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年度前瞻:18年股市會不會像狗的叫聲一樣?

通覽各大券商的2018年投資策略報告就能發現, 只有不多幾個券商, 如, 海通證券的荀玉根認為將是慢牛初期, 中信證券看好的是“慢牛”行情, 東方證券認為是慢牛格局, 國信也認為將是長牛起點, 而其它券商大多預計會延續17年的大盤整體震盪, 局部結構性小牛市的風格, 綜合他們的論點論據來看, 18年股市還是很有可能會像狗的叫聲一樣, “旺”, 但不會是那麼“旺旺旺”的了。

17年結構性牛市, 旺的是大盤藍籌, 大白馬, 以上證50為代表, 它其實是旺了一年多, 那麼, 18年會不會形成風格轉換呢?這個問題相當重要,

因為, 萬一真的像17年一樣, 大盤沒有系統性機會不說, 中長線買了非主流的中小創不但不賺錢還很可能虧錢, 所以研判並跟上每年、每月、乃是每週的主流機會才是最重要的。

就18年的投資策略和主流機會, 各大券商都給出了他們的研究預判, 本人的研判方式就是有點投機取巧地統計分析他們得出的結論, 研究理解他們的思維邏輯以及相關的分析預測依據, 然後在他們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邏輯研判, 這乃是集大成的研判吧, 具體記錄如下:

對18年主流機會的研判, 其邏輯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 是基於歷史走勢及其背後的驅動因素之市場規律來推測;

第二種, 是複盤分析17年的機會的來龍去脈, 並就當前的重大產經政策和相應的調控舉措來推導;

第三種, 是參照境外經濟發達體的歷史和當前的態勢來比較分析做出預計。

本人認為, 大陸的經濟發展主要受政府的產經政策影響, 不同時期的重大目標計畫和相關的政策變化, 以及財稅政策的調整變化, 應該是重點要考量的影響投資機會演變的因素, 發達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是研判的輔助方法, 因為他們的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體制與大陸的差異比較大, 所以, 結合股市的歷史走勢的成因規律來推斷應該是比較靠譜的主要的邏輯思路。

縱觀A股的歷史走勢就會發現, 不同的階段, 股價波動驅動主因是不同的, 券商公認的影響市場走勢的三個核心變數是盈利增速(基本面)、流動性(資金+籌碼面)、風險偏好(政策面+情緒面)。

本人認為政府的調控與改革變數是更底層的變數, 它是最能影響預期的變數, 從下面的牛市成因分析圖的分析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驅動牛市的成因的首要力量來源於宏觀調控政策的驅動力, 它改變著基本面和資金面的預期, 而且股市一旦形成系統性的賺錢效應, 就會最終激化全民炒股的狂熱情緒紛紛入市, 從而推動股價泡沫化大漲, 當然這種超級牛市景象肯定不會是常態的, 但未來, 局部的結構性行情也將都是這麼形成和演化的。

上述分析的是系統性大機會, 自從有了中小板和創業板, 下圖的對比分析顯示, 市場機會開始出現分化, 主流機會出現風格輪動的現象。

從16年開始分化, 特別是到17年再次分化, 下圖明顯顯示, 主流投資機會之風格轉換為權重藍籌股:

最新的社科院藍皮書明確提出18年的風格將再次轉換, 《金融科技藍皮書: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2017)》有關股市的分析報告認為, 藍籌股在2018年將盛極而衰, 而中小市值股票將否極泰來。 藍籌股可能還會再走一段強勢行情, 但支持它走強的因素已經弱化或消失。 同理, 中小創即使會慣性下跌, 那也是黎明前的黑暗, 股市將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方面有所作為。

持類似看法的券商主要是安信證券, 他們的邏輯是資金面流通性整體偏緊, 暫難支持大盤價值股走向泡沫化, 而基本面角度中小盤成長股中孕育著更強的結構性行情。

基本面的盈利增速, 各大券商的預期是比較一致的, 那就是或多或少地下降, 但安信對創業板的預測是, 非金融剔除溫氏股份和樂視網之後, 將從19.02%升至25.13%, 動態PE約30倍, 接近12年Q4底部PE/G接近1的特徵;創業板/滬深300相對PE=3.28, 已至歷史底部;所以戰略性看好的指數, 是創業板指。

也有券商認為權重藍籌大盤股的行情還會延續, 主要的邏輯是估值還有繼續做多的空間, 且做大盤股的風格還會擴散到中盤股, 同樣是基於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的邏輯得出的結論;還有是基於基本面的國際化擴張, 和基於資金面的機構增量資金, 特別是海外資金的偏好會進一步影響A股, 使得藍籌股有了比較持續的流動性溢價。

