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每一部大女主戲,背後都有一個乃至好幾個男主的支撐

聽說在不久的將來, 我們會被更多的大女主戲轟炸?

也不一定。

2018年第一個現象級大劇還沒出現, 破事倒是一堆。 前不久, 原定於2017年底播出的《如懿傳》被傳出送審打回, 上星遙遙無期。

而最近, 原定開年放送的《巴清傳》也因為服飾照搬日本, 預告片歷史情節成迷而被“秦粉”一封舉報信告上廣電總局, 再次引起關注。

兩部最受關注的大女主戲前途未蔔, 而眼見著, 還是有一部接一部的大女主戲前赴後繼地奔向螢幕。

樂此不疲。

何為“大女主戲”?

顧名思義, 整部劇都圍繞一位女性展開, 所有故事, 所有角色都因她的喜悲而沸騰。

最終, 在經歷了親情的失去, 友情的背叛, 和愛情的千回百轉後, 一將功成萬骨枯, 女主也由小紅帽轉型成漂亮的大灰狼。

自從《甄嬛傳》火爆後, 國產大女主戲越來越火。

一直流言不斷的大甜甜, 憑藉《大唐榮耀》圈粉無數。 但同樣是女性成長史的《武媚娘傳奇》, 卻因為從少到老的阿寶色被無數人加以詬病。

但利弊相權後, 為了混臉熟和小概率的爆款希望也讓眾多女演員爭先恐後地參演甚至是籌拍大女主戲。

大冪冪剛在十裡八荒三生三世完, 就轉戰五洲拍了亂世皇后成長記《扶搖》;趙麗穎《花千骨》《楚喬傳》沒演盡興, 搭上口碑擔當正午陽光穿越到北宋演繹庶女翻身記《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陳坤在宮廷女子權謀傳奇《凰權》裡給倪妮做了陪襯;

甚至, 從不下神壇的國際章也放棄了恩師張藝謀的勸告, 籌拍《帝王業》。

當代中國娛樂圈, 一個沒有拍過“大女主戲”的大花小花就像是沒開過光的平安符, 怎麼看覺得不保險。

不過, 雖然娛樂圈勢頭不減, 但2018開年的輿論風向卻慢慢開始轉變。

這不禁讓人懷疑, 國產大女主戲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觀眾遺棄呢?

套路的崩塌

回顧近幾年各大女主戲, 從後宮到玄幻, 從沙場到職場, 各種女主成長的場景不勝枚數。

但其本質, 都是——

出身不好的女主不停被壞人加害, 但每次都被愛慕她的男性角色們拯救, 最終, 和某一位男性角色一起, 踩在那些被男性角色打趴了的反派“屍體”上成就“大業”。

同樣的核心,套路到不同的類型劇中,刷新著觀眾的新鮮感。

但由於我國目前電視劇導演編劇良莠不齊,這些類型劇裡頻頻出現的bug也讓螢幕前的觀眾難以信服。

比如,在《歡樂頌2》裡安迪在電話裡驚心動魄對準婆婆發起過一場股市圍剿,不專業程度震驚了整個金融圈。

《離婚律師》被吐槽情情愛愛大過於專業——

再比如過去我們看過的《尋秦記》《穿越時空的愛戀》之類的穿越劇,主角回到過去後,自始至終都會穿插以現代思維認知來解決在古代遇到的問題。

但在穿越劇《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裡,只會在女主剛穿越過去時,為了引發笑點,劇情上安排一些現代思維和古代文化的衝突。隨即,迅速融入了與皇子們虐戀情深的皇宮大環境中,和當代年輕人談戀愛沒任何區別。

再例如神話題材的劇中,以前,我們看到神話劇,除了講神仙世界,過程中還兼濟天下的大情懷。

而在現在例如《花千骨》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類玄幻劇,連凡人都懶得提及,直接將衝突放在了神仙之間的私人恩怨裡,除了新增幾個“四海八荒”之類的詞語,與凡人愛恨幾乎沒有區別。

而除了編劇的不靠譜,演員的拙劣演技以及摳圖替身等扎眼畫面,也無法讓觀眾相信,現在出現在鏡頭裡的,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奇女子。

但有沒有合格的大女主類型劇呢?我想起了小時候“看一部想換一個人生理想的”TVB行業劇。

在還沒有“喪”文化的當時,港人總體的精神面貌也在那些行業劇中展現:只要努力就可以把生活過的好。而且在西化氛圍比較濃的香港,男女平等的理念也有著充分的展現。

因此,在當時劇集中的女性角色,比我們現在獨立自主。

有的與時代同步,如《陀槍師姐》裡被丈夫拋棄又拿起陀槍站起來的朱素娥,觀眾能從中照見自己;

