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工智慧這麼火,最值得關注的科技巨頭以及創業新秀都有哪些?

2017 年人工智慧繼續強勢發展, 基礎研究和產業落地的進程都令人矚目, 既有眾多令人興奮的研究成果, 又有持續落地的產業應用案例。 科技巨頭大力推進技術研究和平臺建設, 創業公司在摸索場景應用中快速崛起, 早期專案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商業邏輯。

在此背景下, 機器之心推出首屆「Sy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 Awards」年度獎項評選, 希望通過四大獎項來記錄過去一年人工智慧的發展與進步, 更希望最終獲獎企業的成績與經驗能夠為所有的人工智慧從業者帶來靈感與啟發, 以實現人工智慧的更大發展。

在獎項徵集期間, 我們共收到數百家企業的申請, 包括行業巨頭、垂直領域獨角獸和早期創業公司等, 覆蓋醫療健康、金融、安防、交通、零售、教育等多個熱門領域。

機器之心根據研究實力、技術與產品、市場與行業潛力、運營能力、資本與財務狀況、創新性與實用性等多項標準,

評選出四項大獎: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中國十大最強 AI 研究實力企業、中國十大最具潛力早期 AI 公司、三十大最佳 AI 應用案例。 具體結果如下:

獲獎公司介紹

一、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

1、Clarifai

Clarifai 成立於 2013 年, 專注電腦視覺領域, 公司在同年 ImageNet 2013 大賽中獲得圖像分類組前五名,

至今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公司主要業務是為企業客戶和開發人員解決視覺領域的問題與挑戰。 Clarifai 提供 API 類型的工具, Clarifai 的視覺識別 API 可以識別超過 11,000 種不同內容的照片和視頻, 公司同時也提供應用於特定領域的識別工具。 Clarifai 有著多元化的客戶群體, 從《財富》500 強公司到小型的開發團隊都是他們的服務物件, 包括 Buzzfeed、Trivago、500px、StyleMePretty 等。

2、出門問問

出門問問成立於 2012 年, 擁有自主研發的語音交互、智慧推薦、電腦視覺及機器人 SLAM 等技術, 主營業務為 AI 消費電子產品、跨平臺語音交互技術提供方。 出門問問發佈了問問手錶 Ticwatch、問問音箱 Tichome、小問音箱 Tichome Mini、與大眾汽車集團合資成立的問眾智能的問問魔鏡 Ticmirror、問問魔眼 Ticeye 等產品。 2017 年 4 月出門問問與大眾汽車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問眾智慧,

同年成為 Google Android Wear 中國官方運營夥伴。 截至 2017 年 4 月, 出門問問共完成六輪融資, 累計融資額超 2.55 億美元。

3、Darktrace

Darktrace 成立於 2013 年, 致力於應用 AI 技術應對網路安全挑戰。 Darktrace 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企業免疫系統, 該系統能夠使企業的安全網路在沒有預先知道特定威脅的情況下, 檢測出繞過傳統網路安全工具的威脅和異常行為, 並能夠對網路攻擊進行主動防禦。 Darktrace 的企業免疫系統已應用於物流、工業生產、教育、金融、健康等多個領域。 Darktrace 經歷了快速增長, 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 600%, 在全球設有 30 個辦事處。 目前, Darktrace 已完成 7500 萬美元 D 輪融資。

4、Drive.ai

Drive.ai 成立於 2015 年, 是一家位於矽谷的自動駕駛公司, 其主要成員來自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 公司專注研究深度學習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

致力於通過工具包將普通汽車變為無人車。 2017 年 2 月, Drive.ai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街道完成雨夜無人駕駛測試。 同年 9 月, Drive.ai 與 Lyft 達成合作協定, 在加州推出試點計畫。

5、達觀資料

達觀資料成立於 2015 年, 為企業提供完善的文本挖掘、知識圖譜、搜尋引擎和個性化推薦等大資料服務, 是國內唯一一家將自動語義分析技術應用於企業資料化運營的人工智慧公司。 達觀資料目前服務的領域包括媒體、視頻、電商、銀行以及金融科技等, 客戶包括華為、中興、梨視頻、酷六、趣頭條、京東雲等。 達觀資料在文本挖掘、搜尋引擎、個性化推薦系統方面已擁有 30 余項國家發明專利。 目前, 達觀資料已完成 5000 萬元 A 輪融資。

6、達闥科技

達闥科技成立於 2015 年,是全球首家雲端智慧型機器人運營商,專注于全球安全通訊網路、人工智慧、機器人運營服務。達闥科技正在創建全球獨立、高安全級別的高速「天網」,目前,達闥 ADN 已在全球 5 個洲、14 個國家搭建了共計 40 個網路節點。公司產品還有:CloudPepper、Meta 導盲機器人、雲端智慧連接器 AI Mobile、MCS 等。在智慧財產權方面,達闥科技已申請專利超過 400 個。目前,達闥科技共完成 2 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 1.3 億美元。

7、第四範式

第四范式成立於 2015 年,是人工智慧技術與服務提供者,幫助企業實現智慧變革、創造商業價值。第四范式的核心產品先知平臺 3.0——企業 AI 核心系統覆蓋了人工智慧落地應用的全過程,幫助企業完成一站式 AI 全系統建設,使企業既可以按需設計 AI 解決方案,又可靈活挖掘全新應用需求。團隊已幫助金融、電信、互聯網等領域等 100 多家企業成功實現人工智慧轉型。2016 年 12 月,第四範式榮獲中國人工智慧界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創新獎一等獎,是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企業。

8、Element AI

Element AI 成立於 2016 年,是由 Yoshua Bengio 和 Jean-François Gagné 創立的人工智慧孵化器,這家被稱為「加拿大版 YC」的公司旨在通過矽谷式的產業服務説明創業者,將人工智慧的新技術從實驗室轉化為實用產品,同時也為其他公司構建研究機構提供解決方案。在 Yoshua Bengio 等人的幫助下,Element AI 擁有學界最強大的技術陣容,雖然其中一些並不是全職,但他們能夠為公司和客戶提供最好的建議。

9、Graphcore

Graphcore 成立於 2016 年,是開發 IPU-Accelerator 和 IPU-Appliance 產品的硬體系統公司。Graphcore 建立的處理器可以降低在雲和企業資料中心應用程式的成本,Graphcore 硬體系統加強了對機器學習模型的處理、訓練和推理。目前,Graphcore 已完成 5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10、H2O.ai

H2O.ai 成立於 2011 年,為開發人員和創業公司提供預測分析的深度學習平臺。平臺可用于智慧家電、自駕車、智慧助手等領域的應用開發,其產品支援理賠處理、信用評分、欺詐檢測、運營智慧和預測性維護。2017 年,H2O.AI 發佈了 Driverless AI,這項產品可以實現機器學習流程高度自動化,對非技術型的終端使用者同樣適用。公司客戶包括 Capital One、Comcast、AT&T 和 Kaiser,並和 AWS 和 Azure 建立了合作。目前,H2O.ai 已完成 4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11、寒武紀科技

寒武紀科技成立於 2016 年,是全球智慧晶片領域的先行者,旨在打造各類智慧雲伺服器、智慧終端機以及智慧型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晶片。寒武紀科技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慧晶片公司,擁有終端和伺服器兩條產品線。2017 年 11 月,寒武紀科技發佈了面向視覺領域的寒武紀 1H8、性能更強的寒武紀 1H16,以及面向智慧駕駛領域的寒武紀 1M,同時推出了面向開發者的人工智慧系統軟體 Cambricon NeuWare。目前,寒武紀已完成 1 億美元 A 輪融資。

12、匯醫慧影

匯醫慧影成立於 2015 年,是國家級醫學影像人工智慧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圖像深度學習核心技術和多項專利技術,基於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構建了智慧影像雲平臺、數位智慧膠片、腫瘤放療雲平臺、大資料智慧分析雲平臺和人工智慧診斷雲平臺等五大平臺,打造了醫學影像的數位化、移動化、智慧化,完成了從篩查、診斷、治療到預後的閉環。截至 2017 年 12 月,匯醫慧影已經接入 700 多家醫院,包含北醫三院、301 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超過 200 家三甲醫院。目前,匯醫慧影已完成數億元 B 輪融資。

