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乃三國兵神,料敵機先,戰無不勝,即使周瑜複生未必是其敵手

西元228年, 東吳孫權想對北方曹魏用兵。

孫權想出一計:詐降。

他讓周魴到山越首領裡面去物色一個人去向魏國的曹休詐降。

周魴反對:山越野人, 都是跳樑小丑, 素來不講信義, 做事不牢靠, 這種重要的事情要是交給他們去辦, 恐怕會走漏風聲。

緊接著, 周魴又說:不如讓我派親信去向曹休投降, 就說我受到吳王猜忌, 害怕被殺, 所以向魏國投降, 請求他派兵接應。

孫權表示同意。

這詐降計也是東吳所慣用的伎倆了, 孫權熟門熟路。 於是派人到周魴的鄱陽郡找茬。

不知是查經濟問題, 還是政治問題。

總之, 周魴似乎被查出了問題。

這個周魴做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舉動, 跑到郡政府大門口, 把自己的頭髮剃光, 以向吳王孫權謝罪。

古代稱剃頭叫做“髡刑“。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剃頭是一種很嚴重的侮辱, 是失去了禮儀, 為人所不齒。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就相當於現在的剝光上衣遊街示眾。

當到市長、省長的級別, 大家都是體面人, 被孫權整的這麼慘?

曹休收到消息, 果斷相信, 率領步兵、騎兵十萬, 南下接應。

曹魏的尚書蔣濟向魏明帝曹叡發表見解:東吳大將朱然據守在長江上游, 隨時可能威脅曹休背後, 曹休孤軍深入, 一定占不了便宜。

前將軍滿寵也表達了相同看法:曹休沒有指揮大軍作戰的經驗, 這次的進軍路線, 易進難退, 一旦越過無強口, 容易被扼住歸路, 應該嚴加戒備。

可魏明帝曹叡已經來不及向曹休發出指示, 因為曹休早就出發了。

但曹叡還是做出了部署。 他少年老成, 為防萬一, 命司馬懿進攻江陵, 賈逵進攻東關, 遙相呼應, 以分散敵軍注意, 減輕曹休壓力。

東吳這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作戰準備,

孫權任命陸遜為總指揮帶領中軍, 朱桓、全琮為副帶左右軍各3萬人。

可能是東吳軍的陣仗太大了, 曹休感覺到了問題, 識破了周魴的詐降計。

但他卻不打算撤兵。

我有十萬兵馬, 即使硬碰硬, 也絲毫不懼!

曹休決定去碰碰運氣。

這時候, 東吳將領朱桓向孫權獻計:曹休是個草包, 靠著姓曹才有機會帶兵, 所以我料他必敗。 如果讓我帶一萬人到夾石、桂車截斷曹休的歸路, 必能俘虜曹休。 到時候長驅直入, 能奪取壽春、占盡淮南, 甚至可以直搗許昌、洛陽。

我從一個後來者的角度來看, 恕我直言, 一點看不出來。 因為當時的實際情況, 我已經完全不知道。

曹魏在附近是否有駐守兵力?朱桓帶一萬人能否神不知鬼不覺繞道到曹休身後截斷歸路?

這些我都不知道。 但身為東吳方面總指揮的陸遜是一定知道的。

在白衣渡江和夷陵之戰中都有極為精彩發揮的陸遜, 是一個用兵如神的高手。

他的判斷一定是有分量的。

陸遜明確表示:我不同意。

於是, 孫權中止了朱桓的計畫。

曹休和陸遜的對決就將到來了。

地點:石亭。

如果說陸遜是戰勝, 那麼曹休只能是凡人。

曹休很聰明, 他採用了伏兵之計對付陸遜。 自己親率中軍以引誘陸遜。

曹休的伏兵在暗中焦急地等待著東吳軍中計, 可令他們想不到的是, 陸遜所率領的中軍和曹休對峙不動, 而朱桓、全琮所率領的左右二軍直接殺奔曹軍伏兵所在地。

他們萬萬想不到如此精心設計的埋伏, 居然被陸遜一眼識破。

一場伏擊戰就此變成了遭遇戰。

可想而知, 曹魏軍受到的心理打擊有多嚴重。 而東吳方面則人人奮勇。

勝負已分。

戰爭的結果是:東吳擒斬一萬多人, 俘虜牛車、馬車、物資一萬多輛, 曹軍武器、輜重也都遺失。

東吳大軍三路並進, 直接把曹軍趕出伏擊地, 並一路追擊,直抵夾石。

這個夾石,就是朱桓在戰前建議在此截斷曹休歸路的地點。

不得不說,陸遜可謂料事如神,而朱桓還是略遜一籌了。

曹魏的賈逵大軍正在此嚴陣以待。

既然勝負難料,又何須糾纏?

看到賈逵在此,陸遜見好就收,選擇撤退。

知進退,明得失,陸遜實是不可多得的帥才。

當初,曹叡給賈逵的任務是進攻東關。但賈逵發現東吳根本沒有在東關做防備,於是做出判斷:東吳的主力都集中在一起對付曹休,曹休危矣!

於是,賈逵水路並進,去追趕曹休。還沒追上,就接到曹休的敗報了。

賈逵的部下都大驚失色,紛紛建議停止進軍,原地等待後續部隊的增援。

賈逵力排眾議:曹休潰敗,一旦道路被截斷,後果不堪設想。東吳追擊曹休肯定不敢過於深入,如果我們能夠火速救援,東吳必定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賈逵軍日夜趕路,並在沿路設置旗幟,虛張聲勢,以迷惑東吳軍。

這才順利接應曹休撤退。

事實上,賈逵與曹休私怨很深。如果不是他大公無私,施以援救,曹休軍可能全軍覆沒,而曹休本人也很有可能成為東吳階下囚。

勝敗兵機只在一念之間。

賈逵是良才。

而陸遜更是不可多得的兵神。即使周瑜複生,恐怕也不過如此。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並一路追擊,直抵夾石。

這個夾石,就是朱桓在戰前建議在此截斷曹休歸路的地點。

不得不說,陸遜可謂料事如神,而朱桓還是略遜一籌了。

曹魏的賈逵大軍正在此嚴陣以待。

既然勝負難料,又何須糾纏?

看到賈逵在此,陸遜見好就收,選擇撤退。

知進退,明得失,陸遜實是不可多得的帥才。

當初,曹叡給賈逵的任務是進攻東關。但賈逵發現東吳根本沒有在東關做防備,於是做出判斷:東吳的主力都集中在一起對付曹休,曹休危矣!

於是,賈逵水路並進,去追趕曹休。還沒追上,就接到曹休的敗報了。

賈逵的部下都大驚失色,紛紛建議停止進軍,原地等待後續部隊的增援。

賈逵力排眾議:曹休潰敗,一旦道路被截斷,後果不堪設想。東吳追擊曹休肯定不敢過於深入,如果我們能夠火速救援,東吳必定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賈逵軍日夜趕路,並在沿路設置旗幟,虛張聲勢,以迷惑東吳軍。

這才順利接應曹休撤退。

事實上,賈逵與曹休私怨很深。如果不是他大公無私,施以援救,曹休軍可能全軍覆沒,而曹休本人也很有可能成為東吳階下囚。

勝敗兵機只在一念之間。

賈逵是良才。

而陸遜更是不可多得的兵神。即使周瑜複生,恐怕也不過如此。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