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周傑倫胖了又怎樣,就一直卡在我的青春裡吧

一個多月前, 一位叫周傑倫的老朋友告訴我們, 他會在1.18他生日這天發新歌, “如果做不到的話, 那就算了”。

到了生日前夕, 這位被我們寵了十幾年的朋友肯定沒有料到, 比 #0118周傑倫生日快樂# 這個年經熱搜來得更早的, 是一個略顯紮心的——

#周傑倫 胖#!

說實話, 傑倫胖了這事兒他自己都承認過幾百遍了, 粉絲們的反應也慢慢趨於平靜, 甚至在聽到“周傑倫疑似整容”的聲音時怒挺對方:

整容?那可不!他這幾年一看就是做了全身脂肪填充。

但當大家看到狗仔拍到的最新照片, 還是無可避免地被震驚到了——

別人的愛豆被偷拍出緋聞, 你的愛豆被偷拍到又在喝奶茶???哭笑不得的粉絲們只能用他的歌詞唱出自己的心聲——

從前從前, 有個人瘦了很久,

但偏偏他漸漸把自己喝得很胖

看不見你的胖我怎麼睡得著

也許腿肥也是另一種美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胖

印第安老胖鳩

在這一波狂歡裡, 大家仿佛已經看到, 髮際線快禿到頭頂的他手持塑膠水槍, 光個膀子、戴著墨鏡, 在草坪上奔跑的樣子。

唯一能安慰到粉絲的, 大概是得知了“喝奶茶真的很容易長胖”這一宇宙真理。

很多人之前都沒get到, 覺得周傑倫把心愛的女生比喻成奶茶很敷衍, 直到最近才恍然大悟:原來奶茶真的是他的一生摯愛啊!

原來, 他是一個開完發佈會都不忘帶走奶茶的男人——

一個喝奶茶絕不放過一(此處應是四聲)顆珍珠的男人——

一個2006年就因沉迷奶茶上過電視的男人(誤)——

直到今天淩晨,說好的新歌準時推出。

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的網友們這才驚覺:像周傑倫這麼優秀的人,喝點奶茶怎麼了?怎麼了?不就是會胖到永遠卡在我的青春裡嗎?

這首《等你下課》是周傑倫跟自己的錄音師兼好友Gary楊瑞代的第二次合作,唱的是一個擦肩而過的暗戀故事。

一個懊悔自己沒好好念書的年輕人,沒能和自己喜歡的女孩考上同一所大學,於是在女孩的學校附近租了個公寓,默默等她下課,給她彈琴、寫情書。

意料之中地,這首歌又刷屏了。

- 聽了,感覺沒有想像中的好聽。

- 可這是周傑倫啊!

一個粉絲會以他為榮的偶像。

相比對歌曲的回饋,粉絲們今天的刷屏更像是說出一句句接頭暗號,點燃了一座座烽火臺,讓人一看到這首歌的分享連結就知道:“哦,友軍!”

有人一邊說著“很一般呐”,一邊單曲迴圈了一早上;

有人把這首歌送給了所有的足球隊教練;

還有人猜測,之後是不是接著一首《放學別走》,一首《來下辦公室》……

更多的,是對周傑倫“叛變”的“譴責”。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男人在23歲那一年,任性地唱著“考不上的好學校,可以不微笑就走”;

在24歲那一年,失落地唱著“為你翹課的那一天,花落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間,我怎麼看不見”;

在27歲那一年,嘟囔著“用功讀書,怎麼會從我嘴巴說出”;

而十多年後,這傢伙居然在39歲生日這天,質問起自己“高中三年,為什麼不好好讀書”???

啊朋友,你小學在走廊罰站都還注意著窗邊的蜻蜓——

身在考場上想的都是“為啥漂亮的女生都在隔壁班”——

能不能考上大學,心裡頭沒點胖數嗎?

回到《等你下課》本身。

“這首歌其實是鼓勵歌迷,努力考上跟你喜歡的人一樣的學校。”

這句話說是周傑倫開的玩笑,其實一點毛病都沒有。歌裡還是熟悉的旋律,很周傑倫,很初戀,也很……高中生。

是了,他的心裡,本來不就住著一個容易害羞的高中生嗎?