13、Kensho

Kensho 創立於 2013 年,是一家資料分析公司,結合自然語言搜尋查詢、資料科學和雲計算創建新的分析工具。Kensho 説明商業機構部署機器智慧和分析系統,解決當前棘手的分析問題,例如華爾街投資分析面臨的三大挑戰:速度,規模和自動化,而且 Kensho 的智慧系統還能夠以簡單的英語回答財務問題。公司客戶包括金融機構和商業媒體,未來有望拓展至美國政府部門。2017 年 4 月,Kensho 完成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14、氪信

氪信成立於 2015 年,是國內先進的人工智慧金融風控服務商,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風險預測和判斷能力。氪信利用高維資料處理、機器學習技術和對金融場景落地的經驗,説明金融客戶實現資料驅動的效率最大化,取得持續的業績增長。氪信提供完整的風控閉環服務,在多個金融場景中對信貸違約概率區分度具有 50% 以上的提升。目前,氪信為 50 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包括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證券、中銀消費金融、眾安保險等。

15、曠視科技

曠視科技成立於 2011 年,致力於電腦視覺技術及產品研發,為行業用戶提供基於場景的智慧資料服務及行業解決方案。曠視科技深耕金融安全、城市大腦、手機智能三大核心領域,核心合作夥伴包含阿裡巴巴、華為、富士康、招商銀行、小米、萬科等。曠視科技擁有國內外在申及授權專利超過 500 件,在各項國際人工智慧頂級競賽中獲得十五項世界技術評測第一。曠視科技旗下的 Face++人工智慧開放平臺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開發者平臺,已服務超過 200 個國家地區的數十萬開發者。2017 年 10 月,曠視科技完成 4.6 億美元 C 輪融資。

16、流利說

流利說由中央「千人計畫」專家王翌、胡哲人和林暉在 2012 年共同創立,自主研發了人工智慧英語老師、英語口語評測、寫作打分引擎和深度自我調整學習系統,從聽說讀寫多個維度全面有效提升用戶的英語水準。提­供一整套系統性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目前,旗艦 App「英語流利說」註冊用戶數超過 5000 萬人,付費學員超過 60 萬人,覆蓋全球 175 個國家和國內 379 個城市。流利說是中國線上教育領域第一家實現規模化盈利的公司。2017 年 7 月,流利說完成近億美金的 C 輪融資。

17、Petuum

Petuum 成立於 2016 年,專注於機器學習基礎架構平臺開發,旨在幫助企業解決企業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部署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和其他困難。Petuum 的開發平臺和構建 AI 的模組允許使用多個流行語言程式設計,管理人員和分析人員無需任何編碼即可快速高效搭建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也可根據實際需求對應用程式進行重新深度程式設計。Petuum 為應用程式的開發和部署提供了一種跨平臺、標準化的方法,使用過程變得高度模組化且易於操控。2017 年 10 月,Petuum 完成 93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18、Sentient

Sentient 成立於 2007 年,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分散式 AI 平臺。公司致力於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解決方案 Sentient Aware 是結合機器學習和電腦視覺技術的商品推薦系統,基於「視覺過濾技術」,針對用戶潛在偏好,建構線上商品推薦模型,為零售電商企業提供智慧推薦解決方案,改善用戶線上購物體驗。其他解決方案有 Sentient Ascend、Senti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等。

19、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成立於 2014 年,專注於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原創技術,估值超過 20 億美金。商湯科技的 DeepID 系列人臉識別演算法在國際權威的 LFW 人臉資料庫測試中獲得了 99.15% 的識別率,是全球首次超過人眼識別率;研發團隊在與電腦視覺相關的國際頂尖學術雜誌和會議上累計發表論文數超過 400 篇。目前,商湯科技已與國內外多個行業的 400 多家領軍企業建立合作,涵蓋安防、金融、智慧手機、移動互聯網、汽車、智慧零售、機器人等諸多行業,為其提供基於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醫療影像識別等技術的完整解決方案。2017 年 7 月,商湯科技完成 4.1 億美元 B 輪融資。

20、深鑒科技

深鑒科技成立於 2016 年,定位為深度學習硬體解決方案公司,以自主研發的深度壓縮與深度學習處理器(DPU)為核心,打造最好用的解決方案和最高效的整體系統。2017 年 10 月 24 日,深鑒科技宣佈完成 4000 萬美元 A+輪融資,同時推出六款 AI 產品:人臉檢測識別模組、人臉分析解決方案、視頻結構化解決方案、ARISTOTLE 架構平臺,深度學習 SDK DNNDK、雙目深度視覺套件。其中,前四款是針對安防場景的解決方案,深度學習 SDK DNNDK 則是國內首家公開發佈的深度學習開發 SDK,能在極大降低 DPU 平臺深度學習應用開發門檻和部署難度的同時,顯著加速 AI 產品從開發到上市的進程。

21、思必馳

思必馳成立於 2007 年,是國內領先的語音交互人工智慧公司,為物聯網及相關垂直領域提供自然語言交互解決方案,包括 DUI 全鏈路智慧對話定制平臺、人機對話作業系統、人工智慧晶片模組等,並在賦能智慧硬體終端後,豐富後端服務資源,滿足使用者的產品體驗和任務型需求。2017 年,思必馳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智慧語音產品符合性測試技術研究上達成合作,與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基於智慧語音交互的智慧硬體產品綜合解決方案。智慧財產權方面,截至 2017 年年底,思必馳共擁有專利 231 項。

22、體素科技

體素科技成立於 2016 年,定位於下一代人工智慧醫療產業,致力於提供基於深度學習的精准和個性化的醫療診斷服務。目前公司已經覆蓋了肺癌診斷、眼底疾病檢查、冠脈增強 CT 分析系統等領域,並根據相應的臨床需求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體素科技的產品形式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在 Web 用戶端的應用,主要是為醫院、體檢中心、保險公司提供分析服務;雲計算服務介面,主要是與影像器械生產商、醫療影像管理系統軟體商合作;為協力廠商醫療資料分析應用上提供雲計算平臺。目前,體素科技已完成 1 億元 A+ 輪融資。

23、圖森未來

圖森未來成立於 2015 年,專注於自動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總部位於北京,在中美多地設有研發中心。圖森未來自主研發的以攝像頭為主要感測器的 L4 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能夠實現貨運卡車在高速公路路段的全無人駕駛。圖森未來曾在全球自動駕駛演算法評測資料集 KITTI 和 Cityscapes 上刷新 10 項世界紀錄,並在美國加州獲得路測牌照,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可在加州公共道路路測的無人駕駛企業之一。目前圖森未來 L4 級無人駕駛卡車累計已完成超過一萬公里真實環境路測里程,並完成數百萬公里的模擬環境測試。目前,圖森未來已完成 55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24、推想科技

推想科技成立於 2015 年,致力於採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方法分析醫學影像資料,為影像科醫生提供精確、高效的輔助工具,讓醫生從繁重的重複性工作中得以解放。目前,推想科技的產品有:智慧 CT 輔助篩查產品 (AI-CT)、智慧 X 線輔助篩查產品 (AI-DR)、智慧深度學習科研平臺 (AI-Scholar)、智慧腦部輔助篩查產品 (AI-Stroke)。截至 2017 年 9 月,推想科技產品已輔助醫生完成近 20 萬例臨床診斷工作。2017 年 9 月,推想科技完成 1.5 億元 B 輪融資。

25、Vicarious

Vicarious 成立於 2010 年,是一家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的科技公司。公司致力於使用電腦神經科學來建造機器人處理各種任務的學習模型,並專注於大腦皮層區域,這個部分在醫學上普遍被認為主管視覺和聽覺。Vicarious 吸引了 Facebook CEO 紮克伯格、特斯拉 CEO 馬斯克、彼得. 蒂爾和亞馬遜 CEO 傑夫. 貝索斯等眾多大佬的私人投資。2017 年 7 月,Vicarious 完成 5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26、依圖科技

