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豆瓣9.4,央視發力國寶“綜藝”,聽說要拍100集!

因為刻骨,

所以銘心。

——《如果國寶會說話》

文丨舊故麻袋

對博物館的鍾愛源于南京, 那是我第一次去南京遊玩, 時間安排的緊湊,

因為難得, 想在兩天裡逛完所有南京的名勝古跡, 去完中山陵後, 同去的友人告知南京博物館離這邊較勁, 問我們是否要去看看。 由於當時正好趕上飯點, 為了既能就近解決飽肚, 又能找個飯後可以散步的地方, 我們最終還是決定去一趟。

初見南京博物館, 外觀雄偉, 幾座頗有設計感的建築屹立在左側, 從左側檢票進入, 裡面豐富的讓人驚喜, 這也許是我去過最有意思的博物館, 根本停不下來, 藏品之多, 介紹之廣, 讓我融入其中。 從那以後, 每到一個地方, 我都想去看看當地的博物館, 不為什麼, 就為那些巧奪天工的古代智慧的創造。

所以當2017年末, 《國家寶藏》節目開播, 我激動萬分。 這檔集合全國九家博物館, 從近千萬件文物中,

挑選27件文物, 通過前世、今生、未來的三個維度, 讓我們瞭解國寶及其背後故事的文博類節目, 讓我牟足動力, 每期必追。

雖然很多網友表示《國家寶藏》節目不!夠!看!因為看國寶的時間太少, 看表演的時間多, 但個人還是覺得, 這種不落俗套的演繹方式更能貼近普通人的內心,

也更加簡明的敘述了寶物在當時背景下的來龍去脈。

而萬萬沒想到的是, 2018年一開年, 央視就又推出了一檔國寶類紀錄片, 名為《如果國寶會說話》, 劃重點, 這次不是綜藝, 而是一部精緻的紀錄片。

由於兩檔節目的主角都是國寶,

而且都在央視播出, 所以不少人拿它倆開始比較, 其實沒啥好比較的, 《國家寶藏》是文博探索節目, 而《如果國寶會說話》是紀錄片, 兩種是不同範疇裡的不同形式, 若非要比出個高低, 那麼一定是紀錄片的學術水準更高。

《如果國寶會說話》

《如果國寶會說話》共有100集,

按四季的分量播出, 每季25集!更重要的是, 它和那些動輒1小時以上的節目不同, 每集只有5分鐘, 完全不用擔心紀錄片冗長無聊的詬病, 第一季25集加起來的時間, 也不夠你看一部電影。 而且它一天更新5集, 20分鐘的長度, 大概也就泡個腳的時間。

這紀錄片就像是央視給民眾發的一份新年禮物,每件國寶都精緻的可怕,節目工作人員從3856268件國寶中選出100余件國寶,有高大威猛、小巧輕盈,有金、銀、銅、石、玉、陶、紙,還有宗教的、人文的、現實的、抽象的,為拍攝該紀錄片,攝製組足跡遍佈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餘處考古遺址,還去了北京、上海、西安、景德鎮、敦煌、鄭州、杭州、洛陽等地錄製!

從仰紹文化到龍山文化,從淩家灘到古蜀國,《如果國寶會說話》,讓中華文明蜿蜒不息的脈絡觸手可及,讓國寶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附有靈魂的歷史述說者,為我們講述它們的精緻、優雅和背後的歷史。沒有渲染獵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學術性敘事,把中國歷史文明放在了一個全人類的角度去探討,而不是一場愛國狂歡。

文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平等對話,“訴說”發生在文物身上的傳奇,有深度,不較勁。並利用時下流行語的小標題,言簡意賅的介紹,讓國寶離我們更近。從紀錄片的角度來說,本紀錄片的文案絕對可以加只大雞腿。

小標題文案如下:

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仰紹文化-人頭壺)

九千年鬥轉星移,那時風動,此時心動。(新石器時代-賈湖骨笛)

陶,醉了6000年。(仰紹文化-陶鷹鼎)

因為刻骨,所以銘心。(商代-刻辭骨柶)

五千年前的風,早已止息。而它,還保留著在風中的姿態。(紅山文化-尋龍玦)

貓頭鷹一直就是那個貓頭鷹,但是人心,變了好多回了。(商代-婦好鴞尊)

在這0.02釐米厚度記錄的宇宙時光裡,我們如一粒微塵般存在。(古蜀國-太陽神鳥金箔)

文物大多驚奇無比,體現了遠古時代人類的智慧,而第一季中的“龍山蛋殼杯”更是震撼了我的三觀。那薄如蛋殼的杯壁,纖細的杯頸,鏤空的杯身,優雅的造型,它卻是4000多年前的東西.....最薄處0.2毫米,利用現在的技術都很難實現,實屬奇跡之作。

節目開創新的利用新與舊的結合,沒有了長篇累贅,只有意猶未盡,期待第二季的到來。

PS:去B站,開彈幕看更有趣!

這紀錄片就像是央視給民眾發的一份新年禮物,每件國寶都精緻的可怕,節目工作人員從3856268件國寶中選出100余件國寶,有高大威猛、小巧輕盈,有金、銀、銅、石、玉、陶、紙,還有宗教的、人文的、現實的、抽象的,為拍攝該紀錄片,攝製組足跡遍佈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餘處考古遺址,還去了北京、上海、西安、景德鎮、敦煌、鄭州、杭州、洛陽等地錄製!

從仰紹文化到龍山文化,從淩家灘到古蜀國,《如果國寶會說話》,讓中華文明蜿蜒不息的脈絡觸手可及,讓國寶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附有靈魂的歷史述說者,為我們講述它們的精緻、優雅和背後的歷史。沒有渲染獵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學術性敘事,把中國歷史文明放在了一個全人類的角度去探討,而不是一場愛國狂歡。

文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平等對話,“訴說”發生在文物身上的傳奇,有深度,不較勁。並利用時下流行語的小標題,言簡意賅的介紹,讓國寶離我們更近。從紀錄片的角度來說,本紀錄片的文案絕對可以加只大雞腿。

小標題文案如下:

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仰紹文化-人頭壺)

九千年鬥轉星移,那時風動,此時心動。(新石器時代-賈湖骨笛)

陶,醉了6000年。(仰紹文化-陶鷹鼎)

因為刻骨,所以銘心。(商代-刻辭骨柶)

五千年前的風,早已止息。而它,還保留著在風中的姿態。(紅山文化-尋龍玦)

貓頭鷹一直就是那個貓頭鷹,但是人心,變了好多回了。(商代-婦好鴞尊)

在這0.02釐米厚度記錄的宇宙時光裡,我們如一粒微塵般存在。(古蜀國-太陽神鳥金箔)

文物大多驚奇無比,體現了遠古時代人類的智慧,而第一季中的“龍山蛋殼杯”更是震撼了我的三觀。那薄如蛋殼的杯壁,纖細的杯頸,鏤空的杯身,優雅的造型,它卻是4000多年前的東西.....最薄處0.2毫米,利用現在的技術都很難實現,實屬奇跡之作。

節目開創新的利用新與舊的結合,沒有了長篇累贅,只有意猶未盡,期待第二季的到來。

PS:去B站,開彈幕看更有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