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行走吉林|王百川大院 從民宅到博物館

↑點擊上方“曼陀羅文化”關注我們

吉林市北山腳下有一處青磚建築, 是吉林市區現存的典型吉林民居建築。 1999年2月26日列為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稱王百川居宅舊址, 但是大家還是習慣叫它王百川大院。

建築背景

王百川大院坐落于德勝路47號, 始建於1932年, 由源和德作坊馬青山包工包料建設, 歷時兩年竣工。 青磚瓦木結構的兩進四合院, 坐北朝南, 左右對稱。 正房7間, 東西廂房各5間, 外廂房各3間, 門房7間, 東北有倉房、廚房以及廁所, 房後有花園和菜窖。 四周有青磚圍牆, 占地2400平方米, 建築面積865平方米。 正面左右廊柱懸掛抱柱楹聯、樑柱之間, 透雕燕尾;庭中花木、金魚缸, 顯示主人公之富有和社會地位。 一進兩側的是耳房, 裡面住的是王家的差役;二進的正房是王百川按照輩分排序的親眷居所。

吉林地方史專家周克讓在他的大作《吉林話舊》中提及其建築背景,

該房主人王百川, 字富海, 商人出身, 曾在俄國道勝銀行吉林支行工作, 該銀行的俄國人(白俄)將現金及動產囊括而走, 將房地產低價售出, 王百川廉價購得, 由此成為吉林的大財主。 9·18事變前, 王百川曾任吉林永衡官銀號(省銀行)幫辦經理。 此時, 吉林省主席張作相用其五姨太花福田名義在該銀號及日本正金銀行、朝鮮銀行等處存款銀元50萬元。 9·18事變, 張作相寓居天津, 生活拮据, 要偽滿吉林軍政長官熙洽斡旋提取。 熙洽將此事委託王百川, 沒想到他將吉林永衡官銀號的存款提出據為己有, 才有了開始興建今日的王百川大院。

建築講究

《吉林市志·建築志》中用較長文字描寫了王百川大院, 介紹詳細。 門房面臨德勝路,

高出地面約半米, 用條石鋪成的便道直通大門, 有活動門檻, 可供車輛進入大門。 正房為硬山陡坡脊, 五檁五桕帶有遊廊, 正房與東西廂房前面均有木質孔漆明柱, 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回廊相通, 廂房比正房舉架稍低, 南山牆有精美磚雕。 大門、二門與正房在同一中軸線, 內院比外院高一尺左右, 正房房基又比內院地面高約一尺。 房室外建有高大的院牆, 在院牆四角有角門。 院牆石頭基礎, 屋牆除前簷牆外均為“三不漏”房。 以山牆作為柱子和房柁, 全部使用青磚磨磚對縫, 做工精良。 後院的房屋高度和跨度最大, 青磚青瓦、磨磚對縫, 腰牆磚雕, 紅漆明柱以及樑柱之間的透雕燕尾與彩繪, 都十分考究。

院內原有二門一座, 典型的垂花門,

是內外有別的一個表現形式。 “雕樑畫柱、垂珠倒懸、蝙蝠戲金錢, 花牆磨磚對縫”是吉林地方史專家周克讓關於二門的介紹。 甬路兩邊砌花崗岩石條, 每條長2米, 重約400公斤。 中間砌有青磚。 月臺前有金魚缸, 並有綠植花木種植其間。 正如許多傳統吉林民居, 王百川大院的房屋的高度和跨度較大。 從大門口到正房之間層層遞進, 一進的東西廂房會比二進的東西廂房明顯的矮很多, 以正房為最高, 整個院落也是成上坡式的傾斜方向, 兩側外廂房比內廂房稍窄, 並無前廊。 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裡, 長有尊卑分的是非常清楚的, 這種思想會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處。 正如這所老宅, 整個框架是呈向上的傾斜狀, 表達了主人王百川在居所的位置是最高的。

幾經易主

王百川大院自建成到現在, 正如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中寫的“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一樣, 也是幾經易主。