招商證券對於中小風格轉換, 明確表示:中小風格三座大山待消解,冰雪消融大約在夏季。高估值、高商譽、高解禁壓力。中小市值公司要迎來的出清,必須同時滿足:解禁高峰過去、中小創業績雷徹底爆發、並購和再融資政策的放鬆,從種種證據來看,本輪中小創底部將會出現在2018年三季度前後。

從主流機會的做多節奏上看,券商傾向性的預計是,機會主要在18年下半年。

關於大類(區分為權重藍籌上證50和滬深300/中證500、上證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機會,本人在這些券商預判的基礎上,加入對各類主力的投機性特徵和市場技術面的情緒化特性的考量,認為,風格大轉換不會那麼快,上升趨勢只有泡沫化之後才會真正見頂,而下降趨勢也只有利空完全被消化,成交量極度低迷且新的做多驅動力開始出現的時候才會真正見底,綜合的預判結論是:18年還是以此起彼伏的結構性行情為主,做多的大類主流機會,大概率是先大盤權重(大白馬估值溢價+新藍籌)後中小創(超跌+新興成長)。

那麼接下來,從細分行業的角度,2018年主流的機會具體是哪些方向呢?

對上述問題,在研判邏輯上,好幾個券商都是基於大大主持的兩個重大會議提出的關於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時代的判斷,要追求高品質發展,推動“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政策導向做出的。這個邏輯本人是很認同的,因為本人就是認為重大新政是驅動股市此起彼伏的底層因素,而且相信,相關目標,當局有實力能通過強有力地引導和推動舉措來達成。

各大券商從世界經濟的角度,以相關資料為依據,經過分析,都是認同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是認同中央的判斷的,但“消費升級”“產業升級”所帶來的具體投資機會,券商們的分析表述有些不同,有些還比較模糊。

基於“消費升級”邏輯研判的主流機會方面,是比較模糊的,具體一點的有以下一些:

基本衣食住行之品牌消費,且是大品牌消費所帶來的投資機會;(這個在17年的白酒和家電和牛奶等細分行業上已經有很大的表現了);

中產崛起成為消費的中堅力量,醫療、教育、文體等消費服務業供需面臨巨大缺口,投資加速有望迎來供給擴張,從而帶來機會;

基於技術和服務創新的消費新業態,例如,新零售業的投資機會;(這個也是在17年有很好的表現);基於智慧手機所帶來的數位出版與閱讀行業機會;基於AR/AV的體驗式遊戲娛樂、線上教育等方面的應用消費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汽車消費的升級所帶來的是新能源汽車+智慧化汽車的投資機會;(這個也是在16~17年有很好的表現)

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也是今後消費轉型和升級的一個長期投資主題,它帶來了服務消費如健康養老、教育娛樂、醫療服務等消費增速的持續上升,使之成為中長線的投資機會。

基於“產業升級”邏輯研判的主流機會方面,券商的預判相對比較集中,有以下一些:

1.高端製造方面,5G——領跑高端製造業中的TMT;

2.晶片/半導體,“資本+政策”雙輪驅動,是高景氣度的投資領域;

3.AI時代來臨,智慧硬體和軟體,以及再安防、醫療、教育、無人駕駛(汽車電子)、科技金融等行業應用是投資機會;

4.智慧製造方面,技改投資、製造業資訊化、企業級雲服務是機會所在;

5.新能源汽車產業;

6.創新藥,包括基因類製藥;

7.環保產業。

本人綜合的理解思考和相關結論是醬紫:

國家發展到現階段,物質財富真積累了很多了,接下來,錢多了,就真會只買貴的,所謂貴,肯定是貴在高端品牌/高品質保障、貴在新奇特/稀缺、貴在感覺酷爽等方面。就消費升級而言,硬體最大的消費是房子和車子,房子的升級空間不大了,但屋子裡面的東東還是有很多可以升級的,車子也是一樣,總量增速會進一步下降,但新車都會電動化/智慧化不斷升級,從而不斷驅動去舊換新,所以,消費電子/硬體智慧化是最大的升級方向。

產業升級方面,現在是消費主導生產,所以,首要的機會所在的邏輯,就應該是那些為智慧硬體生產服務的,底層科技升級換代的核心技術類產品和服務;再就是能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產品和服務,和能使得投入產出比更高的產品和服務。而這兩個邏輯都指向TMT產業+AI產業,如果要新整一個名詞的話,叫智慧科技產業會比較合適。

