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潮安井裡500年鎮村之寶13代傳承,太安堂“藥二代”快魚吃慢魚

上市藥企中, 以堂號冠名的企業不少, 比如同仁堂、廣生堂、一心堂等, 其中, 太安堂獨具特色, 現任太安堂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柯樹泉,

以中華傳統文化“道德經”“易經”治企, 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佈局, 興建五大藥廠。

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似乎成了不少評說家族企業傳承的標準答案;那麼, 當家族事業“接力棒”傳遞到柯氏第十三代傳人柯樹泉手中, 還能繼續憑著“一支藥膏打天下”嗎?

潮安井裡500年“鎮村之寶” 一支藥膏打天下

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井裡村, 俗稱井頭, 古稱景德鄉, 聚落呈塊狀鳳形。 為何稱“井裡”?有一段歷史由頭, 原來創鄉始祖柯辛伍是明代永樂年間從福建莆田大井鄉遷居此地, 後為不忘故鄉, 故而易名“井裡”。

清刻版醫術《萬氏醫貫》

井裡村有一件“鎮村之寶”: 一本古醫書《萬氏醫貫》, 是明朝嘉靖年間一位當朝太醫萬甯(邦寧)留下的醫書, 至今近500年。 幾百年來, 村裡家家戶戶傳抄收藏, 一代代後人“懸壺濟世”, 井裡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名醫村。

井裡村人的行醫傳統, 源自明代嘉靖年間名醫柯玉井;1567年, 即明代隆慶元年, 柯玉井恭接御賜醫學寶典《萬氏醫貫》, 深得太醫院院使萬邦寧真傳,

創辦了太安堂。 此後, 太安堂柯氏歷代傳人因“寶典”在手, 皆從醫, 且名醫輩出、醫林薈萃;故有“岐黃第一村, 源起太安堂”之說。 太安堂集團董事長柯樹泉, 生於1948年, 乃柯玉井第13代世孫, 也是太安堂第13代傳人。

位於井裡村的太安堂舊址

薪火相傳, 柯樹泉的人生也是以行醫開始。

文化大革命時期, 柯樹泉聽從父親叮囑, 沒有參加“串聯”, 鎖門在家裡讀了4年醫書, 後又接受潮州衛生學校的專業培訓, 1982年,他“子承父業”在潮州創辦了一家診所, 開始了行醫生涯。 作為一名醫生, 柯樹泉主治婦科病和皮膚病。 當時, 病人很多, 天還沒亮就有人敲門求醫, 只不過, 柯樹泉也沒賺什麼大錢, 按當地人的話就是“出牛力吃貓飯”。

改革開放步入市場經濟時代, 柯樹泉也順潮而起, 開始從事一些中藥材貿易及成品藥銷售代理工作, 既積攢了一點資本, 也逐漸積累了自己的客戶資源及商業人脈。

提起太安堂, 業內的人馬上會提及皮寶製藥, 必然聯想到他們的拳頭產品“皮寶霜”。 1995年, 孫柯樹創辦了汕頭市皮寶衛生製品有限公司,

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就是號稱中藥皮膚第一聖藥——太安皮寶霜, 乃柯樹泉以祖傳秘方結合從醫經驗研製而成;產品推出後引起市場的熱烈反響, 開啟了太安堂“一支藥膏打天下”的傳承復興歷程。

太安堂集團董事長柯樹泉

2007年,柯樹泉在收購汕頭麒麟製藥的基礎上,重組創辦了廣東太安堂製藥有限公司,並推出了另一個家傳特色產品“麒麟丸”,主要治療男女不孕不育方面,集團在原有的中藥皮膚藥基礎上,增加了心血管用藥、婦兒科用藥等,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特效中成藥體系。2010年,經過股份制改造的太安堂,成功登陸深圳中小板。

在柯樹泉眼中,太安堂要持續發展,必須立位於兩個坐標軸之上,即戰略和文化。為展現柯氏十三代中醫藥世家的歷史淵源和太安堂發展軌跡,柯樹泉在汕頭金園的製藥廠區內建起了太安堂中醫藥歷史博物館,又以先祖柯玉井的故事為素材,投資拍攝電視連續劇《太安堂·玉井傳奇》。

眾所周知,傳統中醫藥沉澱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能讓傳統中醫藥帶上互聯網的翅膀騰飛,一直是中醫藥界人士關注的熱門話題。

