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的三次優雅轉身

撰文:於念慈 / 東尼 轉載自公眾號VOGUEfilm

上個頒獎季的熱門影片《第一夫人》, 暌違一年, 終於將在本週五登陸內地院線。 曾經的黑天鵝優雅轉身, 演繹美國前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的故事。

《第一夫人》, 2018

娜塔莉·波特曼身上, 有著數不盡的標籤和光環:童星, 學霸, 影后, 英倫玫瑰, 硬核說唱愛好者, 甚至是新晉導演。

《這個殺手不太冷》, 1994

從她 13 歲的處女作《這個殺手不太冷》開始, 這個充滿靈氣的小女孩,

讓全世界的影迷過目難忘, 童星之路一片坦蕩。

《VOGUE》美國版, 2011

攝影:Peter Linderbergh

現實生活中, 娜塔莉的標籤是學霸。 精通六國語言的她, 可能是電影圈最著名的“書呆子”, 還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的高材生。

銀幕女神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但事實上, 她並不滿意自己的標籤, 她更想做一個普通女人, 擁有世俗愛情和家庭, 而不是固步自封, 永遠活在舊日光環下。

我不做蘿莉很多年

娜塔莉·波特曼, 1981 年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 3 歲時移居美國, 從小學習芭蕾並在當地舞團表演。 10 歲時, 她接到露華濃經紀公司做兒童模特的邀約, 但是被她拒絕了。

因為她從小就很清楚, 自己想要做演員。

波特曼曾在採訪中說:“我和其他小孩很不一樣。 我比較有野心, 我知道我想要什麼, 所以很努力。 ”

在娜塔莉·波特曼的成名作《這個殺手不太冷》選角時,她由於年齡太小而落選,不甘心的她回到呂克·貝松面前,來了一段精彩的即興表演。

《這個殺手不太冷》試鏡,即興表演片段

看完娜塔莉的即興表演,呂克·貝松徹底折服,不得不把這個角色給了她。

事實證明,呂克·貝松的選擇是對的。這個年僅 13 歲的小女孩擁有超越同齡人的洞察力。

讓一個 13 歲的孩子去理解愛情、家庭破裂、復仇,這些成年人才會經歷的人生抉擇,顯然太殘酷了。但是,娜塔莉卻用她天賦的直覺,領悟到了角色的精神內核。

勇敢的愛情誓言。

看透人生的艱難。

蘿莉與大叔搭檔,負責在破門而入之前,把嘴裡的口香糖黏在門上的探視孔。少女的古靈精怪融化了殺手的心,也為無數影迷帶來了大銀幕上洛麗塔的啟蒙。

多少年過去,瑪蒂爾達那雜糅著純真與世故,溫柔與乖張的神色,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愛情尤物》,1996

《這個殺手不太冷》讓她一戰成名,隨後又以蘿莉身份參演了一系列電影,童星之路走的相當順暢。但當真越來越紅後,她卻沒有利用“蘿莉”的身份繼續演藝生涯。

《人人都說我愛你》,1996

伍迪·艾倫為娜塔莉·波特曼講戲

娜塔莉曾在採訪中說道:“20歲以前,我拒絕了所有帶有‘蘿莉’色彩的角色。在選角色時,我的父母也一直努力保護我,希望我不要被一些‘怪叔叔’打擾。我真的不想成為別人的性幻想對象。”

因此,1997 年娜塔莉·波特曼拒絕了出演《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莉葉》兩部大片的機會,跑去出演舞臺劇《安妮·弗蘭克的日記》,演了整整一年,才離開《安妮》劇組。

在這之後,娜塔莉出演了《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中的異星女王帕德梅·阿米達拉,讓她再次譽滿全球。

她在片中融匯東西方圖騰的造型相當驚豔,乖張又冶豔,童星出身的蘿莉標籤,被她親手揭下來。

《V字仇殺隊》,2005

如果說阿米達拉最初仍是童真女王,那娜塔莉《 V 字仇殺隊》就徹底完成了她銀幕形象的轉變。在電影中,她首次剃掉了長髮,以光頭造型示人。

剃了光頭的娜塔莉·波特曼,多了幾分雌雄同體的英氣,眉眼間那股隱隱有些進攻性的倔強,更加無處遁形。

自此,娜塔莉已經從曾經備受憐愛的蘿莉,轉身變成個性犀利的銀幕女超人。拿到人生第一個金球獎女配提名時,她才 18 歲。

從哈佛到奧斯卡

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畢業演講上

演藝事業之外,她還是出了名的學霸。年方十八,星途坦蕩,換誰都想趁機好好火一把。但以全 A 成績進入哈佛的波特曼選擇了息影,專心學業,甚至連《星球大戰》系列中的戲份,都是趁暑假拍完的。

