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年前斬獲“全球最聰明公司”的瑞波幣,卻預言今年ICO會覆滅

昨夜今晨, 近日來大受追捧的數字貨幣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一輪暴跌狀況, 首當其衝的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下跌 28%, 一度低於10,000美元。 而在此番下挫之中降幅最為嚴重的當屬目前市值第三大的數字貨幣——瑞波幣, 資料顯示, 瑞波幣的價格一度低於 1 美元, 跌幅接近 46%。

不過, 這已經不是瑞波幣第一次遇到發展瓶頸了, 上週三, 一向表現亮眼的瑞波幣開始領跌市場, 自 1 月 4 日高點以來的回落幅度已經擴大至 50% 以上, 這導致部分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去年高達 300 倍的漲勢是否合理。

2018 年伊始, 瑞波幣(XRP)市價一路暴漲, 其市值曾一度逼近到了 1500 億美元左右, 又一次超過了乙太坊而成為僅次於比特幣的全球第二大加密數字貨幣, 其聯合創始人 Chris Larsen 更是因為這次瑞波幣的暴漲而一度躍進了全球財富排行榜前十名。

圖 | 瑞波幣市值目前暫排第三

其實, 早在數字貨幣還沒有如今這麼火熱的時候, Ripple 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這家公司還曾入選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2014年 “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 入選的理由則是“這家創業公司發明了自己的數位貨幣, 用更低的成本進行跨境交易, 尤其是説明貧困地區的人們參與全球貿易”。

圖丨2014年 “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

在今年開年, 瑞波幣同樣贏得投資者的青睞, 很多投資者都將瑞波幣視為 2018 年加密數字貨幣領域的投資窪地, 都在憧憬著瑞波幣成為下一個比特幣的情景。 可是現實又是如何呢?畢竟, 作為 2017 年回報率最高的加密數字貨幣(全年增幅 36018%),

瑞波幣原本旨在簡化跨境支付的初衷似乎被不少人遺忘了。

風頭一時無兩

瑞波幣又名 XRP, 是 Ripple(瑞波)網路的基礎貨幣, 它在整個 Ripple 網路中流通的總數量為 1000 億個, 並且隨著交易的增多而逐漸減少, 它由 Ripple Labs(其前身為 OpenCoin)公司於 2012 年發行。

Ripple 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放的支付網路,

使用者通過這個支付網路可以轉帳任意一種貨幣, 其操作簡便快捷, 交易確認在幾秒以內就可以完成, 交易費用幾乎是零, 沒有所謂的跨行異地以及跨國支付費用。

打開 Ripple 的官網, 我們可以看到它自稱為是世界上唯一針對全球支付的企業區塊鏈解決方案, 專為解決全球即時跨境支付而生。

圖丨Ripple 的官網

其實 Ripple 項目最初的創辦人是 Ryan Fugger, 並不是 Chris Larsen。 而且早在中本聰還沒有發表比特幣白皮書的 2005 年, Ryan Fugger 就想搞一套去中心化的貨幣結算系統, 來應對不同貨幣之間的支付對賬。

這個項目的初衷就是要建立一個分散式的 P2P 清算網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銀行, 可以簽發、接受借貸, 同時又作為借貸通道(例如 A 想向 B 借錢, 他們互不認識,卻正好都認識 C,那麼 C 就可以作為 A、B 的通道,C 先向 B 借錢,然後再把錢借給 A,間接實現 A 向 B 借錢)。該項目幾乎依靠 Ryan Fugger 一個人的力量支撐下來,並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 Ripple 的用戶一直不多,僅流行於若干個孤立的小圈子,原因很簡單:Ripple 的設計思路基於熟人關係和信任鏈,一個人要使用 Ripple 網路進行匯款或借貸,前提是在網路中已經存在他的朋友,否則無法在該用戶與其它用戶之間建立信任鏈。

圖丨增加UNL(特殊節點列表)團之間的連接,可以組織系統分叉,保持系統一致性

機緣巧合之下,Chris Larsen 和 Ryan Fugger 見面了。Chris Larsen 先前在網路金融領域已經摸爬滾打十多年,曾創立過多家公司。Chris Larsen 覺得 Ryan Fugger 的構想很有前景,於是他接手了 Ripple 專案,並和 Jed McCaleb 在 2012 年創辦了 OpenCoin 公司,並獲得了多家風投機構的投資。後來 OpenCoin 在 2015 年改名為 Ripple Labs,以便隨著比特幣的熱潮大力地運營和推廣 XRP 加密數位貨幣。

