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溫州人下南洋―― 記歐洲溫州華人華僑聯合會主席王壽松

《下南洋》電視劇即將在央視熱播, 彈跳式廣告介紹該劇跌宕起伏, 大氣磅礴, 耐人回味。 溫州華人華僑聯合會主席王壽松先生對此感觸尤其深刻。

他說中國近代史上經歷了三次著名的人口大遷移:闖關東, 走西口, 下南洋。 尤其是以江浙閩為主的下南洋人, 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千千萬萬下南洋人辛酸坎坷史, 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是不能寫盡概括的。 可以拍攝無數部《下南洋》影視劇。

有人說王壽松的海外經歷就是《下南洋》系列影視劇最好的原型。 記者牛方禮對王壽松的專訪廣泛流傳于海外華人世界, 以下是王壽松的故事:

“中國功夫”闖荷蘭

一直以來, 走出國門, 見見世面, 幾乎是所有溫州人夢寐以求的願望。

實現這個夢想並不容易。 促成王壽松“走出去”的, 還有一個機緣, 就是他1962年去了荷蘭的表姐, 給他發來了邀約, 說她開餐館缺人手,

讓他過去幫忙。 1978年, 王壽松打點行裝, 撇下剛剛出生了兩個月的小女兒, 踏上了歐洲大陸, 開始在鮮花和風車的國度重新打拼生活。

一到荷蘭, 王壽松的發財美夢當即破滅。 他被安排在餐館打工, 一天下來, 從早到晚, 幹的都是洗碗、洗菜、擦地板的活。 當時餐館的大廚是從廣東過去的, 看王壽松身強力壯, 就專門讓他多幹活, 別人幹得累趴下了, 他還要繼續幹, 這下可把王壽松鬱悶壞了, “在國內, 我好歹還是個小老闆呢, 跑到這裡, 卻成了打工仔。 ”就這樣熬到第八個月, 王壽松一怒之下, 自己買機票跑回中國。

在溫州待了兩個月後, 表姐又打電話邀請王壽松去, 並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1979年再次踏上荷蘭的土地時, 王壽松暗暗下了決心,

要在這個異鄉的土地上有一番作為。

在隨後的三年裡, 王壽松白天在餐館打工, 晚上在夜總會當保鏢。

當時荷蘭很流行中國功夫。 說到施展拳腳, 王壽松的確有一身的武功, 他是1975年全國散打大賽75公斤級的冠軍。 一天晚上, 當地一家夜總會老闆把他叫去, “我聽說你會中國功夫, 我要現場看看你到底有沒有功夫。 ”當即叫來2個體重二百多斤的黑人, 跟他比試。 結果不出兩招, 兩個黑人被當場打得飛了出去。 老闆當即拍板:“今天晚上來上班。 ”

保鏢是個刀口舔血的行當, 風險大, 但很賺錢, 一個晚上一百美金, 運氣好的話還有小費。 比餐館掙錢快多了。 王壽松做保鏢期間, 因為跟黑白兩道都要打交道 , 發生了不少驚心動魄的故事。

和當地人接觸比較多, 王壽松學到了一口流利的荷蘭語, 也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 漸漸融入當地社會。 懷著對家人的思念和出人頭地的願望, 王壽松不知白天黑夜的掙錢。 1981年, 手裡有些積蓄的王壽松, 把老婆和孩子接到了身邊。

“從爐頭到枕頭”

溫州人在歐洲, 基本都是沿著一個模式發展起來的, “餐館打工――開餐館――雜貨店――做貿易。 ”王壽鬆手周圍同鄉的影響, 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1982年, 表姐的餐館經營出了問題, 王壽松拿出自己的積蓄, 又東拼西湊了20萬美元, 把這餐館盤了過來自己做了老闆。 剛開始飯店的生意不錯, 主要經營中國菜。 但是久而久之, 客流量卻慢慢減少。 他發現當地荷蘭人吃不慣中國菜。 為了穩住食客, 王壽松開始偷師學藝,

不斷觀摩當地荷蘭人餐館的荷蘭菜式, 半年後, 他自己擔任主廚, 燒出了正宗的荷蘭菜, 讓當地荷蘭人也讚不絕口。 憑藉著一手好廚藝, 王壽松在後來上海舉行的一次華僑烹飪大賽中, 還得了金獎。

