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10種好書(感到自己渺小的時候,才是巨大收穫的開頭)

冬季重點書推薦

第四批, 10種, 來了!

1.《學生國學叢書新編·第1輯(10種)》

面向莘莘學子 普及國學經典

涵養傳統文化 提升語文素養

文言文記載了數千年中華民族燦爛文化

它是與中華民族文明史共存的

文言文閱讀水準應當達到什麼程度最為合適?民國時期是可以作為一個基準線的。 將一個世紀以前的《學生國學叢書》通過新編啟動, 讓它走進一個新的時代, 更好地發揮它在語文教育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王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學生多讀國學典籍, 有助於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植入肌體。 《學生國學叢書新編》為學生自學文言文敞開了大門。

——顧德希 北京四中著名特級教師

王雲五、朱經農主編的《學生國學叢書》, 是一套為中學生和社會普及層面閱讀古代典籍所做的文言文選本。

《學生國學叢書》是《萬有文庫》裡專門為中學生編選的, 目的是將弘揚民族文化精華的理念帶入初等教育。

書目:

第一輯:《書經》《老子》《莊子》《列子》《楚辭》《呂氏春秋》《史記》《世說新語》《蘇辛詞》《周薑詞》

第二輯:《韓愈文》《柳宗元文》《二晏詞》《李後主詞》《詩經》《禮記》《論語》《左傳》《國語》《戰國策》

2.《中國古代的鄉里生活》

從這裡開始瞭解鄉土中國

中國歷史上, 鄉和裡一般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 鄉里是人們的一個最基本的活動範圍, 鄉里生活是古代人們最基礎的社會生活, 是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重心。

縣遠官事少, 山深人俗淳。

有財不行商, 有丁不入軍。

家家守村業, 頭白不出門。

生為陳村民, 死為陳村塵。

——《朱陳村》白居易

本書是一部對中國古代鄉里生活的研究, 主要從古代鄉里結構及其行政組織、鄉間結拜和結社、鄉里互助與互救、鄉里爭訟與械鬥、鄉里自保與防禦、鄉里教育、鄉村信仰與迷信、鄉里文藝活動等八個層面進行論述。

3.《古詩十九首初探》

樂府《古詩十九首》

是我國古代詩歌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

被稱為“風餘”“詩母”,

備受歷代詩論家的推崇

馬茂元先生幼承家學, 與古代詩文傳統領會特深

經過數十年研讀, 晚年幾易其稿撰成此書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回車駕言邁》)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夜苦長,何不秉燭遊?(《生年不滿百》)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明月何皎皎》)

《十九首》裡所描寫的固然是人生最現實的哀愁,但詩人並沒有把它窒死在狹隘的空間與局促的時間裡。內在心情與客觀世界的契合,在詩歌中不可遏制的飛翔著極其豐富的、空闊無邊的詩人的想像。

——馬茂元

4.《舊時淮水東邊月》

遴選冀野(盧前)先生的短篇佳作

“舊時淮水東邊月,曾照行吟側帽來”

水中月,鏡中影,霧中花,是至妙的境界;城外暮笳,枕邊更漏,窗前雨夜,是至妙的聲音。

詩人好比修竹,詞人好比芳草,曲人好比野花;野花多驗蕩,芳草最嫵媚,修竹自高潔。

登山臨水,而有快感,這是美的權威。吮脂舐粉,而有快感,也是美的權威。雖是一樣的“美”,而享受者的心境卻是迥然不同的。

緬懷故人舊雨

辨析陳年史事

評說滄桑世事

盧冀野(盧前),詞學大師吳梅的高足,既是詞客,又是詩人,享有“江南才子”之譽。

5.《愛因斯坦論和平》

從1914年簽署第一個反戰聲明

到1955年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廢止戰爭宣言

愛因斯坦為爭取和平奮鬥了整個一生

“所有事業中最偉大的事業——人與人之間的善良意願和地球上的和平”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也是一個偉大的人——有自知之明的和問心無愧的人……他的工作和小提琴給他帶來了莫大的幸福,但是他的廣泛的同情心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卻妨礙了他獲得更多的寧靜。

——羅素

個人及其創造力的發展……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財富。

生活必須提供的最好東西是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我不僅是和平主義者,而且是一個戰鬥的和平主義者。我願為和平而鬥爭。

本書記載了愛因斯坦在他一生的不同時期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和思想。書中所收錄的愛因斯坦的大多數信件尚屬首次公開。

6.《鏡頭之外的人生》

一部書,90部影片

看電影,也看自己

透過電影,旁觀這個時代

“讀完整本書,我們竟一起看了九十部電影;而不論書中每一部是否都看過,讀完書,你竟仿佛全都看過一回。”

