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紅花會作品遭全網下架,中國嘻哈是否還能繼續野蠻生長?

GAI

1月12日晚, 隨著中國大鼓的一聲響, GAI在《歌手》的舞臺上霸氣登場, 一首仙風道骨又不失江湖莽氣的《滄海一聲笑》收穫一片好評。 帶著“勒是霧都”的豪情與對音樂的赤誠,

GAI從地下走向大眾視野並收穫尊重。

而另一邊, 作為《中國有嘻哈》雙冠軍之一的PG One, 開年大戲燒出一地雞毛, 如今草草收場, 甚至已經殃及紅花會團體。 嘻哈元年年末, 這個風波似乎給了勢頭正猛的嘻哈當頭一棒。

紅花會

很明顯, 這儼然已不僅僅是PG One一個人的風暴, 更是給揠苗助長的內地嘻哈生態帶來了巨大動盪和諸多不確定因素。 而無論是創作者、平臺還是聽眾, 在這場風暴中, 皆無一倖免。

嘻哈狂歡後的“水土不服”

當PG One被推向風口浪尖時, 媒體與大眾紛紛用“社會責任”、“價值觀”等詞拷問嘻哈音樂, 這也使內地嘻哈音樂在多年的自由生長後第一次面對如此大規模的質疑。 這種質疑主要源自於兩個方面:社會對挑戰文化秩序的新事物的排他性和嘻哈音樂擁有的倍受爭議的刻板印象。

當然, 社會對新事物的排他性非嘻哈專屬。

回溯內地流行音樂發展, 21世紀初, 當網路歌手攜神曲大量湧現並稱霸彩鈴榜單時, 大眾也對網路歌手貼上了“低俗”的標籤;2005年,

《超級女聲》的火爆開啟了國內的選秀偶像時代, 大眾再次對選秀偶像貼上“低人一等”的標籤, 而作為冠軍的李宇春也備受爭議。

這些新興的人與事物, 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審美價值體系, “流行”也不斷地被事件的參與者、旁觀者重新定義。

簡單概括, 參與者負責將流行效應全盤放大, 不論正負;旁觀者負責貼標籤, 不論對錯。

有意思的是, 經過與大眾的磨合後, 這些流行文化的刻板印象逐漸被去除, 融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和話語體系中。 於是, 網路歌手不再“低俗”, 高曉松曾調侃, 現在人人都是網路歌手, 連朴樹都是;選秀節目長盛不衰, 選秀歌手也不再低人一等。 因此, 要想讓大眾用平常心去看待嘻哈, 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在PG One事件之後, 這段努力的時間或許將會變得更長。 而此事件對嘻哈音樂最致命的傷害, 就是加深了大眾對嘻哈音樂“黃暴”的刻板印象。

英國《每日郵報》原文。 新聞原標題:Chinese rapper accused of sexism

從《中國有嘻哈》使嘻哈音樂爆紅到PG One、紅花會被全面封殺,

內地嘻哈展現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前後反差強烈, 卻也越發模糊不清。

在短暫的狂歡後, 嘻哈音樂註定要在傳統文化的碰撞中找到新的音樂定位與形象, 以打破當前“水土不服”的困境。 而大眾看待嘻哈的有色眼鏡, 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漂白。

嘻哈音樂的創作邊界與自我審查

在PG One《聖誕夜》引發的“髒歌”事件持續發酵後, 央視網一篇《音樂分級勢在必行》的文章再度引起業內熱議。為此,音樂先聲採訪了嘻哈音樂人夏之禹,瞭解了一線從業者對於音樂分級與髒標的看法。

夏之禹認為,髒標的意義,在於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有對音樂的選擇權。“也許成年人想聽的音樂,涉及的某些部分並不適青少年聽。此時,髒標的存在,可以保障成年人選擇的權利。”

這個做法在國外比較常見,海外唱片公司在發行髒標作品時,會同時發佈原版與純淨版。例如,美國歌手Cee-lo Green在2010發行《F**k You》單曲時,還推出了一首旋律完全相同,僅歌詞中的“f**k”改為了“forget”的《Forget You》。

美區iTunes截圖,中國區《F**k You》已下架

由於髒標的存在,成年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聽的音樂,純淨版亦能廣泛傳播,這也讓髒標廣受好評。

