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跨境大盤點:奶粉註冊制的推進與進口奶粉的洗牌

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帶領下, 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迎來了發展的關鍵節點。 海淘市場逐步走向繁榮, 其中, 進口奶粉由於質優價廉而越來越受到青睞,

在二胎政策推動下更是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但海淘進口奶粉卻也因產品配方與我國配方標準不同等問題, 一度造成今年國內市場混亂, 更引發了監管層的高度警惕, 奶粉配方註冊制的應運而生。 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出臺, 對於長期佔據著市場半壁江山的進口奶粉而言, 頗有一種“大限將至”的感覺。 業內人士更紛紛表示, 2018年的市場必將迎來一輪的洗牌。

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實施

跨境電商的爆發, 讓2017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海淘大軍中。 其中, 奶粉無疑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進口產品, 沒有之一!

實際上, 海淘奶粉的受捧與我國奶粉市場的現狀息息相關。 一方面,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 致使我國的奶粉市場需求迅速膨脹。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透在接受《華夏時報》媒體採訪時表示, 2013年到2017年國產奶粉價格複合增長率2.3%, 以此推算, 奶粉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1200多億升到1600億元以上。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中國奶粉的價格也是只賣100多元。

但事件爆發之後的2008年到2014年期間,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上一共有過6次集體漲價,每次漲幅都在30%左右,最終讓中國市場上的奶粉價格從100多元漲到了現在的三四百元。

在2017年這一年裡, 伴隨著奶粉註冊制的推進, 一批又一批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名單陸續公佈。

2017年8月3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首批獲得奶粉配方註冊的企業名單, 22家企業的89個配方獲批, 預示著這被稱為“最嚴奶粉新政”的正式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 首批獲准的國產奶粉品牌包括伊利、飛鶴、君樂寶、貝因美、雅士利、蒙牛、合生元、紅星集團、合生元、晨冠等。 而首批獲准的外資品牌包括美贊臣、雀巢、雅培、菲仕蘭、惠氏等, 國外企業占比20.22%, 不難看出, 進口品牌與國產品牌數量實力懸殊。

在申請奶粉配方註冊上, 進口奶粉明顯落後于國產品牌。

對此,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認為, 國內外企業申請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的門檻和標準是一樣的, 但進口奶粉企業準備註冊資料的工作量會大些, 會多耗費時間, 包括國內外的資訊溝通、資料翻譯、檔公證等;隨著第二批第三批的出現, 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獲證企業會逐漸增多。 但仍有過半進口企業, 對註冊管理制度認識不夠, 動手較晚, 準備不足, 因此也會延長獲證時間。

隨著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名單的公佈, 其註冊審批制度也在不斷加強和完善。 2017年11月10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發佈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配方註冊的審批原則, 明確奶粉配方註冊審批工作以“依法依標”為基礎, 配方審查必須堅持:添加的營養素一個都不能少、可選擇添加的營養素、菌種和單體氨基酸必須明示、不能使用的物質堅決禁止, 三個原則。

除此之外, 標籤標識審查不得使用虛假、誇大、違反科學原則或者絕對化的詞語;不得涉及疾病預防;不得涉及治療功能;不得涉及保健功能;不得含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以外的其他功能聲稱。

配方註冊制的完善在規範了進口奶粉監管的同時,也增加了其申請難度。

進口奶粉迎來洗牌期

在奶粉配方註冊制度的衝擊下,進口奶粉受到了一定的考驗和衝擊。可以說,經過新政的“洗禮”後,有相當部分的進口奶粉牌子將會被淘汰,不再出現在我國市場上。自2017年8月至今,食藥總局先後發佈了24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目錄資訊公告,共計已批准了907個嬰幼兒奶粉配方。

據《財經》媒體報導,目前現有的工廠到今年底全部拿到配方註冊的希望不大,今年預計會有2/3的工廠會通過配方註冊,而1/3的工廠要等到明年六月份左右才能全部拿到。目前國內奶粉工廠通過數量很多,而國外工廠通過率僅在30%左右。

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國外工廠申報速度比較慢,他們一般會等政策明朗後才開始申報;另一個方面是國家在申批方面,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先審國內工廠再審國外,但實際在執行上會向優先國內工廠。因此國外工廠配方註冊,通過速度相對就會慢很多。

截至目前為止,在已經公佈出來的大批奶粉註冊名單中,外資奶粉企業就有達能、美贊臣、惠氏、雅培、雀巢、澳優、菲仕蘭等,一批廣為消費者熟知的進口奶粉品牌通過註冊。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依舊還有一部分海淘奶粉尚未獲得註冊。

相比國產奶粉品牌來說,進口奶粉品牌在申請似乎面臨更多的困難。因國外進口企業在準備奶粉註冊的時候,其需要的申請材料更多一點,流程也較為複雜,比如中英文翻譯、材料公證等。但需要指出的是,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的註冊門檻是一樣的。

2017年11月23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指出,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其境外生產企業應當依法獲得質檢總局註冊。境外生產企業2018年1月1日(含)後生產的輸華嬰幼兒配方奶粉應當依法取得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產品配方註冊,並在產品銷售包裝的標籤上注明註冊號;境外生產企業2018年1月1日前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可進口並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也就是說,在奶粉新政過渡期不延長的前提下,質檢總局在公告中明確指出以生產日期為准,而不是以報關日期為准的說法,就意味著政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進口奶粉一定的時間寬限。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此分析表示,新政再一次給了一定程度上的寬限,給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消費品一個施展空間。目前國內消費者對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消費的奶粉,包括各種代購、直郵的方式進來的產品需求處於高位,這一規定體現了出了靈活性和彈性。尤其是在“黑五”即將來臨前,這對各類跨境電商來說是很大的利好。

