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波浪感將成主流設計語言

底特律車展是瞭解各廠家對未來趨勢看法的視窗, 綜觀各家展出的概念車, 整體感覺, 未來波浪感的流線范兒或將成為一個時期的主流。

賓士展出的電動車代表了德國人對未來轎車造型趨勢的一種看法, 設計師靈感似乎來自當年的概念車F015, 其基本思想是儘量不用線條說話, 而用曲面與人溝通, 堪稱設計中的精品, 在平實中顯示出高人一等的設計水準。

英菲尼迪採用了簡練而誇張的語言, 在波浪般的大曲面上用突出的棱線, 以強調動感和力度, 在前臉和側圍造型方面顯得比較誇張。 車燈除了基本的功能外, 也變成了線條語言的一部分, 尤其是兩側的尾燈, 有整體貫通的趨勢, 這種做法得益于LED的應用, 使燈與造型融為一體, 更便於造勢。 因為是一款電動車, 所以前臉造型可以更具表現力, “大嘴”造型變得更加誇張。 內飾與外觀一樣, 採用大膽、洗練、靈動而完整的線條,

讓前後兩大區域一氣貫通, 形成內外呼應。 波浪的曲面讓人產生一種韻律感, 設計師用藝術的手法, 將自己對未來趨勢的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量產車上動作最快的可能要算本田了, 此次在底特律推出的INSIGHT就很有流線感。 整車為掀背式造型, 線條很少, 在前後輪的側圍上看似輕描淡寫地各來了一條肩線, 但前後貫穿起來看, 則形成一種微風下波浪的感覺, 自然而流暢。 當然, 如果用曲面代替曲線語言, 其設計水準將更高出一籌。

從國內的預測看,未來SUV將呈現出向跑車方面跨界的趨勢,此次底特律車展似乎印證了這種判斷。大眾和雷克薩斯的SUV都在與跑車跨界,車頂看上去非常跑車化,而車身強調越野性能的強悍,或許是為了配合車頂造型的變化,車身不僅很流線,而且用波浪般的曲面突出動感。也許,此時最得意的是寶馬X6的設計師。

整體感覺,歐洲人更喜歡用曲面說話,用曲面表達動感,線條越少越好。而日系、韓系則更喜歡用線條與人溝通,似乎曲面的語言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意思,從而形成了歐亞不同的設計風格。如果說有那些比較一致的地方,或者說整體的趨勢性,那應該是帶有波浪感的曲面,以及更加靈動的車燈語言,這應該是這一個時期的基本語言。

實際上,設計語言與消費者對汽車性能的需求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中國消費趨勢的變化。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車的豪華感、動感的需求愈發強烈,加之SUV持續旺銷,從而催生出這個時代外觀造型的趨勢。如果對當今設計語言進行追根溯源,那麼波浪感的語言似乎還是來自跑車。

從國內的預測看,未來SUV將呈現出向跑車方面跨界的趨勢,此次底特律車展似乎印證了這種判斷。大眾和雷克薩斯的SUV都在與跑車跨界,車頂看上去非常跑車化,而車身強調越野性能的強悍,或許是為了配合車頂造型的變化,車身不僅很流線,而且用波浪般的曲面突出動感。也許,此時最得意的是寶馬X6的設計師。

整體感覺,歐洲人更喜歡用曲面說話,用曲面表達動感,線條越少越好。而日系、韓系則更喜歡用線條與人溝通,似乎曲面的語言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意思,從而形成了歐亞不同的設計風格。如果說有那些比較一致的地方,或者說整體的趨勢性,那應該是帶有波浪感的曲面,以及更加靈動的車燈語言,這應該是這一個時期的基本語言。

實際上,設計語言與消費者對汽車性能的需求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中國消費趨勢的變化。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車的豪華感、動感的需求愈發強烈,加之SUV持續旺銷,從而催生出這個時代外觀造型的趨勢。如果對當今設計語言進行追根溯源,那麼波浪感的語言似乎還是來自跑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