雖然這個男人已為人父,聽他歌的80後都油膩了,90後也快禿了,可他還是唱著“等你下課”,而不是“等你下班”。

你想想,等你下班,去應酬、去買菜、去接孩子,多俗啊。

“下課”這個詞兒就高級多了,一撇一捺裡都透著一股17歲盛夏的氣息。

恍惚間都聽到了高中的下課鈴聲,普通話不標準的數學老師又在拖堂,班主任打斷他說下節課要隨堂小測,而教室外面,有人拎著剛從冰櫃裡拿出來的汽水兒在等你。

沒有人永遠17歲,但他永遠有17歲的粉絲。

不同於之前口吻青澀的周氏情歌,這一次我們更多聽到的是釋懷後的娓娓道來,聽到這位老朋友給他年輕的新粉絲劃重點:

第一,要好好學習,不然不能跟喜歡的高中同桌去同一所大學;

第二,追妹子,還是得唱本公舉的《告白氣球》。

最近幾年,我們常常看見這樣的問題——

“周傑倫”是什麼?

是酷,是炫,是R&B,是rap,還是中國風?

是屌,是萌,是周董,是華語樂壇王者中的王者,還是現在的小公主?

是13張專輯5張EP2400萬的銷量,還是6部電影100+支MV萬餘小時的影像資料?

恐怕最俗套又最得人心的回答還是,“他是我的青春”。

從2000年11月發佈第一張專輯《Jay》至今,周傑倫已經出道17年有餘。

在這17年裡,華語樂壇眾賓喧嘩,金曲榜單上的人名換了一波又一波,只有他,始終屹立在那個萬眾矚目的最高點,一直到今天。

在這17年裡,我們有幸見證了一個“開不了口”的少年,逐漸成長為華語樂壇最後一位巨星,從最初的“Jay”蛻變為“周董”,又被捧成“小公舉”。

但其實說直白點,我們大部分人只知道周傑倫很棒,卻不知道他的音樂到底有多厲害。

什麼R&B什麼藍調,什麼創作過多少種曲風,拿了多少獎,都太專業了,搞不懂也記不住。大家只是單純地喜歡,從磁帶到MP3再到智能手機,都插著耳機聽他的歌。

最多記得,他有一年憑藉《夜曲》屠了華語音樂榜,得了五項大獎、現場大螢幕播放了五次《夜曲》MV,頒獎主持人重複了好多遍:真的又是周傑倫!

周傑倫說獲獎感言說到詞窮,在那天差不多感謝完了全世界。

那時候的周傑倫真的是聚光燈的寵兒,歌迷的心頭肉。當然,現在也是。

前兩天,有人看著他的胖照編段子,“傑倫都變胖了,你還有什麼理由減肥?”

粉絲們卻很理智地回答“他有很多人喜歡,我沒有”。

看似悲傷,我們卻好像再一次從中聽到了炫耀的感覺——“我喜歡的可是周傑倫。”

一個粉絲會以他為榮的偶像。

而作為偶像,他無疑是很優秀的,實力寵粉、愛惜羽毛、也一直很在意自己給歌迷、社會帶去的影響。

當有人說“歌詞不帶髒,如同戰士沒帶槍”,覺得“黃賭毒就是嘻哈文化的內核”時,很多網友搬出周傑倫來對比,搬出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他所理解的嘻哈——

“我跟西方歌手的歌路很不一樣,他們很輕易地提到自殺、暴力,可是為什麼要自殺呢?我認為人都應該好好活下去,我的歌會提到一些社會問題,為了提醒大家面對,過好自己的生活。”

“美國的嘻哈音樂都是關於毒品、槍支和暴力,但是我的正相反。我的歌是充滿愛的,不要吸毒,要去關心你的父母。我的曲風也正因此才和別人不一樣。”

“我的確覺得我對社會有很大的責任,尤其是兒童,這就是為什麼我的歌裡最想表達的是愛。”

真的……很正能量。

而所有傑迷也身體力行地宣告著:喜歡上傑倫後,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

“誰讓我的偶像是最好的周傑倫,喜歡他的孩子都不會變壞。”

或許也正是出於這樣強大影響力的考慮,周傑倫不止一次地說過,希望我們可以“到老都還在聽他的歌”。

說起來,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聽歌的中學生都畢業上班了,“沒了聽眾”,年年都有唱衰他和他新歌的聲音,覺得他再也寫不出粉絲們想聽的歌了。

