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陳丹青與《西藏組畫》,劃時代的經典作品!

西藏組畫, 久已成了我難以改口的標籤, 其實我二度進藏的畫, 並不止那幾件。 ——陳丹青

在陳丹青身上, 有著現在很多知識份子已經不具備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

敢於對現實提出質疑, 對很多社會事件有著知識份子本該有的冷靜思考和犀利批判, 有著一股子獨有的對真實的追求。 無論畫風與文風, 陳丹青都具有一種優雅而樸素且睿智而率真的氣質, 洋溢著獨特的人格魅力。

1978年陳丹青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文革後首屆研究生班。 而後在1980年, 便以油畫《西藏組畫》蜚聲海內外, 成為中國油畫界的巔峰人物。 陳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國中同仁認為是當時最具才華的油畫家, 甚至直至今日, 油畫圈仍存在著“陳丹青情結”。

“西藏組畫”被公認為文革後劃時代的現實主義經典油畫作品, 在美術界及文藝界引起很大轟動, 持續獲得廣泛的關注、評論、研究與影響。 《西藏組畫》對當時長期盛行並嚴重教條化的主題性創作模式發生衝擊, 被認為是中國寫實油畫自前蘇聯影響轉向溯源歐洲傳統的轉捩點。 而他對寫實能力的熟練把握, 對歐洲古典油畫語言的深刻理解, 令沉醉于油畫傳統手法的觀眾佩服不已。

陳丹青:我與西藏組畫

兩次西藏行, 相隔四年。 頭一回時在“文革”終點, 《淚水灑滿豐收田》與翌年那屆全國美展, 恐怕是1949年後蘇聯革命現實主義油畫創作的最後一次集體展示。 那年月, 我像所有知青畫家一樣, 竭力模仿國內名家堆疊厚顏料方筆觸的蘇式畫法, 瞧著寬袍大袖的西藏人, 滿腦子蘇裡柯夫或德加切夫。 當我在布達拉宮西南側勞動人民文化館一問小屋子裡瞧著畫布, 走近退遠, 自以為是個“蘇聯”革命畫家。

第二回去西藏, 正當改革開放前夜, 不但世道大變, 我也見識增長, 畫畫時拼命默誦庫爾貝、勒帕日、柯羅、米勒的樸素畫面, 自以為是個“法國”古典畫家。 畢業作展出後, 我曾在文稿中竭力陳述自己為什麼以及怎樣畫出這些畫,

多年後我才恍然:所謂西藏組畫只是1978年“法國鄉村畫展”來華展出後的私人效應, 而當我在畫展中夢遊般躑躅不去, 中學時代躲在上海閣樓臨摹歐洲畫片的記憶, 倏忽復活了。

于小冬老師欣賞陳丹青先生的西藏速寫

舊作卻是歷歷在目,

以每一個細節提醒我:這是我年青時代在拉薩畫的畫:既不是蘇聯, 也不是法國, 我終於明白過來:倘若沒有畫中一個個美麗的西藏男女賞我激情與能量, 我不可能畫出這批畫。

至於西藏組畫, 我從破舊日記中驚訝地讀到, 在它們才畫完的某一天我曾這樣寫道:“現在這些畫在我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與我最先想像並自以為能夠達到的效果, 完全是兩回事。 ”但如今這一切在我都是兩回事了。 我仿佛打量別人的作品:它們畫得那麼專心致志, 而且, 非常善良。

《西藏組畫》精選欣賞

康巴漢子

康巴漢子

《康巴漢子》是充滿激情的,他們目光炯炯前額厚實,盤起的髮辮和重掛的佩帶步伐勇武穩重,威風凜凜,人物在畫面中並列而立,在他們沉著而隨便的微笑上看到某種典型的東西,那嘴吧透出他們異常強旺曠達的性格力量。

陳丹青:《康巴漢子》,在日記裡寫為“昌都漢子”:忽然我發現多麼需要一個旁人對我的畫說些什麼。我是不是具有像柯羅說的那種“誠懇和自信”?至少我是誠懇的,我更希望自信。

畫“昌都漢子”,費很大的勁,色彩漸漸改觀。總是這樣,畫到最後,技巧自由起來,不由不將前面的許多敗筆抹筆重來。背影完全了,拿到室外院子看,濃郁的效果讓我吃驚。一幅畫的結尾多麼難,我是在結尾上花功夫!