有的則先於時代,如《鑒證實錄》裡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而成為了一名法醫的聶寶言,滿懷對女性成長的憧憬。

所以說,從小看TVB劇長大的女生其實是很幸運的。因為她們從小就看到了更多元化的女性人生之路。

有人以身作則,告訴她們女性也該自強自立。職場並不只是一個愛情發生的背景板,反倒是女主成長的跳板,有力且踏實。

毫無邏輯的性格轉變

既然是大女主戲,對於女主角成長道路肯定要加重油墨來描寫。

國劇現在的“大女主戲”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如《甄嬛傳》,前期受盡欺辱,後期淩駕一切。

但《甄嬛傳》的大火,除了劇情的討巧,孫儷對女主性格轉變的演繹也功不可沒。

但這種轉變沒有編劇的功底,演員的演技和導演的調控,是非常不好表現的。

可偏有人自身能力不行還偏對此愛若珍寶。打頭陣的當屬嘗到甜頭的範冰冰。

《武媚娘傳奇》裡,他從一個才人被眾人呵護成女皇,裡面的一句臺詞是:“我武媚娘再也不是剛進宮的武媚娘了。”而在《巴清傳》的預告片裡,也同樣出現了這句臺詞。

這種情節看起來迎合了觀眾的“過癮”,但著實膚淺且沒有任何藝術價值。還給了觀眾一種,好像女生只有是從天真無邪變成腹黑狠毒才能算成功的錯覺。

除了情節錯亂的前軟後狠外,還有一類女主戲宣傳是女性自強,但往往都會被後期劇情打臉。

《羋月傳》裡,羋月前面還在嘚瑟“我羋月前半生都靠在男人身上,後半生不靠也罷”,到了後面又開始躺在男人懷裡說“義渠君救我”。

原著亦舒借子君之口說出:“ 愛情是一場不幸的瘟疫,終身不遇方值得慶倖。”的女性自我覺醒探索,也被電視改編成一部女主養成走向的網文。

賀涵養成女主——

被賀涵調教出來的唐晶養成女主——

被賀涵調教的陳俊生離婚後還是對女主鼓勵型養成——

又例如起高走低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多少觀眾因為後面孫儷和沈家少爺的糾纏,爬回去把豆瓣的四分改為兩分。

這些前後不一的邏輯性格直接導致劇情的整場垮掉。

而迄今為止,最好看的女性勵志劇,莫過於2003年火遍全球的《大長今》。

相比於上面兩大類成長路線,一路從賤民身份成為韓國首位女性御醫的長今,才是從始至終的自立自強,勤懇善良。

對手方面,同樣被欺負,國產為了凸顯女主聖母,反派往往非婊即蠢。但長今的敵人,鋼筋鐵骨、強硬歹毒,且智商始終線上。

長今被他們害得實打實的坐牢、貶職、流放,身邊人也被蒙冤慘死。

但長今的復仇既不瑪麗蘇,也不需要男人幫忙,光明正大,一步一步都是一個女性真正的榮光。

愛情方面,除了皇帝和閔政浩,長今在劇中沒有任何愛慕者。而喜歡她的皇帝也沒有對她有過任何不合理的提攜。

最難能可貴的是,官配閔大人比任何人都尊重長今的選擇。尊重她的才華,尊重她的努力,尊重她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連其他配角,例如連生、今英、韓尚宮、崔尚宮等也是各具風貌,有自己的性格背景。

反觀現在動輒七、八十集的國產劇,別說群像,有的連男主女主都塑造不好,實在讓人感到悲涼。

說是大女主戲,其實崇拜的還是男權

說《甄嬛傳》內核是表現女性對男權的依附沒錯,畢竟社會背景放在那裡。

但在《武媚娘傳奇》裡,明明是女性成為天下最終的霸主,范爺卻依舊耽迷在瑪麗蘇的情愛當中,不肯自拔。

前59集和李世民談戀愛,順便李世民保護她不被其他嬪妃欺負;後46集和李治談戀愛,李治保護她不被其他嬪妃欺負。

到最後一集裡,才懷著一顆愛國愛民愛李治的心被大家捧上皇位。

這樣的情節比滿屏的阿寶色濾鏡還要虛幻可怕。

可觀眾就是吃這一套。

所謂披著獨立鎧甲的瑪麗蘇,以前是王子殺掉龍,拯救公主,一起坐上寶座。到了現在,被王子保護的公主和王子一起殺掉龍,再坐上寶座。

一路上,看似是女主作為主角,其實還是男人在一旁相伴協助。

《陸貞傳奇》裡的陸貞,開掛的人生從高湛的指點開始。

《楚喬傳》裡的楚喬,離不開官配玥公子的養成。

《我的前半生》裡子君的轉型更是離不開賀涵的一路督促。

這所有的大女主戲,所謂的成長,不過是一種桃色權力的隱喻。難道離開了男人,女人就沒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