對此,一波說創始人、匯金乾方家業傳承研究院創院院長、600年鶴年堂頂層設計首席專家楊一波教授認為:“傳統中醫藥要在傳承中創新。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精粹,也是國魂所在。中醫藥的領導品牌鶴年堂能適時而動,順應國家‘互聯網+’大戰略,運用‘互聯網+’現代技術和方法推進傳統中醫藥行業資源整合,創新發展,這對於傳承傳統醫學,促進傳統中醫藥企業升級轉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太安堂上市後,有一個最大亮點,那就是耗資3.5億收購當時互聯網的第一藥店“康愛多”,快速切入醫藥電商,從而令太安堂進入“泛互聯網化”新時代。看來,借助“互聯網+”,也是傳統藥企傳承創新的一個重要成長路徑。

太安堂“藥二代”的快魚吃慢魚

從公司股權結構上看,上市藥企太安堂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業。柯樹良、柯杏鑾夫婦育有一兒一女,柯氏家族共同持有太安堂39.45%股權。

太安堂股權結構圖

其中,由柯樹良的太太柯杏鑾100%控股的“廣東金皮寶”,在太安堂占股1.71%,柯樹良的女兒柯少芳個人持有5.15%股權,而公司創始人柯樹良及其兒子柯少彬,則通過太安堂集團持有32.59%比例的股份。目前,柯樹良、柯少彬父子100%控股太安堂集團,分別持有69.35%、30.65%股權。

目前,太安堂“藥二代”已走上前臺,柯氏家族二代進入了接班過渡期。從公開的資訊顯示,“少帥” 柯少彬已被稱為太安堂第14代傳人,故此可以推定,子承父業模式應該是太安堂代際傳承主旋律。

2010年,柯少芳參加央視基尼斯頒獎

女兒柯少芳,今年45歲,任職太安堂常務副總經理已有數年。《天仙配》有句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若是拿到家族企業二代,是否可為“你守業來我幫忙”。與男性企業二代相比,女性在思考方式上會更加縝密謹慎一些。難怪有心理學家稱,從性別特徵而言,家族企業“公主”們更適合於守業,理想的接班協作者。

有人給當今“富二代”女兒接班起了個“三好”歌,即“女婿上門服務好,父女無間溝通好,思維西化協作好!”多年來,柯少芳時常與父親柯樹良一起,或者個人接待外賓,出現在公眾場合;即便如此,在太安堂的傳承計畫中,她也只是作為一個重要的輔助性力量。

家族企業林林總總、各式各樣,選擇傳承模式也各有打算,可哪個不想基業長青、長盛不衰、傳個三代、五代甚至更多呢!如何才能擺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實現權力與財富的順利交接?是每一個家族企業都需要去完成的“家庭作業”。

成功的家族企業,必須妥善好處理二大難題:一是創造成功的事業,並通過合適的家族內部治理方式,維持家族間的凝聚力;第二,就是找一位成功的接班人。

一位成功的接班人,首先必須擁有領導力、企業家精神、工作倫理等特質;不過,就中國家族企業而言,企業領導人在選取“誰來接班”時,也會考慮到地域特點及自身的行業特性。

潮商,是國內一個有著數百年商業文化的優秀族群,在家族繼承上,有幾個鮮明的群體特點:

一、普遍採用家族共有財產制,盛行“分業分工不分家”的傳承模式。

上一代留下的財產、債務,都由家族二代共同分享或者承擔;另外,雞蛋也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多子女後代又在“不分家”的家族共治前提下,實行分工、分業、不分家的家族化經營制度,不能讓其中一個沒活幹,大家相互分工、分行業,從而形成一個家族化的事業群。比如,朱孟依家族的“珠江系”二代,還有著名的泰國潮商陳有慶家族、黃子明家族,均是如此。

二、子承父業歷來是潮商財富繼承的首選。

除吃苦耐勞、精明能幹、有商業頭腦等潮汕商人特徵外,潮商還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特質,那就是鄉土情結特濃!那麼,其根源在哪兒?原因很多,比如潮汕人喜歡到外面紮根,本鄉本土人有強烈的“抱團”意願,另外,傳統的子承父業傳承觀念,也是其鄉土氣息濃厚的“天然基因”。

另外,老字型大小是數百年商業和激烈競爭中大浪淘沙後的珍品,之所以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屹立不倒,也與注重傳承有關係,老字型大小、老品牌的傳承難就難在傳人上。

就像同仁堂、陳李濟等,我們通常會看到X代傳人,而能扛起那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通常是男性傳承人,即家族成員中的男性。有人說日本不是有“婿養子”制度嗎,邏輯是相通的,“百年老店”的品牌價值豈能讓“店外人”、“異性人”垂涎三尺!