當時王壽松的餐館有廚師5人, 跑堂4人, 倉庫裡擺放了60大包食材, 主營外賣。 他連續六年沒有回國, 就一直堅持著幹。 那個階段是王壽松很艱苦的一段歲月。

 險遭“滅頂之災”

即使勤勤懇懇的創業, 也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 1985年7月, 王壽松在荷蘭的餐館就趕上了一場“滅頂之災”。

王壽松回憶, 當時當地正好一個“排華”的政黨上臺, 煽動民眾仇恨中國人。 於是報紙上到處刊登, 說中國人開的餐館是骯髒的、不衛生的, 不能吃;還污蔑中國餐館賣狗肉。

“其實都是子虛烏有,目的就是要把中國人趕出去。”這樣一來,中國人開的餐館一個客人也沒有,都關門了。即使天天關著門,也還有人投訴他們,每天都有一批當地人在餐廳門口抗議,要趕中國人出去,餓死他們。這個排華運動從當年7月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幹得好好的,突然被逼關門,這讓王壽松怎麼都不能接受。“我花20多萬美金買的餐館,卻要我關掉,我當時幾乎要崩潰了,覺得這20萬美金的投入要打水漂了,多年的積蓄都在裡面,欠朋友老鄉的錢也沒有還。”

當時那麼難,王壽松怎麼沒有回國呢?對此,他解釋說,一個方面,回去能做什麼?而且離開的話,餐館投進去的20萬血汗錢拿不回來了。更重要的是,當時是多麼豪氣干雲地出去的,如果回國的時候兩手空空,“我丟不起這個臉!”

餐館關門整整十天后,在各方努力和大使館的斡旋下,中餐館再次開業,但是生意卻沒了,顧客一下子下降了80﹪。而在此之前,餐館生意非常好,店面規模擴張到150個座位,天天爆滿,跑堂的有12人,廚房6個人,18個人忙得團團轉。在經過半年多的堅韌努力後,生意才慢慢好起來。

王壽松說,當時很多海外華人,都遇到他這樣的情況。他們紛紛體會到,國家實力不強,在外面就是被人瞧不起。他說,當時歐洲人根本看不起中國人,覺得中國就是一個殖民地國家,中國人吃不上飯才去歐洲打工的。所以當時的華人在歐洲的地位比黑人還要低微。

王壽松堅持了下來,並終於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靠著勤奮與努力的創業精神,憑著廣交朋友的熱情,以及真摯的為人處世作為,他終於在荷蘭闖下了自己的事業。

1985年,王壽松加入荷蘭國籍,第二年便成立了以自己姓氏為名的企業發展集團—-王氏企業發展集團。

位於荷蘭著名海港城市阿姆斯特丹的荷蘭王氏企業發展集團,是一家技術開發、生產、加工和銷售貿易於一體的國際貿易企業。時至今日,王氏集團的骨幹企業,已經分佈到中國、荷蘭、德國、比利時、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旗下員工遍佈世界各地。

回國投資!

1989年因為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影響了一些海外華人、華僑回國投資的計畫。王壽松介紹,當時歐洲就有不少華人、華僑覺得回國做生意有風險,至於他的家人也曾經強烈反對他回國投資。

王壽松反應快,喜歡冒險,但是他並不做完全沒有把握的事情。他說,歐洲賺錢容易,但是發財難;中國賺錢難,但容易發財。“在當時的情況下,你怎麼做得過老外?好的高科技產品,他們是不給你機會的,行業門檻很高。暴利行業更沒有華人染指機會。”所以王壽松選擇回國找機會。

他坦率地告訴記者,那時候政策優惠,“我是個商人,覺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

事實證明,他這一步棋走對了。

王壽松是歐洲溫州華僑中第一個回國投資的。當時他的餐館放假2個禮拜,全家人一起取道日本東京回國。他說,“當時我是帶了現金回國的。全家人穿著大衣,31萬美金就是揣在大衣口袋裡帶回來的。