AI代表了最高效的生產力(也讓日常消費更享受),VR/AR豐富了人機交互模式,5G物聯網使人與物物與物可以“交流”,這些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應用將是海量而持續更新的,這就一定是未來最具升值空間的。

從投入角度看,ICT(資訊設備、通信設備、軟體發展等投入),就是有技術含量的投資,就是產業升級。勞動生產率提升主要得益於這些資本投入,美國ICT投資資產貢獻率占比=0.65/1.1=59.1%,日本=31.8%,中國=19.2%,美國和日本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並保持領先定位,投入的方向正確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而中國正在奮起直追,國家層面的投入在繼續不斷加碼,所以,不但是2018年,以後的5~10年,中國的10倍牛股大概率就在這個大的產業方向上誕生,那就是智慧科技產業鏈上游有高技術壁壘的公司,和與之精密關聯的智慧硬體製造中游的元器件、零部件公司,以及下游的消費級智慧硬體行業中的公司,也包括插上科技翅膀的消費級服務行業中的公司。

最後,落到具體個股的篩選,券商們比較一致的選擇是選細分行業龍頭。

相關的的邏輯主要是,行業集中度提升是必定的趨勢,因為,市占率高的公司,從成本/規模優勢,到研發投入能力和產出效率,到運營管理體系的成熟等,都會不斷優越於其它非龍頭公司,從資料上看,集中度提升速度上,還不是很明顯,但從互聯網科技領域的公司發展歷史來看,的確就是強者恒強,贏者通吃的。所以,選擇市占率不斷攀升的細分行業的領頭羊,領漲並大幅跑贏大市的概率會更大。

另外,本人對控股方是國資委的,或有大國企入股的公司股票,在篩選過程中會給予加分。本人一直認為國企應該能做好,大大說的要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是有理有據的,關鍵是體制變革,不是說要私有化,私有化就完了,而是要真正讓國企的利益與其高管及員工的利益捆綁,激勵他們像歐美跨國公司的那樣,成為非常敬業且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和產業工人,這樣的話,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從民企中被吸引過來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而“混改”中的員工持股是一條理論上最可取的體制變革之路,加上國企資產證券化,那麼,最終財富就真正將變成是全民共有共用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也許就這麼個形式慢慢實現了。

具體到個股,先羅列有2個以上券商提到的一些作為他們的選擇備考,以後本人會從產業鏈的角度,重點分析做出屬於個人的進一步篩選並建立股票池持續跟蹤其買賣機會。

半導體/晶片產業——華天科技、北方華創、長電科技、三安光電、揚傑科技、長川科技、晶盛機電、兆易創新、富瀚微、全志科技、長電科技、捷捷微電、紫光國芯、中穎電子、通富微電、江豐電子、晶瑞股份、江化微、中科創達、至純科技

5G/物聯網/北斗產業——光迅科技、中興通訊、亨通光電、新易盛、烽火通信、中天科技、立訊精密、海格通信、北斗星通、中際旭創、海能達、高新興、信維通信、天孚通信、華力創通、合眾思壯、東山精密、星網銳捷、通宇通訊、博創科技、華測導航、中海達、東軟載波

AI/智慧製造產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中科曙光、廣聯達、匯川技術、四維圖新、思創醫惠、黃河旋風、聯得裝備、石基資訊、美亞柏科、浪潮資訊、上海機電、東方網力、恒生電子、漢得資訊、啟明星辰

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產業——先導智慧、宇通客車、科恒股份、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華域汽車、洛陽鉬業、三花智控、寒銳鈷業、保隆科技、均勝電子、天賜材料、雅化集團、上汽集團、格林美、贏合科技、比亞迪、東軟集團、素菱股份、千方科技、得潤電子

消費電子產業——京東方、歐菲科技、精測電子、水晶光電、深天馬、康得新、聞泰科技、大族鐳射、長盈精密、東尼電子、藍思科技、國光電器、科森科技、國瓷材料、洲明科技、萬潤股份、TCL集團、歌爾股份、道氏技術、聯創電子

大消費——永輝超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老闆電器、歐派家居、大亞聖象、華帝股份、索菲亞、美的集團、蘇甯雲商、五糧液、中國國旅、宋城演藝、青島海爾、海瀾之家