太安堂副董事長、總經理柯少彬

1978年出生的柯少彬,汕頭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就進入家族企業,現任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事實上他也是父親柯樹良“欽定”的太安堂接班人、太安堂第十四代傳人。

為何從柯少芳、柯少彬姐弟二人中選取二代男性作為接班人,上文已經花大篇幅分析了。生於中醫藥世家,祖祖輩輩都是從醫,為了繼承父業,柯少彬選擇就近入學,並沒有像許多“富二代”出國留學鍍金。太安堂複起二十多載,柯少彬個人在銷售領域也跟著摸爬滾打近20年,從某種角度而言,他既是“守二代”,也是一個“創二代”。

讓旗下的醫藥電商“康愛多”登錄新三板,是這位“藥二代”正在籌畫的大事。當初,市場上有這樣的質疑,太安堂收購康愛多,是不是看重它擁有B2C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可如果只為了買個證,3.5億就花得太不值當了。

在柯少彬看來,現在行業呈現出來的狀態是“快魚吃慢魚”, 必須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說白了,就是“花錢買時間”,而收購的方式能滿足“快”的要求,或許是最適用的。

太安堂“藥二代”說的也不無道理,不過,如今的家族企業二代多喜歡不走“尋常路”,特別是利用資本市場“彎道超車”,成功的例子不少,失敗的也很多。比如娃哈哈公主宗馥莉,借殼“中國糖果”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醫藥電商、移動醫療是不可逆的趨勢,傳統藥企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勢在必行,但假如其使命僅只鎖定於資產證券化方面,那這個目標肯定是不夠宏大!

2007年,柯樹泉在收購汕頭麒麟製藥的基礎上,重組創辦了廣東太安堂製藥有限公司,並推出了另一個家傳特色產品“麒麟丸”,主要治療男女不孕不育方面,集團在原有的中藥皮膚藥基礎上,增加了心血管用藥、婦兒科用藥等,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特效中成藥體系。2010年,經過股份制改造的太安堂,成功登陸深圳中小板。

在柯樹泉眼中,太安堂要持續發展,必須立位於兩個坐標軸之上,即戰略和文化。為展現柯氏十三代中醫藥世家的歷史淵源和太安堂發展軌跡,柯樹泉在汕頭金園的製藥廠區內建起了太安堂中醫藥歷史博物館,又以先祖柯玉井的故事為素材,投資拍攝電視連續劇《太安堂·玉井傳奇》。

眾所周知,傳統中醫藥沉澱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能讓傳統中醫藥帶上互聯網的翅膀騰飛,一直是中醫藥界人士關注的熱門話題。

對此,一波說創始人、匯金乾方家業傳承研究院創院院長、600年鶴年堂頂層設計首席專家楊一波教授認為:“傳統中醫藥要在傳承中創新。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精粹,也是國魂所在。中醫藥的領導品牌鶴年堂能適時而動,順應國家‘互聯網+’大戰略,運用‘互聯網+’現代技術和方法推進傳統中醫藥行業資源整合,創新發展,這對於傳承傳統醫學,促進傳統中醫藥企業升級轉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太安堂上市後,有一個最大亮點,那就是耗資3.5億收購當時互聯網的第一藥店“康愛多”,快速切入醫藥電商,從而令太安堂進入“泛互聯網化”新時代。看來,借助“互聯網+”,也是傳統藥企傳承創新的一個重要成長路徑。

太安堂“藥二代”的快魚吃慢魚

從公司股權結構上看,上市藥企太安堂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業。柯樹良、柯杏鑾夫婦育有一兒一女,柯氏家族共同持有太安堂39.45%股權。

太安堂股權結構圖

其中,由柯樹良的太太柯杏鑾100%控股的“廣東金皮寶”,在太安堂占股1.71%,柯樹良的女兒柯少芳個人持有5.15%股權,而公司創始人柯樹良及其兒子柯少彬,則通過太安堂集團持有32.59%比例的股份。目前,柯樹良、柯少彬父子100%控股太安堂集團,分別持有69.35%、30.65%股權。

目前,太安堂“藥二代”已走上前臺,柯氏家族二代進入了接班過渡期。從公開的資訊顯示,“少帥” 柯少彬已被稱為太安堂第14代傳人,故此可以推定,子承父業模式應該是太安堂代際傳承主旋律。