這31萬美金被他用來買了20多畝地,開了一家工廠生產皮鞋,而且這一做就是四年。當時皮鞋70﹪國內銷售,30﹪銷往國外,王壽松在去荷蘭之前就做過皮鞋生意,也開過皮鞋廠所以也是得心應手的。但當毫無外貿經驗的王壽松做起了皮鞋出口的生意,決定將自己廠裡生產的皮鞋出口到荷蘭時,結果第一筆單子就吃了大虧。

當時的王壽松,連什麼是“離岸價”、什麼是“到岸價”還沒搞清楚,在報價時,他把3000美元的離岸價當成了到岸價報給了對方,造成自己不得不支付額外的2000美元的運費,結果“一分錢也沒有掙到”。

補上外貿經驗之後,王壽松外貿出口做得越來越順手,“一年也能掙幾萬美金,但是利潤很薄。”這讓王壽松意識到了皮鞋生意潛力不大,他需要找到一個更具爆發力的行業進行投資。

1993年,隨著國內房改政策的落實,他的眼光投向中國過去十年內最賺錢的行業——房地產。

房地產“黃金十年”

在歐洲長期生活的耳濡目染王壽松看到當時在歐洲,真正發財的都是做房地產的老闆。香港美國也是如此。“即使香港的李嘉誠,也是靠房地產發家的。”他的想法很樸素,覺得溫州經濟比較發達,在溫州造房子賣,應該能掙錢。

1993年,王壽松所創立的王氏集團開始涉足中國房地產業,1994年他註冊了溫州第一家房地產公司。此時中國房地產行業才剛剛興起。

1993年溫州市政府到香港招商引資,其中有一塊20畝的地塊需要從國外引進開發資金。王壽松聽到消息後,匆匆追到香港。當時也沒有“招拍掛”的手續,售價每畝120萬元人民幣,總價2400萬元,首付款50﹪。王壽松覺得是個好機會,他當即賣了工廠加上自己多年的積蓄,又問親朋好友借,湊夠了1200萬的首付款,拿到了這塊地的開發權。

這一項目就是溫州當時最高最好的樓、也是之後數年溫州標誌性建築——金泰大廈。這次投資,讓王壽松第一次在國內掙到了“大錢”。嘗到甜頭的他立刻乘勝追擊,這一做就是十餘年。而這十餘年,也正是中國房地產業“黃金十年”。

王氏集團從1993年涉足房地產業以來,該產業一直是集團在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先後在國內外投資或合作成立了十多家房地產公司,在荷蘭、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均有項目落成竣工,在國內的北京、上海、杭州、溫州、紹興、深圳、蘇州、武漢、瀋陽、安徽、青海、新疆等大中小地方均有已經或正在開發的代表性工程。

對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的酒店業,王壽松也投入大量精力。他在荷蘭投資的金城大酒店、皇城大酒店和上海樓大酒店,許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曾參觀、下榻過。而在國內投資的溫州新世紀花園中國大廈、永嘉大酒店、新都大酒店等豪華商務酒店,也在業內擁有良好的知名度與口碑。

在不斷的投資中,王壽松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財哲學,他說,“我的財產三分之一用來投資,三分之一用來流動,三分之一則不動,這樣一旦出了問題,就不會出現太多損失。”而“寧可向銀行或者高利貸借,也不能把全部資金都押上,這樣才能保證資金流的安全。”

隨著南方房地產市場的飽和,王壽松開始北上搜索尚有開發餘地的城市,他現在主要在東北和山東等地進行投資。與此同時,王壽松也將眼光投向了高科技產業。

高科技產業“華麗轉身”

用王壽松自己的話說,他幾乎每次都是在意識到某個產業將要見底的時候及時轉舵的。他沒有透露到底是什麼秘訣讓他能夠投資嗅覺如此靈敏。

當年苦於沒有實力在歐洲從事高科技產業的王壽松,在資金雄厚的條件下,終於可以在國內一展雄心。其中,高科技農業、醫療設備、新型數碼產業是集團今年來新近投資的領域。集團已經投資與合作項目有:高效肥料及營養液已進入田間實驗階段;由法國金億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開發的來特克(LOTOK)保健床已進入臨床運用階段;杭州神奧數碼科技公司開始涉足新興的遊戲動漫產業。