依圖科技成立於 2012 年,致力於人工智慧創新性研究,主要業務分佈于智慧安防平臺、智慧醫療健康、AI+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硬體設備等多個領域。依圖科技在 2017 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主辦的人臉識別測試(FRVT)中獲得四項測試第一名,在美國國家情報高級研究計畫局(IARPA)主辦的全球人臉識別挑戰賽(FRPC) 獲得人臉識別演算法檢索準確率冠軍。依圖科技目前的產品有:依圖蜻蜓眼人像大平臺、依圖蜻蜓眼車輛大平臺、AICARE® 胸部 CT 智慧輔助診斷系統、AICARE® 超聲智慧輔助診斷系統、AICARE® 兒科門診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等。目前,依圖科技已完成 3.8 億元 C 輪融資。

27、優必選科技

優必選科技成立於 2012 年,是一家集人工智慧和人形機器人研發、平臺軟體發展運用及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全球性高科技企業。目前,優必選科技的產品有:Alpha 系列機器人、Jimu 機器人、Cruzr 機器人、Lynx 機器人、星球大戰第一軍團衝鋒隊員機器人、Qrobot Alpha 等。除此之外,在 CES 2018 上,優必選還發佈了新品雙足機器人 Walker。智慧財產權方面,優必選共有國內外專利 308 項。

28、雲從科技

雲從科技成立於 2015 年,是從中國科學院孵化的人工智慧企業,專注於人臉識別等電腦視覺技術研發。作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唯一人臉識別團隊,參與了人臉識別國標、部標、行標的起草與制定,並且擁有紅外活體檢測、公安部動態人臉識別課題、國家發改委人臉識別系統應用試點等多項成果。2017 年,雲從科技成為人臉識別領域銀行業和機場的第一大供應商,包括農行、建行、中行、交行等超過 100 家金融機構已採用公司產品。目前,雲從科技已完成 25 億元 B 輪融資。

29、中科虹霸

中科虹霸成立於 2006 年,是目前國內唯一掌握成熟虹膜識別技術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被列為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專案。中科虹霸專業從事生物特徵識別、資訊安全等領域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與成果轉化。目前,中科虹霸的虹膜識別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國家安全部門、軍隊門禁控制、金融安全管理、礦山安全生產等眾多領域。2017 年 3 月,中科虹霸與北京市公安局達成合作,進行基於虹膜特徵的重點人員生物資料建庫及應用服務技術研究;10 月與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達成合作,建設全國公安虹膜資料和雲服務比對平臺。

30、追一科技

追一科技成立於 2016 年,主攻自然語言語義理解和對話機器人,通過將人工智慧與企業場景深度結合,幫助企業構建人企交互智慧化解決方案。其主要產品為 YiBot,YiBot 是一個基於對話機器人的智慧服務系統,目前已應用到金融、互聯網、出行、零售、地產、教育等多個領域。目前,追一科技已完成 2060 萬美元 B 輪融資。

二、中國十大最強 AI 研究實力企業

1、阿裡巴巴

阿裡巴巴正在大力投入人工智慧,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並重。2017 年 10 月成立了達摩院,旨在探索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人工智慧是其中之一。另有 iDST(資料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等專向研究團隊。2017年,阿裡巴巴有數十篇論文被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收錄。亞洲最大的雲計算公司阿裡雲具備超大規模的計算設施,成為人工智慧向各行各業融合的大平臺,對外提供飛天、MaxCompute、PAI、AliGenie、AliOS 等服務。ET 城市大腦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成為城市級人工智慧應用典範。此外,ET 大腦系列(工業大腦、醫療大腦、環境大腦、航空大腦)及 AliOS 智聯網作業系統等「產業 AI」方案密集落地真實行業場景,創造新價值。

2、百度

百度的人工智慧以百度大腦和智慧雲為基礎,重點構建 DuerOS 智慧語音交互平臺和 Apollo 智慧駕駛開放平臺。在硬體基礎方面, 百度從雲計算中心到伺服器、智慧晶片等方面均有佈局,並率先推出基於 FPGA 的雲伺服器。在平臺建設方面, 主要為 PaddlePaddle、DuerOS 與 Apollo。在資料方面,作為搜索起家的互聯網巨頭, 基於互聯網積累的線上資料是最大優勢, 同時在本地生活、泛娛樂以及遊戲、教育等領域的擴張延伸,同樣積累起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在應用方面,百度除了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自身原有的搜索、資訊流內容以及廣告推薦等核心業務之外, 還在自動駕駛、虛擬助手、金融、醫療、智慧硬體等眾多領域早有佈局。

3、華為

在人工智慧上,華為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諾亞方舟實驗室」。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要由五大部門組成: 自然語言處理和資訊檢索部門、 大規模資料採擷和機器學習部門、 社交媒體和移動智慧部門、人機交互系統部門、 機器學習理論部門。實驗室的使命是通過資料採擷、人工智慧和相關領域的創新,為公司和社會做出重大貢獻。2017 年 9 月 2 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 IFA 2017 展會上,華為正式發佈了全球首款移動端 AI 晶片麒麟 970,填補了移動端對於機器學習任務加速的空白。

4、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成立於 2001 年,是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國內設有五大研發中心,全球員工超過 25000 人,其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 40%,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額的 7-8%。海康威視擁有視音訊編解碼、視頻影像處理、視音訊資料存儲等核心技術,及雲計算、大資料、深度學習等前瞻技術,針對公安、交通、司法、文教衛、金融、能源和智慧樓宇等眾多行業提供專業的細分產品、IVM 智慧視覺化管理解決方案和大資料服務。在視頻監控行業之外,海康威視基於視頻技術,將業務延伸到智慧家居、工業自動化和汽車電子等行業,為持續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5、京東

在剛剛過去的 2017 年,京東頻頻出手,不斷挖掘人工智慧頂級人才。不久之前,京東宣佈 ACM SIGKDD 主席裴健加入京東,負責大資料平臺與產品研發部。而在此之前,京東已經從亞馬遜、IBM、微軟挖走了薄列峰、周伯文、申元慶等頂級人才,分別負責京東金融、AI 平臺、雲計算等領域。從此佈局來看,京東將在 AI 領域持續發力。從首個海外聯合 AI 研究計畫開始,以人工智慧 技術為核心,推動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京東的技術驅動轉型之路開始加速。

6、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成立於 2011 年,「今日頭條」是一款基於資料採擷技術的個性化推薦引擎產品,它為使用者推薦有價值的、個性化的資訊,AI 在創作、互動和分發三大環節都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今日頭條已經在使用基於智慧演算法的寫稿機器人,並且在財經報導、體育賽事報導等領域作,內容完全可以媲美人工編輯。今日頭條的研發團隊占比 30%,並在 2017 年 MS COCO 競賽的 Places 項目中獲得第二名。

7、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成立於 1999 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智慧語音及語言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研究,軟體及晶片產品開發,語音資訊服務及電子政務系統集成的國家級骨幹軟體企業。科大訊飛的語音合成、語音辨識、口語評測、機器翻譯等智慧語音與人工智慧核心技術代表了世界最高水準。2017 年,哈工大訊飛實驗室 (HFL) 獲得斯坦福大學發起的 SQuAD(Stan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 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全球第一名,這是中國本土研究機構首次取得賽事榜首;8 月,在國際醫學影像領域的權威評測 LUNA 上,科大訊飛獲得平均召回率 92.3% 的檢測效果,以顯著優勢刷新世界記錄。10 月,在國際自動駕駛領域權威評測集 Cityscapes 中,科大訊飛獲得平均 81.4% 的精度,刷新了世界紀錄。

