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加不加息?你說的不算,我說的也不算,他們“說”的才算!

文|希財新金融

1月16日, 中國央行重啟了63天期的逆回購操作, 同時將63天期的逆回購操作利率上調了5個基點, 至2.95%。 此次上調63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 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 自美國去年12月加息後, 中國央行此前已經將7天、14天和28天期的逆回購操作利率各上調了5個基點。

央行上調公開市場上逆回購操作逆回購操作利率後, 就有不少人開始關心央行下一步是不是要加息了。 但就目前而言, 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央行會有加息動作。 人們之所以對央行加息比較敏感, 恐怕主要還是擔心加息之後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

2018年加不加息?你說的不算, 我說的也不算, 他們“說”的才算!

加息帶來的影響

對個人而言, 如果加息, 無論是向銀行還是其他機構申請貸款, 貸款利率必然會上升, 同時意味著所還利息增加。 而對於目前有貸款的, 如果貸款是與借款人簽的浮動利率的,

比如房貸, 那麼加息後原有貸款利息也會上調, 從而增加個人還款額度。 除非是與貸款人簽的固定利率, 那樣的話加息就等於是賺了。

不過, 房貸利率一般都是浮動的。 根據有關研究表明, 中國的家庭債務中, 房貸為最主要的債務。 20年期的100萬房貸, 如果以當前的基準利率上調0.5%, 每月還款額的將多300元左右, 總利息將增加6萬多元。

至於說加息帶來的存款利息的上漲, 對於現在很多寧願把錢放進餘額寶也不願存銀行的人來說, 其帶來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對企業同樣如此, 相比個人而言,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更頻繁地進行融資。 加息就意味著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 減少利率。 且加息還會是企業的融資難度增加。

2018年加不加息?你說的不算, 我說的也不算, 他們“說”的才算!

決定加息的因素

既然加息對企業和個人會帶來如此多的不利, 是不是2018年就不會加息了?這個恐怕不是你我說的算, 加不加息還得看這幾點。

1、通脹水準。 貨幣政策的一大目標就是要保持物價穩定,

如果通脹水準過高, 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會增大。 到底通脹水準高到什麼程度才會加息?中國上一輪加息是從2010年10月開始的, 當時中國的通脹水準已經超過了4%。 再看一些發達國家, 美國是在通脹達到2%後開始加息, 英國則是在通脹達到3%後開始加息。

所以中國要加息, 通脹最少也要在2%以上, 而選擇3%以上才考慮加息的可能性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 2017年中國CPI上漲1.6%, 離2%仍有一定空間, 離3%就有些遙遠。 所以, 未來一年如果通脹水準沒有明顯提高, 加息恐怕就無從談起。

2、外匯儲備及人民幣的走向。 利息的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國際資本的流動, 以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 在美國持續加息之後, 有不少市場人士就曾擔心會出現大規模資本外流,

認為中國同樣加息才能有效阻止這一局面發生。 不過從目前來看資本大規模外流還並沒有發生, 中國的外匯儲備仍在持續增加, 人民幣也在持續升值。

當然, 美國在2018可能還會進行數次加息, 屆時會出現什麼狀況還很難預計。 如果在美國加息後出現外匯儲備快速減少、人民幣快速貶值的狀況, 不排除央行會選擇加息。

此外如經濟過熱、金融泡沫風險擴大等, 也是誘導央行加息的因素。 不過這些因素都有一定週期性, 短期內不易顯現, 至少在2018年出現的概率較小, 所以只能放在備選因素中。

作者:龍小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