眼下王壽松先生正在忙碌的專案有兩個,一個是在山東海陽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合作建立的機電一體化工業園專案,一個是在遼寧鞍山與鞍鋼合作電鍍鋅板項目。

很值得一提的是飛利浦(海陽)機電一體化工業園項目。這個項目是荷蘭王氏企業發展集團與世界五百強企業飛利浦合作的經典之作。為了完善該項目的技術鏈條和市場鏈條,荷蘭王氏在06年整合了山東唐嘉機電的XD節能電機技術和直趨式反向洗衣機技術,這兩項技術是目前世界洗衣機行業的問鼎技術產品,必將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的談判能力奠定雄厚的基礎;今年春,荷蘭王氏又瞄準了在國內有一定市場底蘊的濟南小鴨電器,準備在機會成熟的情況下整合小鴨的產能和市場,打造飛利浦—小鴨3A動態市場體系,目前王氏企業集團已經做好了重組小鴨電器的資金準備和幹部準備。8月1日—4日,集團執行總裁曹冰參加了國家發改委在長春舉辦的關於企業上市與私募股權的實務操作專題論壇,更加堅信了重組後飛利浦—小鴨上市的信心和決心。

王壽松特別看好電鍍鋅板在中國的前景。他介紹說,目前中國市場一年需要700萬噸,但是國內最大產能的鋼廠一年生產也不到80萬噸。現在中國每年需要進口電鍍鋅板300萬噸,還缺口1000多萬噸。

為此,他控股了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專利,與鞍鋼集團合作進行生產。其產品品質不會低於澳大利亞與歐洲的產品水準,而且成本也完全能夠控制,除了供應國內之外,以後還可以出口。

王壽松介紹說,目前電鍍鋅板項目進展順利,廠房已經建好明年正式投產。第一年銷售產值可達到25億。“四五個億的投資,兩年就可以拿回成本。一條線25億元,四條線有100個億,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專家論證的數字。”

為海外華人謀福祉

雖然王壽松的個人事業進行得順風順水,但多年的海外創業、生活的經歷告訴他,在海外,單個的華人是很難事業成功的,甚至無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更快、更好、更有底氣的發展自身,取得成就。同時,聯合海外的華人華僑,不僅僅是一個互利互惠的經濟舉措,更是一根體現海外華人熱愛祖國,心系中華,表達自身對偉大祖國熱愛之情的訴求。他說,“國家窮的時候,我們華僑愛國。國家富強了。華僑更愛國,因為國家強大,我們華僑才會更強大。”

如何為華人謀福祉?歐洲50萬華人,80﹪是溫州人。但是歐洲的華人就像一團散沙,如何把他們聚起來,這是讓誰都覺得頭痛的事情。所以友人勸王壽松,“老王啊,你不要搞,人家榮譽比你多,錢比你多,為啥要聽你的啊?”

從2001年起到2003年,王壽松撂下生意,用了2年時間,自費100多萬人民幣,跑遍歐洲21個國家,專心一意做了一件再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起成立了歐洲溫州華人華僑聯合會。

在歐盟和荷蘭政府的首肯下,2002年2月8日,歐洲溫州華人華僑聯合會(下簡稱“歐聯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在98名歐洲華人華商代表參與投票的選舉中,王壽松以92票當選為第一任會長,他同時也是“歐聯會”的法人代表,終身名譽主席。

“歐聯會”的成立深刻地反映了當地華人華僑對要求自身權益的覺醒,以及在政治權利方面的訴求。王壽松說,當地華人華僑聯合起來,通過選票、遊說以及對有利決策的資金支援,可以影響現任政府的決策和歷屆大選的執政黨更迭。

對直接影響到自身權益的政策上“歐聯會”更是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在“西班牙燒鞋事件”以及“義大利員警毆打華人事件”中,“歐聯會”號召全歐洲華人的抵制和抗議,並積極促成了時間的圓滿解決。對華人在歐洲的各種生存困境,“歐聯會”也會伸出援手,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協助。

溫家寶總理赴歐洲訪問期間在義大利接見王壽松說,“溫州人能幹,有點像威尼斯商人。義大利人說,他們9個人中就有1個人做老闆,我說,我們溫州人一個人也能辦一家企業,人人做老闆。”王壽松則回答道,我們都是“白天做老闆、晚上睡地板”走過來的啊。

