谷渾經營,吐谷渾大力發展交通,並與中原王朝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確保了絲綢之路青海道的暢通和繁榮。

西寧、烏蘭、都蘭都是絲綢之路青海道上的重要交通點,這些外國貨幣的發現,見證了絲綢之路青海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繁榮。

元代紙鈔

紙幣流通至青海

上世紀50年代,來自五湖四海的支邊青年,來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諾木洪地區,開墾荒地。1958年,柴達木盆地諾木洪農場第二作業場在開墾荒地時,挖出了一具元代武將乾屍。

在這具元代武將乾屍的旁邊,人們發現了一包用毛氈包裹著的元代紙鈔。經過鑒定,這些紙幣是距今七百多年前元代中統、至元、至正時期印行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及其子孫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執政時期發行的紙鈔。

“這些紙幣是用桑葉紙印製,雕版黑墨印刷。紙幣的形狀為長方形,大小稍有不同。紙幣上有草木流水紋邊框,內容分上下兩欄。上欄的兩邊印八思巴文。中間楷書書寫紙幣的面額,下面畫著一串錢紋。”我省文史學者程起駿先生說。

紙鈔的下欄印著:“中書省奏准印造中統元寶交鈔,宣課差役內,並行收受,不限年月,諸路通行……”以及“偽造者斬,賞銀五錠,仍給犯人家產……”的字樣。可見元朝時,對於仿造紙鈔者,國家會處以斬刑,告發製造假幣的人會得到五錠銀子的獎賞,還會給他犯人的家產。

元代的國力強盛,交通發達,元代紙鈔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公認。元代紙鈔不僅流通於內地,而且也流通到了各少數民族地區,今西藏、青海、新疆、雲南等地都可以流通。程起駿先生介紹,馬可·波羅介紹元代紙鈔時稱“北窮朔漠,西貫中亞,南達南洋、越南”,可見當時元代紙鈔在世界市場上有很高的信用度。

元代紙鈔擁有與金銀同樣的價值,它給予了商旅長途貨運許多的便利。特別是中統紙鈔,其流通領域甚至達到了國外。有些國家還仿效發行自己的紙幣。

圖片除資料圖片外,均翻拍自《再現文明——青海基本建設考古重要發現》《河湟珍藏——歷史文物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