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薦讀|你要學會同自己和解

作者:《讀者》微信專欄作者 獅小主

——1——

當年, 陳忠實為了心無旁騖寫作《白鹿原》, 他把自己關在鄉下的小院子裡“與世隔絕”。

有次他老婆去看他,

走的時候, 陳忠實寬慰她說:“我再進城時小說就寫完了。 ”

老婆順口問:“如果你這個小說出版不了咋辦?”

陳忠實說:“我就去養雞。 ”

當然,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白鹿原》一經出版就風靡海內, 成為當代文學史上一部傳世的巨著。

陳忠實自然也就喂不成雞了。

莊子說:人之生也, 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 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真正成熟的人, 一定是這樣的:他們既能不遺餘力追逐夢想, 又能退後一步保全自己;心中既有英雄史詩, 又有草莽生活;承認並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痛苦和迷茫的處境, 同時又不糾纏其中, 用盡一切方法脫離痛苦和迷茫。

——2——

前段時間, 在超市遇到許久不見的老同學宛宛。

宛宛是大學時代我最崇拜的才女, 身兼校文學社副社長、院文藝報主編, 還出過詩集, 開過專欄, 我喜歡上文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她。

大學畢業後, 她突然沒了消息。

有人說她在憋大招, 正在創作一部可能震驚文壇的長篇小說。

可三年過去了, 宛宛徹底淡出了班級的視野。

“消失了這麼久,

沒想到吧, 我都已經是要當媽媽的人了。 ”宛宛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你現在還寫作麼?”我問她。

“早不寫了。 ”

畢業時, 她把自己創作的小說交到出版社, 但被退稿了, 後再修改, 再被退稿, 這中間她因為精神壓力過大, 患上焦慮症, 以至於此後一拿起筆整個人就會變得焦躁不安。

最後, 只能放棄寫作, 將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到了家庭上來。

“真替你惋惜, 憑你的天賦一定可以成為像王安憶那樣的大家。 ”我心生感慨。

“剛開始我也不甘心, 可慢慢地也放下了。 還記得秦教授說過的那句話麼?全力以赴, 死磕到底, 代表的只是一半的人生道理。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 有一往無前, 就有知難而退, 有得就有失。 學會和自己死磕, 也要明白和自己和解。

努力過了, 就算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也不丟人。 我不是不想成為王安憶, 我只是跟現在的自己和解了而已。 ”

她一門心思地給即將出生的寶寶挑選紙尿褲, 身上已經沒了當初那種“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的志向。 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 對於現在的自己, 天貓的紙尿褲打折券比愛麗絲·門羅的書更能讓她興奮。

生活總有事與願違的時候, 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面對和自己想像中相去甚遠的人生, 當全力以赴仍無起色, 死磕到底毫無辦法的時候, 你要學會同自己和解, 而不是繼續沉溺和糾纏, 毫無疑義地耗費光陰。

須明白: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萬人矚目的英雄, 成為傑出的精英, 我們大多數人更多的是從平凡中來,

複回歸平凡當中去。

自怨自艾是不足取的, 更無需自責和鄙夷自己。

什麼樣的人生, 都是人生。

過得不如意就不過了?

得了吧, 生活不會停止半步, 一切都在繼續。

——3——

英國歌壇天后阿黛爾發現男友劈腿後一度酗酒、抽煙、暴飲暴食, 這段經歷讓她傷心欲絕。 後來根據這段經歷,她寫出了風靡全球的歌曲《Someone Like You》。

然而相對于阿黛爾的用情至深,阿黛爾前男友卻選擇落井下石。

他聲稱,如果不是自己傷了阿黛爾的心,就不會有專輯《19》當中那些動人心扉的悲傷情歌,因此,他有權獲得一部分專輯的版權。

事情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數年之後,當阿黛爾攜著專輯《25》重返歌壇時,很多人驚訝地發現:回歸的阿黛爾,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阿黛爾給人的感覺總像是沉浸在愛情裡的小女孩兒,她在《Someone Like You》寫道:“對我來說一切都還沒結束,沒關係,我會找到某個像你的他……”

從19歲到25歲,6年後,她有了自己的家庭。

她選擇和一切的往事和解。

新歌《Hello》的開頭她唱道:“Hello,it's me.”