朝聖

陳丹青:《朝聖》,日記裡名為《磕長頭》或《跑拜人》:忽然我決定畫出久已相畫的磕長頭的畫畫。這畫面以前總很模糊,總覺得像照片,現在雖然我只看見影影綽綽的人影,畫面卻忽然出現了……整幅畫除了羊和姑娘,幾乎看不見一張臉。十二點左右,我一口氣就將這張畫的草圖勾完了——現在草圖快有二十張了,我簡單忙不過來了。

畫磕長頭,我還是不會畫背景。謝天謝地,創作的激情一直沒有離開我。

進城

進城

在《進城》之二中,畫家對藏婦女形象與情緒的塑造具體而充實,抱孩子的牧羊女,怯生生的神色和緊拽丈夫衣袖的動作,畫面黑白灰節奏的處理,體積感質感的表現,以及每一筆的刻畫,均恰到好處。在這一家三口的動人關係上,顯現出了一種莊嚴的美,一個簡單平常的事物,在藝術作品中又變得豐富又奧妙,因而也引發人們太多的感觸和聯繫。

陳丹青:《進城之二》,日記裡為《進城的夫婦》:進城的女子拽著丈夫的袖子,這一幕,我在上一次進藏就看見就想畫,但當時不覺得畫出一對行走的夫妻就能夠在為創作。——“創作”一個多麼矯飾而愚蠢的詞,我們可能至今在上這個詞的當。

這是我構思最久長的一幅畫。

連續的創作,暈眩疲倦。但是上午還是因為昨夜草圖的激動,勾出了不帶孩子的“夫妻進城”的薄油稿。由於這激動,下午還是動手畫帶孩子的夫婦進城的正稿,一氣畫過八時過。晚上為了緩和疲倦,臨了幾頁楷書。畫進城的夫婦,順利。色彩稍有沉鬱明亮之感。究竟積累長久,下筆比較暢快。完成進城的夫婦,畫到這一幅,有了一個提高。效果幾乎是了不起的,勝過前面五張。這種用辛苦換來的幸福很少,很珍貴。

牧羊人

《牧羊人》是組畫送交中央美院78級研究生畢業展覽前完成的最後一幅。畫面中,一對擁吻的情侶的描繪尤為大膽直白,男人僅露背影,強悍有力,女人的動作笨拙僵硬,看似不和諧的種種元素卻賦予整幅畫面全然不同的美感。文革創作中被極力回避的愛情主題首次出現在畫布之上,並且如此直露、毫不回避修飾。環境風貌的特質,藏民生活樸實淳厚的氣質,與作者內在的感受、審美與品位彼此交融,互為開啟,氤氳醇化而獲得一種感人的境界。透過畫家的“觀看”與刻畫,鮮活傳達出粗獷動人的高原美與人的高原美與人性美。

陳丹青:《牧羊人》,日記裡為《接吻》、《街上的接吻》:在街邊看見一對男女牧民並肩而行,女的兩次攔住男的,倚在牆上,於是男的將臉湊近去吻,想必是女的要男的吻她,那熱切和純真,可愛極了——倒是一幅畫。

六張完成的創作全都釘在牆上。現在我終於可以像局外人那樣觀察它們。我在畫出它們進無論如何有過得意的時刻,現在我不得不承認我還是失敗了。開初我多少有點想一鳴驚人,這就糟了,真摯因此失去一半。急功近利,使我貪多,趕制,儘管畫得仔細,但明眼人可以看出是浮面的工細,骨子裡倉促而就,並沒有在人物情境上深掘。這就決定了這些畫是表面的,經不起看。其次,我雖討厭別人處處來顯示某種追求,想和他們背道走走看,結果正因為這樣,也落入顯示另一種刻意追求的陷阱,作品顯得不自然。我追求古典風格,古典美恰在自然。再就是我深知古典作風最需要過硬的技巧,我的駕馭能力,我的色彩,都遠遠不能勝任這種堅實風格的形成。現在這六幅畫在我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與我最先想像的並自以為能夠達到的效果,完全是兩回事。

