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2018年美食節目,看清餐飲3個新業態!遠離餐飲“倒閉潮”

在2018年, 美食節目的紅火程度, 較往年有增無減, 將迎來大爆發。

新年第一個月, 央視、衛視齊發力, 將於春節期間上映的美食節目就有2檔, 分別是央視的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河南電視臺重磅打造的《中國味道》。

再加上其他衛視爆出的新年節目單, 業內人士推斷, 美食節目將在2018年迎來新風潮。

《舌尖3》、《中國味道》將於春節前後開播

中國的美食綜藝節目發展已有30多年了, 2012年主打美食的節目不過5檔, 而隨著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熱播, “吃播文化”、綜藝的大發展, 美食節目數量不斷上升外, 節目模式也出現多種創新。

上周, 關於美食節目的熱門話題, 便是《舌尖3》的開播消息。 央視發佈官方消息, CCTV-9紀錄頻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正式宣佈定檔春節期間播出, 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舌尖3》共8集, 將在全球視野下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

除了央視, 今年衛視在美食節目的打造上也是新動作不斷。

2018年1月3日下午, 河南電視臺《中國味道》開機儀式在河南電視臺舉行。 節目共八期, 邀請了八位豫菜大師:中國烹飪大師杜新敬、李志順、頓玉松、陳偉、馮建忠、樊勝武、王鐵莊、張春雨八位廚師, 每人展示一道經典豫菜,

通過對豫菜經典名菜的展示, 以及對豫菜歷史和文化的闡述, 展現豫菜之美。 節目將於2018年2月, 在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播出。

除此之外, 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的節目計畫表中, 都能見到美食節目的身影, 因此有業內人士預測, 2018年將迎來美食節目的大爆發。

從美食節目爆發, 看2018年餐飲新業態

每一個“現象級”的節目火爆, 背後都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邏輯, 不僅關乎節目製作水準、主流受眾群體的喜好, 甚至關乎節目的深遠意義, 某一行業的發展趨勢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 相較於前幾年, 今年以《舌尖》為首的美食節目, 不再停留在明星八卦、合作開店、美食推薦的節目形式, 而開始注重“節目厚重感”, 關乎節目背後的飲食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解讀與呈現。

因此, 結合今年美食節目的“重頭戲”, 餐飲人從中也能預判出行業的發展趨勢、消費人新理念等資訊, 制定順應時勢的品牌運營策略。

1、關注美食的自身屬性

好的食物, 不僅能進到胃裡, 更能進到心裡。

在當代中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 大量年輕人口脫離原生家庭, 進入城市獨立生活。 圍坐在一個桌子前吃飯的場景越來越少見, 進食逐漸變成個體行為, 都市自炊族、獨食族的數量不斷增加。

《舌尖》自第一季開播以來, 之所以口碑逆天,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節目的人文關懷。 通過美食, 關注人本身、人的內心世界的成長與變化、人的生活環境, 重視人與美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這樣的“人氣兒”在第三季節目中,

將會得以延續。

由此可見, 美食之於消費群體的意義, 在當今時代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 這種變化也對餐廳提出了新的要求:菜品、環境, 不僅能勾起人的食欲, 還應該能夠慰藉人心。

餐廳慰藉人心的方式有很多種, 穀雨春以紅燒黃河大鯉魚為核心的主打菜品, 不斷優化健康食材、烹飪技術的前提下,注重營造溫馨、家常感的就餐環境。谷連天八寶粥,將“打造家庭的第二廚房”作為運營目標,將中式速食做出新境界。

2、傳播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人熱愛美食,正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典故故事、食材選取、烹飪手法、食用方式,這些美食的自身屬性,賦予了一道美食更多的意義和靈魂,總能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

正如河南電視臺副台長張少輝,在《中國味道》的開機儀式上所說,河南豫菜文化歷史悠久,名菜眾多,在回歸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河南媒體要為豫菜發聲,傳播豫菜文化,宣傳好河南味道。