圖 | Chris Larsen

瑞波幣發行之後備受加密數字貨幣投資者的關注,每個瑞波幣的單價在 2013 年 5 月份一度達到人民幣 0.15 元,但其後由於種種原因,又經歷了價格的大跌,跌破了 0.02 元。隨後在 2013 年底,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暴漲,XRP 價格一度達到了 0.5 元以上。

但是 2014 年初,由於瑞波幣運營公司 Ripple labs 的聯合創始人 Jed 宣稱要在 2 周內拋光其所持有的全部 90 億個瑞波幣,引起了市場極大的恐慌,瑞波幣的價格也很快被打壓到了人民幣 1 分以下,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圖丨瑞波幣誕生至今價格的驚人漲幅以及近期的暴跌

再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像其它加密數位貨幣一樣,瑞波幣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大體上是跟著“幣王”比特幣的暴漲而上漲、暴跌而下跌。其實,瑞波幣在這兩年一直在和乙太坊爭搶老二的位置,除了今年開年這次佔據過老二的位置之外,瑞波幣此前也超越過乙太坊而成為全球第二大加密數位貨幣。

然而它並不會是下一個比特幣

現在很多投資者都盼著瑞波幣的價格有朝一日也能漲到比特幣現在的價格。但是,瑞波幣和比特幣的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推而廣之,所有的加密數位貨幣的基因都是不同的。

首先,比特幣依賴於運行代碼的“礦工”網路(比特網)來驗證交易並保證貨幣安全。比特幣的存在是用來獎勵挖礦行為以維持這個網路的運行。但在瑞波網中並沒有設置礦工這個角色,在 2012 年瑞波幣誕生之初,定好的 1000 億個瑞波幣就已經全部產出。它的創始人保留了其中 200 億個,剩下的交給了 Ripple 公司運營發售。

現在瑞波幣幾美元的價格與比特幣一萬多美元的價格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它的市值之所以能和比特幣相提並論,就是因為它近千億的貨幣數量,而比特幣的數量只有不到 2100 萬個。貨幣單價和貨幣數量上的差別也就決定了瑞波幣根本不可能像比特幣那樣擁有較高的價值存儲功能。

除此之外,瑞波幣網路採用一種全新的共識演算法(Ripple Consensus Algorithm)來驗證交易。這種演算法推薦客戶去找特定的受信參與者來驗證交易。這一點和比特幣完全相反,在比特幣網路中中,任何人都能成為礦工。

這樣一來,瑞波公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瑞波幣的內部運作,也因此導致很多人認為它並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正如加密貨幣分析師 Ryan Selkis 所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瑞波幣是“非常糟糕”的加密貨幣......

但是,瑞波幣從來就不想成為另一個比特幣。Ripple 公司從一開始就想讓瑞波幣成為金融機構用來解決全球跨境支付的“中間橋接貨幣”,以構建更快、成本更低廉的全球支付網路。因為現在的傳統全球支付網路效率低下,且有很多中間環節。

雖然比特幣也有類似功能,但與瑞波幣每秒可以處理 1000 筆交易的性能相比,比特幣每秒僅僅只能處理不到 7 筆交易的低效就實在上不了檯面了,而且瑞波幣的交易成本要比比特幣的低很多。

據瑞波公司表示,現在超過 100 家的金融機構正在使用它們的技術。事實上,瑞波幣近期的暴漲就和日韓多家銀行發起的瑞波幣技術試驗專案有關。

除此之外,瑞波幣的交易速度也比比特幣快得多。比特幣完成一次交易需要幾個小時,而瑞波幣只要幾秒鐘就能搞定。可以說,瑞波幣真正的價值就是用於全球支付網路。而 Ripple 公司也公開表示,它們希望廣大客戶能注重 Ripple 協定的應用,而不是炒作瑞波幣的價格,希望通過 Ripple 技術的推廣來慢慢提升瑞波幣的價值。