看電影,一如讀書。讀到有意思的,就覺得對生命有又向前走一步的體悟,又更明白了一層。

——何英傑

何英傑寫電影,特別擅長信手撚來地參照對位,例如寫《盛夏光年》,他能比之《愛在黎明破曉前》《夏天的故事》《藍宇》《藍色大門),甚至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他又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年鑒學派式的、比較文學式的高居廟堂,他的態度,還是一貫親切快活的重度影迷。

——原《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 黃哲斌

一本從內容分析出發深層解讀電影並將之進行分類賞析的著作,從這一線索出發,作者帶領讀者在數十年間他看過的經典電影中探尋,更像是人生感觸,思索生命,關於作者自己,關於這個世界。

7.《漫畫北京傳統小吃》

6位90後在北京的奇特旅程

用漫畫講述16種傳統小吃的前世今生

炒肝兒為何不是炒出來的?

沙琪瑪和騎馬有什麼關係?

艾窩窩,講述了一段宮廷愛恨……

蜜三刀,記錄下一件文壇趣事……

人間有癡,亦有味兒!

全書從蒸煮類、炸烙烤類、流食、粘貨、肉食等類別展開,將主人公探訪各色北京小吃店鋪的日常故事和每一種小吃的歷史典故相結合, 通過漫畫的形式向讀者講述了16種北京傳統小吃的前世今生。無論是艾窩窩、糖葫蘆、驢打滾,還是燒麥、豆汁兒、白水羊頭,都色味俱全。

8.《中國畫藝術十二講——從八大山人到賴少其》

一本書詳解十多位中國畫大家

“本書共收入文章12篇,其中對八大山人山水畫研究的獨特視角,對戴本孝山水精神的挖掘探尋,對海派虛穀藝術風格的評述分析,對吳昌碩的人與藝的演變評述,對齊白石的詩與畫,黃賓虹的黑與白,以及對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李苦禪、賴少其等代表這個大的歷史階段的諸多大家的評介,都能發抒己見,不苟同於他人之言。”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楊曉陽

在中國文化中,書畫藝術就是中國文人特別是野賢孤士們的生存方式。

八大山人的山水是在寂靜中求寧謐,在簡約中求永恆,他在內心情感的巨大波瀾被歲月平息後,有類於一個畫中哲人,只想在山水符號世界中表達一種超然不群的哲思——“靜穆的觀照”罷了。

9.《炕圍畫》

一種民間居室裝飾

承載社會生活演變的雲盤

它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

更是一種民眾生活方式

一本集民間炕圍畫藝術的展示和研究於一身的著作

“用如此規模的一部學術專著來關注‘卑微’的炕圍畫,是學術領域中莫大的一種禮敬,填補了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書突破了民間美術視角,從人類學這一更廣闊的視域對炕圍畫進行了研究,這種嘗試具有開拓性意義,引人深思。”

“‘南人習床,北人尚炕’。北方人發明的火炕是一項因地制宜、一體多用的好設計。對北方人來說,炕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活動場所,人們在這裡吃飯、待客、拉家常,也在這裡做女紅、讀書或玩耍。為了防止炕周圍牆面脫落蹭髒衣服被褥,人們想到了在環炕的牆面上塗繪上二三尺高的‘圍子’,這便是炕圍畫(俗稱‘炕圍子’)的緣起。”

10.《四庫全書藝術典》(20冊)

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典籍集成

以文津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收錄了從南齊至清朝的藝術類古籍137種

內容涵蓋繪畫、書法、鑒賞、古琴、器物、園藝、茶道等門類

《四庫全書藝術典》共20冊,以文津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收錄藝術類題材的古籍137種,如《古畫品録》《畫史》《清河書畫舫》《石渠寶笈》《五代名畫補遺》《歷代名畫記》等。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回車駕言邁》)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夜苦長,何不秉燭遊?(《生年不滿百》)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明月何皎皎》)

《十九首》裡所描寫的固然是人生最現實的哀愁,但詩人並沒有把它窒死在狹隘的空間與局促的時間裡。內在心情與客觀世界的契合,在詩歌中不可遏制的飛翔著極其豐富的、空闊無邊的詩人的想像。

——馬茂元

4.《舊時淮水東邊月》

遴選冀野(盧前)先生的短篇佳作

“舊時淮水東邊月,曾照行吟側帽來”

水中月,鏡中影,霧中花,是至妙的境界;城外暮笳,枕邊更漏,窗前雨夜,是至妙的聲音。

詩人好比修竹,詞人好比芳草,曲人好比野花;野花多驗蕩,芳草最嫵媚,修竹自高潔。

登山臨水,而有快感,這是美的權威。吮脂舐粉,而有快感,也是美的權威。雖是一樣的“美”,而享受者的心境卻是迥然不同的。

緬懷故人舊雨

辨析陳年史事

評說滄桑世事

盧冀野(盧前),詞學大師吳梅的高足,既是詞客,又是詩人,享有“江南才子”之譽。

5.《愛因斯坦論和平》

從1914年簽署第一個反戰聲明

到1955年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廢止戰爭宣言

愛因斯坦為爭取和平奮鬥了整個一生

“所有事業中最偉大的事業——人與人之間的善良意願和地球上的和平”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也是一個偉大的人——有自知之明的和問心無愧的人……他的工作和小提琴給他帶來了莫大的幸福,但是他的廣泛的同情心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卻妨礙了他獲得更多的寧靜。