王壽松對自己身為中國人、身為溫州人十分自豪。有人說,“溫州人像猶太人,”王壽松笑著說,“我看是猶太人像溫州人。”

他說,走到今天,“溫州人在歐洲,已經是一個品牌。”

 (後記:)

幾千年前孟子說過: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敢於擔當,銳意進取的王壽松可謂孟子所指大丈夫的典型。

我和王壽松先生認識時間不長,幾個月前,王先生在原河北省建設廳廳長鄧澤洪的陪同下考察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我和管委會曹遠副書記接待。雖然王先生只在營口呆了短短的一個晚上,但是,很多人感受到他的忘我工作熱忱和強烈的人格魅力。

接下來的幾個月,和王壽松先生多次商談交流,接受王先生邀請,有幸擔任歐洲溫州華聯華僑聯合會的副秘書長,這是一個重要崗位。回首百年的中國近代史,海外華僑華人前赴後繼,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海外僑胞功不可沒。在新的歷史時期,海外僑胞將繼續發揮開拓者、參與者、貢獻者的重要作用。如今,已經在海外尤其是歐洲發展壯大的華人華僑在日漸融入歐洲主流社會的同時,開始思考落葉歸根,報效祖國。近年來,海外華僑華人尤其是溫州華僑在國內投資近萬億元,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我感覺到肩上的壓力,更多的是驕傲,能與巨人同行,能夠為海外華僑華人盡自己微薄的力量。

歐溫聯的宗旨是弘揚華夏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致力於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祖國統一大業。歐溫聯組織不分國別、政治和宗教信仰,聯絡全歐洲溫籍以及所有的華人華僑,加強團結、發展經濟、擴大合作;爭取華人華僑的合法權益,提高華人的社會地位,努力融入歐洲的主流社會。同時為中歐兩地之間的商貿互動、民間社團的交流合作提供重要的指導和幫助。

在歐洲,溫州人是一個品牌。在國內,溫州人、溫州資本也是一個品牌。好比家樂福肯德基到達的城市才是發達的城市,能夠吸引溫州人溫州資本的地區才是有價值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至2010年10月,歐溫聯旗下基金、企業和個人在國內廣東、福建、山西、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省市投資逾千億元人民幣。

王壽松先生說:幾多艱辛,幾多不易。我們任重道遠。無論來自何方,歐溫聯會使彼此的距離縮短,堅信大家能成為好朋友、好夥伴、成為心心相印的知己。

(秦蔓)

“其實都是子虛烏有,目的就是要把中國人趕出去。”這樣一來,中國人開的餐館一個客人也沒有,都關門了。即使天天關著門,也還有人投訴他們,每天都有一批當地人在餐廳門口抗議,要趕中國人出去,餓死他們。這個排華運動從當年7月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幹得好好的,突然被逼關門,這讓王壽松怎麼都不能接受。“我花20多萬美金買的餐館,卻要我關掉,我當時幾乎要崩潰了,覺得這20萬美金的投入要打水漂了,多年的積蓄都在裡面,欠朋友老鄉的錢也沒有還。”

當時那麼難,王壽松怎麼沒有回國呢?對此,他解釋說,一個方面,回去能做什麼?而且離開的話,餐館投進去的20萬血汗錢拿不回來了。更重要的是,當時是多麼豪氣干雲地出去的,如果回國的時候兩手空空,“我丟不起這個臉!”

餐館關門整整十天后,在各方努力和大使館的斡旋下,中餐館再次開業,但是生意卻沒了,顧客一下子下降了80﹪。而在此之前,餐館生意非常好,店面規模擴張到150個座位,天天爆滿,跑堂的有12人,廚房6個人,18個人忙得團團轉。在經過半年多的堅韌努力後,生意才慢慢好起來。

王壽松說,當時很多海外華人,都遇到他這樣的情況。他們紛紛體會到,國家實力不強,在外面就是被人瞧不起。他說,當時歐洲人根本看不起中國人,覺得中國就是一個殖民地國家,中國人吃不上飯才去歐洲打工的。所以當時的華人在歐洲的地位比黑人還要低微。

王壽松堅持了下來,並終於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靠著勤奮與努力的創業精神,憑著廣交朋友的熱情,以及真摯的為人處世作為,他終於在荷蘭闖下了自己的事業。

1985年,王壽松加入荷蘭國籍,第二年便成立了以自己姓氏為名的企業發展集團—-王氏企業發展集團。

位於荷蘭著名海港城市阿姆斯特丹的荷蘭王氏企業發展集團,是一家技術開發、生產、加工和銷售貿易於一體的國際貿易企業。時至今日,王氏集團的骨幹企業,已經分佈到中國、荷蘭、德國、比利時、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旗下員工遍佈世界各地。

回國投資!