但可悲的是,目前這類大女主戲的絕大部分觀眾還是以女性為主。

電視劇市場本身是為了迎合觀眾,什麼類型火拍什麼類型。其意識的進步或落後,也都是觀眾自身的喜好偏向。

而正如上面所說,這些宣傳所謂女性自強的影視劇,其內核還是女性依附於男性的權力或能力。

這背後,是否在給我們某種啟示?

就像我們吐槽小鮮肉和爛片電影,即便吐槽,他們能生存在市場上且如魚得水,還是說明他們有自己的受眾。我們阻擋不了市場的選擇。

而今天他們把《巴清傳》告了,是以顛倒傳統的理由。可市場不死,這類問題的影視作品還是會存在,舉報是舉報不完的。

所以,我們要發出質疑的不止是面向某些創作者,更是針對這些電視劇的受眾們:對於這些所謂“大女主戲”,你們到底是喜歡“獨立女性”,還是喜歡“掩蓋在獨立花環下亙古不變的瑪麗蘇”?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同樣的核心,套路到不同的類型劇中,刷新著觀眾的新鮮感。

但由於我國目前電視劇導演編劇良莠不齊,這些類型劇裡頻頻出現的bug也讓螢幕前的觀眾難以信服。

比如,在《歡樂頌2》裡安迪在電話裡驚心動魄對準婆婆發起過一場股市圍剿,不專業程度震驚了整個金融圈。

《離婚律師》被吐槽情情愛愛大過於專業——

再比如過去我們看過的《尋秦記》《穿越時空的愛戀》之類的穿越劇,主角回到過去後,自始至終都會穿插以現代思維認知來解決在古代遇到的問題。

但在穿越劇《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裡,只會在女主剛穿越過去時,為了引發笑點,劇情上安排一些現代思維和古代文化的衝突。隨即,迅速融入了與皇子們虐戀情深的皇宮大環境中,和當代年輕人談戀愛沒任何區別。

再例如神話題材的劇中,以前,我們看到神話劇,除了講神仙世界,過程中還兼濟天下的大情懷。

而在現在例如《花千骨》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類玄幻劇,連凡人都懶得提及,直接將衝突放在了神仙之間的私人恩怨裡,除了新增幾個“四海八荒”之類的詞語,與凡人愛恨幾乎沒有區別。

而除了編劇的不靠譜,演員的拙劣演技以及摳圖替身等扎眼畫面,也無法讓觀眾相信,現在出現在鏡頭裡的,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奇女子。

但有沒有合格的大女主類型劇呢?我想起了小時候“看一部想換一個人生理想的”TVB行業劇。

在還沒有“喪”文化的當時,港人總體的精神面貌也在那些行業劇中展現:只要努力就可以把生活過的好。而且在西化氛圍比較濃的香港,男女平等的理念也有著充分的展現。

因此,在當時劇集中的女性角色,比我們現在獨立自主。

有的與時代同步,如《陀槍師姐》裡被丈夫拋棄又拿起陀槍站起來的朱素娥,觀眾能從中照見自己;

有的則先於時代,如《鑒證實錄》裡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而成為了一名法醫的聶寶言,滿懷對女性成長的憧憬。

所以說,從小看TVB劇長大的女生其實是很幸運的。因為她們從小就看到了更多元化的女性人生之路。

有人以身作則,告訴她們女性也該自強自立。職場並不只是一個愛情發生的背景板,反倒是女主成長的跳板,有力且踏實。

毫無邏輯的性格轉變

既然是大女主戲,對於女主角成長道路肯定要加重油墨來描寫。

國劇現在的“大女主戲”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如《甄嬛傳》,前期受盡欺辱,後期淩駕一切。