洗頭的藏女

陳丹青:七張畫裡我最不喜歡這張, 曾經我很想撕了它。它多少有常‘我也來畫幾個裸體‘的味道。但這情形是街上看來的, 丈夫給妻子澆水,頗有趣味。妻子的身體美極了, 所以畫了背還不算,把洗完後站著梳頭的身影也畫了進去。那天太陽很好, 而我不善畫外光, 這就打了一半折扣。當場不好意思老看, 也不敢畫速寫, 裸體的部分畫得很糟,光憑記憶看來是很不夠的。(陳丹青《我的七張畫》)

城裡街頭

城裡街頭

牧羊女

牧羊女

放牧

放牧

放牧

民宅和馬車

藏區房舍

藏女

母與子

更多的話

談及《西藏組畫》的創作,陳丹青說“我想讓人看看在遙遠高原上有著如此強悍粗獷的生命。如果你見過康巴一帶的牧人,你一定會感到那才叫真正的漢子。他們目光炯炯,前額厚實,盤起的髮辮和垂掛的佩帶走路時晃動著,沉甸甸的步伐勇武穩重醉真是威風凜凜,讓人羡慕, 他們渾身上下都是繪畫絕好的對象,我找到一個單刀直入的語言:他們站著,這就是一幅畫。”

有人說,西藏題材並不是陳丹青的專利,但陳丹青二十年前的《西藏組畫》卻將西藏題材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他筆下的藏民不再是載歌載舞的宣傳符號,而是一種深沉、厚重的文化的載體,加之陳丹青所嘗試的一種相當純正的油畫語言,他打破了在人們頭腦中成為定勢的蘇聯式的繪畫安排。他的作品引導了一個新的風潮,啟示了表達我們民族的更為內在和探索精神空間的一代畫風,他的作品成為中國當代美術的一個里程碑是無可爭議的。

罕見老照片|1938至1939年德國党衛軍拍攝的西藏密照

罕見老照片|德國党衛軍鏡頭下的西藏江孜

康巴漢子

康巴漢子

《康巴漢子》是充滿激情的,他們目光炯炯前額厚實,盤起的髮辮和重掛的佩帶步伐勇武穩重,威風凜凜,人物在畫面中並列而立,在他們沉著而隨便的微笑上看到某種典型的東西,那嘴吧透出他們異常強旺曠達的性格力量。

陳丹青:《康巴漢子》,在日記裡寫為“昌都漢子”:忽然我發現多麼需要一個旁人對我的畫說些什麼。我是不是具有像柯羅說的那種“誠懇和自信”?至少我是誠懇的,我更希望自信。

畫“昌都漢子”,費很大的勁,色彩漸漸改觀。總是這樣,畫到最後,技巧自由起來,不由不將前面的許多敗筆抹筆重來。背影完全了,拿到室外院子看,濃郁的效果讓我吃驚。一幅畫的結尾多麼難,我是在結尾上花功夫!

朝聖

陳丹青:《朝聖》,日記裡名為《磕長頭》或《跑拜人》:忽然我決定畫出久已相畫的磕長頭的畫畫。這畫面以前總很模糊,總覺得像照片,現在雖然我只看見影影綽綽的人影,畫面卻忽然出現了……整幅畫除了羊和姑娘,幾乎看不見一張臉。十二點左右,我一口氣就將這張畫的草圖勾完了——現在草圖快有二十張了,我簡單忙不過來了。

畫磕長頭,我還是不會畫背景。謝天謝地,創作的激情一直沒有離開我。

進城

進城

在《進城》之二中,畫家對藏婦女形象與情緒的塑造具體而充實,抱孩子的牧羊女,怯生生的神色和緊拽丈夫衣袖的動作,畫面黑白灰節奏的處理,體積感質感的表現,以及每一筆的刻畫,均恰到好處。在這一家三口的動人關係上,顯現出了一種莊嚴的美,一個簡單平常的事物,在藝術作品中又變得豐富又奧妙,因而也引發人們太多的感觸和聯繫。

陳丹青:《進城之二》,日記裡為《進城的夫婦》:進城的女子拽著丈夫的袖子,這一幕,我在上一次進藏就看見就想畫,但當時不覺得畫出一對行走的夫妻就能夠在為創作。——“創作”一個多麼矯飾而愚蠢的詞,我們可能至今在上這個詞的當。