但或許對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來說,髒標與其說是“約束”,更像是一個誘惑。青少年會更青睞帶髒標的音樂,從而獲得“比同齡人更酷”的成就感。換句話說,青少年如果想聽“兒童不宜”的音樂,髒標並不能完全攔得住。

可以看到,髒標的存在也是有利有弊。不過音樂先聲認為,音樂分級最大的意義,是讓創作者留有更大表達的空間。以國內電影現狀為例,由於缺少分級制度,上映的作品皆要老少鹹宜,對暴力、性暗示的內容均有嚴格的要求,在鏡頭和臺詞上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國內電影創作者只能在極其有限的空間之內去完成創作與表達。

音樂也是如此。在分級制度缺失的情況下,音樂創作者們只能創作“老少鹹宜”的歌曲,尤其在PG One事件之後,歌詞內容的“正確性”與“底線”也備受關注。關於嘻哈音樂的創作邊界和自我審查問題,將是每個嘻哈音樂從業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採訪時,夏之禹就向音樂先聲透露,年後本來有匪幫說唱mixtape的發佈計畫,但在PG One事件之後,即使作品中的詞並未太露骨,也只能先在港臺地區發佈。

雖然分級制度一直被內地藝術創作者與廣大群眾呼喚,但具體如何評級、實施、監管,仍有待規範。不過我們也認為,嘻哈音樂乃至藝術創作的持續發展,絕非是分級制度就能解決的,創作者、消費者、監管者都需要時間去成長。

嘻哈元年後,是否依舊能火力全開?

經過一場輿論大動盪之後,輿論的影響早已從小圈子的亞文化爭議迅速擴大到整個社會輿論層面,封殺範圍也由PG One個人波及紅花會團體。

顯而易見,嘻哈音樂正遭受著來自社會輿論、文化監管等各方面的壓力,不少人也都表示出對嘻哈音樂即將盛極而衰的擔憂。而這些壓力,也讓嘻哈圈必須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做出必要的妥協。

比如,在1月13日的騰訊烎潮音發佈夜上,雖然紅花會、Higherbrothers、周震南、馬伯騫、KOHH等嘻哈歌手的表演並未受到太多限制,但歌詞的自我審查已經開始。比如,Higherbrothers的《Made in China》表演中,雖然唱的仍是“Bitch”,但歌詞字幕已貼心地將其淨化成為“Girls”。

這其實也是嘻哈音樂從地下進入主流視野後的真實寫照:你可以繼續反叛,但不能越界。

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特殊的文化環境、監管機制下,既然市場依然擁抱嘻哈,嘻哈也需要走向更大市場,那麼,如何在與傳統秩序的天然對抗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就成為接下來嘻哈音樂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其次,“主流”與“地下”的界限將繼續被打破。長期以來,地下的標籤似乎帶著“必須叛逆”“必須反抗”的刻板印象,而事實上,隨著產業自身的發展,再去給嘻哈音樂人貼標籤,已經有些過時。2017年11月,GAI、BIG DOG王可、啊鑫、輝子、王大痣、辛巴、趙濤等一大批來自“地上”和“地下”的嘻哈音樂人,共同簽約了音樂製作人劉洲的Door&Key廠牌,探索中國嘻哈的生存之道。

明堂唱片廠牌創始人李天杲在接受音樂先聲採訪時也表示,“一直不太喜歡去貼‘地上’、‘地下’這個標籤,也不認為地下有什麼所謂的創作規則。嘻哈作為一種載體,表達自己最重要。”

再者,中國嘻哈本土化的方向將越來越清晰。嘻哈音樂早已不是某一種族、某一國家的專屬文化,而是已成為一種全球資源。在傳播的過程之中,不同民族背景的人們接受了嘻哈音樂的基本形式,再融合本地的認知、情感等對嘻哈進行重塑。

例如,GAI的《空城計》、《天乾物燥》、《滄海一聲笑》等作品,就以江湖嘻哈的成功探索為嘻哈本土化提供了思路。融入民族樂器的編曲方式、強化歌詞構造的傳統文化意境、Flow中透露出的大義與俠氣、演出時穿著的傳統服飾……這些民族元素,使得中國真正擁有了自身文化語境下的嘻哈音樂,而不是對舶來品簡單粗暴的翻譯照搬。

