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抓住冬天的小尾巴 大寒好好吃一頓

今天是24節氣裡最後一個節氣——大寒, 顧名思義就是冷到極致的一天。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 但因為已近春天, 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 過了大寒就要立春了, 萬物開始復蘇, 天氣也逐漸開始回升了, 民間有“過了大寒, 又是一年”的說法。

由於大寒與立春相交接, 因此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 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 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 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 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 如尾牙祭、祭灶等, 其間, 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 即陰曆十二月初八。 在這一天, 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 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時節·各地傳統飲食習俗

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 有大寒吃糯米的風俗, 這項習俗雖聽來簡單, 但卻包含著前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生活經驗, 因為進人大寒天氣十分寒冷, 糯米是熱量非常高的食物, 能夠補養人體正氣, 吃了後會周身發熱, 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 而糯米製作的食品, 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 糯米蒸熟, 拌以糖、·油、桂花,

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 蒸熟後再澆上糖鹵汁即成。 味道甜美, 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天津人會在最寒冷之時, 蒸臘米。 所謂蒸臘米, 就是在大寒時節, 家家戶戶會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淨蒸透, 之後鋪攤在蘆席上, 等冷透後曬乾,

裝進乾淨的瓷缸內儲存, 即使放上幾十年也不會壞。 夏天吃這種米可以免瀉痢;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 用蒸臘米煮食。 對脾胃有益。

在江蘇一帶民間有“一九一隻雞”的傳統食俗。 雖然大寒節氣已是農曆四九前後, 但南京人依然要喝雞湯。 做雞必須用老付雞,

或單燉, 或添加參須、構祀、黑木耳等同燉。 雞湯美味滋補很適宜在寒冬時享用。 但是最具南京特色的要數醃菜頭、燉蹄膀, 這是南京人獨有的吃法, 小雪時醃的青菜此時已是鮮香可口;蹄膀有骨有肉, 有肥有瘦, 肥而不膩, 營養豐富。 醃菜與蹄膀可謂葷素搭配, 肉顯其香, 菜顯其鮮, 符合科學飲食要求, 且便於家庭制做。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眼看著春天就要來了,趕緊抓住冬天的小尾巴好好補一補吧。從前車馬很慢、書信也很慢,我們只能吃到所在城市的美食,如今我們知道了各地的大寒飲食,不妨都取嘗試一下,體驗不一樣的大寒。

別急,吃完這頓,還有春節,是不是很期待呢?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眼看著春天就要來了,趕緊抓住冬天的小尾巴好好補一補吧。從前車馬很慢、書信也很慢,我們只能吃到所在城市的美食,如今我們知道了各地的大寒飲食,不妨都取嘗試一下,體驗不一樣的大寒。

別急,吃完這頓,還有春節,是不是很期待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