這次,她沒有浸淫在以往的傷懷之中,而選擇和往事握手言和,和曾經的自己大度講和。

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再怎麼念念不忘,也不會有迴響。

不必糾結過往,珍惜當下,直面未來,人生勢必另有一番洞天。

——4——

電影《美麗心靈》中,約翰·納什因為患上精神分裂,終生都難以擺脫幻覺,即便到了晚年,面對陌生的面孔,他依然有防備之心,但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瘋狂地逃避他們,而是選擇和這些幻覺和平相處。

因為他明白,這些也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北野武在《菊次郎與佐紀》一書當中曾一度誤解自己的母親。

他成名後,一向冷面的母親就跟他要錢,對他的態度更不友好。一次北野武騎摩托車出了車禍,母親“幸災樂禍”地對他說:“你有保時捷,幹嘛騎那種玩意兒!”北野武發誓再也不回家。

甚至在母親的葬禮上,北野武都沒有原諒她。

母親的葬禮結束後,北野武坐在車廂裡喝啤酒。他打開母親托姐姐留給自己的遺物:

一張一千萬日元的存摺。

原來那些錢,母親根本就沒有花過,她擔心兒子亂花錢,又太慷慨,怕他有天落魄,於是才想出這樣的主意,替他攢錢。

北野武明白了一切,頓時淚如泉湧。用了大半生和母親對峙,最後自己輸得一敗塗地。

他寫道:“人生最重要的結局是:我們終有一天,要學會和自己平凡不完美的父母達成和解。我們終有一天,要學會和自己、和這個世界達成和解,無論它在你看來美麗,亦或醜陋。”

知乎上,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電影《阿甘正傳》裡,阿甘為什麼要跑?

《阿甘正傳》中,面對母親的離去和珍妮的離開,阿甘開始徒步橫穿美國。歷時數年從東海岸跑到了西海岸,又從西海岸跑回了東海岸。

影片中珍妮告訴阿甘:阿甘,記住,不要逞強,撐不住的時候就跑。

不必逞強,更不必刻意壓制內心的脆弱和恐懼,享受自己成功者的喜悅的時候,也要接受自己失敗者的落寞。如同榮格那句振聾發聵的發問:你究竟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接受任何一面的自己,無論它是光鮮的,還是缺失的;無論它是值得稱道的,亦或者是不值一提的,張開懷抱,去擁抱和接納吧。

要知道:你無法用一個片面的自己,妄圖活出一個完整的人生。

——5——

前兩天,我和一個朋友閒聊,他不無感慨地說:“我最近也變得越來越‘佛系’和‘喪’了,而且越來越喜歡和老婆孩子待在一起,去逛超市總是在蔬菜水果區逗留的最久,以前我也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啊,難道真的是老了?”

我笑著說:“你不是老了,你只是找到了自己更喜歡的生活狀態並且接納了這樣的自己。”

有什麼比活在當下更重要的麼?

據說,佛陀在第一次看到一朵花和第五百次看到時能擁有同樣的驚喜,這是一種隨時調整自我從而獲得生活真諦的大智慧。

你不必成為別人口中的誰,內心深處的快樂永遠勝過表面的虛榮;

你不必過度標榜自己,挾泰山以超北海,不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有些事,我們無能為力;

你不必因為虛度光陰而惶恐,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過去的既成事實,何不揚鞭策馬,奮起直追;

你不必處處與自己為敵,對抗永遠是下策,何不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

我們在銳意進取中懂得了青春;又在隱忍謙和裡懂得了中年;

而無論在何時,你學會了和解,也就懂得了人生。

(責任編輯:石敏琦 郭相淮)

後來根據這段經歷,她寫出了風靡全球的歌曲《Someone Like You》。

然而相對于阿黛爾的用情至深,阿黛爾前男友卻選擇落井下石。

他聲稱,如果不是自己傷了阿黛爾的心,就不會有專輯《19》當中那些動人心扉的悲傷情歌,因此,他有權獲得一部分專輯的版權。

事情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數年之後,當阿黛爾攜著專輯《25》重返歌壇時,很多人驚訝地發現:回歸的阿黛爾,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阿黛爾給人的感覺總像是沉浸在愛情裡的小女孩兒,她在《Someone Like You》寫道:“對我來說一切都還沒結束,沒關係,我會找到某個像你的他……”

從19歲到25歲,6年後,她有了自己的家庭。

她選擇和一切的往事和解。

新歌《Hello》的開頭她唱道:“Hello,it's me.”