1989年因為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影響了一些海外華人、華僑回國投資的計畫。王壽松介紹,當時歐洲就有不少華人、華僑覺得回國做生意有風險,至於他的家人也曾經強烈反對他回國投資。

王壽松反應快,喜歡冒險,但是他並不做完全沒有把握的事情。他說,歐洲賺錢容易,但是發財難;中國賺錢難,但容易發財。“在當時的情況下,你怎麼做得過老外?好的高科技產品,他們是不給你機會的,行業門檻很高。暴利行業更沒有華人染指機會。”所以王壽松選擇回國找機會。

他坦率地告訴記者,那時候政策優惠,“我是個商人,覺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

事實證明,他這一步棋走對了。

王壽松是歐洲溫州華僑中第一個回國投資的。當時他的餐館放假2個禮拜,全家人一起取道日本東京回國。他說,“當時我是帶了現金回國的。全家人穿著大衣,31萬美金就是揣在大衣口袋裡帶回來的。

這31萬美金被他用來買了20多畝地,開了一家工廠生產皮鞋,而且這一做就是四年。當時皮鞋70﹪國內銷售,30﹪銷往國外,王壽松在去荷蘭之前就做過皮鞋生意,也開過皮鞋廠所以也是得心應手的。但當毫無外貿經驗的王壽松做起了皮鞋出口的生意,決定將自己廠裡生產的皮鞋出口到荷蘭時,結果第一筆單子就吃了大虧。

當時的王壽松,連什麼是“離岸價”、什麼是“到岸價”還沒搞清楚,在報價時,他把3000美元的離岸價當成了到岸價報給了對方,造成自己不得不支付額外的2000美元的運費,結果“一分錢也沒有掙到”。

補上外貿經驗之後,王壽松外貿出口做得越來越順手,“一年也能掙幾萬美金,但是利潤很薄。”這讓王壽松意識到了皮鞋生意潛力不大,他需要找到一個更具爆發力的行業進行投資。

1993年,隨著國內房改政策的落實,他的眼光投向中國過去十年內最賺錢的行業——房地產。

房地產“黃金十年”

在歐洲長期生活的耳濡目染王壽松看到當時在歐洲,真正發財的都是做房地產的老闆。香港美國也是如此。“即使香港的李嘉誠,也是靠房地產發家的。”他的想法很樸素,覺得溫州經濟比較發達,在溫州造房子賣,應該能掙錢。

1993年,王壽松所創立的王氏集團開始涉足中國房地產業,1994年他註冊了溫州第一家房地產公司。此時中國房地產行業才剛剛興起。

1993年溫州市政府到香港招商引資,其中有一塊20畝的地塊需要從國外引進開發資金。王壽松聽到消息後,匆匆追到香港。當時也沒有“招拍掛”的手續,售價每畝120萬元人民幣,總價2400萬元,首付款50﹪。王壽松覺得是個好機會,他當即賣了工廠加上自己多年的積蓄,又問親朋好友借,湊夠了1200萬的首付款,拿到了這塊地的開發權。

這一項目就是溫州當時最高最好的樓、也是之後數年溫州標誌性建築——金泰大廈。這次投資,讓王壽松第一次在國內掙到了“大錢”。嘗到甜頭的他立刻乘勝追擊,這一做就是十餘年。而這十餘年,也正是中國房地產業“黃金十年”。

王氏集團從1993年涉足房地產業以來,該產業一直是集團在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先後在國內外投資或合作成立了十多家房地產公司,在荷蘭、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均有項目落成竣工,在國內的北京、上海、杭州、溫州、紹興、深圳、蘇州、武漢、瀋陽、安徽、青海、新疆等大中小地方均有已經或正在開發的代表性工程。