8、搜狗

在搜索、輸入法和流覽器之後,人工智慧將是搜狗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語音交互和知識計算是搜狗的發展重心和技術長項,在 2017 年,搜狗機器翻譯團隊獲得 WMT 2017 中英機器翻譯冠軍。搜狗在人工智慧技術戰略上有兩大產品,知音 OS 和深智引擎(指知識計算)。知音 OS 是構架于知音引擎核心技術上的完整產品解決方案。深智引擎是知識計算平臺,集成了包括智慧問答、對話服務、機器翻譯、圖像識別與 OCR、語音辨識與合成、智慧客服等在內一系列以語言為核心的知識計算技術,幫助軟硬體廠商方便快捷地完成產品的智慧化升級。

9、騰訊

騰訊在人工智慧方面已經先後成立了多個實驗室:優圖實驗室、微信智聆和企業級人工智慧實驗室騰訊 AI Lab,另外還和多所高校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其中,騰訊 AI Lab 在 WIDER FACE、MegaFace、Knowledge Base Population 等多項競賽中獲得多個項目的第一名,並有上百篇論文發表在CVPR、ICML、ACL和NIPS等頂級學術會議,位居國內前列。優圖實驗室國際權威人臉識別資料庫 LFW、ICDAR 2015 Born Digital Images、國際權威的電腦視覺演算法評測平臺 KITTI 等多項競賽中獲得多個項目的第一名。

在資料方面,騰訊在資料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同時基於現有的產品和使用者, 可以快速找到 AI 落地的場景。在應用場景方面, 騰訊的人工智慧技術最主要的依然是加持自有核心業務, 例如社交、遊戲、內容推薦和平臺型 AI 等,其餘在醫療、金融、智慧硬體、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網等方面也都有相應佈局,並且首個 AI+ 醫療項目「騰訊覓影」入選為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10、微軟亞洲研究院

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的研究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一個。目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共有 200 多名科學家以及 300 多名訪問學者和實習生,主要從事五個領域的研究:自然使用者介面、 新一代多媒體、以數位為中心的計算、互聯網搜索與線上廣告、電腦科學基礎。SQuAD 競賽的機器閱讀理解項目中長期高居榜首。微軟亞洲研究院已與 10 所中國高校建立了多個領域的聯合實驗室,其中 8 個已通過教育部審批,並被納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管理體系,超過 480 專案由微軟資助。除了支持聯合實驗室,微軟還資助了來自 64 所大學的 1200 名教授參與的 880 多個涉及各類研究課題的合作項目。

三、中國十大最具潛力早期 AI 公司

1、愛筆智慧

愛筆智慧(Aibee)由原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博士于 2017 年 11 月成立。公司名稱 Aibee 寓意 AI2B,意在利用 AI 技術深度賦能傳統行業。公司將致力於搭建演算法與資料閉環,打磨極致 AI 技術,在教育、金融、零售、房地產等領域提供 AI 服務,説明各行業實現升級。Aibee 提供的 AI 服務跟據行業痛點,將電腦視覺、圖像識別、語音辨識等多重技術進行全方位融合,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公司於近日公佈 1.65 億天使融資,加速公司業務落地。

2、合刃科技

合刃科技(Coherent AI)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及博士等海歸成員回國于 2017 年 8 月成立,致力於全息全頻機器視覺系統的商業化,為客戶提供新一代機器視覺的核心產品、全套解決方案和服務。區別于傳統的基於人類審美的照相機機器視覺,公司顛覆性地通過對 CMOS 圖像感測器進行結構升級,軟硬體一體化採集包括光強、相位、光譜、入射、偏振方向等多維全息光學資訊。

此前在中國光穀 3551 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總冠軍。目前已獲得百度風投、聯想之星、長安私人資本、武漢光電工研院育成基金數千萬人民幣。

3、黑芝麻

黑芝麻智慧科技(Black Sesame Technologies)成立於 2016 年 8 月,是一家專注提供影像處理和計算圖像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及嵌入式感知平臺的視覺感知核心技術開發與應用的高科技初創企業,產品及服務適用於自動駕駛、智慧手機、智慧醫療、安防等業務領域。現已在上海和美國加州矽谷成立研發部門,團隊總人數超過 80 人,集合了圖像系統領域和汽車領域專家。

公司於近日獲得蔚來資本、芯動能投資基金、北極光創投近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

4、小馬智行

小馬智行(Pony.ai)成立於 2016 年 12 月,是一家專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與製造的創新科技企業,主營業務包括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無人車隊改裝、運營及增值服務等。其聯合創始人兼 CEO 彭軍和聯合創始人兼 CTO 樓天城曾就職穀歌和百度的自動駕駛部門,擔任核心工程師及架構師。公司於 2017 年 6 月獲得加州路測許可證,已開展路測工作;並已於 2017 年 10 月成立中國總部及研發中心,計畫在 2018 年第一季度在廣州正式推出無人駕駛運營車隊。

公司于近日獲得來自由晨興資本、君聯資本聯合領投,種子輪領投方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跟投方 IDG 資本,以及弘泰資本、聯想之星、普華資本、啟宸資本、DCM、Comcast Ventures 和矽谷未來資本等其他跟投方的 1.12 億美元 A 輪融資。

5、深動科技

深動科技(Deepmotion.ai)成立於 2017 年 7 月,主要提供無人駕駛 3D 感知、定位和高精地圖構建方案。其創始團隊來自微軟研究院,曾參與過 Hololens 核心演算法開發及微軟認知服務研發,在立體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擁有多年一線產品的研發經驗。公司基於攝像頭與 GPS、IMU 等多感測器融合的高精地圖構建方案,能實現快速部署,自動處理地理資訊並構建高精地圖,極大提高了高精地圖的採集效率。公司核心團隊發表的多篇論文被 ICCV、AAAI 等會議接收。公司目前已接受知名美元基金的投資。

6、ThinkForce

ThinkForce(熠知電子)成立於 2017 年 2 月,是一家由來自晶片設計、演算法軟體、系統開發領域等深厚工業界背景的上海交大校友創立的 AI 晶片創業公司,立志設計融合一流 AI 演算法和先進製成工藝的智慧晶片,並以此構建人工智慧硬體平臺,提供一站式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公司提出「演算法即晶片」的概念,在晶片架構和 Firmware 上使用晶片虛擬化技術,在需要彈性計算的場景成倍提高晶片使用率。

公司在 2017 年完成三輪融資,並於 2017 年 12 月宣佈完成由依圖科技、雲鋒基金、紅杉資本、高瓴資本參與的 4.5 億元 A 輪融資,同期成立上海交大-依圖-ThinkForce 視覺計算與應用聯合實驗室,主要研究高性能視覺計算演算法、架構、晶片及實際行業應用。

7、芯侖光電

芯侖光電(Celepixel Technology)成立於 2017 年 7 月,是一家掌握集成化感測器系統解決方案和機器視覺平臺化技術的科技公司。公司核心技術發明人為新加坡南洋理工教授,已有超過 15 年的圖像晶片和混合模式積體電路設計開發經驗。公司意旨創造高效的動態視覺影像處理系統,將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嵌入感測器晶片並將其與網路甚至是雲基礎設施相連接,推動機器視覺產業發生根本變化。未來公司將加速百萬級圖元動態視覺感測器(DVS)平臺的搭建,推動與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專案的落地和合作。

此前公司 CeleX 系列動態影像處理感測器專案在 2017 年 ARM Demo Day 上獲得安創第四期成長營創新獎,並已於近日獲得百度資本領投的四千萬人民幣 Pre-A 輪融資。

8、一知智科

一知智科(Yiwise.ai)成立於 2017 年 8 月,是一家專注于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技術型人工智慧公司。目前團隊主要精力投入在中文自然語義理解的底層技術開發,包括:閱讀理解、多輪對話、精准問答三個領域。同時公司在語義分析與理解、知識庫構建與應用及跨媒體推理方向均有一定技術及研發能力積累,分別在知識庫構建和閱讀理解與語義檢索上,與阿裡巴巴、網易,以及騰訊、同花順、微軟有合作。未來其技術將應用于語音助手、智慧客服、智慧導診等更多應用場景。公司核心成員主要來自浙江大學,並已在 AAAI、WWW、WSDM 等 CCF-A 類會議與期刊發表數十篇論文。公司已於 2017 年 9 月獲得來自金沙江創投的千萬級天使輪投資。

