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博物館攜三寶亮相《國家寶藏》,實力演繹“文物界半壁江山”

《國家寶藏》自開播到現在, 帶給了我們無數感動。 現在只剩下了三期節目, 雖然不舍, 但是依舊想一下全都追完。

這周即將亮相《國家寶藏》的是包羅中國古代藝術萬象的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因精美文物的數量巨大而享譽海內外, 素有“文物界的半壁江山”之美譽, 所以很多朋友對上海博物館都報了很高的期望。

下面就跟歷史君一起來看一下, 上海博物館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重量級寶物吧。

大克鼎

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 高 93.1 釐米, 重 201.5 千克, 鼎內鑄有兩段銘文, 共 28 行, 290 字。

此鼎看上去十分器宇軒昂, 鼎口上豎雙耳, 底部三足已經開始像獸蹄形演化, 是青銅轉變期的典型代表, 與大盂鼎和毛公鼎並稱“海內三寶”。

由於大克鼎是西周孝王的膳夫(負責周天子飲食的官員)——克, 為祭祀他的祖父而鑄造的青銅器, 所以又叫做膳夫克鼎。

鼎內銘文主要記載克憑藉先祖功績, 受到周王賞賜土地和奴隸等內容。

可能大家會納悶, 克只是給皇帝做飯的官員, 為何周王對他如此看重呢?

克雖然只是一個膳夫, 但是極受周王重用。 他除了擁有大克鼎, 還有 7 件小克鼎, 所謂“天子九鼎, 諸侯七鼎”, 一個膳夫卻能享有諸侯級別的規格, 也是極為罕見的事情了。

這是因為克的祖父輔佐周公王有功, 周天子為了報答恩情, 就任命克為膳夫, 並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 所以克才成為周天子身邊的重臣, 享有如此高的待遇。

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是戰國時秦國的標準量器, 高 2.32 釐米, 長 18.7 釐米, 總容積 202.15 毫升。

方升三面器壁和底部都刻有銘文, 左壁刻“十八年, 齊率卿大夫眾來聘, 冬十二月乙酉, 大良造鞅, 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 意思是此方升是秦孝公十八年商鞅頒發的標準量器, 這 202.15 毫升的容積是當時標準的 1 升。

商鞅方升作為商鞅變法的重要見證, 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位於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列。

緙(kè)絲蓮塘乳鴨圖

蓮塘乳鴨圖是南宋時期採用緙絲工藝製成的絲織品。

它是出自宋代著名緙絲工藝家朱克柔之手的作品。 縱107.5釐米, 橫108.8釐米, 幅式巨大, 絲縷勻稱, 其上呈現的綠萍翠鳥, 雙鴨作樂畫面十分生動活潑,是現存宋代緙絲畫作的上乘之作。

可能大家認為蓮塘乳鴨圖的“份量”不夠,上《國家寶藏》的舞臺高攀了,其實並不是。這件絲織品雖然不是上海博物館最重要的文物,但卻是人類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製作蓮塘乳鴨圖的緙絲其實是來自西域的,傳到中國後經過匠人們的研究升級,緙絲工藝變得十分了得,於是又經過“一帶一路”重新傳回西域。

這次為上海博物館守護者三位國寶的是黃磊、那英和易烊千璽,光聽著這三位守護人的名字是不是已經熱血沸騰、迫不及待了呢?

那麼就本周日準時鎖定《國家寶藏》,記得觀看哦~

雙鴨作樂畫面十分生動活潑,是現存宋代緙絲畫作的上乘之作。

可能大家認為蓮塘乳鴨圖的“份量”不夠,上《國家寶藏》的舞臺高攀了,其實並不是。這件絲織品雖然不是上海博物館最重要的文物,但卻是人類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製作蓮塘乳鴨圖的緙絲其實是來自西域的,傳到中國後經過匠人們的研究升級,緙絲工藝變得十分了得,於是又經過“一帶一路”重新傳回西域。

這次為上海博物館守護者三位國寶的是黃磊、那英和易烊千璽,光聽著這三位守護人的名字是不是已經熱血沸騰、迫不及待了呢?

那麼就本周日準時鎖定《國家寶藏》,記得觀看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