這是我構思最久長的一幅畫。

連續的創作,暈眩疲倦。但是上午還是因為昨夜草圖的激動,勾出了不帶孩子的“夫妻進城”的薄油稿。由於這激動,下午還是動手畫帶孩子的夫婦進城的正稿,一氣畫過八時過。晚上為了緩和疲倦,臨了幾頁楷書。畫進城的夫婦,順利。色彩稍有沉鬱明亮之感。究竟積累長久,下筆比較暢快。完成進城的夫婦,畫到這一幅,有了一個提高。效果幾乎是了不起的,勝過前面五張。這種用辛苦換來的幸福很少,很珍貴。

牧羊人

《牧羊人》是組畫送交中央美院78級研究生畢業展覽前完成的最後一幅。畫面中,一對擁吻的情侶的描繪尤為大膽直白,男人僅露背影,強悍有力,女人的動作笨拙僵硬,看似不和諧的種種元素卻賦予整幅畫面全然不同的美感。文革創作中被極力回避的愛情主題首次出現在畫布之上,並且如此直露、毫不回避修飾。環境風貌的特質,藏民生活樸實淳厚的氣質,與作者內在的感受、審美與品位彼此交融,互為開啟,氤氳醇化而獲得一種感人的境界。透過畫家的“觀看”與刻畫,鮮活傳達出粗獷動人的高原美與人的高原美與人性美。

陳丹青:《牧羊人》,日記裡為《接吻》、《街上的接吻》:在街邊看見一對男女牧民並肩而行,女的兩次攔住男的,倚在牆上,於是男的將臉湊近去吻,想必是女的要男的吻她,那熱切和純真,可愛極了——倒是一幅畫。

六張完成的創作全都釘在牆上。現在我終於可以像局外人那樣觀察它們。我在畫出它們進無論如何有過得意的時刻,現在我不得不承認我還是失敗了。開初我多少有點想一鳴驚人,這就糟了,真摯因此失去一半。急功近利,使我貪多,趕制,儘管畫得仔細,但明眼人可以看出是浮面的工細,骨子裡倉促而就,並沒有在人物情境上深掘。這就決定了這些畫是表面的,經不起看。其次,我雖討厭別人處處來顯示某種追求,想和他們背道走走看,結果正因為這樣,也落入顯示另一種刻意追求的陷阱,作品顯得不自然。我追求古典風格,古典美恰在自然。再就是我深知古典作風最需要過硬的技巧,我的駕馭能力,我的色彩,都遠遠不能勝任這種堅實風格的形成。現在這六幅畫在我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與我最先想像的並自以為能夠達到的效果,完全是兩回事。

洗頭的藏女

陳丹青:七張畫裡我最不喜歡這張, 曾經我很想撕了它。它多少有常‘我也來畫幾個裸體‘的味道。但這情形是街上看來的, 丈夫給妻子澆水,頗有趣味。妻子的身體美極了, 所以畫了背還不算,把洗完後站著梳頭的身影也畫了進去。那天太陽很好, 而我不善畫外光, 這就打了一半折扣。當場不好意思老看, 也不敢畫速寫, 裸體的部分畫得很糟,光憑記憶看來是很不夠的。(陳丹青《我的七張畫》)

城裡街頭

城裡街頭

牧羊女

牧羊女

放牧

放牧

放牧

民宅和馬車

藏區房舍

藏女

母與子

更多的話

談及《西藏組畫》的創作,陳丹青說“我想讓人看看在遙遠高原上有著如此強悍粗獷的生命。如果你見過康巴一帶的牧人,你一定會感到那才叫真正的漢子。他們目光炯炯,前額厚實,盤起的髮辮和垂掛的佩帶走路時晃動著,沉甸甸的步伐勇武穩重醉真是威風凜凜,讓人羡慕, 他們渾身上下都是繪畫絕好的對象,我找到一個單刀直入的語言:他們站著,這就是一幅畫。”

有人說,西藏題材並不是陳丹青的專利,但陳丹青二十年前的《西藏組畫》卻將西藏題材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他筆下的藏民不再是載歌載舞的宣傳符號,而是一種深沉、厚重的文化的載體,加之陳丹青所嘗試的一種相當純正的油畫語言,他打破了在人們頭腦中成為定勢的蘇聯式的繪畫安排。他的作品引導了一個新的風潮,啟示了表達我們民族的更為內在和探索精神空間的一代畫風,他的作品成為中國當代美術的一個里程碑是無可爭議的。

罕見老照片|1938至1939年德國党衛軍拍攝的西藏密照

罕見老照片|德國党衛軍鏡頭下的西藏江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