9、語知科技

語知 NLP 成立於 2017 年 7 月,是一家基於知網語言知識庫獨有的語義分析技術的 NLP 技術服務公司。公司核心產品「語知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平臺」,提供包括 NLP 概念本體庫、NLP 中英文知識庫、文本解析器、詞語和文本相似度等基礎功能,是滿足使用者對多語種自然語言語義分析需求的開放平臺。使用者能夠基於平臺對外提供的 API 介面實現搜索、推薦、輿情、挖掘等語義分析應用,也可以與公司合作定制有特色的語義分析解決方案。公司現已獲得來自國家安全機構、司法機關等客戶用於針對詐騙資訊識別系統、盜竊罪判案輔助系統中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支援的訂單。

10、馭光科技

馭光科技成立於 2016 年 5 月,作為面向 AI 三維感知和資訊獲取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以賦予 AI 更好的感知三維真實世界的能力為目標,致力於智慧 3D 視覺和 3D 傳感的解決方案、軟硬體系統、光學模組、衍射光學元件等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產品廣泛應用于智慧終端機、安防監控、機器人視覺、工業 3D 檢測、AR/VR、輔助駕駛等眾多領域。馭光是安卓手機人臉解鎖方案的唯一國內器件供應商,為手機和其它領域的三維傳感應用提供整體定制化解決方案。公司技術實力雄厚,團隊成員均畢業于清華、MIT、NTU 等國內外名校,具有在 IBM 等全球領先的公司多年豐富的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經驗。公司具有全球領先的微納衍射光學元件設計製造技術、先進的智慧三維傳感系統及模組設計和集成技術,已申請 10 余項專利,與多家人工智慧、智慧終端機、安防監控等領域的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公司於 2017 年 11 月獲得來自順為資本和百度風投的千萬美元 A 輪投資。

持續關注獲獎公司及案例後續報導,關注「機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

6、達闥科技

達闥科技成立於 2015 年,是全球首家雲端智慧型機器人運營商,專注于全球安全通訊網路、人工智慧、機器人運營服務。達闥科技正在創建全球獨立、高安全級別的高速「天網」,目前,達闥 ADN 已在全球 5 個洲、14 個國家搭建了共計 40 個網路節點。公司產品還有:CloudPepper、Meta 導盲機器人、雲端智慧連接器 AI Mobile、MCS 等。在智慧財產權方面,達闥科技已申請專利超過 400 個。目前,達闥科技共完成 2 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 1.3 億美元。

7、第四範式

第四范式成立於 2015 年,是人工智慧技術與服務提供者,幫助企業實現智慧變革、創造商業價值。第四范式的核心產品先知平臺 3.0——企業 AI 核心系統覆蓋了人工智慧落地應用的全過程,幫助企業完成一站式 AI 全系統建設,使企業既可以按需設計 AI 解決方案,又可靈活挖掘全新應用需求。團隊已幫助金融、電信、互聯網等領域等 100 多家企業成功實現人工智慧轉型。2016 年 12 月,第四範式榮獲中國人工智慧界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創新獎一等獎,是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企業。

8、Element AI

Element AI 成立於 2016 年,是由 Yoshua Bengio 和 Jean-François Gagné 創立的人工智慧孵化器,這家被稱為「加拿大版 YC」的公司旨在通過矽谷式的產業服務説明創業者,將人工智慧的新技術從實驗室轉化為實用產品,同時也為其他公司構建研究機構提供解決方案。在 Yoshua Bengio 等人的幫助下,Element AI 擁有學界最強大的技術陣容,雖然其中一些並不是全職,但他們能夠為公司和客戶提供最好的建議。

9、Graphcore

Graphcore 成立於 2016 年,是開發 IPU-Accelerator 和 IPU-Appliance 產品的硬體系統公司。Graphcore 建立的處理器可以降低在雲和企業資料中心應用程式的成本,Graphcore 硬體系統加強了對機器學習模型的處理、訓練和推理。目前,Graphcore 已完成 5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10、H2O.ai

H2O.ai 成立於 2011 年,為開發人員和創業公司提供預測分析的深度學習平臺。平臺可用于智慧家電、自駕車、智慧助手等領域的應用開發,其產品支援理賠處理、信用評分、欺詐檢測、運營智慧和預測性維護。2017 年,H2O.AI 發佈了 Driverless AI,這項產品可以實現機器學習流程高度自動化,對非技術型的終端使用者同樣適用。公司客戶包括 Capital One、Comcast、AT&T 和 Kaiser,並和 AWS 和 Azure 建立了合作。目前,H2O.ai 已完成 4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11、寒武紀科技

寒武紀科技成立於 2016 年,是全球智慧晶片領域的先行者,旨在打造各類智慧雲伺服器、智慧終端機以及智慧型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晶片。寒武紀科技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慧晶片公司,擁有終端和伺服器兩條產品線。2017 年 11 月,寒武紀科技發佈了面向視覺領域的寒武紀 1H8、性能更強的寒武紀 1H16,以及面向智慧駕駛領域的寒武紀 1M,同時推出了面向開發者的人工智慧系統軟體 Cambricon NeuWare。目前,寒武紀已完成 1 億美元 A 輪融資。

12、匯醫慧影

匯醫慧影成立於 2015 年,是國家級醫學影像人工智慧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圖像深度學習核心技術和多項專利技術,基於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構建了智慧影像雲平臺、數位智慧膠片、腫瘤放療雲平臺、大資料智慧分析雲平臺和人工智慧診斷雲平臺等五大平臺,打造了醫學影像的數位化、移動化、智慧化,完成了從篩查、診斷、治療到預後的閉環。截至 2017 年 12 月,匯醫慧影已經接入 700 多家醫院,包含北醫三院、301 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超過 200 家三甲醫院。目前,匯醫慧影已完成數億元 B 輪融資。

13、Kensho

Kensho 創立於 2013 年,是一家資料分析公司,結合自然語言搜尋查詢、資料科學和雲計算創建新的分析工具。Kensho 説明商業機構部署機器智慧和分析系統,解決當前棘手的分析問題,例如華爾街投資分析面臨的三大挑戰:速度,規模和自動化,而且 Kensho 的智慧系統還能夠以簡單的英語回答財務問題。公司客戶包括金融機構和商業媒體,未來有望拓展至美國政府部門。2017 年 4 月,Kensho 完成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14、氪信

氪信成立於 2015 年,是國內先進的人工智慧金融風控服務商,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風險預測和判斷能力。氪信利用高維資料處理、機器學習技術和對金融場景落地的經驗,説明金融客戶實現資料驅動的效率最大化,取得持續的業績增長。氪信提供完整的風控閉環服務,在多個金融場景中對信貸違約概率區分度具有 50% 以上的提升。目前,氪信為 50 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包括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證券、中銀消費金融、眾安保險等。

15、曠視科技

曠視科技成立於 2011 年,致力於電腦視覺技術及產品研發,為行業用戶提供基於場景的智慧資料服務及行業解決方案。曠視科技深耕金融安全、城市大腦、手機智能三大核心領域,核心合作夥伴包含阿裡巴巴、華為、富士康、招商銀行、小米、萬科等。曠視科技擁有國內外在申及授權專利超過 500 件,在各項國際人工智慧頂級競賽中獲得十五項世界技術評測第一。曠視科技旗下的 Face++人工智慧開放平臺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開發者平臺,已服務超過 200 個國家地區的數十萬開發者。2017 年 10 月,曠視科技完成 4.6 億美元 C 輪融資。

