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走向世界的儒生,影響了多少作家

中國早期教會的“三大柱石”在中國基督教歷史上佔有至高的地位, 利瑪竇對其中的徐光啟、李之藻都產生了綿長的影響力。

當然, 這二人信仰基督是其次, 最大的目的恐怕還在於想要學習利瑪竇滿腹的西方數學、天文學等方面的知識。 楊廷筠的入教目的就顯得單純多了, 早在1602年他就曾在北京遇到利瑪竇, 但直到10年後, 他才表現出對基督教的濃厚興趣。

1609年, 楊廷筠辭去官職, 回到家鄉杭州。 在參加李之藻父親的西式葬禮時, 遇到了郭居靜和金尼閣。 他與他們饒有趣味的探討起基督教,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皈依了基督教。

在此之前, 他必須解開一系列心結, 包括對佛教的崇敬和對基督教道成肉生、末日救贖觀念的排斥, 此外, 他異常艱難地將那個為他生下2個兒子的妾送去獨居。 應該說, 他是“三大柱石”中唯一一個純粹因為感動於基督精神的中國教徒。


清代以來, 國門洞開, 信仰基督教的中國文人逐漸增多, 但已遠遠不及明代這“三大柱石”著名。

雖沒有前輩那麼聲名顯赫, 但如山東濟南的尚祜卿(大約1619-1698年後)和杭州的張星曜(1633-1715年後), 也都為見識卓越之人, 他們繼承並發揚了徐光啟開闢的“補儒易佛”的宗教理念。

現代以來, 中國文人走向世界, 將儒家趕下神殿之後, 他們深深的迷戀上西方宣揚博愛、平等的耶穌。 多的不僅是一批中國基督教徒, 更有如林語堂這般擁有中外文化交流大使般聲譽的文人, 以及深受兒童喜愛的冰心等等, 他們都是一批迷戀西方基督精神的中國文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