圖丨瑞波幣、乙太幣、比特幣,及傳統系統交易速度對比

上周,Ripple 公司的現任 CEO Brad Garlinghouse 發推特表示,有部分的銀行和支付供應商的確正在認真計畫使用瑞波幣技術,其中還包括全球支付巨頭速匯金(MoneyGram)公司。

快速地成長引來了眾多的競爭對手,包括矽谷風投教父 Tim Draper 旗下德鼎創新基金所投資的 SWFT 就已經將進攻目標對準了瑞波幣,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他們甚至希望自己成為加密貨幣領域的 Paypal 或支付寶。由此也不難看出,Ripple 公司要想征服全球的金融機構以便讓它們應用自己的技術無疑是要花費相當程度的時間和努力的。

圖丨SWFT或許會有較好的成長前景

毫無疑問,全世界的目光在 2017 年末都轉向了加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似乎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它們二者的身影,就連原本賣冰茶的(長島冰茶)、賣相機的(柯達)都宣佈要進軍加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領域。

事實上,現在全世界的加密數位貨幣共有 1300 多種類型,它們的總市值超過了 7000 億美元——這比很多銀行的市值都高。那麼加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在 2018 年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呢?Ripple 公司在它的官網上做出了自己的如下預測:

“如果說 2017 是 ICO(首次代幣發行)的誕生元年,那麼 2018 將是 ICO 的覆滅。今年上半年,我們將會看到這個不幸的預言成真。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已經在嚴厲打擊許多非法的、欺詐性的 ICO。我們將會看到針對某些人的大量的法律訴訟、罰款甚至是監禁。這將會在加密貨幣市場產生大幅波動。但是,在那一段動盪的時期過後,真正有價值的加密數位貨幣將會繼續存在,能擁有強大的現實應用場景做靠山,能得到真正合法的企業的支持,能解決我們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會有越來越多的加密數位貨幣爭相為自己尋找合適的現實應用場景。我們預計數字資產市場將在年底前突破 1 萬億美元大關。最後我們可以確信的是,沒有任何一種加密數字貨幣會壟斷整個加密數位貨幣行業,存活下來的加密數位貨幣將會互相協作,各盡其才。”

正如其 CEO Brad Garlinghouse 所言:“加密貨幣並非一個零和遊戲,三大貨幣完全可以共存。你會看到各種垂直解決方案,瑞波幣專門用來解決付費問題,乙太坊用來做智慧合約,而比特幣的功能越來越接近保值(Store of value)。這些目標並不衝突,事實上,我希望比特幣和乙太坊都能獲得成功。”

可以看出,Ripple 公司對自己在行業中的前景所做出的 2018 年預測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還是有部分人士揚言加密數位貨幣的下場會很悲催。

“我相當確信,比特幣及其它數字加密貨幣最終不會有好結果。”投資大鱷巴菲特在上週三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

當然,巴菲特之所以會強烈看空加密貨幣的發展,除了是因為它們爆炸式增長與老人家長期奉行的價值投資理念相違背之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如同全球的貧富差距拉大一樣,數字貨幣市場目前出現了空前的“集中化”現象。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 Credit Suisse 的分析師們的觀察:現在 97% 的比特幣僅被存放在 4% 的地址裡。相比之下,全世界 1% 的富豪只控制的一半的財富。這種財富集中程度其實對數字貨幣的流動和可用性起到了限制作用。無論那 4% 的一小部分的位址的所有者是個人還是交易所,它都意味著在加密數位貨幣這場遊戲中,僅憑幾個關鍵人物就可以對加密數位貨幣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難以回避的“壟斷”問題恐怕將會超過目前數字貨幣所面臨的一些爭議,成為阻礙其未來發展的最大麻煩。

他們互不認識,卻正好都認識 C,那麼 C 就可以作為 A、B 的通道,C 先向 B 借錢,然後再把錢借給 A,間接實現 A 向 B 借錢)。該項目幾乎依靠 Ryan Fugger 一個人的力量支撐下來,並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 Ripple 的用戶一直不多,僅流行於若干個孤立的小圈子,原因很簡單:Ripple 的設計思路基於熟人關係和信任鏈,一個人要使用 Ripple 網路進行匯款或借貸,前提是在網路中已經存在他的朋友,否則無法在該用戶與其它用戶之間建立信任鏈。