此外,受到配方註冊制衝擊的進口奶粉,為了擴展市場,除了在一線城市之外,還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三四線及低線城市市場。

美國惠氏營養品宣佈,將旗下SMA珍蘊嬰幼兒配方奶粉引入中國市場。惠氏大中華區新業務副總裁魯俊翔表示,該子品牌是惠氏引入中國的第三個子品牌,主要銷售管道是三四線城市。“我們希望,未來三年,SMA珍蘊能在三四線市場獲得5%左右的份額,折算一下,接近50億元左右。”

無獨有偶,美贊臣新任大中華區總裁睿恩達也曾表示,“美贊臣接下來將採取更積極的市場策略,包括進一步發力商超、母嬰、互聯網等全管道,同時將產品下沉到3-5線城市搶佔市場。”中國的奶粉新政將為中國三四線市場騰出更多的空間。

毋庸置疑,奶粉配方註冊制的推動,驅使了洋奶粉的管道下沉。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指出,“以往企業旗下可能有一百八十個牌子,現在每家企業不得超過3個系列9個配方,很多管道和市場會丟失。新政對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市場的影響比較大,一些中小品牌退出市場後,大品牌將圍繞這些市場展開激烈的爭奪。“

如今距離2018年1月1日“奶粉新政”的全面實施時間越來越短,屆時沒有獲得註冊的進口品牌奶粉將會被禁止在我國境內銷售,屆時,經歷過洗牌後的進口奶粉品牌數目將有所減少。

作者:愛德華

配方註冊制的完善在規範了進口奶粉監管的同時,也增加了其申請難度。

進口奶粉迎來洗牌期

在奶粉配方註冊制度的衝擊下,進口奶粉受到了一定的考驗和衝擊。可以說,經過新政的“洗禮”後,有相當部分的進口奶粉牌子將會被淘汰,不再出現在我國市場上。自2017年8月至今,食藥總局先後發佈了24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目錄資訊公告,共計已批准了907個嬰幼兒奶粉配方。

據《財經》媒體報導,目前現有的工廠到今年底全部拿到配方註冊的希望不大,今年預計會有2/3的工廠會通過配方註冊,而1/3的工廠要等到明年六月份左右才能全部拿到。目前國內奶粉工廠通過數量很多,而國外工廠通過率僅在30%左右。

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國外工廠申報速度比較慢,他們一般會等政策明朗後才開始申報;另一個方面是國家在申批方面,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先審國內工廠再審國外,但實際在執行上會向優先國內工廠。因此國外工廠配方註冊,通過速度相對就會慢很多。

截至目前為止,在已經公佈出來的大批奶粉註冊名單中,外資奶粉企業就有達能、美贊臣、惠氏、雅培、雀巢、澳優、菲仕蘭等,一批廣為消費者熟知的進口奶粉品牌通過註冊。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依舊還有一部分海淘奶粉尚未獲得註冊。

相比國產奶粉品牌來說,進口奶粉品牌在申請似乎面臨更多的困難。因國外進口企業在準備奶粉註冊的時候,其需要的申請材料更多一點,流程也較為複雜,比如中英文翻譯、材料公證等。但需要指出的是,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的註冊門檻是一樣的。

2017年11月23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指出,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其境外生產企業應當依法獲得質檢總局註冊。境外生產企業2018年1月1日(含)後生產的輸華嬰幼兒配方奶粉應當依法取得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產品配方註冊,並在產品銷售包裝的標籤上注明註冊號;境外生產企業2018年1月1日前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可進口並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也就是說,在奶粉新政過渡期不延長的前提下,質檢總局在公告中明確指出以生產日期為准,而不是以報關日期為准的說法,就意味著政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進口奶粉一定的時間寬限。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此分析表示,新政再一次給了一定程度上的寬限,給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消費品一個施展空間。目前國內消費者對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消費的奶粉,包括各種代購、直郵的方式進來的產品需求處於高位,這一規定體現了出了靈活性和彈性。尤其是在“黑五”即將來臨前,這對各類跨境電商來說是很大的利好。

此外,受到配方註冊制衝擊的進口奶粉,為了擴展市場,除了在一線城市之外,還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三四線及低線城市市場。

美國惠氏營養品宣佈,將旗下SMA珍蘊嬰幼兒配方奶粉引入中國市場。惠氏大中華區新業務副總裁魯俊翔表示,該子品牌是惠氏引入中國的第三個子品牌,主要銷售管道是三四線城市。“我們希望,未來三年,SMA珍蘊能在三四線市場獲得5%左右的份額,折算一下,接近50億元左右。”

無獨有偶,美贊臣新任大中華區總裁睿恩達也曾表示,“美贊臣接下來將採取更積極的市場策略,包括進一步發力商超、母嬰、互聯網等全管道,同時將產品下沉到3-5線城市搶佔市場。”中國的奶粉新政將為中國三四線市場騰出更多的空間。

毋庸置疑,奶粉配方註冊制的推動,驅使了洋奶粉的管道下沉。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指出,“以往企業旗下可能有一百八十個牌子,現在每家企業不得超過3個系列9個配方,很多管道和市場會丟失。新政對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市場的影響比較大,一些中小品牌退出市場後,大品牌將圍繞這些市場展開激烈的爭奪。“

如今距離2018年1月1日“奶粉新政”的全面實施時間越來越短,屆時沒有獲得註冊的進口品牌奶粉將會被禁止在我國境內銷售,屆時,經歷過洗牌後的進口奶粉品牌數目將有所減少。

作者:愛德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