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安踏市值破千億,靠什麼?

晉江鞋企德爾惠在《福建日報》的一個小方塊裡低調地宣告了自己的落幕, 人們還來不及為這個曾經有過一定聲量的品牌送上懷念,

甚至感歎晉江系的 “凋敝”, 同為晉江鞋企的安踏, 就以另一番盎然姿態吸引了眼球。

繼1月10日, 安踏體育以37.45港元股價收盤, 市值衝破千億至1005.37億港元後, 1月15日, 該公司股價以逾1%的漲幅增至股38.6港元, 再次刷新了上市以來的新紀錄, 錄得市值1037億港元。

這意味著, 2007年掛牌港交所的安踏不僅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市值破千億港元的體育品牌, 同時也成為了國內市值最高的服飾零售集團。

著實算得上一個亮眼的開年紅。

市值還得業績撐?

安踏發佈於2017年8月5日的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表顯示, 截止2017年6月30日, 該公司錄的了收益73.23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19.2%;淨利潤14.51億元, 同比增長28.5%。 於此同時, 公司毛利率也有由47.9%增至50.6%, 淨利潤率則由18.4%增至19.8%。

此外, 2017年第二季度裡,

安踏品牌產品之零售金額實現同比20%至30%升幅, 非安踏品牌產品之零售金額錄得50%至60%升幅。 而在第三季度裡前者同樣錄得雙位數的升幅, 後者同比增幅為40%至50%。

同期業務較之李寧、361°等品牌也要來得好看些。

因而, 分析師們評價稱, 安踏的市值高漲主要還是得益于企業自身業績的快速增長, 同時也有分析師表示, 安踏體育目前的高股價也與2017年的市場資金偏好相關, “資金偏好行業龍頭公司”。 這也就不難理解在市值高漲的同時, 人有多家金融機構對安踏維持“買入”評級。 其中, 介面的報導援引信達國際發佈研報稱, 安踏的短線目標價為40元, 仍有10%左右的潛在升幅。

業績好自然是主因, 不過竊以為流傳已久近來又熱的收購傳聞有是有所助力。

也就是在上周, 聲稱要 “專注於奢侈品業務”的Gucci母公司法國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 終於敲定了旗下德國運動品牌PUMA的 “去向”:集團宣佈將PUMA分拆, 繼續持有後者16%股份, 將70%的股份分配給股東。

——是的, 並沒有以之前大家期待的品牌整體出售的方式 “甩手”, 不過依舊不妨礙大家對PUMA的下一個最大買家進行猜想, 而 兩家“緋聞”由來以久的安踏, 無疑是呼聲最高的潛在買家。 而近來業績漲勢甚好的PUMA對安踏來說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標的。 因而對 “聯姻”一事依然看好的投資人, 也會欣然為其添一筆彩。

同樣港交所上市的李寧, 市值不過144.87億港, 361度總市值59.75億, 就市值漲勢而言, 安踏以 “碾壓對手” 來形容 似乎並不為過。

然而, 要知道在2013年,

並非如此光景。 此前, 虎嗅上也有文章講述過:“2013年以前, 李寧的收入都超過安踏, 在2011年, 李甯和安踏的營業收入差距甚至超過20億。 無論是在名氣還是在營業收入、市場佔有率, 李甯都是當年當之無愧的龍頭。 ”

安踏之所以能逆襲、脫穎而出, 或與以下三點有關:

主品牌的本分 :認清自己、認清市場

這裡的本分, 主要是針對安踏體育的主品牌而言, 它非常之清楚自己在消費者眼中的定位, 因而一心一意地做自己 “高性價比的大眾品牌”。 反映在產品上就是 “設計不求甚美, 價格上保持低調”, 即使是在成為NBA的官方市場合作夥伴之後, 安踏推出的一系列產品仍然沒有太多價位上的波動。 聽上去非常土老闆的生意, 但是既然是要主打中低端市場,

也就決心把這個市場吃透了。

然而, 這一點, 不是所有人都能想通的。

無時尚中文網的唐小唐甚至在日前的相關評論中稱, 很多媒體將安踏稱作是“中國的耐克”, 是對安踏無知的一種表現:如果安踏要做“中國的耐克”, 那麼就不會有今天的安踏。 就是你做晉江的安踏也比做“中國的耐克”定位要好, 不然, “中國的耐克”就是你現在看到的市值150億的李寧。