“我害怕別人以為我是靠名聲進了哈佛,擔心他們覺得我配不上這裡嚴格的智力標準。我每次開口說話,都必須要證明我不只是個白癡女演員而已。”

孕期錄製《今夜秀》逗樂全場

當然,波特曼其實也不是書呆子,真人秀上或是採訪、發佈會冷場時,她經常放飛自我,脫口而出一連串“內涵”段子,逗得全場爆笑。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她曾在美國真人秀 SNL 裡錄製的 Rap,歌詞畫面都很限制級,這個瘦弱的哈佛女孩私下也有如此 Real 的一面。我狠起來,連我自己都認不出來。

《黑天鵝》,2010

《黑天鵝》就是這樣一部超狠的電影。為了練好芭蕾,她接受了長達一年的高強度訓練,而心理學高材生的背景,幫助了她去演繹這個瘋魔的角色。

身穿 Rodarte 芭蕾舞裙的女主角妮娜,在電影中前後反差非常大,這個遭受心理摧殘的女孩,以走火入魔的代價,去感知藝術的完美。

起初,妮娜是個乖巧的女孩。但後來,她逐漸迷失。她輕信那個咒語:毫無性魅力的人是做不了藝術的。隨後,舞臺前後上演了一場癲狂的攻心大戰。

直到影片結尾,妮娜終於銳變成真正的黑天鵝,哪怕是搭上性命,但是她感受到了“完美”。

本片導演而舞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曾說:舞蹈的精髓在於,成功不僅僅需要刻苦的練習,還需要向觀眾敞開自己,完全地展現所有的情感——就像白天鵝所沒有的,黑天鵝更多的是神秘、絕望、重生的色彩。

她為這個角色傾其所有,練舞受傷在所不惜,娜塔莉對心理學的深入理解,讓她豐滿妮娜“黑化”的情緒走向。這樣的黑天鵝,不僅是妮娜的巔峰,也是娜塔莉走上神壇的作品。

毫無疑問,《黑天鵝》是她事業的又一個高峰期,她憑藉本片斬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並收穫了美滿的愛情。

《戈雅之魂》,2006

這種與自己死磕的狠勁,讓她保持著一貫的高水準。為了拍《戈雅之魂》時,她連續四個月每天研讀戈雅和西班牙裁判所歷史;拍《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時,幾乎讀遍了都鐸王朝的密史。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2009

“我可以決定我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讓票房或名聲來決定。”只接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電影,她的獨立太難得。

我只是個普通女人

有媒體稱娜塔莉是第二個赫本,但實際上娜塔莉只想低調地做個普通人。

大家想像中的娜塔莉,大概是廣告片中那個性感女神,眼梢的餘光輕輕掃過,就足以顛倒眾生。

實際上,私下的娜塔莉就像普通人一樣有平凡的喜好。她是一名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特別愛動物,外出總是和自己的狗狗形影不離,從不穿有動物皮毛的衣服。

多少女演員對著鏡頭粉飾太平,但娜塔莉卻總是坦言自己並不完美,和普通女人一樣,曾經自卑,常常疑惑無助,幸好拍《黑天鵝》時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是愛情拯救了她。

同時,娜塔莉還是一位成功的辣媽,她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完全不在乎八卦狗仔。懷孕時走紅毯,小腹隆起照樣美得無懈可擊。

娜塔莉·波特曼登上《Vanity Fair》,2017

攝影:Annie Lebowitz

她說,“我不是那種把所有都奉獻給銀幕的演員,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更加重要。”

2004 年,娜塔莉曾在電影《偷心》中扮演一位舞女,與她平時塑造的文藝形象不同,這次的娜塔莉更加嫵媚,多了幾分煙火氣,她變成了一個平凡女人,被愛情灼傷,猝不及防地喪失自我。

她那惹火的粉色頭髮不禁讓人想起了《迷失東京》裡的斯嘉麗·詹森。脆弱、強大、炙熱、冷漠,娜塔莉在這些情緒中輕盈轉換,舉重若輕。

說到底,就像《迷失東京》中的夏洛特一樣,她們都是寂寞的人兒。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畫面裡的娜塔莉如此沉靜深情,她不再是那個殺手蘿莉,也不再是高貴的女王。走出聚光燈,活脫一個普通女人,一個為愛傷神的女人。這次,她真的長大了。