對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的酒店業,王壽松也投入大量精力。他在荷蘭投資的金城大酒店、皇城大酒店和上海樓大酒店,許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曾參觀、下榻過。而在國內投資的溫州新世紀花園中國大廈、永嘉大酒店、新都大酒店等豪華商務酒店,也在業內擁有良好的知名度與口碑。

在不斷的投資中,王壽松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財哲學,他說,“我的財產三分之一用來投資,三分之一用來流動,三分之一則不動,這樣一旦出了問題,就不會出現太多損失。”而“寧可向銀行或者高利貸借,也不能把全部資金都押上,這樣才能保證資金流的安全。”

隨著南方房地產市場的飽和,王壽松開始北上搜索尚有開發餘地的城市,他現在主要在東北和山東等地進行投資。與此同時,王壽松也將眼光投向了高科技產業。

高科技產業“華麗轉身”

用王壽松自己的話說,他幾乎每次都是在意識到某個產業將要見底的時候及時轉舵的。他沒有透露到底是什麼秘訣讓他能夠投資嗅覺如此靈敏。

當年苦於沒有實力在歐洲從事高科技產業的王壽松,在資金雄厚的條件下,終於可以在國內一展雄心。其中,高科技農業、醫療設備、新型數碼產業是集團今年來新近投資的領域。集團已經投資與合作項目有:高效肥料及營養液已進入田間實驗階段;由法國金億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開發的來特克(LOTOK)保健床已進入臨床運用階段;杭州神奧數碼科技公司開始涉足新興的遊戲動漫產業。

眼下王壽松先生正在忙碌的專案有兩個,一個是在山東海陽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合作建立的機電一體化工業園專案,一個是在遼寧鞍山與鞍鋼合作電鍍鋅板項目。

很值得一提的是飛利浦(海陽)機電一體化工業園項目。這個項目是荷蘭王氏企業發展集團與世界五百強企業飛利浦合作的經典之作。為了完善該項目的技術鏈條和市場鏈條,荷蘭王氏在06年整合了山東唐嘉機電的XD節能電機技術和直趨式反向洗衣機技術,這兩項技術是目前世界洗衣機行業的問鼎技術產品,必將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的談判能力奠定雄厚的基礎;今年春,荷蘭王氏又瞄準了在國內有一定市場底蘊的濟南小鴨電器,準備在機會成熟的情況下整合小鴨的產能和市場,打造飛利浦—小鴨3A動態市場體系,目前王氏企業集團已經做好了重組小鴨電器的資金準備和幹部準備。8月1日—4日,集團執行總裁曹冰參加了國家發改委在長春舉辦的關於企業上市與私募股權的實務操作專題論壇,更加堅信了重組後飛利浦—小鴨上市的信心和決心。

王壽松特別看好電鍍鋅板在中國的前景。他介紹說,目前中國市場一年需要700萬噸,但是國內最大產能的鋼廠一年生產也不到80萬噸。現在中國每年需要進口電鍍鋅板300萬噸,還缺口1000多萬噸。

為此,他控股了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專利,與鞍鋼集團合作進行生產。其產品品質不會低於澳大利亞與歐洲的產品水準,而且成本也完全能夠控制,除了供應國內之外,以後還可以出口。

王壽松介紹說,目前電鍍鋅板項目進展順利,廠房已經建好明年正式投產。第一年銷售產值可達到25億。“四五個億的投資,兩年就可以拿回成本。一條線25億元,四條線有100個億,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專家論證的數字。”

為海外華人謀福祉

雖然王壽松的個人事業進行得順風順水,但多年的海外創業、生活的經歷告訴他,在海外,單個的華人是很難事業成功的,甚至無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更快、更好、更有底氣的發展自身,取得成就。同時,聯合海外的華人華僑,不僅僅是一個互利互惠的經濟舉措,更是一根體現海外華人熱愛祖國,心系中華,表達自身對偉大祖國熱愛之情的訴求。他說,“國家窮的時候,我們華僑愛國。國家富強了。華僑更愛國,因為國家強大,我們華僑才會更強大。”

如何為華人謀福祉?歐洲50萬華人,80﹪是溫州人。但是歐洲的華人就像一團散沙,如何把他們聚起來,這是讓誰都覺得頭痛的事情。所以友人勸王壽松,“老王啊,你不要搞,人家榮譽比你多,錢比你多,為啥要聽你的啊?”

