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五代·荊浩——匡廬圖

*匡廬圖 五代·荊浩 絹本水墨 縱185.8 X橫106.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荊浩, 生卒年不詳, 五代後樑畫家, 沁水(今河南濟源)人。 擅畫山水。 是一位在中國繪畫史上 承前啟後的重要畫家,

北方山水畫的開創者。 全 景構圖和鈹法技巧始于荊浩。 此圖為其名作, 畫廬山一帶景色, 結構嚴密, 氣勢宏大, 構圖以“高遠”與“平遠”相結合, 畫法勾、鮍、染兼有, 充分發揮丁水墨畫的長處。

圖上有南宋高宗趙構所書“荊浩真跡神品”六字, 另有元人韓嶼和柯九思兩人題詩。 全圖由下而上, 由近至遠, 大致可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 境界上也從“有人之境”漸入“無人之境” 近景處於廁面下端, 一泓澗水間, 有船夫悠然地撐著一葉扁舟欲停船靠岸, 順石坡而行, 山麓中有屋宇院落築立其間, 竹籬樹木環繞。 屋後石徑環山逶迤而上, 長堤板橋, 趕驢行人都被畫家一一攝入筆端。 中景裡面, 兩崖之間有瀑布飛傾而下,

擊石濺花, 轟然作響。 瀑布之下座木橋橫亙於溪澗之巔, 一路上危壁嶙峋, 松柏參差, 這其間還坐落一方整庭院, 可見畫家幽居深隱的情感趨向。 最高處的景致雖然深遠, 卻格外醒目:畫面中軸有主峰赫然而立, 直入雲霄, 浩渺煙嵐, 盡出其下, 遠近如屏的諸峰環擁相簇, 映襯著主峰的高險與威儀。 群巒之間, 一條白練般的瀑布直落山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