犀利的女演員,傳奇的女性,到底都要在世俗的土壤中軟著陸。在本週五上映的電影《第一夫人》中,賈桂琳·甘迺迪在鏡頭前卸下時尚傳奇的光環,勾勒一個女人的悲傷和強韌。

故事的時間設計非常緊密,從甘迺迪總統遇刺一直到葬禮這段時間,可能是賈桂琳人生最幻滅的時刻。全片處處可見的大特寫鏡頭,更加凸顯了她毋庸置疑的好演技。

從童星到影后,從家庭到片場,經歷三次優雅轉身的娜塔莉·波特曼,如今事業登頂,家庭美滿。“開掛”的人生從沒有捷徑,還是那句老話:你必須足夠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撰文:於念慈 / 東尼 轉載自公眾號VOGUEfilm

在娜塔莉·波特曼的成名作《這個殺手不太冷》選角時,她由於年齡太小而落選,不甘心的她回到呂克·貝松面前,來了一段精彩的即興表演。

《這個殺手不太冷》試鏡,即興表演片段

看完娜塔莉的即興表演,呂克·貝松徹底折服,不得不把這個角色給了她。

事實證明,呂克·貝松的選擇是對的。這個年僅 13 歲的小女孩擁有超越同齡人的洞察力。

讓一個 13 歲的孩子去理解愛情、家庭破裂、復仇,這些成年人才會經歷的人生抉擇,顯然太殘酷了。但是,娜塔莉卻用她天賦的直覺,領悟到了角色的精神內核。

勇敢的愛情誓言。

看透人生的艱難。

蘿莉與大叔搭檔,負責在破門而入之前,把嘴裡的口香糖黏在門上的探視孔。少女的古靈精怪融化了殺手的心,也為無數影迷帶來了大銀幕上洛麗塔的啟蒙。

多少年過去,瑪蒂爾達那雜糅著純真與世故,溫柔與乖張的神色,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愛情尤物》,1996

《這個殺手不太冷》讓她一戰成名,隨後又以蘿莉身份參演了一系列電影,童星之路走的相當順暢。但當真越來越紅後,她卻沒有利用“蘿莉”的身份繼續演藝生涯。

《人人都說我愛你》,1996

伍迪·艾倫為娜塔莉·波特曼講戲

娜塔莉曾在採訪中說道:“20歲以前,我拒絕了所有帶有‘蘿莉’色彩的角色。在選角色時,我的父母也一直努力保護我,希望我不要被一些‘怪叔叔’打擾。我真的不想成為別人的性幻想對象。”

因此,1997 年娜塔莉·波特曼拒絕了出演《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莉葉》兩部大片的機會,跑去出演舞臺劇《安妮·弗蘭克的日記》,演了整整一年,才離開《安妮》劇組。

在這之後,娜塔莉出演了《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中的異星女王帕德梅·阿米達拉,讓她再次譽滿全球。

她在片中融匯東西方圖騰的造型相當驚豔,乖張又冶豔,童星出身的蘿莉標籤,被她親手揭下來。

《V字仇殺隊》,2005

如果說阿米達拉最初仍是童真女王,那娜塔莉《 V 字仇殺隊》就徹底完成了她銀幕形象的轉變。在電影中,她首次剃掉了長髮,以光頭造型示人。

剃了光頭的娜塔莉·波特曼,多了幾分雌雄同體的英氣,眉眼間那股隱隱有些進攻性的倔強,更加無處遁形。

自此,娜塔莉已經從曾經備受憐愛的蘿莉,轉身變成個性犀利的銀幕女超人。拿到人生第一個金球獎女配提名時,她才 18 歲。

從哈佛到奧斯卡

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畢業演講上

演藝事業之外,她還是出了名的學霸。年方十八,星途坦蕩,換誰都想趁機好好火一把。但以全 A 成績進入哈佛的波特曼選擇了息影,專心學業,甚至連《星球大戰》系列中的戲份,都是趁暑假拍完的。

“我害怕別人以為我是靠名聲進了哈佛,擔心他們覺得我配不上這裡嚴格的智力標準。我每次開口說話,都必須要證明我不只是個白癡女演員而已。”

孕期錄製《今夜秀》逗樂全場

當然,波特曼其實也不是書呆子,真人秀上或是採訪、發佈會冷場時,她經常放飛自我,脫口而出一連串“內涵”段子,逗得全場爆笑。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她曾在美國真人秀 SNL 裡錄製的 Rap,歌詞畫面都很限制級,這個瘦弱的哈佛女孩私下也有如此 Real 的一面。我狠起來,連我自己都認不出來。