就拿河南名菜紅燒黃河大鯉魚來說,它背後的傳奇典故被名廚們津津樂道。

穀雨春的行政總廚、形象代言人余磊介紹,在春秋時期,鯉魚就被古人奉為難得的美味,《詩經·小雅·六月》就有記載,“飲禦諸友,炰鱉膾鯉”。當代,黃河鯉魚又被端上開國宴,在河南人心目中,鯉魚一直都是一種“溫暖”、“喜慶”的存在:逢年過節的團圓宴、喜宴、謝師宴、喬遷宴……紅燒黃河大鯉魚都是作為“壓軸菜”而存在。

餘磊說:“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黃河鯉魚的食材、飲食文化、烹飪文化,穀雨春這兩年通過直播、‘鄰鯉宴’、服務話術等方式進行全方位來呈現。”

3、傳播當代的餐飲消費理念:健康、極致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是國家對餐飲行業的新指示。

“2017年,河南餐飲業收入達到2700多億,依然穩居全國第四。豫菜的春天真的來了,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抱團發展,用一雙筷子去征服世界。”河南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在致辭中提到。

央視、衛視相繼推出製作精良的美食節目,都是當今餐飲的新要求、新成就的有力宣導,只不過換了一種更為生動、直觀的表達方式。

參與《舌尖3》拍攝的中國淮揚菜大師、非遺傳承人薛泉生,以及他的徒弟陳華透露,青菜中的“揚州青”有10多個品種,陳華從前往農科所尋找最好的種子開始,到發芽成長,從夏季一直拍攝到青菜打霜成熟,向人們展示了生活中食材青菜的選料和製作的背後故事。

無時不刻不在提醒受眾,提醒餐飲從業者,想要用“一雙筷子征服世界”,先做到用貨真價實的食材、精益求精的廚藝打造出“極致”菜品,從口到心征服顧客。

不斷優化健康食材、烹飪技術的前提下,注重營造溫馨、家常感的就餐環境。谷連天八寶粥,將“打造家庭的第二廚房”作為運營目標,將中式速食做出新境界。

2、傳播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人熱愛美食,正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典故故事、食材選取、烹飪手法、食用方式,這些美食的自身屬性,賦予了一道美食更多的意義和靈魂,總能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

正如河南電視臺副台長張少輝,在《中國味道》的開機儀式上所說,河南豫菜文化歷史悠久,名菜眾多,在回歸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河南媒體要為豫菜發聲,傳播豫菜文化,宣傳好河南味道。

就拿河南名菜紅燒黃河大鯉魚來說,它背後的傳奇典故被名廚們津津樂道。

穀雨春的行政總廚、形象代言人余磊介紹,在春秋時期,鯉魚就被古人奉為難得的美味,《詩經·小雅·六月》就有記載,“飲禦諸友,炰鱉膾鯉”。當代,黃河鯉魚又被端上開國宴,在河南人心目中,鯉魚一直都是一種“溫暖”、“喜慶”的存在:逢年過節的團圓宴、喜宴、謝師宴、喬遷宴……紅燒黃河大鯉魚都是作為“壓軸菜”而存在。

餘磊說:“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黃河鯉魚的食材、飲食文化、烹飪文化,穀雨春這兩年通過直播、‘鄰鯉宴’、服務話術等方式進行全方位來呈現。”

3、傳播當代的餐飲消費理念:健康、極致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是國家對餐飲行業的新指示。

“2017年,河南餐飲業收入達到2700多億,依然穩居全國第四。豫菜的春天真的來了,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抱團發展,用一雙筷子去征服世界。”河南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在致辭中提到。

央視、衛視相繼推出製作精良的美食節目,都是當今餐飲的新要求、新成就的有力宣導,只不過換了一種更為生動、直觀的表達方式。

參與《舌尖3》拍攝的中國淮揚菜大師、非遺傳承人薛泉生,以及他的徒弟陳華透露,青菜中的“揚州青”有10多個品種,陳華從前往農科所尋找最好的種子開始,到發芽成長,從夏季一直拍攝到青菜打霜成熟,向人們展示了生活中食材青菜的選料和製作的背後故事。

無時不刻不在提醒受眾,提醒餐飲從業者,想要用“一雙筷子征服世界”,先做到用貨真價實的食材、精益求精的廚藝打造出“極致”菜品,從口到心征服顧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