從2001年起到2003年,王壽松撂下生意,用了2年時間,自費100多萬人民幣,跑遍歐洲21個國家,專心一意做了一件再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起成立了歐洲溫州華人華僑聯合會。

在歐盟和荷蘭政府的首肯下,2002年2月8日,歐洲溫州華人華僑聯合會(下簡稱“歐聯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在98名歐洲華人華商代表參與投票的選舉中,王壽松以92票當選為第一任會長,他同時也是“歐聯會”的法人代表,終身名譽主席。

“歐聯會”的成立深刻地反映了當地華人華僑對要求自身權益的覺醒,以及在政治權利方面的訴求。王壽松說,當地華人華僑聯合起來,通過選票、遊說以及對有利決策的資金支援,可以影響現任政府的決策和歷屆大選的執政黨更迭。

對直接影響到自身權益的政策上“歐聯會”更是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在“西班牙燒鞋事件”以及“義大利員警毆打華人事件”中,“歐聯會”號召全歐洲華人的抵制和抗議,並積極促成了時間的圓滿解決。對華人在歐洲的各種生存困境,“歐聯會”也會伸出援手,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協助。

溫家寶總理赴歐洲訪問期間在義大利接見王壽松說,“溫州人能幹,有點像威尼斯商人。義大利人說,他們9個人中就有1個人做老闆,我說,我們溫州人一個人也能辦一家企業,人人做老闆。”王壽松則回答道,我們都是“白天做老闆、晚上睡地板”走過來的啊。

王壽松對自己身為中國人、身為溫州人十分自豪。有人說,“溫州人像猶太人,”王壽松笑著說,“我看是猶太人像溫州人。”

他說,走到今天,“溫州人在歐洲,已經是一個品牌。”

 (後記:)

幾千年前孟子說過: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敢於擔當,銳意進取的王壽松可謂孟子所指大丈夫的典型。

我和王壽松先生認識時間不長,幾個月前,王先生在原河北省建設廳廳長鄧澤洪的陪同下考察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我和管委會曹遠副書記接待。雖然王先生只在營口呆了短短的一個晚上,但是,很多人感受到他的忘我工作熱忱和強烈的人格魅力。

接下來的幾個月,和王壽松先生多次商談交流,接受王先生邀請,有幸擔任歐洲溫州華聯華僑聯合會的副秘書長,這是一個重要崗位。回首百年的中國近代史,海外華僑華人前赴後繼,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海外僑胞功不可沒。在新的歷史時期,海外僑胞將繼續發揮開拓者、參與者、貢獻者的重要作用。如今,已經在海外尤其是歐洲發展壯大的華人華僑在日漸融入歐洲主流社會的同時,開始思考落葉歸根,報效祖國。近年來,海外華僑華人尤其是溫州華僑在國內投資近萬億元,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我感覺到肩上的壓力,更多的是驕傲,能與巨人同行,能夠為海外華僑華人盡自己微薄的力量。

歐溫聯的宗旨是弘揚華夏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致力於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祖國統一大業。歐溫聯組織不分國別、政治和宗教信仰,聯絡全歐洲溫籍以及所有的華人華僑,加強團結、發展經濟、擴大合作;爭取華人華僑的合法權益,提高華人的社會地位,努力融入歐洲的主流社會。同時為中歐兩地之間的商貿互動、民間社團的交流合作提供重要的指導和幫助。

在歐洲,溫州人是一個品牌。在國內,溫州人、溫州資本也是一個品牌。好比家樂福肯德基到達的城市才是發達的城市,能夠吸引溫州人溫州資本的地區才是有價值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至2010年10月,歐溫聯旗下基金、企業和個人在國內廣東、福建、山西、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省市投資逾千億元人民幣。

王壽松先生說:幾多艱辛,幾多不易。我們任重道遠。無論來自何方,歐溫聯會使彼此的距離縮短,堅信大家能成為好朋友、好夥伴、成為心心相印的知己。

(秦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