戰亂期間, 王百川舉家外逃, 大院為國民黨60軍佔領, 設為軍部。解放後,該宅變成了民居,儼然是一個破落大雜院。上世紀六十年代,小院變大院,將二門拆除。1984年,吉林市建委將該宅內的居民動遷,該院成為建委規劃處的辦公地,後為吉林市規劃局使用。2003年,該宅移交與吉林市文化部門。2008年,吉林市滿族博物館開始籌建,2009年11月正式開館。

如今的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共分七大展廳。分別為,序廳、滿族傳統生產生活習俗、龍興之地、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及其貢品、藝華體萃、吉林烏拉薩滿文化、錫克特裡氏薩滿祭祀神堂。從陳列內容看,它以大量的文物、珍貴的照片以及相應的輔助展品,概括反映了吉林市自南北朝(420—589年)以來,歷經隋唐、五代十國、遼、金、元、明、清、民國至今,滿族的先人—勿吉、靺鞨、女真、滿洲直到今日滿族的發展歷史,再現了昔日滿族食、衣、住、行以及文化、教育、娛樂和祭祀活動。陳列的展品不僅有族譜、神曲、祭服、腰鼓、祭堂,而且有石姓的幾代薩滿傳人跳神作法表演,可謂薩滿教活化石的再現。表現了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吉林,作為清朝皇室的祭祖聖地,清朝統治東北的重鎮,清政府在這裡設置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建廠造船,組建內河水師,設立八旗演武廳,修建木城,置將軍,設省會,建小白山望祭殿等豐厚的歷史。

從民宅到博物館,王百川大院也算是文物建築保護的一種實踐。吉林市是中國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在吉林市王百川大院建立滿族博物館,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吉林民居王百川居宅舊址” 建築遺產的再利用,體現了文化價值擴展性的延伸,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進而成為吉林滿族文化的核心。(圖/文 張海川,稿於2014年)

歡迎關注曼陀羅文化微信平臺:jlmtl2014

大吉林,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揚慢生活情趣。

設為軍部。解放後,該宅變成了民居,儼然是一個破落大雜院。上世紀六十年代,小院變大院,將二門拆除。1984年,吉林市建委將該宅內的居民動遷,該院成為建委規劃處的辦公地,後為吉林市規劃局使用。2003年,該宅移交與吉林市文化部門。2008年,吉林市滿族博物館開始籌建,2009年11月正式開館。

如今的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共分七大展廳。分別為,序廳、滿族傳統生產生活習俗、龍興之地、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及其貢品、藝華體萃、吉林烏拉薩滿文化、錫克特裡氏薩滿祭祀神堂。從陳列內容看,它以大量的文物、珍貴的照片以及相應的輔助展品,概括反映了吉林市自南北朝(420—589年)以來,歷經隋唐、五代十國、遼、金、元、明、清、民國至今,滿族的先人—勿吉、靺鞨、女真、滿洲直到今日滿族的發展歷史,再現了昔日滿族食、衣、住、行以及文化、教育、娛樂和祭祀活動。陳列的展品不僅有族譜、神曲、祭服、腰鼓、祭堂,而且有石姓的幾代薩滿傳人跳神作法表演,可謂薩滿教活化石的再現。表現了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吉林,作為清朝皇室的祭祖聖地,清朝統治東北的重鎮,清政府在這裡設置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建廠造船,組建內河水師,設立八旗演武廳,修建木城,置將軍,設省會,建小白山望祭殿等豐厚的歷史。

從民宅到博物館,王百川大院也算是文物建築保護的一種實踐。吉林市是中國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在吉林市王百川大院建立滿族博物館,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吉林民居王百川居宅舊址” 建築遺產的再利用,體現了文化價值擴展性的延伸,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進而成為吉林滿族文化的核心。(圖/文 張海川,稿於2014年)

歡迎關注曼陀羅文化微信平臺:jlmtl2014

大吉林,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揚慢生活情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