《黑天鵝》,2010

《黑天鵝》就是這樣一部超狠的電影。為了練好芭蕾,她接受了長達一年的高強度訓練,而心理學高材生的背景,幫助了她去演繹這個瘋魔的角色。

身穿 Rodarte 芭蕾舞裙的女主角妮娜,在電影中前後反差非常大,這個遭受心理摧殘的女孩,以走火入魔的代價,去感知藝術的完美。

起初,妮娜是個乖巧的女孩。但後來,她逐漸迷失。她輕信那個咒語:毫無性魅力的人是做不了藝術的。隨後,舞臺前後上演了一場癲狂的攻心大戰。

直到影片結尾,妮娜終於銳變成真正的黑天鵝,哪怕是搭上性命,但是她感受到了“完美”。

本片導演而舞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曾說:舞蹈的精髓在於,成功不僅僅需要刻苦的練習,還需要向觀眾敞開自己,完全地展現所有的情感——就像白天鵝所沒有的,黑天鵝更多的是神秘、絕望、重生的色彩。

她為這個角色傾其所有,練舞受傷在所不惜,娜塔莉對心理學的深入理解,讓她豐滿妮娜“黑化”的情緒走向。這樣的黑天鵝,不僅是妮娜的巔峰,也是娜塔莉走上神壇的作品。

毫無疑問,《黑天鵝》是她事業的又一個高峰期,她憑藉本片斬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並收穫了美滿的愛情。

《戈雅之魂》,2006

這種與自己死磕的狠勁,讓她保持著一貫的高水準。為了拍《戈雅之魂》時,她連續四個月每天研讀戈雅和西班牙裁判所歷史;拍《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時,幾乎讀遍了都鐸王朝的密史。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2009

“我可以決定我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讓票房或名聲來決定。”只接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電影,她的獨立太難得。

我只是個普通女人

有媒體稱娜塔莉是第二個赫本,但實際上娜塔莉只想低調地做個普通人。

大家想像中的娜塔莉,大概是廣告片中那個性感女神,眼梢的餘光輕輕掃過,就足以顛倒眾生。

實際上,私下的娜塔莉就像普通人一樣有平凡的喜好。她是一名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特別愛動物,外出總是和自己的狗狗形影不離,從不穿有動物皮毛的衣服。

多少女演員對著鏡頭粉飾太平,但娜塔莉卻總是坦言自己並不完美,和普通女人一樣,曾經自卑,常常疑惑無助,幸好拍《黑天鵝》時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是愛情拯救了她。

同時,娜塔莉還是一位成功的辣媽,她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完全不在乎八卦狗仔。懷孕時走紅毯,小腹隆起照樣美得無懈可擊。

娜塔莉·波特曼登上《Vanity Fair》,2017

攝影:Annie Lebowitz

她說,“我不是那種把所有都奉獻給銀幕的演員,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更加重要。”

2004 年,娜塔莉曾在電影《偷心》中扮演一位舞女,與她平時塑造的文藝形象不同,這次的娜塔莉更加嫵媚,多了幾分煙火氣,她變成了一個平凡女人,被愛情灼傷,猝不及防地喪失自我。

她那惹火的粉色頭髮不禁讓人想起了《迷失東京》裡的斯嘉麗·詹森。脆弱、強大、炙熱、冷漠,娜塔莉在這些情緒中輕盈轉換,舉重若輕。

說到底,就像《迷失東京》中的夏洛特一樣,她們都是寂寞的人兒。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畫面裡的娜塔莉如此沉靜深情,她不再是那個殺手蘿莉,也不再是高貴的女王。走出聚光燈,活脫一個普通女人,一個為愛傷神的女人。這次,她真的長大了。

犀利的女演員,傳奇的女性,到底都要在世俗的土壤中軟著陸。在本週五上映的電影《第一夫人》中,賈桂琳·甘迺迪在鏡頭前卸下時尚傳奇的光環,勾勒一個女人的悲傷和強韌。

故事的時間設計非常緊密,從甘迺迪總統遇刺一直到葬禮這段時間,可能是賈桂琳人生最幻滅的時刻。全片處處可見的大特寫鏡頭,更加凸顯了她毋庸置疑的好演技。

從童星到影后,從家庭到片場,經歷三次優雅轉身的娜塔莉·波特曼,如今事業登頂,家庭美滿。“開掛”的人生從沒有捷徑,還是那句老話:你必須足夠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撰文:於念慈 / 東尼 轉載自公眾號VOGUEfil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