——羅素

個人及其創造力的發展……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財富。

生活必須提供的最好東西是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我不僅是和平主義者,而且是一個戰鬥的和平主義者。我願為和平而鬥爭。

本書記載了愛因斯坦在他一生的不同時期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和思想。書中所收錄的愛因斯坦的大多數信件尚屬首次公開。

6.《鏡頭之外的人生》

一部書,90部影片

看電影,也看自己

透過電影,旁觀這個時代

“讀完整本書,我們竟一起看了九十部電影;而不論書中每一部是否都看過,讀完書,你竟仿佛全都看過一回。”

看電影,一如讀書。讀到有意思的,就覺得對生命有又向前走一步的體悟,又更明白了一層。

——何英傑

何英傑寫電影,特別擅長信手撚來地參照對位,例如寫《盛夏光年》,他能比之《愛在黎明破曉前》《夏天的故事》《藍宇》《藍色大門),甚至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他又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年鑒學派式的、比較文學式的高居廟堂,他的態度,還是一貫親切快活的重度影迷。

——原《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 黃哲斌

一本從內容分析出發深層解讀電影並將之進行分類賞析的著作,從這一線索出發,作者帶領讀者在數十年間他看過的經典電影中探尋,更像是人生感觸,思索生命,關於作者自己,關於這個世界。

7.《漫畫北京傳統小吃》

6位90後在北京的奇特旅程

用漫畫講述16種傳統小吃的前世今生

炒肝兒為何不是炒出來的?

沙琪瑪和騎馬有什麼關係?

艾窩窩,講述了一段宮廷愛恨……

蜜三刀,記錄下一件文壇趣事……

人間有癡,亦有味兒!

全書從蒸煮類、炸烙烤類、流食、粘貨、肉食等類別展開,將主人公探訪各色北京小吃店鋪的日常故事和每一種小吃的歷史典故相結合, 通過漫畫的形式向讀者講述了16種北京傳統小吃的前世今生。無論是艾窩窩、糖葫蘆、驢打滾,還是燒麥、豆汁兒、白水羊頭,都色味俱全。

8.《中國畫藝術十二講——從八大山人到賴少其》

一本書詳解十多位中國畫大家

“本書共收入文章12篇,其中對八大山人山水畫研究的獨特視角,對戴本孝山水精神的挖掘探尋,對海派虛穀藝術風格的評述分析,對吳昌碩的人與藝的演變評述,對齊白石的詩與畫,黃賓虹的黑與白,以及對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李苦禪、賴少其等代表這個大的歷史階段的諸多大家的評介,都能發抒己見,不苟同於他人之言。”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楊曉陽

在中國文化中,書畫藝術就是中國文人特別是野賢孤士們的生存方式。

八大山人的山水是在寂靜中求寧謐,在簡約中求永恆,他在內心情感的巨大波瀾被歲月平息後,有類於一個畫中哲人,只想在山水符號世界中表達一種超然不群的哲思——“靜穆的觀照”罷了。

9.《炕圍畫》

一種民間居室裝飾

承載社會生活演變的雲盤

它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

更是一種民眾生活方式

一本集民間炕圍畫藝術的展示和研究於一身的著作

“用如此規模的一部學術專著來關注‘卑微’的炕圍畫,是學術領域中莫大的一種禮敬,填補了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書突破了民間美術視角,從人類學這一更廣闊的視域對炕圍畫進行了研究,這種嘗試具有開拓性意義,引人深思。”

“‘南人習床,北人尚炕’。北方人發明的火炕是一項因地制宜、一體多用的好設計。對北方人來說,炕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活動場所,人們在這裡吃飯、待客、拉家常,也在這裡做女紅、讀書或玩耍。為了防止炕周圍牆面脫落蹭髒衣服被褥,人們想到了在環炕的牆面上塗繪上二三尺高的‘圍子’,這便是炕圍畫(俗稱‘炕圍子’)的緣起。”

10.《四庫全書藝術典》(20冊)

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典籍集成

以文津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收錄了從南齊至清朝的藝術類古籍137種

內容涵蓋繪畫、書法、鑒賞、古琴、器物、園藝、茶道等門類

《四庫全書藝術典》共20冊,以文津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收錄藝術類題材的古籍137種,如《古畫品録》《畫史》《清河書畫舫》《石渠寶笈》《五代名畫補遺》《歷代名畫記》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