從《中國有嘻哈》的瞬間爆紅到PG One事件的集體狂歡,既讓我們看到小眾文化的巨大能量,也深感音樂市場的不成熟。但對於接下來嘻哈音樂的走向,音樂先聲還是願意保持一定的樂觀。在不觸及官方“紅線”的前提下,嘻哈音樂的市場化和本土化過程仍將伴隨整個音樂產業的復興同步進行,繼續野蠻生長。

結語

當前,太多人急於給嘻哈下定義。“嘻哈是自由和反叛”、“嘻哈是愛與和平”、“嘻哈是抵抗的”、“嘻哈應該永遠在地下”……這些看似崇高和美好的定義,無疑讓嘻哈再貼一層註定被誤解的標籤。

所以,與其急切地去得到一個關於“什麼是嘻哈”的答案,不如用嘻哈精神去看待這一問題。從爵士與放克的採樣開始,到發展成當前五花八門的新姿態,人們在嘻哈音樂上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誠如紀錄片《Art of Rap》所說:嘻哈沒有創造什麼,但嘻哈重新定義了一切。

同理,今天的嘻哈音樂,也在不斷的發展中被重新定義著。

從《中國有嘻哈》的意外成功開始,外界的追捧和質疑始終伴隨著這個細分市場的成長。嘻哈市場的走俏與虛火、嘻哈音樂人的身價暴漲與浮躁迷失,嘻哈粉絲的快速壯大與跟風消費,他們成功引爆了積蓄已久的嘻哈熱潮,也共同製造了極致繁榮的幻象。

但嘻哈音樂的未來,依舊值得期待。

作者 | 嘉鹿 編輯 | vision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vision_2753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央視網一篇《音樂分級勢在必行》的文章再度引起業內熱議。為此,音樂先聲採訪了嘻哈音樂人夏之禹,瞭解了一線從業者對於音樂分級與髒標的看法。

夏之禹認為,髒標的意義,在於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有對音樂的選擇權。“也許成年人想聽的音樂,涉及的某些部分並不適青少年聽。此時,髒標的存在,可以保障成年人選擇的權利。”

這個做法在國外比較常見,海外唱片公司在發行髒標作品時,會同時發佈原版與純淨版。例如,美國歌手Cee-lo Green在2010發行《F**k You》單曲時,還推出了一首旋律完全相同,僅歌詞中的“f**k”改為了“forget”的《Forget You》。

美區iTunes截圖,中國區《F**k You》已下架

由於髒標的存在,成年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聽的音樂,純淨版亦能廣泛傳播,這也讓髒標廣受好評。

但或許對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來說,髒標與其說是“約束”,更像是一個誘惑。青少年會更青睞帶髒標的音樂,從而獲得“比同齡人更酷”的成就感。換句話說,青少年如果想聽“兒童不宜”的音樂,髒標並不能完全攔得住。

可以看到,髒標的存在也是有利有弊。不過音樂先聲認為,音樂分級最大的意義,是讓創作者留有更大表達的空間。以國內電影現狀為例,由於缺少分級制度,上映的作品皆要老少鹹宜,對暴力、性暗示的內容均有嚴格的要求,在鏡頭和臺詞上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國內電影創作者只能在極其有限的空間之內去完成創作與表達。

音樂也是如此。在分級制度缺失的情況下,音樂創作者們只能創作“老少鹹宜”的歌曲,尤其在PG One事件之後,歌詞內容的“正確性”與“底線”也備受關注。關於嘻哈音樂的創作邊界和自我審查問題,將是每個嘻哈音樂從業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採訪時,夏之禹就向音樂先聲透露,年後本來有匪幫說唱mixtape的發佈計畫,但在PG One事件之後,即使作品中的詞並未太露骨,也只能先在港臺地區發佈。

雖然分級制度一直被內地藝術創作者與廣大群眾呼喚,但具體如何評級、實施、監管,仍有待規範。不過我們也認為,嘻哈音樂乃至藝術創作的持續發展,絕非是分級制度就能解決的,創作者、消費者、監管者都需要時間去成長。

嘻哈元年後,是否依舊能火力全開?