醫藥醫療——樂普醫療、長春高新、恒瑞醫藥、雲南白藥、信立泰、華海藥業、上海醫藥、華東醫藥、愛爾眼科、安圖生物、恩華藥業、九州通

環保/園林——東方園林、國禎環保、金圓股份、啟迪桑德、博世科、聚光科技、龍淨環保、東江環保、碧水源、雪浪環境

對於炒股,我們是認真的--淘股吧

明確表示:中小風格三座大山待消解,冰雪消融大約在夏季。高估值、高商譽、高解禁壓力。中小市值公司要迎來的出清,必須同時滿足:解禁高峰過去、中小創業績雷徹底爆發、並購和再融資政策的放鬆,從種種證據來看,本輪中小創底部將會出現在2018年三季度前後。

從主流機會的做多節奏上看,券商傾向性的預計是,機會主要在18年下半年。

關於大類(區分為權重藍籌上證50和滬深300/中證500、上證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機會,本人在這些券商預判的基礎上,加入對各類主力的投機性特徵和市場技術面的情緒化特性的考量,認為,風格大轉換不會那麼快,上升趨勢只有泡沫化之後才會真正見頂,而下降趨勢也只有利空完全被消化,成交量極度低迷且新的做多驅動力開始出現的時候才會真正見底,綜合的預判結論是:18年還是以此起彼伏的結構性行情為主,做多的大類主流機會,大概率是先大盤權重(大白馬估值溢價+新藍籌)後中小創(超跌+新興成長)。

那麼接下來,從細分行業的角度,2018年主流的機會具體是哪些方向呢?

對上述問題,在研判邏輯上,好幾個券商都是基於大大主持的兩個重大會議提出的關於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時代的判斷,要追求高品質發展,推動“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政策導向做出的。這個邏輯本人是很認同的,因為本人就是認為重大新政是驅動股市此起彼伏的底層因素,而且相信,相關目標,當局有實力能通過強有力地引導和推動舉措來達成。

各大券商從世界經濟的角度,以相關資料為依據,經過分析,都是認同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是認同中央的判斷的,但“消費升級”“產業升級”所帶來的具體投資機會,券商們的分析表述有些不同,有些還比較模糊。

基於“消費升級”邏輯研判的主流機會方面,是比較模糊的,具體一點的有以下一些:

基本衣食住行之品牌消費,且是大品牌消費所帶來的投資機會;(這個在17年的白酒和家電和牛奶等細分行業上已經有很大的表現了);

中產崛起成為消費的中堅力量,醫療、教育、文體等消費服務業供需面臨巨大缺口,投資加速有望迎來供給擴張,從而帶來機會;

基於技術和服務創新的消費新業態,例如,新零售業的投資機會;(這個也是在17年有很好的表現);基於智慧手機所帶來的數位出版與閱讀行業機會;基於AR/AV的體驗式遊戲娛樂、線上教育等方面的應用消費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汽車消費的升級所帶來的是新能源汽車+智慧化汽車的投資機會;(這個也是在16~17年有很好的表現)

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也是今後消費轉型和升級的一個長期投資主題,它帶來了服務消費如健康養老、教育娛樂、醫療服務等消費增速的持續上升,使之成為中長線的投資機會。

基於“產業升級”邏輯研判的主流機會方面,券商的預判相對比較集中,有以下一些:

1.高端製造方面,5G——領跑高端製造業中的TMT;

2.晶片/半導體,“資本+政策”雙輪驅動,是高景氣度的投資領域;

3.AI時代來臨,智慧硬體和軟體,以及再安防、醫療、教育、無人駕駛(汽車電子)、科技金融等行業應用是投資機會;

4.智慧製造方面,技改投資、製造業資訊化、企業級雲服務是機會所在;

5.新能源汽車產業;

6.創新藥,包括基因類製藥;

7.環保產業。

本人綜合的理解思考和相關結論是醬紫:

國家發展到現階段,物質財富真積累了很多了,接下來,錢多了,就真會只買貴的,所謂貴,肯定是貴在高端品牌/高品質保障、貴在新奇特/稀缺、貴在感覺酷爽等方面。就消費升級而言,硬體最大的消費是房子和車子,房子的升級空間不大了,但屋子裡面的東東還是有很多可以升級的,車子也是一樣,總量增速會進一步下降,但新車都會電動化/智慧化不斷升級,從而不斷驅動去舊換新,所以,消費電子/硬體智慧化是最大的升級方向。

產業升級方面,現在是消費主導生產,所以,首要的機會所在的邏輯,就應該是那些為智慧硬體生產服務的,底層科技升級換代的核心技術類產品和服務;再就是能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產品和服務,和能使得投入產出比更高的產品和服務。而這兩個邏輯都指向TMT產業+AI產業,如果要新整一個名詞的話,叫智慧科技產業會比較合適。

