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戰國丨五國伐齊,齊國到底惹惱了誰?

摘要:齊國一旦佔領宋國之要地, 將會對北面的趙、魏造成威脅, 而且東迫韓國, 南壓楚國, 一旦宋國填補進齊國的版圖, 其實力更是如虎添翼, 無人匹敵, 因此齊國滅宋的舉動引發了各國的不安。

戰國時代, 各大諸侯國你征我伐, 割據一方是經常發生的事, 而且對決的方式不僅僅只局限于單挑, 有時也會遭到其他大國的群毆, 比如在那時強大起來的秦國就幾次遭到眾諸侯國合縱討伐, 除此之外, 齊國也曾經歷經了一次幾乎滅國的“五國伐齊”運動。

齊國是一個東方大國, 在春秋時期就是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到了戰國更是不減當年“風采”。 到了齊湣王時期, 齊國的國力幾乎達到了強盛, 東征西戰, 連續征討多個諸侯國, 又乘著宋國內部發生動亂之時, 舉兵攻滅宋國。

宋國在戰國七雄當中排不上位, 但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異常惹人注目, 是中原各國競爭的“敏感地帶”,

可以這樣說, 宋國你可以滅, 但是不能獨佔。

齊國一旦佔領宋國之要地, 將會對北面的趙、魏造成威脅, 而且東迫韓國, 南壓楚國, 一旦宋國填補進齊國的版圖, 其實力更是如虎添翼, 無人匹敵, 因此齊國滅宋的舉動引發了各國的不安,

才最終導致“五國約以伐齊”的局面。

討伐齊國的聯軍當中, 有韓、趙、魏、燕、楚這五個諸侯國, 後來秦國也加入了這場劫掠之中, 那麼除了韓、趙、楚是處於形式壓迫或企圖收復被齊國侵佔領土的目的, 秦、魏和燕國是出於什麼目的參與五國伐齊的隊伍中去的呢?

秦國的野心

秦國遠在西方, 是西面的大國, 在戰國時期也算是頭等強國, 秦國聽從範雎的建議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 逐步蠶食周邊的諸侯國, 而對於遠在東邊的齊國則是採取結盟的方式, 和齊國號稱“東帝”“西帝”。

雖然秦國表面看上去與齊國互盟, 事實上秦國想要往東進發侵吞齊國是遲早的事, 而五國伐齊正好提供了這個機會, 以此來顯示秦國在中原的存在感, 而且乘機可以洗劫齊國, 所以秦國早就把這個“西帝”拋在了腦後。

深仇大恨

此次伐齊的策劃人、帶頭人都是燕國, 可以說五國當中燕國是最想置齊國于死地的諸侯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齊國曾趁燕國內亂之時派兵前往干擾國政, 在燕國燒殺搶掠, 差點滅絕燕國, 與之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燕國當然處心積慮地想要報復齊國。

緩解局勢

魏國與齊國接壤,早先孫臏在魏國任職時遭到了龐涓的暗害,最後孫臏被齊國使臣救回齊國任相,後來魏國與齊國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大敗,龐涓更是身死馬陵,齊國在兩國之間的爭霸當中取得了上風。

魏國處在四戰之所,東面又面臨強齊,所以齊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魏國的神經,而五國聯軍討伐齊國正好給了魏國削弱齊國的機會,魏國自然要加入其中。

樂毅

宋國的存亡關係到中原戰場的格局,所以當齊國滅宋之後,齊國一度成為焦點,繼而引發被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緩解局勢

魏國與齊國接壤,早先孫臏在魏國任職時遭到了龐涓的暗害,最後孫臏被齊國使臣救回齊國任相,後來魏國與齊國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大敗,龐涓更是身死馬陵,齊國在兩國之間的爭霸當中取得了上風。

魏國處在四戰之所,東面又面臨強齊,所以齊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魏國的神經,而五國聯軍討伐齊國正好給了魏國削弱齊國的機會,魏國自然要加入其中。

樂毅

宋國的存亡關係到中原戰場的格局,所以當齊國滅宋之後,齊國一度成為焦點,繼而引發被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