16、流利說

流利說由中央「千人計畫」專家王翌、胡哲人和林暉在 2012 年共同創立,自主研發了人工智慧英語老師、英語口語評測、寫作打分引擎和深度自我調整學習系統,從聽說讀寫多個維度全面有效提升用戶的英語水準。提­供一整套系統性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目前,旗艦 App「英語流利說」註冊用戶數超過 5000 萬人,付費學員超過 60 萬人,覆蓋全球 175 個國家和國內 379 個城市。流利說是中國線上教育領域第一家實現規模化盈利的公司。2017 年 7 月,流利說完成近億美金的 C 輪融資。

17、Petuum

Petuum 成立於 2016 年,專注於機器學習基礎架構平臺開發,旨在幫助企業解決企業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部署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和其他困難。Petuum 的開發平臺和構建 AI 的模組允許使用多個流行語言程式設計,管理人員和分析人員無需任何編碼即可快速高效搭建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也可根據實際需求對應用程式進行重新深度程式設計。Petuum 為應用程式的開發和部署提供了一種跨平臺、標準化的方法,使用過程變得高度模組化且易於操控。2017 年 10 月,Petuum 完成 93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18、Sentient

Sentient 成立於 2007 年,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分散式 AI 平臺。公司致力於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解決方案 Sentient Aware 是結合機器學習和電腦視覺技術的商品推薦系統,基於「視覺過濾技術」,針對用戶潛在偏好,建構線上商品推薦模型,為零售電商企業提供智慧推薦解決方案,改善用戶線上購物體驗。其他解決方案有 Sentient Ascend、Senti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等。

19、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成立於 2014 年,專注於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原創技術,估值超過 20 億美金。商湯科技的 DeepID 系列人臉識別演算法在國際權威的 LFW 人臉資料庫測試中獲得了 99.15% 的識別率,是全球首次超過人眼識別率;研發團隊在與電腦視覺相關的國際頂尖學術雜誌和會議上累計發表論文數超過 400 篇。目前,商湯科技已與國內外多個行業的 400 多家領軍企業建立合作,涵蓋安防、金融、智慧手機、移動互聯網、汽車、智慧零售、機器人等諸多行業,為其提供基於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醫療影像識別等技術的完整解決方案。2017 年 7 月,商湯科技完成 4.1 億美元 B 輪融資。

20、深鑒科技

深鑒科技成立於 2016 年,定位為深度學習硬體解決方案公司,以自主研發的深度壓縮與深度學習處理器(DPU)為核心,打造最好用的解決方案和最高效的整體系統。2017 年 10 月 24 日,深鑒科技宣佈完成 4000 萬美元 A+輪融資,同時推出六款 AI 產品:人臉檢測識別模組、人臉分析解決方案、視頻結構化解決方案、ARISTOTLE 架構平臺,深度學習 SDK DNNDK、雙目深度視覺套件。其中,前四款是針對安防場景的解決方案,深度學習 SDK DNNDK 則是國內首家公開發佈的深度學習開發 SDK,能在極大降低 DPU 平臺深度學習應用開發門檻和部署難度的同時,顯著加速 AI 產品從開發到上市的進程。

21、思必馳

思必馳成立於 2007 年,是國內領先的語音交互人工智慧公司,為物聯網及相關垂直領域提供自然語言交互解決方案,包括 DUI 全鏈路智慧對話定制平臺、人機對話作業系統、人工智慧晶片模組等,並在賦能智慧硬體終端後,豐富後端服務資源,滿足使用者的產品體驗和任務型需求。2017 年,思必馳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智慧語音產品符合性測試技術研究上達成合作,與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基於智慧語音交互的智慧硬體產品綜合解決方案。智慧財產權方面,截至 2017 年年底,思必馳共擁有專利 231 項。

22、體素科技

體素科技成立於 2016 年,定位於下一代人工智慧醫療產業,致力於提供基於深度學習的精准和個性化的醫療診斷服務。目前公司已經覆蓋了肺癌診斷、眼底疾病檢查、冠脈增強 CT 分析系統等領域,並根據相應的臨床需求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體素科技的產品形式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在 Web 用戶端的應用,主要是為醫院、體檢中心、保險公司提供分析服務;雲計算服務介面,主要是與影像器械生產商、醫療影像管理系統軟體商合作;為協力廠商醫療資料分析應用上提供雲計算平臺。目前,體素科技已完成 1 億元 A+ 輪融資。

23、圖森未來

圖森未來成立於 2015 年,專注於自動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總部位於北京,在中美多地設有研發中心。圖森未來自主研發的以攝像頭為主要感測器的 L4 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能夠實現貨運卡車在高速公路路段的全無人駕駛。圖森未來曾在全球自動駕駛演算法評測資料集 KITTI 和 Cityscapes 上刷新 10 項世界紀錄,並在美國加州獲得路測牌照,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可在加州公共道路路測的無人駕駛企業之一。目前圖森未來 L4 級無人駕駛卡車累計已完成超過一萬公里真實環境路測里程,並完成數百萬公里的模擬環境測試。目前,圖森未來已完成 55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24、推想科技

推想科技成立於 2015 年,致力於採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方法分析醫學影像資料,為影像科醫生提供精確、高效的輔助工具,讓醫生從繁重的重複性工作中得以解放。目前,推想科技的產品有:智慧 CT 輔助篩查產品 (AI-CT)、智慧 X 線輔助篩查產品 (AI-DR)、智慧深度學習科研平臺 (AI-Scholar)、智慧腦部輔助篩查產品 (AI-Stroke)。截至 2017 年 9 月,推想科技產品已輔助醫生完成近 20 萬例臨床診斷工作。2017 年 9 月,推想科技完成 1.5 億元 B 輪融資。

25、Vicarious

Vicarious 成立於 2010 年,是一家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的科技公司。公司致力於使用電腦神經科學來建造機器人處理各種任務的學習模型,並專注於大腦皮層區域,這個部分在醫學上普遍被認為主管視覺和聽覺。Vicarious 吸引了 Facebook CEO 紮克伯格、特斯拉 CEO 馬斯克、彼得. 蒂爾和亞馬遜 CEO 傑夫. 貝索斯等眾多大佬的私人投資。2017 年 7 月,Vicarious 完成 5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26、依圖科技

依圖科技成立於 2012 年,致力於人工智慧創新性研究,主要業務分佈于智慧安防平臺、智慧醫療健康、AI+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硬體設備等多個領域。依圖科技在 2017 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主辦的人臉識別測試(FRVT)中獲得四項測試第一名,在美國國家情報高級研究計畫局(IARPA)主辦的全球人臉識別挑戰賽(FRPC) 獲得人臉識別演算法檢索準確率冠軍。依圖科技目前的產品有:依圖蜻蜓眼人像大平臺、依圖蜻蜓眼車輛大平臺、AICARE® 胸部 CT 智慧輔助診斷系統、AICARE® 超聲智慧輔助診斷系統、AICARE® 兒科門診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等。目前,依圖科技已完成 3.8 億元 C 輪融資。

27、優必選科技

優必選科技成立於 2012 年,是一家集人工智慧和人形機器人研發、平臺軟體發展運用及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全球性高科技企業。目前,優必選科技的產品有:Alpha 系列機器人、Jimu 機器人、Cruzr 機器人、Lynx 機器人、星球大戰第一軍團衝鋒隊員機器人、Qrobot Alpha 等。除此之外,在 CES 2018 上,優必選還發佈了新品雙足機器人 Walker。智慧財產權方面,優必選共有國內外專利 308 項。

28、雲從科技

雲從科技成立於 2015 年,是從中國科學院孵化的人工智慧企業,專注於人臉識別等電腦視覺技術研發。作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唯一人臉識別團隊,參與了人臉識別國標、部標、行標的起草與制定,並且擁有紅外活體檢測、公安部動態人臉識別課題、國家發改委人臉識別系統應用試點等多項成果。2017 年,雲從科技成為人臉識別領域銀行業和機場的第一大供應商,包括農行、建行、中行、交行等超過 100 家金融機構已採用公司產品。目前,雲從科技已完成 25 億元 B 輪融資。