以至於這次《等你下課》出來後,不少網友化身為偵探,想要從中找出“周傑倫要說點什麼”的蛛絲馬跡。

顯然,唱衰的聲音又一次失敗了,周傑倫的歌和他多年積攢的號召力還是那麼的能打。

他還在原處逗留,唱著給17歲少年聽的歌,一點都沒變。

你看他早年的《晴天》,早就成為了一首在互聯網上無法被超越的“神曲”——200多萬條評論,至今還在不斷刷新紀錄。

我們嘲笑過那些為愛豆打榜刷資料的“腦殘粉”,但到了周傑倫這裡,好像一切行為又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我們刷的不是資料,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是一段青春往事。

畢竟,周傑倫的音樂是我們青春期永恆的寶藏。或者說,這些音樂在我們身上留下的記號是真的深入骨髓。

那時候,他的歌出現在手抄本裡,校園廣播站裡,校外文具店裡,只有512M記憶體的MP3裡。每首歌隨便誰起個頭,班裡就有一群人跟著唱;

那時候,向喜歡的人表白,一定要唱周傑倫的歌,因為他的歌裡有那些年我們隱藏在耳機裡所有的浪漫:

“連蛋糕跟你嘴角果醬我都想要嘗,園遊會影片在播放這個世界約好一起逛”;

“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

“你靠著我的肩膀,你在我胸口睡著,像這樣的生活,我愛你你愛我”……

心動了就躲在被子裡一邊聽《浪漫手機》,一邊和TA發短信,熱戀時回家的每一條路好像都放著《甜甜的》;失戀了聽《安靜》;後悔了聽《一路向北》……在青春裡的每一個分頁符,他的歌永遠都是最合適的BGM。

現在,“故事的小黃花”和“童年的蕩秋千”是周傑倫的回憶符號,也成了粉絲們的;

現在,只要是和同齡人去KTV,先打開歌手點歌,周傑倫的歌至少要加滿一頁……

歌聲雖然一直在,但我們也都知道,人們反復提到的那些詞和曲,其實早就跟周傑倫沒什麼關係了。它們變成了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歌,唱的,是許多人對過去的共同回憶。

有人說這是流行音樂的最大價值:成為人們生活的背景音,成為每段回憶的座標。旋律一響,你就被拽回了過去。

今天都還捨不得精簡曲庫的我們,深以為然。

於是,聽到“躺在你學校的操場看星空”時,粉絲們的心口仿佛又被狠狠地開了一槍,心情複雜地感歎道:“只要周傑倫的歌還在,那該死的青春,就還在。”

於是,那些安靜地坐在電腦前面的人們,那些在廚房給孩子兌奶粉的人們,那些跟領導碰了杯又悄悄走到陽臺點起一根煙的人們,都會在此時回望過去。

想起冰棒汽水的味道,和那些無所事事一整個夏天的年少。

今天,周傑倫的40歲就在不遠處了,可我們比誰都清楚,只要我們這群深愛過那些歌的人還在,他的時代就永遠不會過去。

不管怎麼說,在這裡,祝傑倫生日快樂;

也感謝上天,“雖然我們長大了,可是周先生還沒有老去”。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直到今天淩晨,說好的新歌準時推出。

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的網友們這才驚覺:像周傑倫這麼優秀的人,喝點奶茶怎麼了?怎麼了?不就是會胖到永遠卡在我的青春裡嗎?

這首《等你下課》是周傑倫跟自己的錄音師兼好友Gary楊瑞代的第二次合作,唱的是一個擦肩而過的暗戀故事。

一個懊悔自己沒好好念書的年輕人,沒能和自己喜歡的女孩考上同一所大學,於是在女孩的學校附近租了個公寓,默默等她下課,給她彈琴、寫情書。

意料之中地,這首歌又刷屏了。

- 聽了,感覺沒有想像中的好聽。

- 可這是周傑倫啊!

一個粉絲會以他為榮的偶像。

相比對歌曲的回饋,粉絲們今天的刷屏更像是說出一句句接頭暗號,點燃了一座座烽火臺,讓人一看到這首歌的分享連結就知道:“哦,友軍!”