走高端基本靠買

認清了自己的安踏心裡清楚, 想要靠主品牌產品的創新升級完成自身的品牌升級進化是一件非常費力不討好的事, 但也並不意味著中高端市場的蛋糕它就不想碰了。 因而, 安踏選擇了最高效的方式:買買買。

近年來, 安踏體育先後通過收購或者合資的方式拿下了義大利高端運動品牌FILA、日本功能性運動品牌迪桑特(Descente)、韓國品牌Kolon Sport和童裝品牌小笑牛KingKow。

而財報數據也證實了這一多品牌策略的正確性:隨著多品牌戰略之下更多高毛利功能性產品被推出,FILA和Kolon等非核心品牌繼續成為集團增長動力。其中,FILA在過去5年維持了40%左右的零售增速。安踏集團2017上半年純利同比29%的增長,也主要受FILA業務推動,其中銷售同比猛漲50%,目前占安踏總體銷售額的25%。

發力童裝市場增速快

二胎政策的長期紅利帶來了可期的2800億元童裝 “大蛋糕”,安踏、李甯、特步、361°紛紛 “染指”,然而相較而言,起步於2008年的安踏是兒童體育用品市場最早的入局者。

據中國鞋類設計師聯盟文章交代,2016年,安踏兒童線的總體銷售量已經接近20億元,占安踏133.5億元年營收的近15%,2015年成立的FILA kids也成功彌補了安踏童裝在高端市場的不足。2017年10月,安踏又以6000萬港幣將中高端童裝品牌小笑牛收入囊中,不斷完善兒童服飾的細分市場。截至2017年6月,安踏獨立的童裝門店增長到2100多家,相較於2009年的228家,翻了近10倍。

而在這一塊,遲到者李寧就走得要“保守”得多:2017年,李寧集團的童裝品牌Young和KIDS店鋪上半年集中在北方開設20間,下半年計畫新增70間,預計對淨利潤影響3000萬元左右。

你看,同為晉江系,周傑倫的“不走尋常路”並沒能讓德爾惠走上上市之路,後者也終於是在今年初宣告了自己的終結,而曾經錯失了周傑倫代言的安踏倒是趟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不尋常之路。別忙著為晉江系鞋企 “默哀”,從來勝利只屬於少數人。不過,誰又知道幾年後 ,另一位晉江系選手,“再度起航”的李寧會不會重奪龍頭之位呢?

而財報數據也證實了這一多品牌策略的正確性:隨著多品牌戰略之下更多高毛利功能性產品被推出,FILA和Kolon等非核心品牌繼續成為集團增長動力。其中,FILA在過去5年維持了40%左右的零售增速。安踏集團2017上半年純利同比29%的增長,也主要受FILA業務推動,其中銷售同比猛漲50%,目前占安踏總體銷售額的25%。

發力童裝市場增速快

二胎政策的長期紅利帶來了可期的2800億元童裝 “大蛋糕”,安踏、李甯、特步、361°紛紛 “染指”,然而相較而言,起步於2008年的安踏是兒童體育用品市場最早的入局者。

據中國鞋類設計師聯盟文章交代,2016年,安踏兒童線的總體銷售量已經接近20億元,占安踏133.5億元年營收的近15%,2015年成立的FILA kids也成功彌補了安踏童裝在高端市場的不足。2017年10月,安踏又以6000萬港幣將中高端童裝品牌小笑牛收入囊中,不斷完善兒童服飾的細分市場。截至2017年6月,安踏獨立的童裝門店增長到2100多家,相較於2009年的228家,翻了近10倍。

而在這一塊,遲到者李寧就走得要“保守”得多:2017年,李寧集團的童裝品牌Young和KIDS店鋪上半年集中在北方開設20間,下半年計畫新增70間,預計對淨利潤影響3000萬元左右。

你看,同為晉江系,周傑倫的“不走尋常路”並沒能讓德爾惠走上上市之路,後者也終於是在今年初宣告了自己的終結,而曾經錯失了周傑倫代言的安踏倒是趟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不尋常之路。別忙著為晉江系鞋企 “默哀”,從來勝利只屬於少數人。不過,誰又知道幾年後 ,另一位晉江系選手,“再度起航”的李寧會不會重奪龍頭之位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