圖丨增加UNL(特殊節點列表)團之間的連接,可以組織系統分叉,保持系統一致性

機緣巧合之下,Chris Larsen 和 Ryan Fugger 見面了。Chris Larsen 先前在網路金融領域已經摸爬滾打十多年,曾創立過多家公司。Chris Larsen 覺得 Ryan Fugger 的構想很有前景,於是他接手了 Ripple 專案,並和 Jed McCaleb 在 2012 年創辦了 OpenCoin 公司,並獲得了多家風投機構的投資。後來 OpenCoin 在 2015 年改名為 Ripple Labs,以便隨著比特幣的熱潮大力地運營和推廣 XRP 加密數位貨幣。

圖 | Chris Larsen

瑞波幣發行之後備受加密數字貨幣投資者的關注,每個瑞波幣的單價在 2013 年 5 月份一度達到人民幣 0.15 元,但其後由於種種原因,又經歷了價格的大跌,跌破了 0.02 元。隨後在 2013 年底,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暴漲,XRP 價格一度達到了 0.5 元以上。

但是 2014 年初,由於瑞波幣運營公司 Ripple labs 的聯合創始人 Jed 宣稱要在 2 周內拋光其所持有的全部 90 億個瑞波幣,引起了市場極大的恐慌,瑞波幣的價格也很快被打壓到了人民幣 1 分以下,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圖丨瑞波幣誕生至今價格的驚人漲幅以及近期的暴跌

再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像其它加密數位貨幣一樣,瑞波幣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大體上是跟著“幣王”比特幣的暴漲而上漲、暴跌而下跌。其實,瑞波幣在這兩年一直在和乙太坊爭搶老二的位置,除了今年開年這次佔據過老二的位置之外,瑞波幣此前也超越過乙太坊而成為全球第二大加密數位貨幣。

然而它並不會是下一個比特幣

現在很多投資者都盼著瑞波幣的價格有朝一日也能漲到比特幣現在的價格。但是,瑞波幣和比特幣的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推而廣之,所有的加密數位貨幣的基因都是不同的。

首先,比特幣依賴於運行代碼的“礦工”網路(比特網)來驗證交易並保證貨幣安全。比特幣的存在是用來獎勵挖礦行為以維持這個網路的運行。但在瑞波網中並沒有設置礦工這個角色,在 2012 年瑞波幣誕生之初,定好的 1000 億個瑞波幣就已經全部產出。它的創始人保留了其中 200 億個,剩下的交給了 Ripple 公司運營發售。

現在瑞波幣幾美元的價格與比特幣一萬多美元的價格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它的市值之所以能和比特幣相提並論,就是因為它近千億的貨幣數量,而比特幣的數量只有不到 2100 萬個。貨幣單價和貨幣數量上的差別也就決定了瑞波幣根本不可能像比特幣那樣擁有較高的價值存儲功能。

除此之外,瑞波幣網路採用一種全新的共識演算法(Ripple Consensus Algorithm)來驗證交易。這種演算法推薦客戶去找特定的受信參與者來驗證交易。這一點和比特幣完全相反,在比特幣網路中中,任何人都能成為礦工。

這樣一來,瑞波公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瑞波幣的內部運作,也因此導致很多人認為它並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正如加密貨幣分析師 Ryan Selkis 所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瑞波幣是“非常糟糕”的加密貨幣......

但是,瑞波幣從來就不想成為另一個比特幣。Ripple 公司從一開始就想讓瑞波幣成為金融機構用來解決全球跨境支付的“中間橋接貨幣”,以構建更快、成本更低廉的全球支付網路。因為現在的傳統全球支付網路效率低下,且有很多中間環節。

雖然比特幣也有類似功能,但與瑞波幣每秒可以處理 1000 筆交易的性能相比,比特幣每秒僅僅只能處理不到 7 筆交易的低效就實在上不了檯面了,而且瑞波幣的交易成本要比比特幣的低很多。

