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霧霾險、脫光險?靠忽悠博眼球,互聯網保險因“忘本”而脫軌

互聯網泡沫之下, 資本和競爭的壓力讓保險業開始另闢蹊徑。 保險是一個需要關注細節, 強調理賠, 且見效比較慢的領域。 保險為了達到互聯網的“眼球效應”, 盡可能收集更多使用者資料, 創造了一些“奇葩”的險種。 比如2013年推出的“中秋賞月險”“脫光險”, 2014年推出的“霧霾險”等。

這種把意外險用互聯網包裝一下, 然後“舊瓶裝新醋”的行為, 不是保險進入互聯網的絕佳方式。 保險公司怎麼想的?保險從原理上來講, 離不開兩個要件, 一是“可保利益”, 二是“大數法則”。 所謂可保利益, 就是投保人擁有的合法利益, 或者是人身安全與健康, 或者是財產安全, 當投保人認為這些利益存在潛在風險並與保險公司達成保險契約時, 這些利益就是可保利益。

所謂大數法則, 也叫大數定律, 指的是當試驗次數足夠多時, 某種隨機現象總會以一定的概率出現, 比如, 拋擲硬幣次數足夠多, 正面和反面向上的概率將會趨近相等;如果某人群的數量足夠大, 那麼總會有一定概率的個體遭遇某些生活損失與波折。

因此, 保險想要互聯網化, 不是走“獵奇路線”, 而是走“用戶路線”。 用戶關心理賠難, 就快速理賠, 先行理賠。 用戶覺得你的保險是忽悠他, 那就從銷售出發, 把所有的理賠條款一清二楚地告訴他, 包括理賠流程和獲賠的進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