29、中科虹霸

中科虹霸成立於 2006 年,是目前國內唯一掌握成熟虹膜識別技術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被列為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專案。中科虹霸專業從事生物特徵識別、資訊安全等領域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與成果轉化。目前,中科虹霸的虹膜識別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國家安全部門、軍隊門禁控制、金融安全管理、礦山安全生產等眾多領域。2017 年 3 月,中科虹霸與北京市公安局達成合作,進行基於虹膜特徵的重點人員生物資料建庫及應用服務技術研究;10 月與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達成合作,建設全國公安虹膜資料和雲服務比對平臺。

30、追一科技

追一科技成立於 2016 年,主攻自然語言語義理解和對話機器人,通過將人工智慧與企業場景深度結合,幫助企業構建人企交互智慧化解決方案。其主要產品為 YiBot,YiBot 是一個基於對話機器人的智慧服務系統,目前已應用到金融、互聯網、出行、零售、地產、教育等多個領域。目前,追一科技已完成 2060 萬美元 B 輪融資。

二、中國十大最強 AI 研究實力企業

1、阿裡巴巴

阿裡巴巴正在大力投入人工智慧,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並重。2017 年 10 月成立了達摩院,旨在探索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人工智慧是其中之一。另有 iDST(資料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等專向研究團隊。2017年,阿裡巴巴有數十篇論文被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收錄。亞洲最大的雲計算公司阿裡雲具備超大規模的計算設施,成為人工智慧向各行各業融合的大平臺,對外提供飛天、MaxCompute、PAI、AliGenie、AliOS 等服務。ET 城市大腦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成為城市級人工智慧應用典範。此外,ET 大腦系列(工業大腦、醫療大腦、環境大腦、航空大腦)及 AliOS 智聯網作業系統等「產業 AI」方案密集落地真實行業場景,創造新價值。

2、百度

百度的人工智慧以百度大腦和智慧雲為基礎,重點構建 DuerOS 智慧語音交互平臺和 Apollo 智慧駕駛開放平臺。在硬體基礎方面, 百度從雲計算中心到伺服器、智慧晶片等方面均有佈局,並率先推出基於 FPGA 的雲伺服器。在平臺建設方面, 主要為 PaddlePaddle、DuerOS 與 Apollo。在資料方面,作為搜索起家的互聯網巨頭, 基於互聯網積累的線上資料是最大優勢, 同時在本地生活、泛娛樂以及遊戲、教育等領域的擴張延伸,同樣積累起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在應用方面,百度除了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自身原有的搜索、資訊流內容以及廣告推薦等核心業務之外, 還在自動駕駛、虛擬助手、金融、醫療、智慧硬體等眾多領域早有佈局。

3、華為

在人工智慧上,華為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諾亞方舟實驗室」。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要由五大部門組成: 自然語言處理和資訊檢索部門、 大規模資料採擷和機器學習部門、 社交媒體和移動智慧部門、人機交互系統部門、 機器學習理論部門。實驗室的使命是通過資料採擷、人工智慧和相關領域的創新,為公司和社會做出重大貢獻。2017 年 9 月 2 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 IFA 2017 展會上,華為正式發佈了全球首款移動端 AI 晶片麒麟 970,填補了移動端對於機器學習任務加速的空白。

4、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成立於 2001 年,是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國內設有五大研發中心,全球員工超過 25000 人,其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 40%,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額的 7-8%。海康威視擁有視音訊編解碼、視頻影像處理、視音訊資料存儲等核心技術,及雲計算、大資料、深度學習等前瞻技術,針對公安、交通、司法、文教衛、金融、能源和智慧樓宇等眾多行業提供專業的細分產品、IVM 智慧視覺化管理解決方案和大資料服務。在視頻監控行業之外,海康威視基於視頻技術,將業務延伸到智慧家居、工業自動化和汽車電子等行業,為持續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5、京東

在剛剛過去的 2017 年,京東頻頻出手,不斷挖掘人工智慧頂級人才。不久之前,京東宣佈 ACM SIGKDD 主席裴健加入京東,負責大資料平臺與產品研發部。而在此之前,京東已經從亞馬遜、IBM、微軟挖走了薄列峰、周伯文、申元慶等頂級人才,分別負責京東金融、AI 平臺、雲計算等領域。從此佈局來看,京東將在 AI 領域持續發力。從首個海外聯合 AI 研究計畫開始,以人工智慧 技術為核心,推動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京東的技術驅動轉型之路開始加速。

6、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成立於 2011 年,「今日頭條」是一款基於資料採擷技術的個性化推薦引擎產品,它為使用者推薦有價值的、個性化的資訊,AI 在創作、互動和分發三大環節都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今日頭條已經在使用基於智慧演算法的寫稿機器人,並且在財經報導、體育賽事報導等領域作,內容完全可以媲美人工編輯。今日頭條的研發團隊占比 30%,並在 2017 年 MS COCO 競賽的 Places 項目中獲得第二名。

7、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成立於 1999 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智慧語音及語言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研究,軟體及晶片產品開發,語音資訊服務及電子政務系統集成的國家級骨幹軟體企業。科大訊飛的語音合成、語音辨識、口語評測、機器翻譯等智慧語音與人工智慧核心技術代表了世界最高水準。2017 年,哈工大訊飛實驗室 (HFL) 獲得斯坦福大學發起的 SQuAD(Stan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 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全球第一名,這是中國本土研究機構首次取得賽事榜首;8 月,在國際醫學影像領域的權威評測 LUNA 上,科大訊飛獲得平均召回率 92.3% 的檢測效果,以顯著優勢刷新世界記錄。10 月,在國際自動駕駛領域權威評測集 Cityscapes 中,科大訊飛獲得平均 81.4% 的精度,刷新了世界紀錄。

8、搜狗

在搜索、輸入法和流覽器之後,人工智慧將是搜狗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語音交互和知識計算是搜狗的發展重心和技術長項,在 2017 年,搜狗機器翻譯團隊獲得 WMT 2017 中英機器翻譯冠軍。搜狗在人工智慧技術戰略上有兩大產品,知音 OS 和深智引擎(指知識計算)。知音 OS 是構架于知音引擎核心技術上的完整產品解決方案。深智引擎是知識計算平臺,集成了包括智慧問答、對話服務、機器翻譯、圖像識別與 OCR、語音辨識與合成、智慧客服等在內一系列以語言為核心的知識計算技術,幫助軟硬體廠商方便快捷地完成產品的智慧化升級。

9、騰訊

騰訊在人工智慧方面已經先後成立了多個實驗室:優圖實驗室、微信智聆和企業級人工智慧實驗室騰訊 AI Lab,另外還和多所高校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其中,騰訊 AI Lab 在 WIDER FACE、MegaFace、Knowledge Base Population 等多項競賽中獲得多個項目的第一名,並有上百篇論文發表在CVPR、ICML、ACL和NIPS等頂級學術會議,位居國內前列。優圖實驗室國際權威人臉識別資料庫 LFW、ICDAR 2015 Born Digital Images、國際權威的電腦視覺演算法評測平臺 KITTI 等多項競賽中獲得多個項目的第一名。

在資料方面,騰訊在資料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同時基於現有的產品和使用者, 可以快速找到 AI 落地的場景。在應用場景方面, 騰訊的人工智慧技術最主要的依然是加持自有核心業務, 例如社交、遊戲、內容推薦和平臺型 AI 等,其餘在醫療、金融、智慧硬體、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網等方面也都有相應佈局,並且首個 AI+ 醫療項目「騰訊覓影」入選為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10、微軟亞洲研究院

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的研究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一個。目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共有 200 多名科學家以及 300 多名訪問學者和實習生,主要從事五個領域的研究:自然使用者介面、 新一代多媒體、以數位為中心的計算、互聯網搜索與線上廣告、電腦科學基礎。SQuAD 競賽的機器閱讀理解項目中長期高居榜首。微軟亞洲研究院已與 10 所中國高校建立了多個領域的聯合實驗室,其中 8 個已通過教育部審批,並被納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管理體系,超過 480 專案由微軟資助。除了支持聯合實驗室,微軟還資助了來自 64 所大學的 1200 名教授參與的 880 多個涉及各類研究課題的合作項目。

