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理財大利好?銀監會終於看不下去了,整治加碼!

文|希財新金融

1月13日, 中國銀監會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 意味著銀行業的新一輪整頓已經拉開序幕。 從《通知》下發的時機來看, 銀監會此舉顯然是有的放矢, 特別是進入2018年以來, 已經有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因違規開展業務受到行政處罰, 銀行業違規操作屢禁不止, 使得銀監會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成為必要。 而在銀行業市場亂象中, 銀行理財又成為問題多發的一塊。

銀監會的整治行動加碼 違規銀行理財將被清理出局

工行違規銷售理財產品被罰

近日, 中國銀監會黑龍江銀監局對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及其下轄營業部作出巨額罰款處罰。 根據黑龍江銀監局的消息, 上海銀監局在對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的6支涉嫌違規理財產品審查中發現, 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下轄的13個營業部從2015年6月以來就曾多次違規銷售對公理財產品。

最終, 黑龍江銀監局以“越權私售對公理財產品, 違規修改合同文本銷售對公理財產品”等, 對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及下轄營業部包括涉事責任人在內總計罰款3400萬元, 成為銀監會2018年開出的第一大罰單。

銀監會的整治行動加碼 違規銀行理財將被清理出局

那麼, 銀行理財還有哪些坑?

1、虛假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 只要是正規的銀行, 就不太可能發行虛假理財產品。 但還是會有一些銀行職員利用職務便利, 隱瞞銀行發行銷售虛假理財產品。 在前不久, 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的一個營業部就因虛假理財案, 被銀監會罰款2750萬。 虛假理財產品對投資者來說危害巨大, 其籌集的資金很有可能被轉移或揮霍, 如果銀行方面推卸責任, 投資將損失巨大。

2、理財產品變成保單或投向其他。 在網上, 我們時常可看到“銀行存款莫名消失、銀行理財變保單、銀行理財流向房地產”之類的新聞, 這裡除了存在銀行的違規操作外, 還存在投資者對銀行理財認識不夠的原因。

要知道, 在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中, 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是銀行發行的, 其中有不少產品只是銀行為其他機構代銷的。 而銀行在銷售這些產品時, 可能並不會將所有的風險告知投資者。 投資者稍不留意就可能買到“假銀行理財產品”。

銀監會的整治行動加碼 違規銀行理財將被清理出局

3、給出的收益與實際收益不符。 有些人買了銀行理財產品後, 發現實際收益與銀行此前給出的收益要低不少, 不由大呼“上當受騙”。 不過, 這一點對銀行來說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銀行對其理財產品給出的收益一般都是預期收益, 出現浮動很正常, 一般來說風險等級越高的產品收益浮動就越大。 所以如果是因為理財產品收益不及預期想去找銀行的麻煩的話, 肯定是會吃到閉門羹的。

4、假銀行。 如果遇到的是一家假銀行的話, 不管其發行的什麼理財產品顯然都是假產品。 好在假銀行出現的概率極小, 只要稍加防範, 就應該不至於碰上。

此次銀監會對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中, 對銀行理財這塊提出9項整治重點,涉及的面可以說相當全面,那些違規銀行理財產品定然會被清理。相信在銀監會的大力整治後,能讓銀行理財市場變得更加合理健康,讓銀行理財多給投資者帶來些福利,少些套路。

作者:龍小林

對銀行理財這塊提出9項整治重點,涉及的面可以說相當全面,那些違規銀行理財產品定然會被清理。相信在銀監會的大力整治後,能讓銀行理財市場變得更加合理健康,讓銀行理財多給投資者帶來些福利,少些套路。

作者:龍小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