經過一場輿論大動盪之後,輿論的影響早已從小圈子的亞文化爭議迅速擴大到整個社會輿論層面,封殺範圍也由PG One個人波及紅花會團體。

顯而易見,嘻哈音樂正遭受著來自社會輿論、文化監管等各方面的壓力,不少人也都表示出對嘻哈音樂即將盛極而衰的擔憂。而這些壓力,也讓嘻哈圈必須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做出必要的妥協。

比如,在1月13日的騰訊烎潮音發佈夜上,雖然紅花會、Higherbrothers、周震南、馬伯騫、KOHH等嘻哈歌手的表演並未受到太多限制,但歌詞的自我審查已經開始。比如,Higherbrothers的《Made in China》表演中,雖然唱的仍是“Bitch”,但歌詞字幕已貼心地將其淨化成為“Girls”。

這其實也是嘻哈音樂從地下進入主流視野後的真實寫照:你可以繼續反叛,但不能越界。

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特殊的文化環境、監管機制下,既然市場依然擁抱嘻哈,嘻哈也需要走向更大市場,那麼,如何在與傳統秩序的天然對抗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就成為接下來嘻哈音樂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其次,“主流”與“地下”的界限將繼續被打破。長期以來,地下的標籤似乎帶著“必須叛逆”“必須反抗”的刻板印象,而事實上,隨著產業自身的發展,再去給嘻哈音樂人貼標籤,已經有些過時。2017年11月,GAI、BIG DOG王可、啊鑫、輝子、王大痣、辛巴、趙濤等一大批來自“地上”和“地下”的嘻哈音樂人,共同簽約了音樂製作人劉洲的Door&Key廠牌,探索中國嘻哈的生存之道。

明堂唱片廠牌創始人李天杲在接受音樂先聲採訪時也表示,“一直不太喜歡去貼‘地上’、‘地下’這個標籤,也不認為地下有什麼所謂的創作規則。嘻哈作為一種載體,表達自己最重要。”

再者,中國嘻哈本土化的方向將越來越清晰。嘻哈音樂早已不是某一種族、某一國家的專屬文化,而是已成為一種全球資源。在傳播的過程之中,不同民族背景的人們接受了嘻哈音樂的基本形式,再融合本地的認知、情感等對嘻哈進行重塑。

例如,GAI的《空城計》、《天乾物燥》、《滄海一聲笑》等作品,就以江湖嘻哈的成功探索為嘻哈本土化提供了思路。融入民族樂器的編曲方式、強化歌詞構造的傳統文化意境、Flow中透露出的大義與俠氣、演出時穿著的傳統服飾……這些民族元素,使得中國真正擁有了自身文化語境下的嘻哈音樂,而不是對舶來品簡單粗暴的翻譯照搬。

從《中國有嘻哈》的瞬間爆紅到PG One事件的集體狂歡,既讓我們看到小眾文化的巨大能量,也深感音樂市場的不成熟。但對於接下來嘻哈音樂的走向,音樂先聲還是願意保持一定的樂觀。在不觸及官方“紅線”的前提下,嘻哈音樂的市場化和本土化過程仍將伴隨整個音樂產業的復興同步進行,繼續野蠻生長。

結語

當前,太多人急於給嘻哈下定義。“嘻哈是自由和反叛”、“嘻哈是愛與和平”、“嘻哈是抵抗的”、“嘻哈應該永遠在地下”……這些看似崇高和美好的定義,無疑讓嘻哈再貼一層註定被誤解的標籤。

所以,與其急切地去得到一個關於“什麼是嘻哈”的答案,不如用嘻哈精神去看待這一問題。從爵士與放克的採樣開始,到發展成當前五花八門的新姿態,人們在嘻哈音樂上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誠如紀錄片《Art of Rap》所說:嘻哈沒有創造什麼,但嘻哈重新定義了一切。

同理,今天的嘻哈音樂,也在不斷的發展中被重新定義著。

從《中國有嘻哈》的意外成功開始,外界的追捧和質疑始終伴隨著這個細分市場的成長。嘻哈市場的走俏與虛火、嘻哈音樂人的身價暴漲與浮躁迷失,嘻哈粉絲的快速壯大與跟風消費,他們成功引爆了積蓄已久的嘻哈熱潮,也共同製造了極致繁榮的幻象。

但嘻哈音樂的未來,依舊值得期待。

作者 | 嘉鹿 編輯 | vision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vision_2753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