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開雲集團大幅減持彪馬股份,這看起來是最好的選擇?

終於, 開雲集團在上周釋放了“拋棄”德國運動品牌彪馬的最強烈信號, 理由是集團準備把注意力聚焦在奢侈品領域。 這與彪馬的經營狀況無關,

事實上, 彪馬近兩年一直在國際體育用品市場上風光無限。 所以, 這稱得上是開雲集團的一次重大戰略轉移, 集團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諾(Francois-Henri Pinault)稱其為里程碑事件。

已經有不止一家外媒對此事做了報導, 具體內容上並無太大差別。 據悉, 開雲集團已經將手中持有的70%彪馬股份分發給了自己的股東, 其中持有集團40.9%股份的母公司Artemis將持有29%的彪馬股份, 成為品牌的長期戰略股東, 而開雲集團剩餘的彪馬股份僅有16%。 也就是說, 在資本市場上流通的彪馬股份差不多會占到55%左右, 而之前的這一數字僅有不到14%。

不過市場對這次彪馬股權拆分的反響並不積極, 消息公佈當天, 彪馬股價當天最多下跌4.8%, 而過去一年時間裡,

彪馬股價的累計增幅則超過了33%。 有分析師就認為, 開雲集團這種拋售彪馬股份的方式從短期來看對中小股東並沒有太大幫助, 他們更希望彪馬能夠再找到一個大金主, 如此一來, 這些股東才有更好的時機在資本市場上獲益。

反過來, 彪馬股份在資本市場上的流通能力大大增強,

勢必會有更多散戶參與進來, 對於品牌增值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雖然美林銀行下調了彪馬的股票評級, 但是從近一年多彪馬的綜合表現來看, 這家運動品牌仍然值得投資, 這也是開雲集團不選擇整體出售彪馬的原因。 其實從各方面報導來看, 彪馬並不缺少買家, 中國品牌安踏就是屢次被提及的名字之一, 只是現在看來, 彪馬“中國化”的幾率又小了幾分。

開雲集團不出售, 就是想繼續享受彪馬未來的品牌價值。 開雲集團CFO讓-馬克·杜普萊(Jean-Marc Duplaix)就表示, 選擇不直接出售彪馬, 也是為了避免為品牌帶來太多的不穩定性, 畢竟品牌出售一般要經歷漫長的談判以及審核過程, 投資者們未必會有這個耐心。

開雲集團在聲明中表示, 集團的目標是繼續發展以時裝、皮具、珠寶和腕表為代表的奢侈品品類, 這能為集團帶來高現金流以及雄厚的財力基礎。 如此一來, 集團很可能會逐步脫手自己的體育品類。 大面積拆分彪馬股份後, 開雲集團碩果僅存的體育及生活方式品牌就是2011年以6.08億美元收購的滑雪裝備品牌Volcom, 估計它也在集團的出售名單之列了。

其實體育及生活方式品類已經是開雲集團比較重視的方向了, 包括書籍、電商在內的零售業務已經在拆分彪馬股份之前被剝離。 開雲集團屯重兵發展奢侈品品類其實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去年11月份, 就有法國媒體透露集團出售彪馬品牌的計畫, 羅斯查爾德集團負責具體的財務顧問工作, 彼時的彪馬已經連續六個季度錄得兩位數增長, 是市場上極為活躍的運動品牌。

更早些時候, 皮諾退出彪馬董事會也不免讓人心生疑慮, 開雲集團“拋棄”彪馬看起來板上釘釘。 而花旗銀行的分析師則認為開雲集團已經迎來出售彪馬的最佳時機, 如今看來,這些預測基本應驗,只是在具體操作方式上有所出入。

如果綜合開雲集團出售彪馬的決心以及品牌持續走高的業績,這似乎在情理上有些說不通,如果只是想在高點套現,也沒有必要使出股權拆分這一套。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開雲集團對彪馬如此矛盾呢?體育用品品類的低利潤率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從彪馬2017財年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銷售額超過了11億美元,淨利潤更是同比猛增了57%,但是其利潤率卻只有5.5%,即便前三季度的綜合利潤率可以達到9%,與Gucci、聖羅蘭等奢侈品依然相去甚遠。如果只是看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彪馬的投資回報率與愛迪達、耐克也不是一個級別的。

目前,彪馬的市值已經恢復至開雲集團2007年收購時的水準,但是對於收購者而言,超過50億歐元的市值也是巨大障礙。畢竟全球的體育用品行業並不算景氣,即便是那些知名的品牌管理公司也在縮減規模,總之,彪馬對於那些品牌商或者風險投資公司來說還是有太多不確定性了。眾所周知,彪馬的時尚化轉型尤為成功,甚至可以作為行業範例,其中蕾哈娜功不可沒。但是彪馬和蕾哈娜的合作也已經接近尾聲,而塞蕾娜·戈麥斯很有可能成為彪馬的另一位主打星。

