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銳參考|“毒奶粉”事件波及全球!法國乳業遭遇空前信譽危機

超過1200萬盒嬰兒奶粉被召回, 涉及全球83個國家……一個多月以來, 這場由多名法國嬰兒先後感染沙門氏菌引發的法國乳業巨頭拉克塔利斯集團嬰兒乳製品污染事件備受輿論關注。 1月17日, 數十名法國員警搜查了拉克塔利斯集團位於法國西部拉瓦勒的辦公室以及生產問題奶粉源頭、位於克朗的工廠。

“污染原因尚無定論”、“被召回商品仍在出售”、“企業負責人遲到的露面”等問題不斷加重消費者及社會輿論對企業、經銷商和政府監管部門的質疑和指責。 問題奶粉讓拉克塔利斯集團乃至整個法國乳業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

也再度為法國敲響食品安全監管的警鐘。

政府部門出重手擴大召回

2017年12月2日, 因法國發現20名半歲以下嬰兒在食用拉克塔利斯集團位於法國西北部克朗市工廠生產的嬰兒乳製品後被確認感染沙門氏菌, 該集團決定下架並召回12批奶粉等嬰兒食品。

隨著此後一周又出現5例新增病例, 法國經濟部於12月10日發表公報, 宣佈決定暫停涉事工廠自當年2月15日起生產的600餘批奶粉等嬰兒食品的銷售與出口, 並對已售商品進行召回。 同一天, 法國衛生部公佈了全部召回產品的名稱、生產批號及保質期, 清單中涉及大量供嬰幼兒食用的一段和二段乳製品、近母乳型奶粉、米粉等, 涉及品牌包括“貝果”(Picot)等,

曾出口至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

12月21日, 拉克塔利斯集團又將涉事工廠生產的另外720批產品加入召回清單, 使產品召回總數增至1300餘批。

2018年1月9日以來, 多家法國大型連鎖超市承認在政府宣佈召回決定後繼續出售了少量相關問題產品。 為避免因生產批號區分困難、人員操作失誤等因素拖累召回工作進程, 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於1月12日宣佈了最新“擴大版”召回令。 根據此決定, 市場上由受污染工廠生產的所有嬰兒食品不受生產日期限制, 將被全部召回。

在法國《星期日報》1月14日發表的一篇專訪文章中, 事件發生後首次直面媒體的拉克塔利斯集團首席執行官埃馬紐埃爾·貝尼耶證實, 目前應予召回的嬰兒食品總量超過1200萬盒,

涉及83個國家。

儘管貝尼耶表示公司將全力配合司法機關的調查工作, 從此次危機中吸取教訓, 重新制定更為嚴格的衛生管控計畫, 並承諾向受害兒童家庭進行補償, 但卻沒有承認公司在產品生產安全管控程式上存在重大過失。

貝尼耶解釋說, 由於“從未發現任何表明產品受到病菌污染的證據”, 故公司未曾在2017年8月和11月兩度於涉事工廠環境檢測發現相關病菌的事實上報給有關政府部門。 面對如此牽強而無力的“自我辯護”, 受害兒童家屬、法國民眾和眾多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紛紛表示不會選擇沉默, 期待法律對違法者予以應有的制裁。

法國公共衛生監督機構公佈的資訊顯示, 去年8月至12月,

法國先後有35名平均年齡為4個月的嬰兒被確認感染沙門氏菌, 調查證實這些嬰兒在出現症狀前曾食用拉克塔利斯集團位於克朗市工廠生產的嬰兒食品。

“國家不得不替失敗企業善後”

就在政府發佈“召回令”幾周後, 有消費者發現, 自己新近從超市購得的嬰兒奶粉批號赫然列於問題產品召回清單之上。 1月9日以來, 勒克雷爾、家樂福、歐尚、Systeme U等多家法國大型連鎖超市先後承認在“召回令”頒佈後仍出售了少量應被下架的問題產品, 這再度將拉克塔利斯集團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經過各家公司內部檢查, 法國最大食品零售商勒克雷爾集團承認旗下超市賣出984盒應予召回的奶粉, 家樂福集團承認賣出434盒,