但《甄嬛傳》的大火,除了劇情的討巧,孫儷對女主性格轉變的演繹也功不可沒。

但這種轉變沒有編劇的功底,演員的演技和導演的調控,是非常不好表現的。

可偏有人自身能力不行還偏對此愛若珍寶。打頭陣的當屬嘗到甜頭的範冰冰。

《武媚娘傳奇》裡,他從一個才人被眾人呵護成女皇,裡面的一句臺詞是:“我武媚娘再也不是剛進宮的武媚娘了。”而在《巴清傳》的預告片裡,也同樣出現了這句臺詞。

這種情節看起來迎合了觀眾的“過癮”,但著實膚淺且沒有任何藝術價值。還給了觀眾一種,好像女生只有是從天真無邪變成腹黑狠毒才能算成功的錯覺。

除了情節錯亂的前軟後狠外,還有一類女主戲宣傳是女性自強,但往往都會被後期劇情打臉。

《羋月傳》裡,羋月前面還在嘚瑟“我羋月前半生都靠在男人身上,後半生不靠也罷”,到了後面又開始躺在男人懷裡說“義渠君救我”。

原著亦舒借子君之口說出:“ 愛情是一場不幸的瘟疫,終身不遇方值得慶倖。”的女性自我覺醒探索,也被電視改編成一部女主養成走向的網文。

賀涵養成女主——

被賀涵調教出來的唐晶養成女主——

被賀涵調教的陳俊生離婚後還是對女主鼓勵型養成——

又例如起高走低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多少觀眾因為後面孫儷和沈家少爺的糾纏,爬回去把豆瓣的四分改為兩分。

這些前後不一的邏輯性格直接導致劇情的整場垮掉。

而迄今為止,最好看的女性勵志劇,莫過於2003年火遍全球的《大長今》。

相比於上面兩大類成長路線,一路從賤民身份成為韓國首位女性御醫的長今,才是從始至終的自立自強,勤懇善良。

對手方面,同樣被欺負,國產為了凸顯女主聖母,反派往往非婊即蠢。但長今的敵人,鋼筋鐵骨、強硬歹毒,且智商始終線上。

長今被他們害得實打實的坐牢、貶職、流放,身邊人也被蒙冤慘死。

但長今的復仇既不瑪麗蘇,也不需要男人幫忙,光明正大,一步一步都是一個女性真正的榮光。

愛情方面,除了皇帝和閔政浩,長今在劇中沒有任何愛慕者。而喜歡她的皇帝也沒有對她有過任何不合理的提攜。

最難能可貴的是,官配閔大人比任何人都尊重長今的選擇。尊重她的才華,尊重她的努力,尊重她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連其他配角,例如連生、今英、韓尚宮、崔尚宮等也是各具風貌,有自己的性格背景。

反觀現在動輒七、八十集的國產劇,別說群像,有的連男主女主都塑造不好,實在讓人感到悲涼。

說是大女主戲,其實崇拜的還是男權

說《甄嬛傳》內核是表現女性對男權的依附沒錯,畢竟社會背景放在那裡。

但在《武媚娘傳奇》裡,明明是女性成為天下最終的霸主,范爺卻依舊耽迷在瑪麗蘇的情愛當中,不肯自拔。

前59集和李世民談戀愛,順便李世民保護她不被其他嬪妃欺負;後46集和李治談戀愛,李治保護她不被其他嬪妃欺負。

到最後一集裡,才懷著一顆愛國愛民愛李治的心被大家捧上皇位。

這樣的情節比滿屏的阿寶色濾鏡還要虛幻可怕。

可觀眾就是吃這一套。

所謂披著獨立鎧甲的瑪麗蘇,以前是王子殺掉龍,拯救公主,一起坐上寶座。到了現在,被王子保護的公主和王子一起殺掉龍,再坐上寶座。

一路上,看似是女主作為主角,其實還是男人在一旁相伴協助。

《陸貞傳奇》裡的陸貞,開掛的人生從高湛的指點開始。

《楚喬傳》裡的楚喬,離不開官配玥公子的養成。

《我的前半生》裡子君的轉型更是離不開賀涵的一路督促。

這所有的大女主戲,所謂的成長,不過是一種桃色權力的隱喻。難道離開了男人,女人就沒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

但可悲的是,目前這類大女主戲的絕大部分觀眾還是以女性為主。

電視劇市場本身是為了迎合觀眾,什麼類型火拍什麼類型。其意識的進步或落後,也都是觀眾自身的喜好偏向。

而正如上面所說,這些宣傳所謂女性自強的影視劇,其內核還是女性依附於男性的權力或能力。

這背後,是否在給我們某種啟示?

就像我們吐槽小鮮肉和爛片電影,即便吐槽,他們能生存在市場上且如魚得水,還是說明他們有自己的受眾。我們阻擋不了市場的選擇。

而今天他們把《巴清傳》告了,是以顛倒傳統的理由。可市場不死,這類問題的影視作品還是會存在,舉報是舉報不完的。

所以,我們要發出質疑的不止是面向某些創作者,更是針對這些電視劇的受眾們:對於這些所謂“大女主戲”,你們到底是喜歡“獨立女性”,還是喜歡“掩蓋在獨立花環下亙古不變的瑪麗蘇”?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