2010年,柯少芳參加央視基尼斯頒獎

女兒柯少芳,今年45歲,任職太安堂常務副總經理已有數年。《天仙配》有句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若是拿到家族企業二代,是否可為“你守業來我幫忙”。與男性企業二代相比,女性在思考方式上會更加縝密謹慎一些。難怪有心理學家稱,從性別特徵而言,家族企業“公主”們更適合於守業,理想的接班協作者。

有人給當今“富二代”女兒接班起了個“三好”歌,即“女婿上門服務好,父女無間溝通好,思維西化協作好!”多年來,柯少芳時常與父親柯樹良一起,或者個人接待外賓,出現在公眾場合;即便如此,在太安堂的傳承計畫中,她也只是作為一個重要的輔助性力量。

家族企業林林總總、各式各樣,選擇傳承模式也各有打算,可哪個不想基業長青、長盛不衰、傳個三代、五代甚至更多呢!如何才能擺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實現權力與財富的順利交接?是每一個家族企業都需要去完成的“家庭作業”。

成功的家族企業,必須妥善好處理二大難題:一是創造成功的事業,並通過合適的家族內部治理方式,維持家族間的凝聚力;第二,就是找一位成功的接班人。

一位成功的接班人,首先必須擁有領導力、企業家精神、工作倫理等特質;不過,就中國家族企業而言,企業領導人在選取“誰來接班”時,也會考慮到地域特點及自身的行業特性。

潮商,是國內一個有著數百年商業文化的優秀族群,在家族繼承上,有幾個鮮明的群體特點:

一、普遍採用家族共有財產制,盛行“分業分工不分家”的傳承模式。

上一代留下的財產、債務,都由家族二代共同分享或者承擔;另外,雞蛋也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多子女後代又在“不分家”的家族共治前提下,實行分工、分業、不分家的家族化經營制度,不能讓其中一個沒活幹,大家相互分工、分行業,從而形成一個家族化的事業群。比如,朱孟依家族的“珠江系”二代,還有著名的泰國潮商陳有慶家族、黃子明家族,均是如此。

二、子承父業歷來是潮商財富繼承的首選。

除吃苦耐勞、精明能幹、有商業頭腦等潮汕商人特徵外,潮商還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特質,那就是鄉土情結特濃!那麼,其根源在哪兒?原因很多,比如潮汕人喜歡到外面紮根,本鄉本土人有強烈的“抱團”意願,另外,傳統的子承父業傳承觀念,也是其鄉土氣息濃厚的“天然基因”。

另外,老字型大小是數百年商業和激烈競爭中大浪淘沙後的珍品,之所以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屹立不倒,也與注重傳承有關係,老字型大小、老品牌的傳承難就難在傳人上。

就像同仁堂、陳李濟等,我們通常會看到X代傳人,而能扛起那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通常是男性傳承人,即家族成員中的男性。有人說日本不是有“婿養子”制度嗎,邏輯是相通的,“百年老店”的品牌價值豈能讓“店外人”、“異性人”垂涎三尺!

太安堂副董事長、總經理柯少彬

1978年出生的柯少彬,汕頭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就進入家族企業,現任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事實上他也是父親柯樹良“欽定”的太安堂接班人、太安堂第十四代傳人。

為何從柯少芳、柯少彬姐弟二人中選取二代男性作為接班人,上文已經花大篇幅分析了。生於中醫藥世家,祖祖輩輩都是從醫,為了繼承父業,柯少彬選擇就近入學,並沒有像許多“富二代”出國留學鍍金。太安堂複起二十多載,柯少彬個人在銷售領域也跟著摸爬滾打近20年,從某種角度而言,他既是“守二代”,也是一個“創二代”。

讓旗下的醫藥電商“康愛多”登錄新三板,是這位“藥二代”正在籌畫的大事。當初,市場上有這樣的質疑,太安堂收購康愛多,是不是看重它擁有B2C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可如果只為了買個證,3.5億就花得太不值當了。

在柯少彬看來,現在行業呈現出來的狀態是“快魚吃慢魚”, 必須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說白了,就是“花錢買時間”,而收購的方式能滿足“快”的要求,或許是最適用的。

太安堂“藥二代”說的也不無道理,不過,如今的家族企業二代多喜歡不走“尋常路”,特別是利用資本市場“彎道超車”,成功的例子不少,失敗的也很多。比如娃哈哈公主宗馥莉,借殼“中國糖果”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醫藥電商、移動醫療是不可逆的趨勢,傳統藥企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勢在必行,但假如其使命僅只鎖定於資產證券化方面,那這個目標肯定是不夠宏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