AI代表了最高效的生產力(也讓日常消費更享受),VR/AR豐富了人機交互模式,5G物聯網使人與物物與物可以“交流”,這些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應用將是海量而持續更新的,這就一定是未來最具升值空間的。

從投入角度看,ICT(資訊設備、通信設備、軟體發展等投入),就是有技術含量的投資,就是產業升級。勞動生產率提升主要得益於這些資本投入,美國ICT投資資產貢獻率占比=0.65/1.1=59.1%,日本=31.8%,中國=19.2%,美國和日本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並保持領先定位,投入的方向正確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而中國正在奮起直追,國家層面的投入在繼續不斷加碼,所以,不但是2018年,以後的5~10年,中國的10倍牛股大概率就在這個大的產業方向上誕生,那就是智慧科技產業鏈上游有高技術壁壘的公司,和與之精密關聯的智慧硬體製造中游的元器件、零部件公司,以及下游的消費級智慧硬體行業中的公司,也包括插上科技翅膀的消費級服務行業中的公司。

最後,落到具體個股的篩選,券商們比較一致的選擇是選細分行業龍頭。

相關的的邏輯主要是,行業集中度提升是必定的趨勢,因為,市占率高的公司,從成本/規模優勢,到研發投入能力和產出效率,到運營管理體系的成熟等,都會不斷優越於其它非龍頭公司,從資料上看,集中度提升速度上,還不是很明顯,但從互聯網科技領域的公司發展歷史來看,的確就是強者恒強,贏者通吃的。所以,選擇市占率不斷攀升的細分行業的領頭羊,領漲並大幅跑贏大市的概率會更大。

另外,本人對控股方是國資委的,或有大國企入股的公司股票,在篩選過程中會給予加分。本人一直認為國企應該能做好,大大說的要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是有理有據的,關鍵是體制變革,不是說要私有化,私有化就完了,而是要真正讓國企的利益與其高管及員工的利益捆綁,激勵他們像歐美跨國公司的那樣,成為非常敬業且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和產業工人,這樣的話,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從民企中被吸引過來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而“混改”中的員工持股是一條理論上最可取的體制變革之路,加上國企資產證券化,那麼,最終財富就真正將變成是全民共有共用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也許就這麼個形式慢慢實現了。

具體到個股,先羅列有2個以上券商提到的一些作為他們的選擇備考,以後本人會從產業鏈的角度,重點分析做出屬於個人的進一步篩選並建立股票池持續跟蹤其買賣機會。

半導體/晶片產業——華天科技、北方華創、長電科技、三安光電、揚傑科技、長川科技、晶盛機電、兆易創新、富瀚微、全志科技、長電科技、捷捷微電、紫光國芯、中穎電子、通富微電、江豐電子、晶瑞股份、江化微、中科創達、至純科技

5G/物聯網/北斗產業——光迅科技、中興通訊、亨通光電、新易盛、烽火通信、中天科技、立訊精密、海格通信、北斗星通、中際旭創、海能達、高新興、信維通信、天孚通信、華力創通、合眾思壯、東山精密、星網銳捷、通宇通訊、博創科技、華測導航、中海達、東軟載波

AI/智慧製造產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中科曙光、廣聯達、匯川技術、四維圖新、思創醫惠、黃河旋風、聯得裝備、石基資訊、美亞柏科、浪潮資訊、上海機電、東方網力、恒生電子、漢得資訊、啟明星辰

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產業——先導智慧、宇通客車、科恒股份、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華域汽車、洛陽鉬業、三花智控、寒銳鈷業、保隆科技、均勝電子、天賜材料、雅化集團、上汽集團、格林美、贏合科技、比亞迪、東軟集團、素菱股份、千方科技、得潤電子

消費電子產業——京東方、歐菲科技、精測電子、水晶光電、深天馬、康得新、聞泰科技、大族鐳射、長盈精密、東尼電子、藍思科技、國光電器、科森科技、國瓷材料、洲明科技、萬潤股份、TCL集團、歌爾股份、道氏技術、聯創電子

大消費——永輝超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老闆電器、歐派家居、大亞聖象、華帝股份、索菲亞、美的集團、蘇甯雲商、五糧液、中國國旅、宋城演藝、青島海爾、海瀾之家

醫藥醫療——樂普醫療、長春高新、恒瑞醫藥、雲南白藥、信立泰、華海藥業、上海醫藥、華東醫藥、愛爾眼科、安圖生物、恩華藥業、九州通

環保/園林——東方園林、國禎環保、金圓股份、啟迪桑德、博世科、聚光科技、龍淨環保、東江環保、碧水源、雪浪環境

對於炒股,我們是認真的--淘股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