據瑞波公司表示,現在超過 100 家的金融機構正在使用它們的技術。事實上,瑞波幣近期的暴漲就和日韓多家銀行發起的瑞波幣技術試驗專案有關。

除此之外,瑞波幣的交易速度也比比特幣快得多。比特幣完成一次交易需要幾個小時,而瑞波幣只要幾秒鐘就能搞定。可以說,瑞波幣真正的價值就是用於全球支付網路。而 Ripple 公司也公開表示,它們希望廣大客戶能注重 Ripple 協定的應用,而不是炒作瑞波幣的價格,希望通過 Ripple 技術的推廣來慢慢提升瑞波幣的價值。

圖丨瑞波幣、乙太幣、比特幣,及傳統系統交易速度對比

上周,Ripple 公司的現任 CEO Brad Garlinghouse 發推特表示,有部分的銀行和支付供應商的確正在認真計畫使用瑞波幣技術,其中還包括全球支付巨頭速匯金(MoneyGram)公司。

快速地成長引來了眾多的競爭對手,包括矽谷風投教父 Tim Draper 旗下德鼎創新基金所投資的 SWFT 就已經將進攻目標對準了瑞波幣,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他們甚至希望自己成為加密貨幣領域的 Paypal 或支付寶。由此也不難看出,Ripple 公司要想征服全球的金融機構以便讓它們應用自己的技術無疑是要花費相當程度的時間和努力的。

圖丨SWFT或許會有較好的成長前景

毫無疑問,全世界的目光在 2017 年末都轉向了加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似乎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它們二者的身影,就連原本賣冰茶的(長島冰茶)、賣相機的(柯達)都宣佈要進軍加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領域。

事實上,現在全世界的加密數位貨幣共有 1300 多種類型,它們的總市值超過了 7000 億美元——這比很多銀行的市值都高。那麼加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在 2018 年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呢?Ripple 公司在它的官網上做出了自己的如下預測:

“如果說 2017 是 ICO(首次代幣發行)的誕生元年,那麼 2018 將是 ICO 的覆滅。今年上半年,我們將會看到這個不幸的預言成真。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已經在嚴厲打擊許多非法的、欺詐性的 ICO。我們將會看到針對某些人的大量的法律訴訟、罰款甚至是監禁。這將會在加密貨幣市場產生大幅波動。但是,在那一段動盪的時期過後,真正有價值的加密數位貨幣將會繼續存在,能擁有強大的現實應用場景做靠山,能得到真正合法的企業的支持,能解決我們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會有越來越多的加密數位貨幣爭相為自己尋找合適的現實應用場景。我們預計數字資產市場將在年底前突破 1 萬億美元大關。最後我們可以確信的是,沒有任何一種加密數字貨幣會壟斷整個加密數位貨幣行業,存活下來的加密數位貨幣將會互相協作,各盡其才。”

正如其 CEO Brad Garlinghouse 所言:“加密貨幣並非一個零和遊戲,三大貨幣完全可以共存。你會看到各種垂直解決方案,瑞波幣專門用來解決付費問題,乙太坊用來做智慧合約,而比特幣的功能越來越接近保值(Store of value)。這些目標並不衝突,事實上,我希望比特幣和乙太坊都能獲得成功。”

可以看出,Ripple 公司對自己在行業中的前景所做出的 2018 年預測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還是有部分人士揚言加密數位貨幣的下場會很悲催。

“我相當確信,比特幣及其它數字加密貨幣最終不會有好結果。”投資大鱷巴菲特在上週三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

當然,巴菲特之所以會強烈看空加密貨幣的發展,除了是因為它們爆炸式增長與老人家長期奉行的價值投資理念相違背之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如同全球的貧富差距拉大一樣,數字貨幣市場目前出現了空前的“集中化”現象。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 Credit Suisse 的分析師們的觀察:現在 97% 的比特幣僅被存放在 4% 的地址裡。相比之下,全世界 1% 的富豪只控制的一半的財富。這種財富集中程度其實對數字貨幣的流動和可用性起到了限制作用。無論那 4% 的一小部分的位址的所有者是個人還是交易所,它都意味著在加密數位貨幣這場遊戲中,僅憑幾個關鍵人物就可以對加密數位貨幣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難以回避的“壟斷”問題恐怕將會超過目前數字貨幣所面臨的一些爭議,成為阻礙其未來發展的最大麻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