三、中國十大最具潛力早期 AI 公司

1、愛筆智慧

愛筆智慧(Aibee)由原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博士于 2017 年 11 月成立。公司名稱 Aibee 寓意 AI2B,意在利用 AI 技術深度賦能傳統行業。公司將致力於搭建演算法與資料閉環,打磨極致 AI 技術,在教育、金融、零售、房地產等領域提供 AI 服務,説明各行業實現升級。Aibee 提供的 AI 服務跟據行業痛點,將電腦視覺、圖像識別、語音辨識等多重技術進行全方位融合,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公司於近日公佈 1.65 億天使融資,加速公司業務落地。

2、合刃科技

合刃科技(Coherent AI)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及博士等海歸成員回國于 2017 年 8 月成立,致力於全息全頻機器視覺系統的商業化,為客戶提供新一代機器視覺的核心產品、全套解決方案和服務。區別于傳統的基於人類審美的照相機機器視覺,公司顛覆性地通過對 CMOS 圖像感測器進行結構升級,軟硬體一體化採集包括光強、相位、光譜、入射、偏振方向等多維全息光學資訊。

此前在中國光穀 3551 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總冠軍。目前已獲得百度風投、聯想之星、長安私人資本、武漢光電工研院育成基金數千萬人民幣。

3、黑芝麻

黑芝麻智慧科技(Black Sesame Technologies)成立於 2016 年 8 月,是一家專注提供影像處理和計算圖像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及嵌入式感知平臺的視覺感知核心技術開發與應用的高科技初創企業,產品及服務適用於自動駕駛、智慧手機、智慧醫療、安防等業務領域。現已在上海和美國加州矽谷成立研發部門,團隊總人數超過 80 人,集合了圖像系統領域和汽車領域專家。

公司於近日獲得蔚來資本、芯動能投資基金、北極光創投近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

4、小馬智行

小馬智行(Pony.ai)成立於 2016 年 12 月,是一家專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與製造的創新科技企業,主營業務包括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無人車隊改裝、運營及增值服務等。其聯合創始人兼 CEO 彭軍和聯合創始人兼 CTO 樓天城曾就職穀歌和百度的自動駕駛部門,擔任核心工程師及架構師。公司於 2017 年 6 月獲得加州路測許可證,已開展路測工作;並已於 2017 年 10 月成立中國總部及研發中心,計畫在 2018 年第一季度在廣州正式推出無人駕駛運營車隊。

公司于近日獲得來自由晨興資本、君聯資本聯合領投,種子輪領投方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跟投方 IDG 資本,以及弘泰資本、聯想之星、普華資本、啟宸資本、DCM、Comcast Ventures 和矽谷未來資本等其他跟投方的 1.12 億美元 A 輪融資。

5、深動科技

深動科技(Deepmotion.ai)成立於 2017 年 7 月,主要提供無人駕駛 3D 感知、定位和高精地圖構建方案。其創始團隊來自微軟研究院,曾參與過 Hololens 核心演算法開發及微軟認知服務研發,在立體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擁有多年一線產品的研發經驗。公司基於攝像頭與 GPS、IMU 等多感測器融合的高精地圖構建方案,能實現快速部署,自動處理地理資訊並構建高精地圖,極大提高了高精地圖的採集效率。公司核心團隊發表的多篇論文被 ICCV、AAAI 等會議接收。公司目前已接受知名美元基金的投資。

6、ThinkForce

ThinkForce(熠知電子)成立於 2017 年 2 月,是一家由來自晶片設計、演算法軟體、系統開發領域等深厚工業界背景的上海交大校友創立的 AI 晶片創業公司,立志設計融合一流 AI 演算法和先進製成工藝的智慧晶片,並以此構建人工智慧硬體平臺,提供一站式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公司提出「演算法即晶片」的概念,在晶片架構和 Firmware 上使用晶片虛擬化技術,在需要彈性計算的場景成倍提高晶片使用率。

公司在 2017 年完成三輪融資,並於 2017 年 12 月宣佈完成由依圖科技、雲鋒基金、紅杉資本、高瓴資本參與的 4.5 億元 A 輪融資,同期成立上海交大-依圖-ThinkForce 視覺計算與應用聯合實驗室,主要研究高性能視覺計算演算法、架構、晶片及實際行業應用。

7、芯侖光電

芯侖光電(Celepixel Technology)成立於 2017 年 7 月,是一家掌握集成化感測器系統解決方案和機器視覺平臺化技術的科技公司。公司核心技術發明人為新加坡南洋理工教授,已有超過 15 年的圖像晶片和混合模式積體電路設計開發經驗。公司意旨創造高效的動態視覺影像處理系統,將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嵌入感測器晶片並將其與網路甚至是雲基礎設施相連接,推動機器視覺產業發生根本變化。未來公司將加速百萬級圖元動態視覺感測器(DVS)平臺的搭建,推動與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專案的落地和合作。

此前公司 CeleX 系列動態影像處理感測器專案在 2017 年 ARM Demo Day 上獲得安創第四期成長營創新獎,並已於近日獲得百度資本領投的四千萬人民幣 Pre-A 輪融資。

8、一知智科

一知智科(Yiwise.ai)成立於 2017 年 8 月,是一家專注于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技術型人工智慧公司。目前團隊主要精力投入在中文自然語義理解的底層技術開發,包括:閱讀理解、多輪對話、精准問答三個領域。同時公司在語義分析與理解、知識庫構建與應用及跨媒體推理方向均有一定技術及研發能力積累,分別在知識庫構建和閱讀理解與語義檢索上,與阿裡巴巴、網易,以及騰訊、同花順、微軟有合作。未來其技術將應用于語音助手、智慧客服、智慧導診等更多應用場景。公司核心成員主要來自浙江大學,並已在 AAAI、WWW、WSDM 等 CCF-A 類會議與期刊發表數十篇論文。公司已於 2017 年 9 月獲得來自金沙江創投的千萬級天使輪投資。

9、語知科技

語知 NLP 成立於 2017 年 7 月,是一家基於知網語言知識庫獨有的語義分析技術的 NLP 技術服務公司。公司核心產品「語知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平臺」,提供包括 NLP 概念本體庫、NLP 中英文知識庫、文本解析器、詞語和文本相似度等基礎功能,是滿足使用者對多語種自然語言語義分析需求的開放平臺。使用者能夠基於平臺對外提供的 API 介面實現搜索、推薦、輿情、挖掘等語義分析應用,也可以與公司合作定制有特色的語義分析解決方案。公司現已獲得來自國家安全機構、司法機關等客戶用於針對詐騙資訊識別系統、盜竊罪判案輔助系統中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支援的訂單。

10、馭光科技

馭光科技成立於 2016 年 5 月,作為面向 AI 三維感知和資訊獲取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以賦予 AI 更好的感知三維真實世界的能力為目標,致力於智慧 3D 視覺和 3D 傳感的解決方案、軟硬體系統、光學模組、衍射光學元件等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產品廣泛應用于智慧終端機、安防監控、機器人視覺、工業 3D 檢測、AR/VR、輔助駕駛等眾多領域。馭光是安卓手機人臉解鎖方案的唯一國內器件供應商,為手機和其它領域的三維傳感應用提供整體定制化解決方案。公司技術實力雄厚,團隊成員均畢業于清華、MIT、NTU 等國內外名校,具有在 IBM 等全球領先的公司多年豐富的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經驗。公司具有全球領先的微納衍射光學元件設計製造技術、先進的智慧三維傳感系統及模組設計和集成技術,已申請 10 余項專利,與多家人工智慧、智慧終端機、安防監控等領域的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公司於 2017 年 11 月獲得來自順為資本和百度風投的千萬美元 A 輪投資。

持續關注獲獎公司及案例後續報導,關注「機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