有人一邊說著“很一般呐”,一邊單曲迴圈了一早上;

有人把這首歌送給了所有的足球隊教練;

還有人猜測,之後是不是接著一首《放學別走》,一首《來下辦公室》……

更多的,是對周傑倫“叛變”的“譴責”。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男人在23歲那一年,任性地唱著“考不上的好學校,可以不微笑就走”;

在24歲那一年,失落地唱著“為你翹課的那一天,花落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間,我怎麼看不見”;

在27歲那一年,嘟囔著“用功讀書,怎麼會從我嘴巴說出”;

而十多年後,這傢伙居然在39歲生日這天,質問起自己“高中三年,為什麼不好好讀書”???

啊朋友,你小學在走廊罰站都還注意著窗邊的蜻蜓——

身在考場上想的都是“為啥漂亮的女生都在隔壁班”——

能不能考上大學,心裡頭沒點胖數嗎?

回到《等你下課》本身。

“這首歌其實是鼓勵歌迷,努力考上跟你喜歡的人一樣的學校。”

這句話說是周傑倫開的玩笑,其實一點毛病都沒有。歌裡還是熟悉的旋律,很周傑倫,很初戀,也很……高中生。

是了,他的心裡,本來不就住著一個容易害羞的高中生嗎?

雖然這個男人已為人父,聽他歌的80後都油膩了,90後也快禿了,可他還是唱著“等你下課”,而不是“等你下班”。

你想想,等你下班,去應酬、去買菜、去接孩子,多俗啊。

“下課”這個詞兒就高級多了,一撇一捺裡都透著一股17歲盛夏的氣息。

恍惚間都聽到了高中的下課鈴聲,普通話不標準的數學老師又在拖堂,班主任打斷他說下節課要隨堂小測,而教室外面,有人拎著剛從冰櫃裡拿出來的汽水兒在等你。

沒有人永遠17歲,但他永遠有17歲的粉絲。

不同於之前口吻青澀的周氏情歌,這一次我們更多聽到的是釋懷後的娓娓道來,聽到這位老朋友給他年輕的新粉絲劃重點:

第一,要好好學習,不然不能跟喜歡的高中同桌去同一所大學;

第二,追妹子,還是得唱本公舉的《告白氣球》。

最近幾年,我們常常看見這樣的問題——

“周傑倫”是什麼?

是酷,是炫,是R&B,是rap,還是中國風?

是屌,是萌,是周董,是華語樂壇王者中的王者,還是現在的小公主?

是13張專輯5張EP2400萬的銷量,還是6部電影100+支MV萬餘小時的影像資料?

恐怕最俗套又最得人心的回答還是,“他是我的青春”。

從2000年11月發佈第一張專輯《Jay》至今,周傑倫已經出道17年有餘。

在這17年裡,華語樂壇眾賓喧嘩,金曲榜單上的人名換了一波又一波,只有他,始終屹立在那個萬眾矚目的最高點,一直到今天。

在這17年裡,我們有幸見證了一個“開不了口”的少年,逐漸成長為華語樂壇最後一位巨星,從最初的“Jay”蛻變為“周董”,又被捧成“小公舉”。

但其實說直白點,我們大部分人只知道周傑倫很棒,卻不知道他的音樂到底有多厲害。

什麼R&B什麼藍調,什麼創作過多少種曲風,拿了多少獎,都太專業了,搞不懂也記不住。大家只是單純地喜歡,從磁帶到MP3再到智能手機,都插著耳機聽他的歌。

最多記得,他有一年憑藉《夜曲》屠了華語音樂榜,得了五項大獎、現場大螢幕播放了五次《夜曲》MV,頒獎主持人重複了好多遍:真的又是周傑倫!

周傑倫說獲獎感言說到詞窮,在那天差不多感謝完了全世界。

那時候的周傑倫真的是聚光燈的寵兒,歌迷的心頭肉。當然,現在也是。

前兩天,有人看著他的胖照編段子,“傑倫都變胖了,你還有什麼理由減肥?”