德國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相關分析師就表示,雖然彪馬的業績正處在持續上升期,但是相比於開雲集團的奢侈品業務來說,其收入增長速度還是太慢了。減持彪馬股份更有利於集團的長遠發展,對外界而言,集團的產品定位也會更明晰。

其實全球的奢侈品行業也經歷過一陣動盪期,但是開雲集團依靠聖羅蘭和Gucci的強勢反倒在群雄逐鹿中嶄露頭角,就連葆蝶家都被提振了不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集團走奢侈品路線的想法。的確,體育和生活方式的部門在如今的開雲集團內部多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過低的息稅前利潤很難讓集團股東提起興趣。

其實我們還是更關係拆分股份之後的彪馬會走上哪條路。之前我們已經分析到,現在的局面很難找到大資本來對開雲集團以及母公司產生實質威脅,所以,集團依然能夠對彪馬施以最大的影響力。只不過擁有更大資本自由度的彪馬在股市上會變得更活躍,這對於品牌發展是有利的,甚至不排除在未來收購一些生活方式類的子品牌。

彪馬CEO比約恩·古爾登就表示,股權分拆並不會影響彪馬的品牌業績,而獲得更高的獨立性之後,彪馬的決策速度、市場靈敏度也將實現質的提升,如果對此時北美體育用品市場的低迷有所瞭解,那麼就不難理解速度對於品牌的重要性。當然,彪馬和開雲集團也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彈性空間,如果市場風向有變,持有彪馬45%的開雲系依然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過數年的周折之後,開雲集團還是選擇一種頗為折中的方式來處理彪馬問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彪馬的整體發展將更依賴於資本市場,就像愛迪達和耐克一樣。也許一些新投資者早已摩拳擦掌,就看彪馬的底氣是不是夠足了。

聲明:本文為禹唐體育原創,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轉載/合作請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號:yutangxzs。

如今看來,這些預測基本應驗,只是在具體操作方式上有所出入。

如果綜合開雲集團出售彪馬的決心以及品牌持續走高的業績,這似乎在情理上有些說不通,如果只是想在高點套現,也沒有必要使出股權拆分這一套。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開雲集團對彪馬如此矛盾呢?體育用品品類的低利潤率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從彪馬2017財年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銷售額超過了11億美元,淨利潤更是同比猛增了57%,但是其利潤率卻只有5.5%,即便前三季度的綜合利潤率可以達到9%,與Gucci、聖羅蘭等奢侈品依然相去甚遠。如果只是看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彪馬的投資回報率與愛迪達、耐克也不是一個級別的。

目前,彪馬的市值已經恢復至開雲集團2007年收購時的水準,但是對於收購者而言,超過50億歐元的市值也是巨大障礙。畢竟全球的體育用品行業並不算景氣,即便是那些知名的品牌管理公司也在縮減規模,總之,彪馬對於那些品牌商或者風險投資公司來說還是有太多不確定性了。眾所周知,彪馬的時尚化轉型尤為成功,甚至可以作為行業範例,其中蕾哈娜功不可沒。但是彪馬和蕾哈娜的合作也已經接近尾聲,而塞蕾娜·戈麥斯很有可能成為彪馬的另一位主打星。

德國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相關分析師就表示,雖然彪馬的業績正處在持續上升期,但是相比於開雲集團的奢侈品業務來說,其收入增長速度還是太慢了。減持彪馬股份更有利於集團的長遠發展,對外界而言,集團的產品定位也會更明晰。

其實全球的奢侈品行業也經歷過一陣動盪期,但是開雲集團依靠聖羅蘭和Gucci的強勢反倒在群雄逐鹿中嶄露頭角,就連葆蝶家都被提振了不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集團走奢侈品路線的想法。的確,體育和生活方式的部門在如今的開雲集團內部多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過低的息稅前利潤很難讓集團股東提起興趣。

其實我們還是更關係拆分股份之後的彪馬會走上哪條路。之前我們已經分析到,現在的局面很難找到大資本來對開雲集團以及母公司產生實質威脅,所以,集團依然能夠對彪馬施以最大的影響力。只不過擁有更大資本自由度的彪馬在股市上會變得更活躍,這對於品牌發展是有利的,甚至不排除在未來收購一些生活方式類的子品牌。

彪馬CEO比約恩·古爾登就表示,股權分拆並不會影響彪馬的品牌業績,而獲得更高的獨立性之後,彪馬的決策速度、市場靈敏度也將實現質的提升,如果對此時北美體育用品市場的低迷有所瞭解,那麼就不難理解速度對於品牌的重要性。當然,彪馬和開雲集團也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彈性空間,如果市場風向有變,持有彪馬45%的開雲系依然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過數年的周折之後,開雲集團還是選擇一種頗為折中的方式來處理彪馬問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彪馬的整體發展將更依賴於資本市場,就像愛迪達和耐克一樣。也許一些新投資者早已摩拳擦掌,就看彪馬的底氣是不是夠足了。

聲明:本文為禹唐體育原創,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轉載/合作請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號:yutangxzs。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