這次,她沒有浸淫在以往的傷懷之中,而選擇和往事握手言和,和曾經的自己大度講和。

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再怎麼念念不忘,也不會有迴響。

不必糾結過往,珍惜當下,直面未來,人生勢必另有一番洞天。

——4——

電影《美麗心靈》中,約翰·納什因為患上精神分裂,終生都難以擺脫幻覺,即便到了晚年,面對陌生的面孔,他依然有防備之心,但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瘋狂地逃避他們,而是選擇和這些幻覺和平相處。

因為他明白,這些也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北野武在《菊次郎與佐紀》一書當中曾一度誤解自己的母親。

他成名後,一向冷面的母親就跟他要錢,對他的態度更不友好。一次北野武騎摩托車出了車禍,母親“幸災樂禍”地對他說:“你有保時捷,幹嘛騎那種玩意兒!”北野武發誓再也不回家。

甚至在母親的葬禮上,北野武都沒有原諒她。

母親的葬禮結束後,北野武坐在車廂裡喝啤酒。他打開母親托姐姐留給自己的遺物:

一張一千萬日元的存摺。

原來那些錢,母親根本就沒有花過,她擔心兒子亂花錢,又太慷慨,怕他有天落魄,於是才想出這樣的主意,替他攢錢。

北野武明白了一切,頓時淚如泉湧。用了大半生和母親對峙,最後自己輸得一敗塗地。

他寫道:“人生最重要的結局是:我們終有一天,要學會和自己平凡不完美的父母達成和解。我們終有一天,要學會和自己、和這個世界達成和解,無論它在你看來美麗,亦或醜陋。”

知乎上,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電影《阿甘正傳》裡,阿甘為什麼要跑?

《阿甘正傳》中,面對母親的離去和珍妮的離開,阿甘開始徒步橫穿美國。歷時數年從東海岸跑到了西海岸,又從西海岸跑回了東海岸。

影片中珍妮告訴阿甘:阿甘,記住,不要逞強,撐不住的時候就跑。

不必逞強,更不必刻意壓制內心的脆弱和恐懼,享受自己成功者的喜悅的時候,也要接受自己失敗者的落寞。如同榮格那句振聾發聵的發問:你究竟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接受任何一面的自己,無論它是光鮮的,還是缺失的;無論它是值得稱道的,亦或者是不值一提的,張開懷抱,去擁抱和接納吧。

要知道:你無法用一個片面的自己,妄圖活出一個完整的人生。

——5——

前兩天,我和一個朋友閒聊,他不無感慨地說:“我最近也變得越來越‘佛系’和‘喪’了,而且越來越喜歡和老婆孩子待在一起,去逛超市總是在蔬菜水果區逗留的最久,以前我也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啊,難道真的是老了?”

我笑著說:“你不是老了,你只是找到了自己更喜歡的生活狀態並且接納了這樣的自己。”

有什麼比活在當下更重要的麼?

據說,佛陀在第一次看到一朵花和第五百次看到時能擁有同樣的驚喜,這是一種隨時調整自我從而獲得生活真諦的大智慧。

你不必成為別人口中的誰,內心深處的快樂永遠勝過表面的虛榮;

你不必過度標榜自己,挾泰山以超北海,不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有些事,我們無能為力;

你不必因為虛度光陰而惶恐,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過去的既成事實,何不揚鞭策馬,奮起直追;

你不必處處與自己為敵,對抗永遠是下策,何不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

我們在銳意進取中懂得了青春;又在隱忍謙和裡懂得了中年;

而無論在何時,你學會了和解,也就懂得了人生。

(責任編輯:石敏琦 郭相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