而Systeme U和歐尚分別表示賣出384盒和52盒問題商品。

鑒於召回工作效率不盡如人意, 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1月11日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已責令法國競爭、消費和打擊舞弊總局在未來一周針對全國2500個超市、商場、醫院、藥店等嬰兒食品銷售網站進行檢查。

據悉, 調查機關已於去年12月26日起對2500家銷售網站進行了抽查, 發現其中有91家仍在出售相關產品。

儘管勒梅爾公開表示拉克塔利斯是其“產品品質和安全”的唯一責任方, “國家不得不替一個失敗的企業”進行善後, 但在召回過程中經銷商們“有意或無意”的“怠慢”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的“力不從心”同樣遭到輿論的詬病。

法國一家消費者聯盟主席阿蘭·巴佐向當地媒體表示, 召回工作運作不利的現象雖“令人震驚”卻“並不意外”,指責政府有關部門在公佈召回決定後缺少必要的跟蹤和監管措施。

他認為,目前法國的問題產品召回機制無法保障達到預期的效果,儘管政府做出了相關決定,但在經銷商內部執行過程中存在諸多缺陷,因此,政府應通過制定嚴格的“外部監管”和“懲罰”措施促使商家遵守有關決定,從而令消費者放心。

資訊透明有助減少誤解

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千百萬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將實際情況和具體產品資訊及時、準確、公開地回饋給公眾、尊重公眾的“知情權”與積極徹查事故原因、追究法律責任一樣,是涉事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最基本的責任之一。

在此次事件中,雖然存在不少對法國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危機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的指責,但其在資訊透明方面做出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從問題浮出水面開始,法國經濟部長、衛生部長、農業部長、政府發言人都曾多次公開就該事件表態,而相關政府網站也多次發表公報,及時向媒體和公眾通報事件發展最新動向和具體產品資訊,以官方途徑為消費者提供專業解釋和應對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加強公眾監督、避免不實資訊傳播和減少誤解、誤讀。

倘若沒有立即公開可查的召回產品清單,又怎麼能有消費者通過核查揭露超市違規銷售下架問題產品的後續呢?

相比政府機構的“坦誠”,拉克塔利斯集團的“神秘”企業主在事件曝出一個多月內始終三緘其口、遲遲不肯面對媒體和公眾的“低調”作風就顯得極為沒有誠意。儘管貝尼耶最終在危機已經難以挽回之際不得不打破沉默,但很顯然,他遲到的澄清與辯白恐怕難以力挽狂瀾,為家族企業重拾聲譽。

召回工作運作不利的現象雖“令人震驚”卻“並不意外”,指責政府有關部門在公佈召回決定後缺少必要的跟蹤和監管措施。

他認為,目前法國的問題產品召回機制無法保障達到預期的效果,儘管政府做出了相關決定,但在經銷商內部執行過程中存在諸多缺陷,因此,政府應通過制定嚴格的“外部監管”和“懲罰”措施促使商家遵守有關決定,從而令消費者放心。

資訊透明有助減少誤解

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千百萬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將實際情況和具體產品資訊及時、準確、公開地回饋給公眾、尊重公眾的“知情權”與積極徹查事故原因、追究法律責任一樣,是涉事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最基本的責任之一。

在此次事件中,雖然存在不少對法國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危機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的指責,但其在資訊透明方面做出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從問題浮出水面開始,法國經濟部長、衛生部長、農業部長、政府發言人都曾多次公開就該事件表態,而相關政府網站也多次發表公報,及時向媒體和公眾通報事件發展最新動向和具體產品資訊,以官方途徑為消費者提供專業解釋和應對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加強公眾監督、避免不實資訊傳播和減少誤解、誤讀。

倘若沒有立即公開可查的召回產品清單,又怎麼能有消費者通過核查揭露超市違規銷售下架問題產品的後續呢?

相比政府機構的“坦誠”,拉克塔利斯集團的“神秘”企業主在事件曝出一個多月內始終三緘其口、遲遲不肯面對媒體和公眾的“低調”作風就顯得極為沒有誠意。儘管貝尼耶最終在危機已經難以挽回之際不得不打破沉默,但很顯然,他遲到的澄清與辯白恐怕難以力挽狂瀾,為家族企業重拾聲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