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水,漢山,漢中人!

漢水, 被認為與天上銀河呼應的一條河, 故而古代又被稱為天河、天漢、銀漢、星漢, 意即漢水直通雲天, 來自銀河天漢;漢水又叫沔水。

何故?據華中科技大學張良皋教授考證, “沔”、“嬭”古音同注, 沔可讀為嬭, 嬭即奶, 故沔水即奶水, 意即沔水澆灌哺育一方蒼生, 母親河是也。

漢水文化源遠流長, 首先長在漢水的歷史上。 早在大約三千年前的《詩經•旱麓》中詠道:“瞻彼旱麓, 榛楛濟濟。 ……弋飛於天, 魚躍於淵”。 這裡的“旱”是山名, 因為古代“旱”與“漢”互通, 所以“旱山”即“漢山”, 即流來大水解除乾旱的大山。 因為有大水, 所以山腳下榛樹、楛樹鬱鬱蔥蔥, 天上鷹飛燕舞, 水中魚躍鱗閃, 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漢”的出處由此而來。

《詩經•漢廣》對漢水的浩淼寬廣有確切描繪:“南有喬木, 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 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 不可泳思。 漢之永矣, 不可方思”。 另有《詩經•大雅•蕩之什•江漢》和屈原楚辭作品《抽思》中都提到了漢江。

也有人以為真正能夠顯示漢水古老的應該是《禹貢》:“嶓塚導漾, 東流為漢”。

沔水即奶水, 旱山即漢山, 這不由讓我想起了漢水之濱漢山之鄰的“龍崗”, 這是一片120萬年前就被先民相中的熱土, 當時生產力極其低下, 先民能在此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沔水”可謂華夏民族的奶水, “漢山”則可謂華夏民族的父親山。

沔水夕照

登臨漢山

沔水灣廣場

漢山廣場

原作者:潘世東, 改編者甯志俊

(L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