粉絲們卻很理智地回答“他有很多人喜歡,我沒有”。

看似悲傷,我們卻好像再一次從中聽到了炫耀的感覺——“我喜歡的可是周傑倫。”

一個粉絲會以他為榮的偶像。

而作為偶像,他無疑是很優秀的,實力寵粉、愛惜羽毛、也一直很在意自己給歌迷、社會帶去的影響。

當有人說“歌詞不帶髒,如同戰士沒帶槍”,覺得“黃賭毒就是嘻哈文化的內核”時,很多網友搬出周傑倫來對比,搬出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他所理解的嘻哈——

“我跟西方歌手的歌路很不一樣,他們很輕易地提到自殺、暴力,可是為什麼要自殺呢?我認為人都應該好好活下去,我的歌會提到一些社會問題,為了提醒大家面對,過好自己的生活。”

“美國的嘻哈音樂都是關於毒品、槍支和暴力,但是我的正相反。我的歌是充滿愛的,不要吸毒,要去關心你的父母。我的曲風也正因此才和別人不一樣。”

“我的確覺得我對社會有很大的責任,尤其是兒童,這就是為什麼我的歌裡最想表達的是愛。”

真的……很正能量。

而所有傑迷也身體力行地宣告著:喜歡上傑倫後,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

“誰讓我的偶像是最好的周傑倫,喜歡他的孩子都不會變壞。”

或許也正是出於這樣強大影響力的考慮,周傑倫不止一次地說過,希望我們可以“到老都還在聽他的歌”。

說起來,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聽歌的中學生都畢業上班了,“沒了聽眾”,年年都有唱衰他和他新歌的聲音,覺得他再也寫不出粉絲們想聽的歌了。

以至於這次《等你下課》出來後,不少網友化身為偵探,想要從中找出“周傑倫要說點什麼”的蛛絲馬跡。

顯然,唱衰的聲音又一次失敗了,周傑倫的歌和他多年積攢的號召力還是那麼的能打。

他還在原處逗留,唱著給17歲少年聽的歌,一點都沒變。

你看他早年的《晴天》,早就成為了一首在互聯網上無法被超越的“神曲”——200多萬條評論,至今還在不斷刷新紀錄。

我們嘲笑過那些為愛豆打榜刷資料的“腦殘粉”,但到了周傑倫這裡,好像一切行為又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我們刷的不是資料,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是一段青春往事。

畢竟,周傑倫的音樂是我們青春期永恆的寶藏。或者說,這些音樂在我們身上留下的記號是真的深入骨髓。

那時候,他的歌出現在手抄本裡,校園廣播站裡,校外文具店裡,只有512M記憶體的MP3裡。每首歌隨便誰起個頭,班裡就有一群人跟著唱;

那時候,向喜歡的人表白,一定要唱周傑倫的歌,因為他的歌裡有那些年我們隱藏在耳機裡所有的浪漫:

“連蛋糕跟你嘴角果醬我都想要嘗,園遊會影片在播放這個世界約好一起逛”;

“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

“你靠著我的肩膀,你在我胸口睡著,像這樣的生活,我愛你你愛我”……

心動了就躲在被子裡一邊聽《浪漫手機》,一邊和TA發短信,熱戀時回家的每一條路好像都放著《甜甜的》;失戀了聽《安靜》;後悔了聽《一路向北》……在青春裡的每一個分頁符,他的歌永遠都是最合適的BGM。

現在,“故事的小黃花”和“童年的蕩秋千”是周傑倫的回憶符號,也成了粉絲們的;

現在,只要是和同齡人去KTV,先打開歌手點歌,周傑倫的歌至少要加滿一頁……

歌聲雖然一直在,但我們也都知道,人們反復提到的那些詞和曲,其實早就跟周傑倫沒什麼關係了。它們變成了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歌,唱的,是許多人對過去的共同回憶。

有人說這是流行音樂的最大價值:成為人們生活的背景音,成為每段回憶的座標。旋律一響,你就被拽回了過去。

今天都還捨不得精簡曲庫的我們,深以為然。

於是,聽到“躺在你學校的操場看星空”時,粉絲們的心口仿佛又被狠狠地開了一槍,心情複雜地感歎道:“只要周傑倫的歌還在,那該死的青春,就還在。”

於是,那些安靜地坐在電腦前面的人們,那些在廚房給孩子兌奶粉的人們,那些跟領導碰了杯又悄悄走到陽臺點起一根煙的人們,都會在此時回望過去。

想起冰棒汽水的味道,和那些無所事事一整個夏天的年少。

今天,周傑倫的40歲就在不遠處了,可我們比誰都清楚,只要我們這群深愛過那些歌的人還在,他的時代就永遠不會過去。

不管怎麼說,在這裡,祝傑倫生日快樂;

也感謝上天,“雖然我們長大了,可是周先生還沒有老去”。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